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真正的般若是親證的體驗

心能明白自己的行動,這一心的面向,藏文為 sheshin,意指「覺知」 (awareness)、「當下了知」(presently knowing)。我們的心總是隨著過去的往事與未來的計畫種種念頭而分神,但活生生的存在經驗是當下所發生的一切。

心的來去瞬息萬變,人的了知能力也是瞬息萬變,「當下」雖是短暫的剎那,它卻可以被了知。它是一個清新的時刻,是當下全然的參與。禪修訓練我們在心之巨大的力量中,與當下所發生的一切完全融合。

「當下覺知」給予我們了知自己在做些什麼的能力,而「觀」(insight, vipashyana) 則給予我們洞察它的能力。我們不再如以往只是漫不經心地到處閒盪、滑溜或昏昏沉沉,以致無法覺察自己的生命。當下覺知的力量告訴我們,心如何感受、心體驗到什麼、禪修的品質,以及心如何運作等,而使我們覺察到念頭、情緒與觀念本身易變而虛幻的本質。

「觀」是一種超越的見解,將覺知所見的一切下出結論,它洞察現象,也洞察我們的心與混亂──包括所有遭遇的事物──並看清其本質與意義。這時候,內在會發生驚人的轉化。這種結合「觀」反思能力的單純覺知,便逐漸發展成為某種更深刻的元素,那就是般若(prajna)。

般若是心靈自然的聰慧,這個詞代表「最好的、最高的、最勝的知識」,它是明白事物本來面目的能力。在思惟諸如無常、人身的珍貴、菩提心等概念時,我們運用概念性的理解,來打開通往自己智慧的道路。

為了理解實相的真理,我們必須擁有不受預製的思惟模式完全控制的心,且須具備因渴求而生起真正慈悲的發心。我們的理解具有連續性和累積性,也就是對實相本質能不斷產生細微的洞察力,然後逐漸累積起來。例如,執持自我所產生的痛苦,以及安住於自己本然狀態中所感受的喜悅,都使我們打開慈悲心門,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我們的相對智慧──因果般若──帶領我們超越「我」的概念,直接進入經驗的實相之中。這創造了產生最後結果的緣,亦即非概念性的理解。

什麼是「非概念性的理解」?它就是直觀,能直接了知真理,無須透過理智或邏輯思辨,且超越思慮的範疇。假設自己未曾看過月亮,只是聽過別人描述月亮的種種,這時在心中便會描繪出某種概念性的圖像。如果有人在沙地上為我們畫一個月亮,會使月亮的影像變得更具體些,但它仍然只是個想法。

然後,在某個澄澈無雲的夜晚,我們看見月亮倒映在水中。雖然這個影像似乎更接近真實,但我們仍不明白月亮究竟是什麼。最後,有人指向夜空,於是我們直接看到了月亮。如今,我們明白月亮是什麼了。

有人說「眼見為憑」,然而,非概念性的理解更超越信念。月亮本身超越文字、圖像、倒影與手指,這就是般若帶領我們前往之處──超越。真正的實相無須概念的存在,而是超越了二元對立的分別。真正的般若、了知,就是親證的體驗。這樣的了知無須透過「自我」這層濾網,親證的體驗即智慧本身──不生、不滅,也非靜止或流動。

般若帶領我們超越概念性的心,一步一步地來發掘我們的本初善 (basic goodness);也給予我們機會,瞥見宇宙之心的圓滿完整,那是與我們的心相同的本質。



摘錄自薩姜米龐仁波切《心的導引》(Turning the Mind into an Ally),第四部第二章,智慧與空性。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對實相的直接經驗‭

... 我開示的目的,是鼓勵你去證得覺悟,對佛教,具有真實的體驗。即使在你研讀的時候,你以為自己是在學習佛教,但你可能只有知識性的理解,而不是一個直接的經驗。

知識性的理解是必要的,但它不會使你的研習完整齊備。這不是說要忽略知識性的理解,或開悟與知識性的理解完全不同。對事物之真實、直接的體驗,可以被智性化,而這種概念性的解釋,可以幫助你有直接的經驗。智性的理解、與直接的經驗,都是必需的,然而,了解它們的差異處,卻非常重要。有時,你也許以為某事是個開悟的體驗,但其實它只是知識性的、智性的。這是為什麼你得有一位真正的老師,他知道兩者間的區別。

當你完全與你的活動合為一體時,直接的經驗便將發生;彼時,你沒有「自我」的概念。這或許在你打坐的時候發生,但也可能在你求道的心,變得足夠強壯,而能忘記你自私的欲望之時發生。若你相信自己有些問題,那表示你的修行還不夠好。假如你的修行工夫精良,那麼,不管你看見什麼,做什麼,那都是對實相的直接經驗。這一要點要牢記。通常,由於不知此點,我們總是涉入批評判斷之心,所以我們說:「這是對的,那是錯的,」「這是完美的,」以及「那不怎麼完美。」當我們在做真修實證的時候,這些評斷似乎都顯得荒謬可笑了。...

當一個技能高超的武術專家使用他的刀劍時,他應該可以從他朋友的鼻子頂端斬下一隻蒼蠅,而不至於傷害他朋友的鼻尖一分一毫。如果有一種「會割到鼻子!」的恐懼感,那不是真正的修行。當你在做某事的時候,應以一種強烈的堅定決心去做它!咻!(劍劃裂空氣的聲音)沒有這是不是技術高超、是不是危險與否的知覺,你就這麼做它。當你以這樣的堅決心來從事某事,那是真的修行。那亦是真的開悟。

這種堅定的決心,理解你的生命遠超過「成功」或「不成功」;遠超過任何恐懼的感覺,你只是放手去做。這是真的修行,並且是求道之心,它超越好與壞、對與錯之二元對立的觀念。你只管去做它。

我們對佛之教誨的理解,是沒有止盡的。不論我們了解與否,我們繼續努力去悟解它。當我們以此堅毅的心態來研習佛法,我們會遭遇有價值的法教,那種罕見稀有的、千劫難逢的法教。這絕對的教義與其他一般的教示,是難以相提並論的。



摘錄自鈴木俊隆的《事情並非總是如此:禪的真義》(Not Always So)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不可分割的經驗

Photo by Yeachin Tsai

感知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經驗、空性與明性。在經驗的層次上,感知並不是有意義的自我確認,而是經驗事物如其之本然。白是白,黑是黑。隨著感知、還伴有一種鮮活的能量。你真實體驗某些事情,就像你便是它;當你如此經歷時,你和你的經驗變得幾乎不可分割。這是一種直接的溝通,之間無有阻隔。



摘譯自邱陽創巴仁波切著作 真實覺受:法藝之道(True Perception: The Path of Dharma Art), 〈不屬任何人的世界〉 一章,by Chogyam Trungpa.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知足常樂

薩姜米龐仁波切
慾望,是一種有著無止盡食慾的生物。像是在乾草地上的一個火花,它只是繼續燃燒,直到完全枯竭。以其本性,它永遠不能被滿足;因為它是根基於在我們自身之外尋求慰藉的憤怒激進。那種期許總會落得失望,以及自生的諸多痛苦。是心自己讓自己不好過。能夠看見我們是怎樣地使一己受苦,便是明智;而「帕玉」(payu,明辨洞察) 的結果——知道何時適可而止——即是知足。這樣的知足賦予我們尊嚴。以明辨洞察,全神貫注地前行,執持著巨大的精進之力,如此,我們是謙恭的、溫柔的,因我們了解,我們已經擁有所需的一切事物。我們已發現了此心的平和,而且,我們對如何利用此生有所籌劃。這一知足,是「虎之道」的自信。為什麼稱之為「自信」,因為它穩定了我們的心,平息了那種激進猛烈、期待事物與現狀不同的狀況。

香巴拉教法說,知足之自信,從對自己友善親和,對他人仁慈憐憫之中生起。對自己的友善親和,是禪修的結果;當我們學會正確地修禪打坐,我們就不再與己心奮鬥掙扎。我們的心能滿足,因為它不再被慣常的活動所竊取——像是「我能得到什麼好處?」的無意義空想。自我反省和「帕玉」,讓我們與自己的投射意象,拉開距離。再也不是像窮漢一般地,尋找下一片瑣碎的確定認可,因為我們已發現在擾動之下的平和寧靜。我們不嘗試要改變過去已經發生的;也不妄想未來將做些什麼;我們於現在行動。

如果我們能夠看到﹕應該去培養什麼、摒棄什麼——如致力改進自己一貫的思想模式時——我們就是在邀請知足的爪拉 (drala,福佑能量)。我們正在修習一個覺悟世界的基礎﹕看清自己的憤怒,辨別衝突的可能後果,然後作另外一個選擇。在被怒氣及野心激起舉動之前,我們重新考量﹕那也許意味著做一下深呼吸,或不猛按汽車喇叭,話語出口之前先數到十,或是寫完一封怒氣填膺的電子郵件後,不馬上按「傳送」,先儲存為草稿。在那一刻,與其創造出一個憂懼的國度,傲慢的國度,或怨恨的國度,我們決定發散出另一種能量。因我們對自己的平和有信心,我們便能居住於安心知足的國度裡。我們越是能信任一己的平和,就越能看見它其實是非常強壯有力的。以如此的知足感,負面態度很容易就被驅散。知足感有力量帶著我們超越恐懼。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完完全全的友善和睦——融洽和諧而無有紛擾。我們不再製造緊張。

仁慈,是對我們自己的心懷有足夠的友善同情,因此亦能看到他人的困境。在此刻的修道進程上,對他人仁慈憐憫是一個非常自覺性的決定。這來自於知曉,若是缺乏恩慈,什麼將會發生,我們將以憤怒攻擊來行動;譬如說一些懷有惡意的話,或有意地侮辱別人。現在我們能夠明見﹕如果我們說謊,猛烈抨擊某人,或是充滿嫉妒地反應,我們的感覺是染污的,沈重的,而且是頗具防衛性的,像是我們試著要證明自己,使自己被承認。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便能感受到自身的風馬減弱。這說明了我們的心,已經滑落到慣性的活動上,這就是此心不再知足的一個徵狀。

「帕玉」提醒我們,我們不必被自我投射的意象給愚弄。我們可以選擇行為舉止處處留心。當一己所下的決定依據業力之律則,我們就與世界的步調同時一致。我們謹慎莊重,因而沒有驕傲;我們不為外界的反應而回撲猛打;我們不尋求注目,或娛樂消遣;我們明白,執著將導致受苦;我們也知道,擁有許多,不見得就能帶來快樂。這就是們如何能從憤怒敵意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方式。......

這自信的力量——從知道我們已經具有所需的一切中成長,能使我們變得溫柔。之所以溫柔,是因為我們不再自棄、絕望。有時我們把溫柔聯想為謹慎或畏懼,但相反地,無有憤怒敵意,是虎之道的修行成果。那是來自於一種內觀洞見,瞭解極力強迫只會使得事情更形困難。我在尼泊爾隨烏金祖古(Tulku Ugyen)——來自西藏的一位偉大上師,研習時,他對我說的教示,於我有極大的影響力,他說﹕「以激進侵略,你可以達成某些事;但是以溫和柔軟,你可以完成一切的事業。」

當我們以溫柔及謙恭的方式來處理情況,爪拉的護佑能量,就會在那裡幫助我們。神聖莊嚴(sacredness),開始透過世界閃耀,如同香巴拉利格登王的富裕堂皇——那富裕,也就是我們一己的覺知;我們的感官——味覺、觸受、視覺、嗅覺、聞聲——呈現一種更高的品質,具有更為強烈的欣賞與認識之感。那樣的感受來自於一顆易於欣賞感激的心——一顆知足的心。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的著作《統御你的世界》Ruling Your World,第九章,知足的自信。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你今天升起風馬了嗎?

生活是這樣的:昨天,你還覺得生龍活虎、像是天上的一條龍;今天,你可能就覺得低靡不振,猶如地上的一條蟲。你的能量和精神都消失了。你覺得非常虛弱,提不起勁來做任何事,也不認為自己能完成任何事。你只想躲在一個無人的島上,最好沒有人搭理你,你也不關心任何人,事實上,每個人、每件事似乎都變得處處在惹惱你,每個人都面目可憎,包括你自己。

我們的身心、體能,有其循環週期和限制,所以這樣的低潮不是個大問題。但是,也有幾種非常實際的修法來對治身心的萎靡,我們先前所提到的,如基礎龍踏(參基礎龍踏的觀想方法),或奢摩他瑜珈(參奢摩他瑜珈簡介),都是實際有效、提振心力的修行法門。


所以,一、早上,儘可能的,以基礎龍踏的觀想,醒來,張開你的雙眼,迎接這吉祥光輝的一天;

二、(早餐前、或後)打坐十到十五分鐘,定下今天正面心態的導航;

三、公車、地鐵上,或開車時,為他人設想(自他相換);

四、辦公室,工廠裡,修六波羅蜜(特別是忍辱);

五、回到家,慈愛相待家人;若有時間,作一段個人的功課和研習。

六、睡前,反想這一天,看看是否減少了一點點自我、長進了一點點智慧和慈悲?



修行只是生活,而密續(Tantra)特別是指不斷地延續。持之以恆下來,整個人、甚至整個家庭與社會,都會受到這種心力振奮的影響。反之亦然;如果每個人都一直持續地無力、匱乏下去,整個社團、國家的力量,都終要衰弱消減的。如果我們能把「你今天升起風馬了嗎?」當作口頭禪、問候語,或是自省的註腳,我們的身心將能平衡有力,因此,周遭的人事物,也將因此得益。

(什麼是風馬,請參閱薩姜米龐仁波切描述「風馬」的能量,以及,如何駕馭本初善的能量〔一〕如何駕馭本初善的能量〔二〕。)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以「法藝」創建覺悟的社會


邱陽創巴仁波切曾經說過:「藝術性的眼光來自一個清明的心,此清明之心足以愛上我們所見的事物。」而他自己,除了是一位傳承法教的大成就者,更是一位超卓的詩人、藝術家、設計者。根據香巴拉卡拉帕院藝術家、仁波切早年弟子傑克.耐藍得 (Jack Niland) 的傳述,創巴仁波切以為「法藝」(dharma art) 是創建一個覺悟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耐藍得先生跟隨創巴仁波切多年,曾得其親自教授如何繪製唐卡、並協助設計香巴拉各種徽誌與象徵。他告訴了我們許多第一手的資料,包括創巴仁波切對如何在世間創造一個覺悟社會的最終開示(英文要義見圖):

內文翻譯如下:

「要創建覺悟的社會
我們必須改變文化
要改變文化
我們必須改變藝術
要改變藝術
我們必須改變如何教導藝術
要改變如何教導藝術
我們必須呈現法藝(dharma art)之原則
然後使其普及於全世界
特別是針對兒童們」



歡迎您閱讀相關文章: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祥雲加持——攝受自在祈請文:圖示


由西藏大成就者,十九世紀的大米龐仁波切(Jamgön Mipham Gyatso)於1879年所造的《祥雲加持——攝受自在祈請文》,歷來有其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堪布南卓在1998年時將此誦傳給香巴拉總導師薩姜.米龐仁波切;2001年時,薩姜要求全體香巴拉人常唸此文,助以完滿「法身大佛塔」的建築工程(已正式開光落成)。並要求各香巴拉中心、小組亦修習唸誦,裨益團體之興盛發展。

根據香巴拉那瀾陀翻譯委員會,此誦架構於蓮花部諸尊:主尊為法身佛之阿彌陀佛、金剛法;及化身之觀世音與蓮花王(蓮師八相之一);和報身之本尊、空行——馬頭金剛、祕密智慧空行母、金剛亥母、勝樂妙欲王、咕噜咕列作明佛母。行者誦此不是為一己私利而求,而是藉此增益吾等之風馬能量,長養覺性,祈請諸聖眾之加持護佑,因而所作吉祥,圓滿增上:「... 授與那無礙成就,吸引那無上、與世間的悉地榮耀。」故直貫輪涅、顯空自在。

願佛子以無我之大心,修習此誦,吸引一切助緣成就。九尊之圖示如上(請點入參看放大之圖片)。


歡迎參閱此誦文:
祥雲加持—攝受自在祈請文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祥雲加持—攝受自在祈請文

祥雲加持—攝受自在祈請文

唵阿吽 紇唎
OM AH HUM HRIH

在大樂熾亮的懷柔宮殿中
是樂-空,妙覺觀察之智慧身。
蓮花昇座,充滿福佑,卻遠離貪執。
金剛日上,偉大顯現之華麗光輝:
法身無量光阿彌陀佛;金剛法;
世自在觀音,慈悲關懷之化身;
蓮花王,駕馭輪迴及涅槃的大師;
降伏現象界萬法,威猛馬頭金剛黑如嘎;
祕密智慧空行母;金剛亥母;
勝樂妙欲王,大樂藏;
攝受一切眾生心,咕噜咕列作明佛母。
這些無上與世間手印之至君,乃樂-空之躍舞,
懷行金剛勇士及空行母的會眾。

從顯-空的大平等境地,
以金剛身之舞,威震三有,
以無止之言笑,召喚三界,
以紅色光芒,普照輪迴與涅槃,
以大金剛欲之心,
移動、聚集存有與寂靜的實質精華,
您授與我們願欲之最勝的兩種悉地成就。
以大金剛鐵鉤和套索,
您繫縛現象界於大樂之中。

無邊神奇幻現羅網之嬉舞,
無盡三根懷化神祇眾尊主,
如莢開無窮無數的芝麻子,
吾等以虔敬心,恭敬祈請:請允賜您的加持。
授與那無上與世間的悉地
以及那懷化無礙、吾等所欲榮耀之悉地成就。



此由名 [帝]者(大米龐)於1879年,土兔年七月初一所造。凡修習祈請此法者,無疑將滿願如意,吸引一切助緣成就。若書寫在紅色旗幡上,高昇此旗,或製入願輪,旋轉於火上,或於風中,它的目的將獲成功 。一切吉祥!


那瀾陀翻譯小組英譯,©權所有。中文翻譯初版:蔡雅琴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自欺

「自欺」是我們在修道過程中經常存在的問題。「我」老是力求成道。這有點像是想要親眼目睹自己的葬禮。例如,我們起初可能是滿懷希望去親近善友 (spiritual friend),希望從他們那獲得某種了不起的東西。這種親近善友名為「獵取上師」(hunting the guru)。傳統上是把它比作獵麝香鹿——獵人偷偷靠近,殺了牠,取走麝香。我們可能會用這種方式親近上師或修道,但這樣一來即成自欺,跟真正地敞開或歸服 (surrender) 毫不相干。
 

或許我們心中會誤以為灌頂是移植,是把上師心中的精神力量移植到我們心中。此種心態視法教為我們身外之物。這好似心臟移植,或像是換個腦袋,把身外的物體植入我們之身。我們會對有關移植的種種可能加以評估。我們舊有的腦袋大概不合適,或許該丟入垃圾堆,我們應該有個比較好、更聰明、很有頭腦的新腦袋。我們過於關心自己從可能作的移植中會得到什麼,以致把將會主持這項手術的醫生給忘了。我們可曾暫停這種關心,抽點時間去跟我們的醫生打打交道?他能勝任嗎?我們選定的腦袋合適嗎?我們的醫生對此選擇有何意見?或許我們的身體會排斥那個腦袋。我們滿腦子都在盤算自己將會得到什麼,以致忽略了現實,忽略了與醫生的關係,忽略了我們的疾病,忽略了這顆新腦袋究竟如何。

這種對灌頂一事的態度非常浪漫,但毫無實據。所以我們需要一位親身關心我們之實相的人,我們需要一位能充當鏡子的人。無論何時,我們一陷入自欺,就必須予以揭發、公開;任何貪得的心態,都必須讓它曝光。

真正的灌頂始於「心心相印」(the meeting of the two minds),也就是你和善友彼此以真面目直來直往。這是真有可能發生灌頂的情況,因為以接受手術來根本改變自己是完全不切實際的想法。沒有人真能絕對改變你的個性,沒有人能令你脫胎換骨。你必須用現成的材料,你必須如實接受自己,不是接受理想中的自己,也就是說何必須放棄自欺和一廂情願的想法。你必須認清和接受自己的整體和個性,這樣你才有可能得到一些啟發。

到了這個階段,你若表示願意跟醫生合作,入院接受治療,醫生那一方面便會給你準備一間病房和其他所需;雙方將會共同創造一個敞開溝通的情況,此即「心心相印」的基本意義。這是真正將加持或灌頂、上師的精神實質和你自己的精神實質合而為一的方法——外在的上師敞開自己,而你也敞開內心,處於「覺醒」的狀態,於是兩個相同的素質會合了。灌頂的真義便在此。灌頂不是加入俱樂部,不是成為團體中的一員,或一隻屁股上烙有主人標記的羊。



摘錄自邱陽創巴仁波切《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 「自欺」一章。繆樹廉原譯,眾生文化出版。

圖片:西藏佛教傳統的三毒象徵:蛇 - 瞋,公雞 - 貪,豬 - 癡。由 Jeff Wigman所繪製。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佛教如何看待信仰


佛教看待信仰的途徑是,你能幫助你自己,而不是讓外力來助你。你了解到你能夠完全地救助自己,你對自己能這麼做具有信念。佛教並非是一種集中式的哲學,那由金字塔之形作為象徵;相反地,佛教一個主要的象徵是車輪。它是一種圓形的途徑,而不是金字塔形的途徑。你的努力再次循環;你產生的情境再度回返於你身上。信仰在這裡是真實欣賞事物之本然的堅實基礎:火會燒灼,水會流動。它基於事物如何功用的實際經驗。


選錄自邱陽創巴仁波切講(英文)大手印儀軌 的研讀材料“寒林地”一章,第73頁。


Condensed from “The Charnel Ground,” in The Sadhana of Mahamudra Sourcebook, page 73. Available from shambhalamedia.org.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感激每一個人

如果沒有這個世界的存在,我們就不能達到開悟,因而也就不會有道旅。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所有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所有的煩擾、和一切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換一句話,我們可說若禪坐時沒有外頭的噪音,我們就不能發展專注正念。如果我們沒有身上的疼痛,我們即不能臻至注念之果;我們將不能真正禪修。

如果一切皆是親愛無諍,就沒有什麼可以去對治、用功的。若無他人,與他們所展現的挑戰,我們就毫無機會超越自我。因此,應感激別人提供給我們的巨大障礙。沒有他人,我們不能走在道徑之上。


摘自創巴仁波切所著《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48-50頁,轉化壞的情境。香巴拉經典版。From “Transformation of Bad Circumstances,” in Training the Mind and Cultivating Loving-Kindness, compiled from pages 48-50 of the Shambhala Classic Edition.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朝日之信 - 薩姜關中信函全文


(應讀者要求,薩姜關中信函,全文如下:)



卡拉帕院


朝日之信 (Letter of the Morning Sun)

薩姜關中信函


我從關中為大家獻上我最溫暖的問候。今年的閉關對於薩姜王母和我、以及香巴拉全體,是非常強大有力、至為重要的關鍵時刻。隨著我們女兒傑桑.竹嫫的誕生,與整整一年時間的積蓄力量,思惟、並反觀我的生命,過去這十二個月的關期可說是我個人轉變與喜悅的分水嶺。

寫這封信的目的是想要表達我的一些內在想法,經驗與意向,並傳達給大家。經過今年的閉關,我希望跟你們所有人——所有的香巴拉勇士,有一個更開放和直接的關係。到目前為止,過去二十年來,作為香巴拉的領導者,我抑制自己之所望、未能充分完整地表達我的想法,那是因為我們社群經歷了一個癒合與成熟的過程。此時我覺得我們已足夠成熟,可以深吸一口氣、反省一下香巴拉是什麼,而更重要的是,它的未來將如何。

在我心中,香巴拉是多傑·札都(Dorje Dradül,譯註:金剛摧敵或金剛勇士,即邱陽創巴仁波切)之心的精髓。他天賦異禀,是一位擁有無比善巧方便和勇氣的上師,並且是許多古老傳統的具體化身及持有者。特別是在他生命的晚期,他向我表示,他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栽種傳化香巴拉法教;香巴拉是他所理解之一切的極致。

在多次場合中,多傑·札都斷然而溫暖地地向我傳達他的心願與深刻熱望,此即香巴拉的法教將成為我的職志與生命。我們準備周全,以致讓我接受了東西雙方不同方式的教育;因為他覺得香巴拉的智慧將是一個強大的真理,可以幫助轉化這個世界。在這充滿難以置信之嗔怒、恐懼、和唯物主義的時代,這些香巴拉教義可以力挽狂瀾地將落日觀轉為東方大日。他發現,不管我們擁有多少心靈上的內觀洞察,我們仍需要勇氣和膽識: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英勇地展現它。因此,我們必須成為覺醒的勇士。

如是,多傑·札都強調「勇士」這一辭: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勇敢。儘管真的轉變形勢看來困難重重,但我們需要堅確的信心。這樣的信心必須全心全意、徹底地植根於對本初善的信念。此故,香巴拉的勇士們從對良善的明確信念中得到力量。

根據多傑·札都,此善無始,因此無終。當人類對此良善變得恐懼和懷疑時,我們就會開始畏縮,成為自己思維模式下的獵物,然後我們開始懷疑其他人。我們不再生起仁愛與慈悲,而開始將焦點專注於「他」,指責他人為世界所有災難不幸之源。這種不信任旋轉成恐懼與憤怒。這樣的循環不單只是一種心理狀態:它開始影響到我們的環境。經由對自身價值根本上的不安全感,我們開始摧毀我們的世界。

因此,香巴拉法教試圖把勇士溫柔地、又自信地帶回時間的原點,在那裡本初的良善可以重新被發現。多傑·札都稱此為「卡拉帕乘」(Kalapayana)。卡拉帕不僅是香巴拉的古都,對多傑·札都而言,它指的是時間的旅程,在那裡勇士超越三種時間——過去、現在和未來——並返回時間的原點來找到本初的良善。

當這樣的旅程開始時,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流動、合宜、喜悅,就能展現。這是香巴拉的教法所稱的龍踏(lungta),或「風馬」。當人類發現了真正的目的,他們成為勢不可擋的。生命是豐富的;生命是美好的。生活也許仍有痛苦,但卻是完全值得的。

經由完全從事、擁抱我們的生命並發現這股力量,是我們如何在此世成為勇士之道。我們認識到沒有陰影的必要:如果我們讓良善的太陽照耀,我們可以完滿生活,契入我們生活中的所有面向,同時向其學習。香巴拉法教引導我們從不斷自覺自己犯了一些根本的錯誤中解脫;在香巴拉的宇宙裡沒有這類的錯誤,而只是缺乏勇氣、和不能確認我們的良善。這便是多傑·札都所謂的香巴拉。當他發現此一智慧時、他還是一個西藏的青年,後來他繼續在西方揭示及教導這智慧。因此,這些香巴拉寶藏是香巴拉傳承的核心。

香巴拉的歷史和傳說基於一個偉大的社會,此一社會達到高層次的意識覺醒。這個社會之所以能形成,是因為它的個別成員全面參與創造出一個仁善、慷慨和充滿勇氣的文化。因此,他們與生俱來的優良品質得以彰顯。

香巴拉的核心教法後來被稱為香巴拉伏藏,伏藏的藏文意為「珍寶」。縱觀佛法的歷史,覺悟者發掘可以利益特定時代眾生的伏藏。據說,這樣的伏藏法教是由某位覺者心海中具體化現並廣為弘揚的,而且這些伏藏特別適合生存於此伏藏所處時代的眾生。就多傑·札都而言,他是他年代裡掘藏的獨特天才;他感到整個香巴拉伏藏的法教自他心續中流洩而出,因為這個伏藏法特別針對此時代之所需。有幾次,他表示,這個伏藏法保存了達至開悟的完整道徑;同時,此伏藏法可解決當前的困境,讓我們知曉如何在社會里以莊重、覺醒、精準來生活。因此,香巴拉法教提供了完整的人性範疇,從我們如何在家庭中生活,我們如何進行我們的工作,到我們如何參與神聖的旅程。

因此,多傑·札都創造了新的辭匯「勇士之道」,提醒所有香巴拉人去勇敢嘗試過著自己的生活——不是停留在過去,也不幻想於未來,而是全然活在當下——如此稱為勇士。這種勇士之道的典範,即顯現為薩姜和薩姜王母,男性和女性的香巴拉勇士。男眾女眾的香巴拉勇士如何在生活上行為舉措,特別是他們與自己孩子和後代的關係,對社會本身俱有深遠的影響。多傑·札都說過,社會不能只是簡單地由政府管理或由科學所引導。他認為,有許多社會弊病是因為我們已經忘記了所有人類關係的核心,即母親和父親的原則。我們都需要一顆鮮活良善、富愛和勇氣的心。

香巴拉基於曼達拉(壇城)原則的基礎,其中每一個男女在自己的領域上顯現為國王與王后:他們必須落實在自己的生活本位之上。當情境如此時,自然的和諧關係便開始發生。藉由充分展現、相互尊重,和諧隨之而來。香巴拉教義強調如何身處社會,因為在這個時代,我們沒有與世隔絕的奢侈了。法教告訴我們,真正的靈修不能孤立我們的生活於「精神的」或「神聖的」象限中。相反的,當我們與本初善、勇敢、風馬,及我們的整個生命發生基本的連結時,整個生命可以被用來作為覺悟之道。

此一深層和整體性的教授是多傑·札都留下來的遺產。他認為,基於這些教誨,香巴拉可以對這個世界大有助益,而且此一傳承——香巴拉傳承——將會由現在及未來的薩姜所持有,並且有其屬於自己體系的傳承。因此,多傑·札都把這個龐大的責任交給我。在今年的閉關里,我反思如何才能以此願景往前邁進,很明顯地,我認為我們需要認清香巴拉法教的本質和宗旨。

首先,香巴拉基於一種社會願景。儘管它可以被視為是一條個人通往偉大深層開悟的道徑,然而這旅程有著更深遠的意義。香巴拉願景改變整個社會的規範。人類不僅要生存,而且要蓬勃發展與繁榮,此故社會存在的整體問題及目的需要加以提出。作為人類,我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的傷害。環境會影響我們的行為,以及我們的思維模式。因此,環境需要被強調,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正視社會的規範。如果我們只是做一些內在輕微的調整,那麼我們只能解決我們個人的困境,而不是社會全體所面臨的趨勢。

金剛勇士多傑·札都的法教因此視社會為覺醒之旅的根本,而非那鼓勵我們只是被動希望事物會變好的沉睡之旅。他一個令人警醒的標語便是:香巴拉不是自動產生的,而是人為的努力。僅僅期望事物會如魔術般地轉變並不會改進世界;我們需要用「虎之道」的專注正念來讓世界變得更好。我們個人的參與、我們的情緒、以及生活整體,則能展現神奇。香巴拉豐富的法教有療愈世界的能力;我們香巴拉人要視自己為醫生,而不是病人。多傑·札都曾提到:「整個世界如此混亂,香巴拉願景教導我們在面對世界上的巨大問題時,我們可以是英雄式的、同時亦是仁善慈愛的。香巴拉願景即是自私的相反。 」所以香巴拉勇士之道是社會覺悟之道。它超越了個人覺悟之旅,也增加了我們的動機發心,以讓我們用之於更廣大社會的透視稜鏡上。

我們擁有這些崇高的法教,但是我們社團需要對自己的法教及傳承具有信心,才能發揮其強大的效果。除非我們知道自己是誰,並對多傑·札都的真摯及信任授與我們的法教具備深刻的感激及好奇,否則世界是不會留意或尊重我們的願景的。這樣的信念並不是自大或誤導,反而,它來自於深邃的正直與真誠感。

如果香巴拉法教要裨益世界,我們自己的社群必須現在開始體現這些核心原則:勇氣、仁愛、信賴、善巧、與信心、我很感動地看到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具有這些特性了。簡單來說,以此神奇的法教作為我們承繼的遺產,如果我們的社群並不和善友愛,愉快、有信心,那麼這個世界將不會看重我們;我們應該檢查自己是否傲慢自大。如果這些法教當達其最大的潛能、並在如此關鍵時代繼續進展,我們必須要加倍努力,用教法鍛煉、教育自己,示範一種替代性的生活方式,以真實利益他人。

至目前為止,我們的社區已療愈、康復,並持續增長中。假如香巴拉作為一個願景視見,一個傳承,一個社群,要在世界上發揮確實的效果,接下來的十年是很重要的階段。我們必須現在就開始組織、訓練,並以承諾與決心來發展我們自己。因此,我請求所有香巴拉人,視下十年為一段真正挑戰自己的時期。若我們能在這段時間有實質的進步,我相信我們會轉移傳承及願景的動力,而達成多傑·札都的心願。

我們仍在這個願景的初步階段,有很多工作要由未來的世代來進行,但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做出英勇的的努力,我們將使後續世代瀕於危險、無以為繼。為了要實現這個轉變,我們必須非同往常地攜手共進。我覺得在2020年以前,我們應該要在許多關鍵的面向上有重大的進展。

我們創造什麼樣的文化,將攸關我們社群的成功與否。有鑑於此,香巴拉的籲求,與我們利益、影響和啟發世界的能力,將直接從我們展現仁慈、體現良善、創造一個真實的喜悅感,來產生。因此,文化和儀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終究而言,影響我們與世界最大的,是我們所培育的社會文化。再次,我察覺到在這方面我們已趨成熟。我們的社群明顯地表現得較為慈愛了。在最近和黛安娜.木剋坡夫人的交談中,她評論到,我們的社群比以前她所經驗到的更為仁慈、更有愛心。這觀察給了我一個很大的鼓勵。我們必須展現我們所闡述的原則,特別是在一個恆常存在著指責、抱怨和譏諷的世界裡。

如果我們修行者參與這種仇恨、憎惡,那麼我們不是在展示良善的原則,也不是在提供解決之道。我們的社群必須樂觀。當情況變得較為艱困時,我們應該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堅定於我們英勇的原則。物質主義和落日觀者似乎挺有決心、專一於他們的目標。如果我們個人與社群,不用一樣的力度和決心來反制這些力量的話,我們將發現我們會逐漸地、漫無目標地被引誘到一種不確定自己代表什麼的心態。以此懷疑,生活品質變得略微缺乏意義,我們只追求短暫的快樂,而人性全面的潛能就像是一顆逐漸黯淡的星辰。

創造一個覺醒的文化是有高度要求的。這需要我們日復一日、時時刻刻的參與。事實上這高要求的感覺是從昏昏欲睡的觀點來說。這種昏沉讓我們時常想要衰弱、消失,然後再埋頭入睡。這種態度不僅是心理上的,它開始以疾病的形式來影響我們的身體,以災禍的形式來影響我們的環境。如果從覺醒的觀點,創造一個覺醒的文化並不會讓人感到要求甚高,而是令人鼓舞、精力充沛的。因此,讓我們作為香巴拉人同聚共修,一起覺醒自己,並且無畏於展現我們的能力。

如果香巴拉要有全球的效應,有兩件事情必須生髮——一是內在的層次,一是外在的層次。香巴拉的力量與我們訊息的力度,將取決於我們曼達拉的心力。因此,在內在的層次上,我們必須對我們自己的傳承和教法有全副信心;於我們存在的核心,我們應該對香巴拉傳承與法教有深刻的連結和奉獻。完全地落實於香巴拉伏藏和東方大日之道,能讓我們擁有堅強的核心。當我們個別地與阿闍黎、夏士崔(shastris,學士)、和資深老師研修共事時,我們應當認知我們是在薩姜與薩姜王母的引領下修習。因此,在內在的層次上我們具有一個一元的教法與道徑。

這樣的一致性能帶給社群一種對於目的、聯結和啟發的共同感。此香巴拉伏藏本身包含了金剛乘的最高法教。這深邃的法教,根基於本初善浩瀚的視見,使我們能夠保護和修習木剋坡傳承所繼承的各種密續與經續之傳統。因此利格登(Rigden) 成為覺醒的中心化身;作為一個覺悟的宇宙君王,祂擁有保護所有純正智慧傳承的力量與願景。

為了要建立這種一致性,我們必須強化我們的香巴拉領導層。香巴拉的三支柱——研修與教育,統理,以及金剛護法——和從事法藝之道的行者,將必須共同合作。果能如此,我們能夠把香巴拉法教帶進領導、藝術、商業、社會服務、家庭、居家者的更廣世界。對於我們的定位有著深刻的確認,我們能夠擴展我們的信心和喜悅給別人,讓我們更容易與他們連結。這是我們曼達拉的外在展現;以此我們可以透過提供各種與其他組織、社群、企業、政府機構相連結的活動來連接世界,讓健康、有效的網絡連繫得以發生。如此連結將培育一個更大的覺醒文化社群的成長。但是,如果其他人無法看到一個統一一致的、本身即全心致力於這些原則的香巴拉團體,他們將不會認真看待我們。

香巴拉要如何延展成為一個全球的社群?由我們的共修中心開始,香巴拉法教具備得以觸及數百萬人的潛能。此可發展出衛星中心、社區禪修小組,以提供定期課程、禪修活動、社會環境相關活動。有些人會來到中心研修,有時我們也將散開進入較大的社群。我還希望香巴拉成為訓練有能力轉變世界之領導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來自各種職業的人們,在香巴拉參與這個訓練。同時,我亦期望香巴拉能夠在帶來和平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不論是個人或全球的層次,在其核心,和平是讓人們留心於他們的思想與行為的能力。

無論如何,香巴拉的主要資產很明顯的是香巴拉人。所以我希望香巴拉全體信眾能致力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及社會。我們是否能夠真誠及友善的相互對待?我們若對這個世界一直抱怨是於事無補的,我們需要想想解決方法及方針;我們所見到的每件不善之事、應讓我們生起對仁慈的許諾。

在我此次閉關期間,我思索了三個極具挑戰與啟發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也讓我寫下此信。我請求每位香巴拉人思惟這些問題、並在我出關前回覆給我。這不只是非常有意義的修習,也讓我能知道你的感覺、洞見、以及對我們願景的承諾。如此我們便能夠以團結、和諧、及清晰來進入香巴拉的另一個階段。

1. 你個人在修行及研習方面會做些什麼承諾?
個人訓練及轉化是個一輩子的旅程,它讓我們時常提醒自己本具極大潛能,端看我們是否能看待每天都是一個深化及成長的機會——事實上,旅程本身便是生命的喜悅。

2. 你會貢獻什麼給香巴拉?
香巴拉是一個深奧的傳承,但它的良善與榮耀取決於勇士學生的承諾。這個崇高的智慧是我們的責任。

3. 作為香巴拉人,你準備要為這個世界做什麼?

香巴拉的最終目的是要利益這個世界,喚醒所有人類的本初善。這是我們完全顯示勇士精神及裨益世界之道。

如果所有香巴拉人能在這至要關鍵時刻思索這三個問題,我們便能更加清晰及有力地了知我們是誰,香巴拉對我們的意義,以及香巴拉如何能夠在此世間顯現。我覺得,如果我們大家能在生活的急流中挪出一點時間,抽身來思惟這些問題,這些共同的自我反思能讓我們全體曼達拉更清明、更有力量。如此能深入我們的心智與性格,讓我們將願景帶至未來。

這三個問題在我個人的道徑上帶來極大的利益。我發現我的清明及承諾隨著思惟它們而增長了。我們全體一同前進、而師生連結加深,這也包括深化作為覺醒的勇士和人類——一個健康、強壯、及更有愛的聯結因此能夠產生。我很高興我能如此與你們溝通;我們的和諧比以前更健康了。多年來大家對我表達他們的感受,現在我認為有信任與愛來讓我對你們表達我的感受;我對你們的愛當然也增加了甚多。

我們現在所做的並不容易;我們全部都要從我們的繭破出,這個過程是令人生畏的,同時也是解脫和喜悅的。我們社群的成熟度開始展現了,愛與慈悲更普遍了,還有戒律、責任、以及忠誠亦然。我相信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強壯聯繫與社會的根本基礎。

我十分確信:願將我自己、和我的整個生命交付給你們與香巴拉。我想全心全意地這樣做。生命是可貴的,我們之中沒人想要浪費時間於半心半意的努力、及不知其他人是否有誠意之上。這是勇士之道的心臟:忠誠奉獻遠超越我們自己的某事。在這個世界上,香巴拉是值得忠誠與奉獻之可敬原因之一。

因此,我覺得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我了解各位或有許多複雜的情緒和感覺。然而,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涉過這些感受,以達成一些基本、基礎的結論,有關於我們的生活是什麼、以及什麼是我們所要致力的。香巴拉是否是這許諾的核心呢?

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參與成為一個社群,當我們看到其他人,我們可以發覺一基本程度的信任和愛,即使我們或可能具有不同的感受和情緒;若是如此,我感到香巴拉將得以存續。不僅這樣,它將不斷在力量中成長茁壯。然而,如果我們在這個十字路口不努力以誠實、並在情緒上挑戰自己,在十年的時間裡,我們也只會延長一己之猶豫,並鼓勵另一世代的人搖擺不定的心靈。

在此特別時刻,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唯物主義的衝擊,以及激烈攻擊心理與情緒的種種觀點和詮釋。多傑.札都預言說,在此黑暗時代,小機件、玩意,和技術,將娛樂、佔據心靈,削弱生命力的能量,而混淆我們的意願。他表示,香巴拉提供此現象的對治良方——單純質樸。從根本上講,勇士必要單純質樸。如此單純會帶來力量、信念,以及——可驚地——喜悅與智慧。身為香巴拉人,我們必須簡化並了解什麼才是我們生命的核心。

當我結束閉關時,我非常期待建立起香巴拉傳承與和香巴拉法教。我打算以我生命的下一個時期,朝向未來、而非過去來努力。我將視此為一個可以完全發覺我們是誰、對其無愧,並明確、自信地向世界宣告之時機。我相信此舉定會在多傑.札都的臉上帶來微笑。

在他去世前,多傑.札都告訴我:「我已經盡所能做了我可以做的,現在你必須完成其餘的事。 」做其餘的事取決於我與你們全體之間的關連,而那現在是美好的,並將變得更好。畢竟去嘗試總比不嘗試更好,但更好的是欣然並且全心全意嘗試去做;這是我計劃向前開展的。我竭誠歡迎你們所有人。我至為期待與你為全人類共創金色的黎明。

獻上至多愛與福佑,

薩姜 The Sakyong

17 October 2010
哈利法克斯(Halifax)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朝日之信 (Letter of the Morning Sun)- 薩姜關中信函


朝日之信 (Letter of the Morning Sun)
 
薩姜,蔣貢.米龐仁波切撰



在今年的閉關中,薩姜思慮著香巴拉的未來、以及我們對世界的影響力。他開誠布公地寫了一封昭示我們大家的信函,與我們分享他的思緒,並邀請我們每個人與他分享我們自己的想法。

薩姜明確表示,他非常希望我們大家共享這思惟的過程。此封薩姜信函——朝日之信——的鏈結則在本訊息下方。

薩姜確切說道,於此信中他所闡述的視見——以及他提出的問題——是我們未來的關鍵所在。

他希望所有香巴拉人都受到鼓舞啓發,以標記我們壇城今後另一個時期的開始,並個人和集體性地以時間來思考和回應他的信息。

我們正安排多種方式讓大家能接受、閱讀和回應薩姜的信。

- 你可以使用本信尾端的鏈結在線閱讀;
- 你將有機會於在地的中心或小組,聆聽本信的朗誦、在社群中共同研修;
- 你也可以選擇聚集在較小的、或任何團體中,討論此信,以你受到的啓發來回應薩姜;
- 你將能夠在網上發送你的反應,使成千上百的訊息可以得到妥善整理並呈交給薩姜本人。

短時間內我們將給你發第二封信,提供有關如何在網上對應薩姜信裡的三個問題——並邀請你
提出如何可以充分自由討論此信的建議。

同時,我們請您擇一安靜的空間與時間,如果可能的話,用你修行的佛壇、禪房,唸誦香巴拉
傳承祈請文,安止己心,然後再閱讀薩姜的信函。

信函內容(長達數頁)之中文翻譯請點擊此處(點擊左側Chinese - letter並下載)

我們非常高興能代表薩姜傳達此信給您,


卡拉帕委員會
理查.雷奧克,香巴拉總裁 the President of Shambhala,
米切爾.拉費,(職稱)the Lamen Kyi Khyap
亞當.羅貝爾,卡拉帕阿闍黎 the Kalapa Acharya,
傑西.格林姆,the Makpon,
康妮.布洛克,the Chagdzö Kyi Khyap
約書.西爾伯斯坦,薩姜拉壯總監 the Chief of Staff of the Sakyong Ladrang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陰柔原則的化身

The Sakyong Wangmo with proud grandmothers, Lady Konchok Palden and Sangyum Chime Drolkar.

根據邱陽創巴仁波切在 Glimpse of Space – 對空性的一瞥,書中的教示,陰柔原則與陽剛原則(陰與陽),即是空性智慧、與善巧方便之對稱。「陰」能涵容一切,「陽」則為所含納之物。不論我們本身是男是女,我們其實都具備了陰與陽、智慧與方便的本質。而在香巴拉的道徑上,陰柔原則和陽剛原則不可分離;我們可以見到自己所具備的特性,時或夢想安逸、時或猛進求功——這些,其實都是陰陽能量的展現。

在香巴拉的壇城裡,薩姜王母,大地護佑女主,是陰柔原則的化身。陰柔原則(feminine principle)和平的母續傳承,與陽剛原則(masculine principle)無畏的父續傳承相對,而薩姜,和薩姜王母,正具現了這兩種基本能量。香巴拉的教法與傳統之所以能如此強而有力,因其確認、運用這兩種本質的能量,以作為一個健全和真摯的人類社會之努力基礎。

薩姜王母照耀輻射出溫暖與柔善,以優雅純正促進覺悟社會的和諧。正如家庭中的母性原則,母親的愛,維繫了整個家庭、或家族,讓我們在徬徨無依時,仍知有歸宿之地。所以陰柔原則的大愛,也能治療、安定全體社會,使人心寧靜休歇,快樂滿足。

在這裡,與您分享香巴拉可愛、和偉大的陰柔原則之化身:這張照片,由左至右分別是小公主杰桑竹嫫,薩姜王母的母親契美卓卡,薩姜王母,與薩姜米龐仁波切的生母昆秋巴登夫人。

照片由Marv Ross所攝,更多報導及其他珍貴的薩姜全家福照片請參閱香巴拉時報
http://shambhalatimes.org/2010/11/11/boulder-welcomes-princess-drukmo/

也請閱讀前文:

薩姜王母與陰柔原則
http://shambhalachinese.blogspot.com/2007/07/blog-post_28.html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薩姜 - 大地怙主,紀錄片攝製中

青年時的薩姜米龐仁波切
一部介紹香巴拉米龐仁波切以溫柔為基礎來建立覺悟社會的「薩姜 - 大地怙主(Uncommon King)」,九十分鐘的紀錄片,已正式進入剪輯階段。所謂「大地怙主」或「大地護佑者」之意,即是一靈性修行傳承的王者。當世界被貪婪與憤怒所攫取而嚴重失去自然平衡的時候,薩姜的職責,便是傳授對治之法,啓發人皆具有的本初善而實現善好的人類社會。

本片花了十餘年的時間,攝自西藏、印度、中國、台灣、歐洲和北美,仁波切的生平足跡所到之處;視覺風格也從大地風景到親切會心的動人片段等。其中並含有米龐仁波切之父親, 第一位薩姜 - 邱陽創巴仁波切,及其他當代大師,香巴拉阿闍黎如佩瑪丘卓等人的開示、訪談。「薩姜 - 大地怙主」將在2011年正式拍竣發行。敬請期待!

歡迎觀賞預告短片(點按影片左下方三角形按鈕):An Uncommon King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實修實行,上師就在你心中

編者誌:以下的開示,摘錄自薩姜米龐仁波切在2009年底專對台北香巴拉禪修小組部份的談話錄音。感謝台北同修楊茗旭居士的口譯、及倪健居士的整理。在此與所有中文香巴拉人分享仁波切的睿智先見與殷切關懷(觀看錄影帶全部內容敬請加入香巴拉網上討論小組):


大家好!很高興能在(網上)見到你們。希望你們也能看得到我!我為你們準備這段談話錄影是因為我思念著諸位;你們都在我心中。

我對你們持續小組的共修感到非常感動。現有許多網路教學,可供你們在共修時觀看研習。之前,我拜訪亞洲的時候,因緣非常吉祥美好,也和各位建立了很好的連結。當時我告訴各位,如果你們想成為香巴拉的學生,我們可以繼續。對於我不能更經常到亞洲來看大家我覺得很抱歉。但是此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我在美國、加拿大及歐洲正更進一步地奠定香巴拉法教,特別是香巴拉傳承的本身。這些正是我覺得可以利益你們全體大眾的事。將來,我希望我們能夠更深入香巴拉法教的獨特之處。

你們之中有不少人問我何謂香巴拉法教的獨特之處?先前我在亞洲教導了基礎禪修(這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還沒深入到香巴拉法教內在的核心,而這正是未來我希望能做的。我很高興這件事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但是我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因為在台灣、新加坡及亞洲其他地方,有很多來自於不同藏傳佛教傳承之偉大有力的上師們。但是,我覺得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我的父親——龍薩姜(邱陽創巴仁波切),他的香巴拉名字是多傑·札都(意為:金剛摧敵全勝者),他是非常獨特無二的。六〇年代早期當他在印度的時候,他只留在印度三年;大多西藏上師在印度一直待到八〇年代才開始到世界各地旅行。但彼時他已感覺到西藏及佛法在形式上會發生重大變化,需要加以保護。

正如多傑札都所預測的,現在不單單在西方,連在亞洲的情況也改變了,我知道現有很多年輕人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佛法。因此,多傑札都有此香巴拉願景,特別是香巴拉(覺悟)社會之視見,在這社會中人們可以修習無畏無懼、與勇士之道,這也是我們如何可以把靈修的力量,以及生命之莊重尊嚴,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法。

所以這些教法極為特別殊勝。它們是伏藏法,即我們所謂的香巴拉法教;這些教法跟歷史或傳說中的香巴拉及格薩王有關。一直到今年(2009)我才開始教授比較多的香巴拉伏藏教法,在這之前大部的教法都還未被傳授弘揚。我希望一切教學在西方地區進行順利,然後我們可以開始廣泛教導這些教法,特別是在台灣和亞洲地區。

我覺得很特別的是,香巴拉伏藏法與中國及中國人,日本武士道之傳統,中國文化與其固有原則,具有真切的關連,此在香巴拉法教裡皆有提及。

就像我曾經說過的,在這特定年代裡凡事講求速度、大量減損生命能量,佛法變得廉價、甚至可以拿來販賣或任意散播。除非它(佛法)被裝在一個強而有力的容器裡面,受到無畏的人所持有保護,它將很難在這個世界留存。所以我覺得就是現在,這些教法必須出現於世。這些教法主要環繞本初善之原則,以及我們如何看待生命的整體;不論我們是以痛苦或是善好的觀點來看待生命。

所以這類非常深刻的問題,如發現自己早上是如何起床、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生命;自己的生命在究竟上是非常迷惑,亦或非常覺醒的。香巴拉的原則便是在探討這方面的教法,特指此時此刻。同時它也涉及時間,以及這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不相信自己本具無造作之善。

在香巴拉的教義裡,時間是個重要的主題,事實上,香巴拉的首都——卡拉帕,意即時間的宮殿。我們透過香巴拉的教法發現到時間的本質——基本的清淨及覺醒。如此,無畏的勇士就能實見他們自己與這個世界,並體認到本初善。我們很多人都害怕去提及本初善,而香巴拉的法教就是在培養一個人的無畏特質及力量。我覺得,如果我們不具備這些精神特質及力量的話,那麼我們所擁有的教法只是一種裝飾物而已,我們並沒有與它們產生真正的連結。

所以,現在是彰顯這些法教、活出這些法教的時刻,同時,也是我們展現堅強、溫柔的時刻。我們通常會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想要擁有什麼的話,我們必須激進侵略。但正如我們所知,激進憤怒的人不耐久、很快就毀滅了。如果某人溫柔(這並不是脆弱,而是溫柔),就能存活久長,興盛繁榮。因此著重於我們如何能夠溫柔、良善、真誠及仁慈。就某方面來說,這些原則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基本上它們確實如此。但我們必須專注並致力發展這些原則。

我希望下次我們見面時,我們能更深入這些教法,若真能如此,那將會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同時,我也會想想看各位如何可以在此殊勝的香巴拉法教道徑上進展。雖然香巴拉在亞洲才剛起步,但我覺得未來香巴拉非常具有潛力。……

一個人需透過修行,來保持與上師之間的連結,如此,上師就在你心中,不論距離有多遙遠。對於這一點,大家要有信心,即便只是簡短時間也要修習不斷,像是你走在馬路上、或剛好在塞車中時,也要試著修練,並感覺到這裡的力量——在心間此處的本初善(仁波切以手觸心)。

最後,獻給各位滿滿的祝福,衷心的欣賞感謝。相信我們很快就會見面的!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創巴仁波切講八正道之「正命」


「正命」(Right livelihood) 涉及以工作賺錢,賺取美元、英鎊、歐元、比索等。為了購買食品和支付房租,你需要金錢。這不是強加給我們的一個殘酷現實;這是自然的情況。我們與金錢打交道,不必感到尷尬難為情,也不必怨恨需要工作謀生。你付出的能量越多,所得也越多。賺錢讓你與許多情境交涉相關,它滲透你的整個生命。避免工作通常也意謂著在避免生活的其他面向。


節錄自邱陽創巴仁波切《自由的迷思》一書,「八正道」之章節。



Earning Money

Right livelihood involves making money by working, earning dollars, pounds, euros, pesos. To buy food and pay rent you need money. This is not a cruel imposition on us. It is a natural situation. We need not be embarrassed by dealing with money nor resent having to work. The more energy you put out, the more you get in. Earning money involves you in so many related situations that it permeates your whole life. Avoiding work usually is related to avoiding other aspects of life as well.

Condensed from “The Eightfold Path,” in The Myth of Freedom and the Way of Meditation, page 122 in the Shambhala Library edition.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香巴拉伏藏與香巴拉訓練

伏藏法是密教的精髓,因因緣授記,由大伏藏師在恰當時機發露開顯。真實的伏藏法超越時空之限制,保存佛法精粹,鮮明無雜質,並具有強大的加持力量,以能適切利益群生。香巴拉伏藏教法傳自近代金剛乘大師創巴仁波切,經頂果欽哲法王親自鑑定認證,其嚴肅權威不容置疑。

伏藏法有多種,香巴拉伏藏教法乃為心意伏藏(mind terma),這是大成就者以慈心之故帶給我們的最珍貴禮物,特別能開解、對治此時此世五濁眾生之苦痛。

1976年間,邱陽.創巴仁波切開始接收到香巴拉伏藏法。一開始,只是幾個象徵的符號,而後,作為伏藏師的創巴仁波切心中,又浮現出香巴拉法教的法本,以闡釋該伏藏法之深意。當時,所有發掘伏藏的過程,並未對大眾宣稱,而只有少數弟子知悉。「根據創巴仁波切,這一系列的香巴拉伏藏不是由蓮花生大士直接傳授,而是來自蓮師的化身──林國的格薩爾王,也來自香巴拉王國的歷代利格登王的心。這些伏藏將對我們的生活有巨大且深遠的影響,不是立即的改變,而是隨著時間的演變而影響漸深。香巴拉教法成為創巴仁波切最後十年生命中的動力。」(《作為上師的妻子》,黛安娜夫人著,台北橡術林出版。)

1977年時,創巴仁波切開始與大弟子等研擬了一套完整的、結合佛法與香巴拉靈修之道的訓練課程,稱為「香巴拉訓練」(Shambhala Training),廣為推揚人皆具有的本初善 (basic goodness) 與尊嚴。凱若琳·羅絲·吉米安 (Carolyn Rose Gimian),創巴仁波切書籍的主要編輯之一,在《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Shambhala –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 的編者序裡頭,作過以下的描述:


邱陽創巴(Chögyam Trungpa)最為西方讀者所熟知的是,他是數本關於佛教教法的暢銷書作者,其中包括《突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自由的迷思》(The Myth of Freedom)和《動中修行》(Meditation in Action)。本書是和這些早期著作分隔的主要分水嶺。…《覺悟勇士 – 香巴拉的智慧傳承》是關於勇士的道路,或者勇氣的道路;這條道路開放給任何尋求一個純正真誠和無所畏懼的存在的人類。


雖然作者使用香巴拉王國的傳奇和意象來做為他陳述的基礎,但是他相當明確地指出,他所陳述的不儘是佛教「時輪金剛」(Kalacakra)關於香巴拉的教法,取而代之的,本書汲取了古代的、或許是原始的智慧和人類行為處事的原則;這些智慧和原則展現在工業化之前的傳統西藏、印度、中國、日本和韓國社會之中。本書特別從西藏的勇士文化中,擷取了它的意象和靈感。這種勇士文化比佛教更早存在於西藏,一直對西藏社會具有一個根本的影響。然而,不論這個勇士文化的源頭為何,本書所呈現的視見願景還不曾出現在其他地方。它是對於人類的境況和潛能,所做的一個獨一無二的陳述。而作者熟悉的、縈繞於心的語氣,使本書更加卓越非凡──彷彿我們已經知道真理盡含於此。


作者對於香巴拉王國的興趣,可以追溯至他在西藏的時光。當時,他是蘇芒寺(Surmang)的總住持。他研讀一些密續法本,其中談論到香巴拉這個傳奇王國、通往它的道路,以及它內在的象徵意義。一九五九年,當他穿越喜馬拉雅山逃離中共的時候,邱陽‧創巴仁波切正在撰寫一部從宗教體驗來敘述香巴拉歷史的文稿,但不幸的是,它被遺落在旅途之中。詹姆士‧喬治(James Geroge)先生──前加拿大駐印度外交大使,也是本書作者的私交──指出,在一九六八年,邱陽‧創巴仁波切告訴他「雖然他從未去過那裡(香巴拉),但是他相信它的存在,而且每當他進入深度禪定的時候,他就能夠在他的鏡子中看見香巴拉。」接著喬治先生告訴我們,他後來目睹作者凝視著一面小手鏡,詳細地描述香巴拉王國的經過。如喬治先生所說:「……創巴在我們的書房描述他所見到的事物,彷彿他正往窗戶外面眺望一般。」


儘管對於香巴拉王國具有長年的興趣,但是當邱陽‧創巴仁波切首次來到西方國家的時候,他不但沒有四處宣揚,反而避免提及香巴拉。只有在一九七六年,在他展開為期一年的閉關之前幾個月,他開始強調香巴拉教法的重要性。在一九七六年的「金剛界研討課程」中──針對兩百名學生所開設的三個月進階訓練課程──邱陽‧創巴仁波切給了幾次關於香巴拉原則的開示。之後,在他一九七七年的閉關期間,作者寫出一系列關於香巴拉的教授,並且要求他的弟子創立一個世間性的、開放給大眾的禪修課程,並為這個課程取名為「香巴拉訓練」。


謹此預告:台北香巴拉禪修小組明年初將與香巴拉阿闍黎合辦香巴拉訓練第一階課程(具中文翻譯),正式把香巴拉訓練引進台灣,後續消息在確定後將儘快公佈,以饗讀者。此外,還有一些經過整理的香巴拉訓練專門術語(英文),供您認識創巴仁波切法教獨創之現代語彙,在此與各位讀者分享:Shambhala Training Glossary

附註:「香巴拉訓練」目前分為五個研習層次:

層次一:身而為人的藝術(The Art of Being Human)
層次二:勇士的誕生(Birth of the Warrior)
層次三:住世的勇士(Warrior in the World)
層次四:覺醒的心(Awakened Heart)
層次五:開闊的天空(Open Sky)

「香巴拉訓練」也為那些完成層次五的人,提供另一個結業後的進階研習課程。總之,這是一個不分宗教、年齡、性別、學識... 對一切背景的人都完全開放、完全實用的生活與生命之禪修課程。有關香巴拉訓練的相關文章,請參閱:

簡介「香巴拉訓練」

少年伏藏師──邱陽創巴仁波切的西藏歲月 〔一〕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薩姜眼中的小公主

Photo by Terry Rudderham
親愛的香巴拉人,
 
自今年八月中旬小公主杰桑.竹嫫誕生之後,香巴拉薩姜駐席所在地的的卡拉帕院也經歷了甚大的變動。原本寧靜的卡拉帕因此珍貴的小生命之來臨,而變得忙碌而興奮。香巴拉總導師,薩姜米龐仁波切,在一篇新近的文稿中描述了他的心路歷程:The Sakyong Shares His Delight 
 
仁波切說,小公主給卡拉帕院帶來了活力,溫暖,與擴展。小公主剛回家的頭幾天,薩姜與王母因為興奮與緊張之故,都沒能睡多少;薩姜王母是個天生的好母親,而仁波切本人則是「一個焦慮的父親」。小公主杰桑.竹嫫的小小身軀一開始讓仁波切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麼抱她才好;而漸漸地,猶豫變成了完全的喜悅,仁波切可以放鬆地抱好她,還能夠幫她打嗝呢!

薩姜米龐仁波切還談到小公主所帶來的喜悅,不僅是給木克坡家族的、同時也給予所有香巴拉人莫大的歡欣。創巴仁波切的妻子戴安娜夫人諄諄教導為人父母之道;薩姜王母的父親,南卡竹美仁波切,授與清淨與長壽灌頂。由於南卡竹美仁波切與創巴仁波切是舊交,所以小公主正是兩個傳承的化身。此外,薩姜的母親昆秋巴登夫人雖因病不克前來,但也透過Skype見到了可愛的小公主!

Photo by Sean Raggett
薩姜又說,兩個月來,每日感受到小孩的成長,探索、發現她的世界。她開始會微笑了,會認人了;她的雙眼炯炯有神;她的降生,本身就是一種福佑。正如薩姜王母前一封信說到的:「看到杰桑竹嫫跟她的父親、我們的薩姜,微笑和嬉玩,是相當令人歡喜的。薩姜對女兒充滿溫暖和慈愛,並深刻地被此生命經驗所感動。我更不斷地感受到她祖父,多傑札多(創巴仁波切)的加持祝福。

雖然她仍然只是一個嬰兒,她已經對我們的香巴拉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她是我們本初善之一個很好的提醒;我深信她未來將會利益世界眾生。」

在此,也願世界一切有情眾生,皆得家庭之關愛暖意,將溫柔與希望佈滿人間!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我們對生死毫無所知

生命是非常短暫善變的,而一般人對生死無所知覺。大多時候,我們是儘可能地不去面對、也不去想:生死其實只是一線之隔——昨天所擁有的一切,今朝我們不見得能繼續保有;親人的笑語或不愉快,今日也不能保證將重覆出現。在心的感受裡,生命,我們所過的日子,有時似乎很長,有時又似乎非常迅速...... 我們對生死毫無所知。然而,不論我們現在是正當青春年華或已步入垂暮之年,對於生死存在的真實,我們是否應該有點好奇、並試著去有些許認知呢?

薩姜米龐仁波切在一篇書面的開示“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環境Creating a Sustainable Internal Environment"裡談到佛教傳統裡所提的、佛陀成道前「魔羅(mara)女兒的考驗」。魔羅,是指玩弄我們去沈溺於輪迴無盡循環之誘惑的心質,讓我們誤以為輪迴能夠讓我們心滿意足,而不想尋求出離之道。魔羅主要有四種,其中最後一魔,即是一切有情眾生都無法避免的「死魔」;仁波切說:


知道死亡會發生,會使得生命更加珍貴,但不會使它變成不流動的。我們對死亡的概念是永恆魔羅慫恿下倒退式的連鎖反應,它這樣說:死亡是真實的,生命是真實的,我是真實的,我的所作所為是真實的;這種觀點堅固、實化一切。然而,因為所有的現象皆在不斷地易變,即使現時當下亦非絕對真理。

科學研究證明,即使是原子粒子之間的空間亦是無限巨大的,有如外太空。我們總是在流體的和波動的情境中。當死亡來臨時,情境好像消失了,但它總是來來去去的。由於死魔欺騙我們,我們把這來來去去當真,稱它是「我」的死亡。...

我們可以採取超越之見,視輪迴為空性與明性——事物的真實本性——但我們的心並不始終住於事物的本性中。處於世間需要戒律和自覺。「戒律」並不一定意味著整理床鋪、刷牙,而是辨別何者為美德和非美德的,還要留意什麼是重要的。而什麼是最重要的呢?心中所發生的一切。

心像風一樣。除非我們把握住它,魔羅將會愚弄我們。我們為心導向的方式稱為道徑,那是一個指導自己生命與其結果的機會。生命只是一日的延展。我們能夠避免陷入魔羅的誘人陷阱,利用每天來禪坐,然後以專注正念走上道徑:去思惟人生的夢幻質地,或在追逐之前仔細看清「悅樂」的面貌。當我們這樣做,我們便在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環境,它能對我們的世界產生強力的影響。


圖與文:蔡雅琴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蘇芒寺佛學院開課了!

 
蘇芒佛學院學子大眾

親愛的香巴拉人及香巴拉之友:

邱陽創巴仁波切的祖寺 – 蘇芒寺,雖然在五個月前歷經青海玉樹大地震的動蕩,但佛學院的重建計劃並未停歇。甚此,我們要高興地宣布,在今年的九月一日,佛學院正式開課了。這一神聖的地方,又再度擔負起教育年輕一代的重任。我們從照片之中可以看到,現在佛學院涵容三十名僧眾、與七十名當地的男女學童。他們多來自貧困之地,喜悅的笑容令人也隨之歡喜。

雖然還有一些工程仍持續進行之中,但您可以到Youtube觀賞一段蘇芒佛學院的影音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XlfE_D4HpY

第十二世(現世)創巴仁波切這樣開示說:
「蘇芒寺甘露丘(Surmang Dutsi Til)佛學院的建設,會大大利益本地區的僧尼與在家居士。感謝薩姜米龐仁波切與所有香巴拉人的護持,佛學院今年已幾近竣工。為了確保邱陽創巴仁波切的法教廣傳、興盛不衰,蘇芒寺甘露丘和全體香巴拉弟子應共同研習其教示;我希望香巴拉與蘇芒一起努力研修與和發展這些教法。」

您也可以到昆秋巴登夫人基金會 Konchok Foundation 的網站閱讀更多詳細的資料與報導。Please click here : http://www.konchok.org/LyndonUpdateReport.htm.


感謝您的溫暖關心與護持,願濟世利生的香巴拉佛教傳承發揚,持恆綿延不斷!

請參閱相關報導:

Shambhala Times - First Day of School at the Surmang Shedra

蘇芒寺佛學院的重建 – youtube 影音版

薩姜米龐仁波切跑納帕溪谷馬拉松

第十二世創巴仁波切近照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與阿尼佩瑪網上共修

親愛的朋友們:

如果您一直受到香巴拉阿闍黎佩瑪丘卓生動、平實之睿智的啓發,現在,您可以在網上與阿尼佩瑪一起共修閉關一個週末!

您需要具備一顆誠摯求法的心;合適的電腦配備,以及足以應付的英文能力(請參下方資訊)。同時,請您到此網站註冊登記:
Online Retreat with Pema Chodron 

時間:10/15-17, 2010 週五至週日(請注意國際時間換算:歡迎參照「時區轉換器」確認您當地的授課時間。

Program Description


Pema Chödrön’s three-day retreat in California is sold out—but you can still attend online, wherever you happen to be. And enrolling in the online version gives you access to additional materials that enable you to revisit the retreat whenever you need a refresher.

The "Smile at Fear" retreat is a rare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and study with Pema in real time, as she teaches wisdom learned from her own teacher, Chögyam Trungpa. Using his book of the same title, she shows how to approach the things that scare us in a radically different way than we're accustomed to, and in doing so to discover how astonishingly insignificant fear really is—and how surprisingly simple it is to access the heart of fearlessness. These are Buddhist teachings and practices that can become resources for a lifetime.

The retreat will begin on Friday, October 15, at 7pm PST and end on Sunday, October 17, at 5pm PST. Click here for the full schedule.
One sign-up per e-mail add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call (617) 424-0030 or e-mail eventsupport@shambhala.com.

 

System Requirements

  • All users: medium high-speed internet connection; working speakers or headset; Adobe Flash software installed.
  • PC: Windows 2000, XP, or Vista; Internet Explorer 7.0 or Firefox 2.0 or newer. 1GHz CPU with 512MB RAM (2GB for Vista).
  • Mac: OS 10.4 or newer, G4 or Intel processor, 512 MB RAM; Safari 3.0 or Firefox 2.0 or newer.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負面情緒阻礙「愛」之自然流動

當我們剛開始愛上某人,任何好事發生在她身上,我們都會為她高興。譬如說,她在職位上得到升遷了,或其他人誇她新剪的頭髮好看,我們聽了也都雀躍不已。但漸漸地,我們的愛沈落到期待、熟悉、和執著的重量感之下;我們的心關閉了起來。負面情緒,像是嫉妒以及憤怒增強了,我們的愛卻減弱了。我們不再對她充滿溫柔親切的痴迷,我們覺得有競爭性,想要一較長短。於是現在我們所從事的便是缺乏德行的舉動。如果自心被怒意和嫉妒所盤據,又如何能夠培養愛呢?

只要負面情緒持續駕馭著我們,愛就變得像火山偶然自地層裡迸發一樣,零零星星 ,時有時無。愛的岩漿冒湧出泡沫,但因為執著之故,它很快就冷卻下來,凝結成灰色的山峰。妒忌與憤怒抑制、鎮壓住我們的愛,使它成為石灰岩。我們不知道,何時愛會再度沸騰湧起。但我們不應該等待愛隨機偶然地生發,而應像照顧一個花園般灌溉培養著它。我們必須去耕耘翻土,讓愛的種子能夠迸開、抽芽、破土而出。若我們細心澆灌,給予它空氣和陽光,愛將成長。

練習思惟愛的方法之一,是提振起「願我的朋友得到他心之所願!」的念頭。有時候,我們的心會胡思亂想 ﹕「嗯,但是她不應吃太多冰淇淋;她會發胖的。」或是,「他要一部新車做什麼?只會讓他沖昏了頭!」然而,這一種思惟修,並不是在防止修行對象的體重增加,或制止其虛榮之心,我們如此修習心念,是在發展愛和仁慈的戒律,即使現實情境並不符合我們的期望。有時,我們或許覺得不被欣賞和尊重。對我們的朋友,開始懷藏不高興的感受,以為自己被輕忽了。我們不希望她獲得成功,或他找到更好的工作,怕自己會匹配不上。我們的風馬衰微下來,嘶嘶作聲,難怪朋友們不再感覺到我們有吸引力。因妒忌、競爭、或驕傲而導致的躊躇和壓抑,只有使我們悲慘不樂。為了想要佔上風的掙扎奮鬥,讓我們成為自己所製造的戰爭的囚徒。

常常,人們抗拒這種關愛他人的思惟修法門,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負擔。對於他們,我說﹕「我只要你在一天之中,花十分鐘,修習那種身處於愛中的心念——難道你不喜歡戀愛的感受嗎?」我們在日常生活裡,總是時時刻刻地在思惟某件事物——穿什麼服裝,給誰打電話,如何得到我們所要的。不管我們選擇的是什麼,那便是我們參與、駐足之處。像是反覆思索某人對我們說了什麼,籌謀各種報復的計畫;或是想著﹕我們的配偶老在我們話說到一半就插嘴打斷,真希望哪天她也出出洋相;抑或再三回想某件已經發生了的、意料之外的事件——這般醞釀思惟,就像是浸泡在有毒的熱水浴中。試問﹕我們是喜歡沐浴在汽油裡呢?還是在牛奶和蜂蜜的瑤漿裡?

修習在愛之中,就好比是在我們美德的罈甕裡越挖越深。我們使心從「我」解脫自在,深入探測一己存在的底層。思惟愛,賦予我們最浩瀚、最寬廣的心。愛越延伸,心也就越擴張成長。最後我們能愛上整個世界。愛上全世界並不是負擔;它是巨大的喜悅,也正是(香巴拉四威嚴中)獅子的信心。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的著作《統御你的世界》Ruling Your World,第十二章,讓愛流動不息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歡迎護持薩姜圓滿閉關!


各位親愛的香巴拉友人:

我們敬愛的香巴拉總導師 - 薩姜米龐仁波切,在今夏短暫出關教學、及陪伴生產的薩姜王母之後,又要回復他深度的修行閉關了。香巴拉國際特別開放這個機會給所有香巴拉的友人來護持圓滿薩姜極為意義重大的秋冬關期(十月到明年二月)。若您願發心護持,請點按以下(英文網頁)Patronage of the Sakyong's Deep Retreat 洽詢詳情。

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參與薩姜為眾生深入閉關的護持工作!如果您願將此護持之功德回向某一特定對象(生者、亡者、或病者),請在捐款頁之"Comments"意見欄註明,謝謝!


相關閱讀請參考:

2009年10月25日星期日

薩姜米龐仁波切閉關前對中文香巴拉人的開示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關中書函——薩姜致全體香巴拉人的一封信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法藝創作,「當下」之藝

 
薩姜米龐仁波切創作法藝

和各位分享邱陽創巴仁波切,與其法嗣暨子嗣薩姜米龐仁波切,以及泰錫度仁波切創作書法與法藝的精彩錄影片段。禪修大師們的精確、信心、自在,在其作品上顯露無餘。請點按鏈結:
Buddhist Calligraphy Masters Part 1 - Shambhala Art

您也可以同時觀賞薩姜米龐仁波切Youtube專網的所有影片。許多部影片已配上中文字幕。 (至每部影片頁面時,將滑鼠移至紅字cc,再點選左側圓圈之簡體或繁體之中文字幕選項) 。

觀賞更多相關影片,請點按左側欄:香巴拉影音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


敬祝所有香巴拉的朋友們中秋佳節愉快!



以下摘譯自創巴仁波切著作《東方大日》:



世界的莊嚴總是存在

看那太陽,太陽光耀燦爛,沒有人去擦亮它,太陽
就僅放光照耀。看那月亮,那天空,極其美好的世界。不幸的是,我們人類盡力讓一切事物受到制約造作,我們試圖從無中生有,我們搞砸、搞亂了一切;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必須回歸日與月,回到龍、虎、獅、金翅鳥(四威嚴)。我們可以像藍天、愛人、和雲朵那麼純淨、美麗。我們不必努力嘗試去找到自己。我們並沒有真正失去了什麼;我們只是需要調整進入。世界的莊嚴恆常存在



The Majesty of the World is Always There


Look at the sun. The sun is shining. Nobody polishes the sun. The sun just shines. Look at the moon, the sky, the world at its best. Unfortunately, we human beings try to fit everything into conditionality. We try to make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We have messed everything up. That’s our problem. We have to go back to the sun and the moon, to dragons, tigers, lions, garudas (mythical birds). We can be like the blue sky, sweethearts, and the clouds so clean, so beautiful. We don’t have to try too hard to find ourselves. We haven’t really lost anything; we just have to tune in. The majesty of the world is always there.

Chögyam Trungpa, Rinpoche
“Helping Others", Great Eastern Sun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薩姜音樂影片"What About Me"上傳YouTube


薩姜米龐仁波切所創作的音樂"What About Me",影片已上傳YouTube。歡迎讀者至YouTube網站仁波切專屬網頁觀賞(具中文字幕)。

請點按薩姜米龐仁波切Youtube專網鏈結:What About Me -「我能得到什麼好處?」 (至該頁面時,將滑鼠移至紅字cc,再點選左側圓圈之簡體或繁體之中文字幕選項)


相關閱讀請參前文:解脫自我的纏縛──米龐仁波切的詩歌音樂短片

照片:薩姜米龐仁波切攝於錄音室。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2010年「和平的秋收」薩姜米龐仁波切關中信函

2010年「和平的秋收」薩姜米龐仁波切關中信函

祈願文

在心的宇宙一切皆為可能;

在心的空隙一切皆盡涵容;

在珍貴的身體內,光芒四射的能量搏動;

在世界靈動變化的的巧合裡,吉祥永遠準備就緒。這是多傑札都(創巴仁波切)的贈禮。讓我們這些
無愧的香巴拉人每天早上以一顆廣袤的心智、難以稱量的大心、以及一個充滿意向的身體覺醒。讓我們創造一個具有和平與尊嚴、並以吉祥嚴飾的世界。

聆聽香巴拉總裁理查雷奧克(Richard Reoch)的開示,與馬克威利(Mark Whaley)閱讀薩姜的書信全文:
[點擊收聽]

信函內容如下:


我希望你們都有一個深刻美好的「和平的秋收」日。和平是香巴拉活動的基石。正如偉大的聖雄甘地所說:「你想見到世界改變,必須自己成為那改變。」在這個唯物主義氾濫的年代,我們香巴拉人必得欣然接受此一箴言。因為當此充斥無厭的自我滿足之時、我們的手指總是預備好去指責別人的錯誤。因此經由這純粹的英勇行徑,我們必須振奮起信心,確認我們的本初善 (basic goodness)。

然後,與其用我們的手指點出世界上無止盡的錯誤和問題,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手放在我們的心上。如果我們能夠以明亮的眼睛與微笑來這麼做,它會立即降低那落日觀的速度,並開始消損唯物主義的野獸。在那一刻,我們終於可以深吸一口氣,而那不可思議的強風將充滿我們的肺部,為我們身體的每一毛孔和經脈帶來活力。然後,以龐大的信心與滿溢的歡愉,我們可以呼氣出去。這呼息不單是一種呼氣或舒緩的徵兆,而是熱情和能量的顯示。

我們現在所品嚐到的心之甘露,無非是我們自己的潛能。有了它,我們認識到,我們不是停滯不動的生物,而是鮮活、有力、強壯,內具全面知識的眾生。當我們敢於擺脫苟且度日的現狀,我們就真正走上了轉化的途徑。此即香巴拉所謂的自我解脫。

經由勇士之道嚐到我們自己的潛力,會賦予我們心智的幅度,心靈的柔軟,和身體的堅韌,不會經常被誘入無休止的誘惑混亂中。當我們平穩堅定,並理解我們出身自高尚、覺悟,我們可以超越那自我懷疑之不間斷的散亂語聲。

正是這種能力,我們偶爾抬起頭來,環顧四周,看到我們在做什麼,看看我們想要成為什麼,這標誌了轉變的開始。由於轉化之道佈滿盲點,我們更必須與其他勇士建立同盟情誼。這樣一來,自我欺騙與嗔怒便少有藏身之地。

在此香巴拉時空關鍵時刻,感覺似乎我們是處在新一日的交點。香巴拉視見的誕生仰賴我們,其唯一目的是重新喚醒對所有眾生內在良善的本具信任。雖然這良善可能看來被瞋恨與動亂的墓穴所埋葬,它其實只是潛藏於地表。就像一個好朋友,良善並沒有對我們放棄希望,所以我們不應該對良善放棄希望。

隨著人性潛力展現的曙光,是我們從香巴拉的小世界採取纖弱步驟進入那不可預測之大世界的時候了。現在,我們必須正視我們自己的信仰:神聖和美善,是可被創建於地球之上的。神聖的世界並非僅由奇想所造;相反的,如同一把美善之萬方寶劍,它被鍛煉打造而成。以溫柔、戒律和喜悅之錘,我們錘鍊我們的品格,使之雖經生命變遷但仍保有彈性——並能通過靈性的曠野而找到自己的道路。

因此,當我們仍然忠貞於香巴拉的核心——體現真誠無偽——那麼我們自己也成為良善的燈塔,誠正完整與靈啟的寶庫。在那一刻,和平就不是一個虛浮於空的辭彙,也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主題,太崇高而難以接近。反之,它是一個非常真切的實體,在我們自身的肌膚與骨頭裡循環。所以正如香巴拉勇士的執行力量,我們不可昏昏欲睡,而需在每一刻的生活中秉持活潑欣然的心神。我們不能讓沉悶與惱怒的桎梏阻礙我們的風馬 (windhorse)。

在此和平之日,我們必須醒覺,並了解到人類的未來正握於我們的雙手中。因此,未來取決於我們把手放在哪裡。如果我們以手握持自私和憤怒的武器,就會減少我們的生命能量,煽起別人的侵略瞋恨,給世界帶來災難。但是,如果我們把手在我們的心,便會發現良善與信心的甘露靈藥,然後,東方大日可以放射光芒,照耀世界。因此在這一天,我鼓勵你去尋找自己的心,發現這美善。你會很驚訝:它並沒有遠離;如果你讓自己輕輕微笑,你會感覺它就在那裡,正在此處。


從關中致以愛與福佑,

薩姜,蔣袍·欽磊·札都
2010年9月18日
哈利法克斯


[歡迎至此鏈結觀賞錄影帶及英文書信全文]

相關閱讀:2009年薩姜米龐仁波切「和平的秋收」開示


也請閱讀:香巴拉時報(Shambhala Times)專文
 
中譯:蔡雅琴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止息痛苦

我想走出自我癡迷,
躍入廣大的心懷,
躍進高尚的心。
「高尚」意指不浪費時光;
並去幫助那些受苦的眾生。

停止懷疑
看這世界
看到別人的眼淚
與他一起哭泣
親吻她
做你自己 - 一個關心在乎的人。

痛苦是指太多的執著,緊握不放。
執著是沒有用的,
因此,放下吧。
幫助全世界 - 要放下。
如果你猶豫,請記住 -
你從來就未曾擁有。

這就是如何止息痛苦之道 -
就像這樣。


2004年2月17日
Heinsheim, 德國


薩姜米龐仁波切寫
於德國,2004年2月17日。從仁波切的書《雪獅的歡悅》中選譯。By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Snow Lion’s Delight”, published by Kalapa Court. 中譯:蔡雅琴



Stop the Pain


I want to step out self-infatuation,
Jump into big mind,
Leap into noble heart.
Noble means not wasting time,
Helping those in pain.

Stop doubting
Look at the world
See another's tears
Cry with him
Kiss her
Be who you are - one who cares.

Pain means too much attachment, hold on.
Attachment won't work out,
So let it go.
Help the whole world - let it go.
If you hesitate, remember -
You never had it anyway.

That's how to stop the pain -
Just like that.


17 February 2004
Heinsheim, Germany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基礎龍踏的觀想方法 - 早晨起身的修習法門

以下的文字,節錄自 2007.3.16 薩姜米龐仁波切在台北「統御你的世界」禪修研習營的開示內容。仁波切當場詳細、明確地解說了如何修習基礎龍踏(ground lungta)。在此與大眾分享這一段精闢生動的教授。歡迎同時參閱《統御你的世界》一書中,第187頁,廿一章,〈從基礎開始統治〉:

………


最後來做一個觀想的禪修,我們叫做基礎龍踏,這是把虎、獅、金翅鳥和龍──四威嚴,四種信心,運用在一起的一個非常簡單的修法。這是為這個黑暗時代所特別設計的法,是針對忙碌而懶惰的現代人所設計的。你可以在早上起床的時候,躺在床上修習這個法門。

很多人常跟我說:「我沒有時間修行!」所以我說,你不用修行一個小時,可以修行十分鐘;他們卻問說:「可不可以只禪修五分鐘?」時間變得越來越短,變成我還要跟他們交涉。但是,這個修法甚至不需要禪修打坐,你只要躺在床上即可以修。

還有人說:「我是不是要穿的很好看?穿上合適的瑜珈服裝?」不需要,你只要躺在那裡。也有人問:「我需要張開眼睛嗎?」你甚至不需要張開你的眼睛。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修法,早上醒過來時,第一件事,你觀想虎、獅、金翅鳥、龍,在你的身體內具體展現。在香巴拉傳承裡,這稱之為爪拉的能量。爪拉(drala)能夠協助你,加速促進你願望的實現。

爪拉事實上駐留在你身體的不同部位──虎、獅、金翅鳥、龍的爪拉;與其觀想你自己的身體只是血肉之軀,你現在觀想你的身體是由四種爪拉所組成。現在你有了這些意像、和意義,然後你把這些意像融合起來成為你自己。一般,如果我們有太多工作、太忙亂的時候,我們只能想到一己,這樣就會失去力量。因此這種修習是很重要的,我們由此可以觀想、藉助四威嚴的力量。

我們現在站起來,假裝我們躺在床上:老虎是橙紅色,雪獅是白色,金翅鳥是紅色的,龍是藍色的(見附圖)。

老虎是你的腿部,雪獅是你的腹部和骨盆,金翅鳥是你的胸部、手臂,龍是你的頭肩部;你站好以後閉上你的眼睛,然後觀想這些爪拉、這些能量在我們身體裡面。我們現在先觀想你的腿是老虎,如同老虎的腳掌,我們怎麼樣進入我們的世界,非常真實、真切地行走著。用老虎的信心,知足,專注,和覺知來行走。

然後,觀想肚臍眼以下的腹部是雪獅的喜悅,虔誠,享受生活、生命的德行。我們高高興興地幫助他人;具有一種非常溫暖強壯的生活感、生命感。

你的胸部和雙臂是金翅鳥:那是我們可以飛翔的能量。我們極為勇敢,我們可以超越敵我,完成所有想要完成的事情,就好像偉大的金翅鳥展翅飛翔,無有界限。

你的頭和你的肩膀是龍:龍擁有不可思議的智慧,非常地威猛,難以想像測度;牠已從自我中完全自由解脫。牠執持著吉祥的如意寶珠。

所有這四種能量都存在這個身體的壇城裡:老虎、雪獅、金翅鳥、龍;接著,我們觀想,老虎的橙紅色,雪獅的白色,金翅鳥的紅色,龍的藍色,消融、化入你的心輪,這四種色光都消融到你的心輪,變成金黃色的太陽,光芒放射四方,這就是東方大日。

東方大日的光芒,向四面八方射出!我們觀想太陽在我們心輪,我們睜開眼睛,生出極大的信心。然後我們喊出勇士的呼喚:「KI KI SO SO LHA GYAL LO!」(三次)早安!Good Morning!

於是,我們以東方大日的信心,開展一天的生活。你在一天中,只要想到的時候,都可以時時作這一個修習,以提起你的能量,振奮覺醒。


(文字謄寫:倪健。中文口譯、整編:蔡雅琴。)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正視恐懼

當恐懼在你的生活中發生時,你應該檢視恐懼的性質。這並非問一些關於恐懼的邏輯問題:「我為什麼會害怕?」「我恐懼的原因是什麼?」而是去正視發生在你身上的恐懼或驚慌之狀態;只要正視它即可。我們總能找到為什麼會害怕的好理由,但在此,與其對恐懼採取分析的途徑,你應只是直接照看你的恐懼。


摘譯自創巴仁波切親近弟子編纂
輯成之著作《對恐懼微笑 - 覺醒勇敢的真實心》〈恐懼的另一面〉章節。



Looking at Fear

When fear occurs in your life, you should examine the nature of fear. This is not based on asking logical questions about fear: “Why am I afraid?” “What is the cause of my fear?” It is simply looking at the state of fear or panic that is taking place in you. Just look at it. We can always find good reasons to be afraid. But in this case, rather than tak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fear, you should just look at your fear directly.

From “The Other Side of Fear” in Smile at Fear: Awakening the True Heart of Bravery, page 108.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薩姜王母致香巴拉人的信

2010年9月3日 哈利法克斯


親愛的香巴拉人,

我們剛剛慶祝小公主杰桑.竹嫫滿三週大。她一切都好,仁波切與我都注意到了她每天的成長;她進入了我們的生命、確實就是一種加持和喜悅。

至於我自己,我在休養中,恢復良好。分娩是一個強大、劇烈、和美麗的體驗。我很幸運有仁波切、我妹妹、母親的支持,與幾位主要照顧我的弟子之協助。

我感覺到我平日的修行在這整個過程裡助益甚多。我反思為何誕生是生命最具變革性的一種經驗,以及我們的母親是何等珍貴。我也被戴安娜夫人最近的到訪深深感動了;她與杰桑竹嫫的互動是極為愉悅的。此外,我還感受到你們所有人莫大的愛和支援。

雖然這對仁波切和我是一個強烈的個人經驗,但我知道這是我們整個香巴拉社群之重要和歡樂的時刻。我收到了許多訊息談到小公主的誕生如何感動了每個人。

看到杰桑竹嫫跟她的父親、我們的薩姜,微笑和嬉玩,是相當令人歡喜的。薩姜對女兒充滿溫暖和慈愛,並深刻地被此生命經驗所感動。我更不斷地感受到她祖父,多傑札多(創巴仁波切)的加持祝福。

雖然她仍然只是一個嬰兒,她已經對我們的香巴拉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她是我們本初善之一個很好的提醒;我深信她未來將會利益世界眾生。


獻上所有的愛,

薩姜王母,德千卻英桑姆(Sakyong Wangmo, Dechen Choying Sangmo)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薩姜米龐仁波切講慈悲



什麼是慈悲呢?根據薩姜米龐仁波切,慈悲其實具有甚大的實用性,它強而有力,而非軟弱無能。這種為他人設想的心態,實際上能把幸福快樂帶給自己、和我們周遭的人,利人也利己;而我們更不必等待別人來體恤我們、對我們慈悲;我們可以先行對他人生起慈悲。

請聆聽開示:點按本圖三角形播放按鈕,或至薩姜米龐仁波切Youtube專網:Compassion - 慈悲 (請先按Play,然後將滑鼠移至紅字cc,再點選左側箭頭之簡體或繁體之中文字幕選項)


薩姜開示全文內容如下:

我想在此大略談一下慈悲,還有慈悲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人在處理迎面而來的眾多事務時,都會顯得張皇不知所措;我們傾向於去思考我們的問題,當然這是很重要的,但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著手解決問題。

我覺得就某種意義而言,慈悲是能克服許多問題、障難的解決之道,並且可以讓生活向前邁進。慈悲是難以置信地有力,然而在一開始時我們或認為慈悲是軟弱的。我們可能會以為有餘地之時我們才能慈悲。而當事情變得非常困難時,慈悲看來似乎並不實際。但是我今天想傳達的是慈悲的實用性,以及慈悲如何運作。

就某種意義而言,慈悲就是我們與他人相處時持什麼樣的心念和心態。如果我們採取慈悲的態度,在這裡慈悲是指真正去理解別人正有困難、痛苦,飽受壓力,或在發怒。而慈悲只是看見及了解到那些人也正在經歷困境。而就在那一刻,當念頭轉變成:「噢,我的老天,他們就像我自己一樣;他們遇到困難了。」那個念頭就是慈悲心:那一刻當我們想及他人時;而由此我們其實得到更多;它讓我們正確地看待自己之作為。我們看到自身的問題並非如此巨大,我們發現他人同樣也有種種困難,如我們或者生病了,但是同時也有很多人遭受病苦。或我們可能會遭遇難處,然而其他人也逢困難。單單是這樣心態的改變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佛教與禪修的傳統裡,我們說,慈悲實際上是把幸福快樂帶給自己和我們周遭的人;它可以幫助那些在我們身邊的人們,同時也幫助了我們自己:使我們的心更加自在。當你為他人著想,並且慈心對待他人時,整個環境會具有開放感;天空也變得更加廣大,充滿更多陽光;這種觀點是更為寬廣的。

生活中有許多途徑;我們可以激進嗔怒,或可試著給別人更多壓力,我們會說,「我要做好它,我應該更為激進才是。」然而,眾智俱言,慈悲才是真正的道路。

慈悲在藏文中稱之為「寧潔」nyingje,或高尚的心。Nying 這個字意指心
Je 這個字是君主之意;它意味高貴、超凡,但非傲慢,但它的確是一個卓越或崇高的視見。我們突然讓自己離於窄小之心量,離於瑣碎的小心眼,而提昇了我們自己,在那一刻當我們這麼做,生命便開始轉化。

就我自己來說,有許多位我所尊崇贊佩的大師,是因為他們充滿著慈悲心,我相信我們都有同感。我們不必等待別人來體恤我們、對我們慈悲;我們可以先開始對他人生起慈悲。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點,即使只是片刻,針對一個人,或說了一句好話,或慷慨大方,保護別人,就只這樣,然而這便會肇始一個積極正面的鏈鎖反應。

所以就圓融與安樂而言,慈悲即是主要關鍵;我覺得慈悲是極端緊要的。甚至當我自己與眾人交談時,甚或你覺得自己很累的時候,容易有一種向自我崩潰的傾向。而慈悲可能就在那個當下,那一刻,我們打開了自己的心,你開始注意並了解到,「哦,我身處於一個世界;其他人也都像我一樣。 」就是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態度。

慈悲有其思惟的方法,亦有其深化的次第進程,但只需掌握當實行慈悲的關鍵機會。慈悲也許是我們想要試著培養的,所以就靠各位自己的修習了。祝你在慈悲之道上圓滿成功。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當下無畏

當今的世界正飽受經濟蕭條之苦,我們有可能受此影響而變得極度二元化。當我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由恐懼來作反應,並且開始給事物貼上標籤:黑的白的,好的壞的,注定要失敗或注定要成功的。會去標籤某事物,是因我們不知道什麼將進一步增強二元性的幻覺。因為我們投射出「自我」和「他人」,二元性的心便創造了一個嗔怒激進的情境。此過程於是成為一種循環:二元性越強,恐懼也越重。

無我,或修習住於當下,讓我們離於這種循環。但是當恐懼淹沒我們、而我們無法控制生起的負面情緒時,我們便無法契入那來自內在的自由。相反地,我們變得頑固執著,我們活在對過去的記憶中或未來的幻想裡。我們停滯不前,無法看到「當下」流動的真實。

在佛法的核心,我們知道世界是流動的。當我們修習當下,我們會清楚地見到這流動。當下是當下;沒有其他的當下。如果我們認識到此真理,我們便不會再推拖延宕,而將會全心全意地從事涉入我們的生活。香巴拉法教稱此為「風馬」(windhorse) 的品質,藏文為「龍踏」(lungta);我們不再被牽絆,而能夠往前邁進。


摘譯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教法:"Becoming Fearless Now", 當下無畏。歡迎點按鏈結閱讀全文。


圖片攝影: 陳貞旬 Jane Chen.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信心本具

發展信心,就像是觀看日出。首先,它似乎很微弱,不知它是否會昇起,然後它漸漸顯露出光芒。信心不是自大或驕傲,而是一個自然的開展過程;這不是一個需不需要它的問題,它天然本具。事實上,我們無須去發展信心,但我們必須承認那已經本然存在的信心。


摘譯自弟子最新輯結的創巴仁波切著作《對恐懼微笑 - 覺醒勇敢的真實心》


Confidence Already Exists


Developing confidence is like watching the sun rise. First it seems very feeble and one wonders whether it will make it. Then it shines and shines. Confidence is not about arrogance or pride. It is a natural unfolding process. It’s not a question of needing confidence or not needing it. It’s naturally there. In fact, we actually don’t have to develop confidence. It’s more that we have to acknowledge the confidence that already exists.
From “Unconditional Confidence” in Smile at Fear: Awakening the True Heart of Bravery, page 94.
圖與譯文:蔡雅琴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在我心上,握妳的手

在我心上,握妳的小手
而妳的小手,也貼住自己的心。
我們的連結來自深遠的世代......
是一個勇士,才會來到香巴拉的覺悟家族;
是一個勇士,才敢於在黑暗時代揮舞光明的旗幡。

本初善就在我們心間,
覺悟勇士,溫柔善感。
願覺性遍照,悲智無畏;
願妳與所有香巴拉勇士,
協力同心共行,輝耀人性之光!


照片:薩姜米龐仁波切握住小公主
竹嫫的手,由近侍 Christoph Schoeherr 所拍攝。獻詩:香巴拉人蔡雅琴。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向我們的小公主 Say Hi!


歡迎所有香巴拉人向我們一個禮拜大的小公主說 Hello! 小公主杰桑.竹嫫在薩姜的懷裡看來非常寧靜安穩... 薩姜王母一切平安,產後變得似乎加倍端嚴美麗了。











請您分享一些薩姜闔家新上傳的照片,歡迎您見見小公主!點按鏈結:Her First Week of Life

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YouTube 薩姜米龐仁波切錄影 - 官網

為統合網址並便利讀者,香巴拉現將薩姜米龐仁波切教學及講座影音正式發佈於YouTube之官網。歡迎您點按以下網址:薩姜米龐仁波切錄影 - 官網 Official YouTube Channel for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請注意目前其中已有五部具中文字幕:

Learning to Meditate 學習禪修,
The 10% Advantage 十個百分比的利益,
Motivation 發心,
Arousing Bodhicitta 生起菩提心, and
Body and Mind/ Running and Meditation 身與心/ 跑步與禪修

請先選擇錄影帶,再把滑鼠移到(cc)上,然後選擇中文字幕選項(簡體字或繁體字版)。其他中文字幕將陸續配上並發佈。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2010下半年香巴拉網上課程

親愛的朋友們:

2010下半年香巴拉網上課程大略如下(請注意資格限制與要求)。歡迎參照網站 Shambhala Online website

2010年秋季:
Shambhala Online invites you to join us for a new season of online programs.

Coming this fall:

September 11 - Ngondro and Werma with Acharya Eric Spiegel (限制參加之資格;只有被授權者方能參加)

September 12, 21, 26 - Way of Shambhala's "Fearlessness in Everyday Life" with Acharya Eve Rosenthal

September 22 - Book Club; "Natural Wakefulness" with Acharya Gaylon Ferguson

September 25 - Program for Sadhakas with Acharya Larry Mermelstein(限制參加之資格;只有被授權者方能參加)

October 2, 7, 16 - Way of Shambhala's "Meditation in Everyday Life" with Acharya Micheal Greenleaf

October 9, 19, 30 - Way of Shambhala II "Karma and the Nidanas" with Shastri Dan Hessey

October 17 - Sadhaka program with the Dorje Loppon Lodro Dorje(限制參加之資格;只有被授權者方能參加)

October 23 - Scorpion Seal(限制參加之資格;只有被授權者方能參加)

For more information, and to register for any of these programs, please visit our website:
http://shambhalaonline.org and click on the calendar tab.

Community-wide event ~ There will be a Harvest of Peace Broadcast starting at 2:00 pm Atlantic Time through Shambhala Online on September 19. Please contact your local centre or group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program. 一年一度的薩姜米龐仁波切「和平的秋收」網上對香巴拉全體大眾的開示,歡迎收看。轉換當地時間可參照「時區轉換器」。



Shambhala Online
http://shambhalaonline.org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欽哲揚希仁波切參訪香巴拉法身大佛塔

頂果欽哲法王的轉世 - Dilgo Khyentse Yangsi Rinpoche 第三世頂果法王欽哲揚希 - 抵達北美後,由薩姜米龐仁波切之弟格薩.木克坡專程接待,參訪了科羅拉多州香巴拉山脈中心的法身大佛塔。請參閱(點按)由Mark O. Donoghue 所拍攝的照片:Dilgo Khyentse Yangsi Rinpoche's Visit to The Great Stupa of Dharmakaya

親見解脫的法身大佛塔──"The Great Stupa of Dharmakaya Which Liberates Upon Seeing",這是由尊貴的(前世)頂果欽哲法王特別添加的殊名,是為了紀念邱陽.創巴仁波切,在西方弘揚佛法、奠定歐美世界佛教基礎的貢獻,以及表彰一切眾生之和平、諧睦、 平等精神的祈願,而特別興建的一座傳統形式的現代舍利塔。其塔高達一百零八英呎,自1988年開始興建,2001年夏天開光啟用。

除了欽哲揚希仁波切與格薩木克坡,您也可以見到一行中包括了冉江仁波切、馬修.李卡德,香巴拉金剛護法、和其他隨眾等。

歡迎您閱讀相關的報導:

A Celebratory Return to Boulder for Khyentse Yangsi Rinpoche

法身大佛塔 - The Great Stupa of Dharmakaya

香巴拉歡迎頂果欽哲法王再度蒞臨!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薩姜、薩姜王母與小公主的錄影帶

薩姜、薩姜王母的與小公主杰桑.竹嫫回到卡拉帕院之居所時,當地香巴拉信眾以吉祥的煙供歡迎他們,並齊唱「香巴拉讚歌」。薩姜米龐仁波切感謝全體香巴拉人的祈願祝福,並表示剛出生的小公主看來非常穩定、安於當下,「是一個真勇士!」同時,他也誇讚母親生產時的勇敢表現,說自己比王母還緊張得多!

照顧薩姜一家的香巴拉人說,薩姜是「超級好父親」;而從錄影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仁波切與王母對小孩的細膩呵護... 真是幸運的出生!

我們歡迎木克坡的後代、小公主杰桑.竹嫫來到香巴拉的世界!願薩姜全家幸福快樂!願和光同塵的香巴拉法教幫助更多受苦的眾生遠離痛苦、享受內心的安寧光明!

歡迎點按此鏈結,觀賞這數分鐘的錄影帶:Video of Halifax Welcome

當日之照片請參閱:Embraced by the Kalapa Court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薩姜全家福法照!

薩姜、薩姜王母的與他們新生的女兒竹嫫已安返卡拉帕院之居所。這裡,與各位讀友分享他們充滿幸福笑容的全家照!

小公主今後正式的稱名將是杰桑.竹嫫(Jetsun Drukmo),杰桑是尊貴之意。

昨天清晨在小公主降生之前,香巴拉的僧院岡波修道院,升起一道粉紅色與紅藍相間的陰柔彩虹,同時粉紅色的祥雲佈滿天空;小動物群聚在草原中央,歡欣昂揚的能量瀰漫四方。

香巴拉全體歡慶這一吉祥的誕生!


A photo of Their Majesties with their daughter has been posted on the Shambhala Times http://shambhalatimes.org / She has been given the title Jetsun (of noble rank) and will be known formally as Jetsun Drukmo.

In Shambhala, we can truly praise the birth of this blessed one.

Click on the photograph to see our Royal Family more fully.
To follow Jetsun Drukmo’s story, in full, spend time at this link.

Newspapers and media outlets in Halifax, Ottawa, Toronto, Vancouver and Boulder have been covering the events around the birth, including the CBC news website: http://www.cbc.ca/canada/nova-scotia/story/2010/08/11/ns-princess-.html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薩姜與薩姜王母小公主降臨世間!

2010年8月11日

香巴拉卡拉帕院欣喜地宣布:薩姜與薩姜王母的女兒已經平安地於今日(藏曆新月吉祥日)上午十時廿四分出生於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新斯科細亞省!

小公主的名字是竹嫫.耶喜.薩拉斯瓦蒂.日吉.木克坡 (Drukmo Yeshe Sarasvati Ziji Mukpo)。

根據薩姜家族私人醫生Dr. Mitchell Levy所述:「此一降生是快樂昂揚的、完全沒有任何複雜的情況。母子均安,休息復原良好。」

香巴拉總裁Richard Reoch先生,特地於今日的一篇專訪中解釋小公主全名的含義。他說:

竹嫫 – 可被翻譯為「龍女」,是傳說中格薩王的妻子,香巴拉皇族勇士傳承之祖先;

耶喜 – 智慧之意;

薩拉斯瓦蒂 – 妙音天女,是文殊師利菩薩殊勝智慧音的具體顯現(薩姜米龐仁波切本人被貝諾法王認證為十九世紀西藏文殊化身大米龐仁波切的轉世;薩姜王母則把妙音天女的歌舞、文藝特質帶入香巴拉世界),所以此名兼具父母雙方的特質。

日吉 – 光耀輝煌的信心。

木克坡–家族姓氏。

我們在此先與各位分享這一個興奮的好消息!歡迎修行回向,歡慶此一吉祥的誕生!更多後續報導與仁波切全家福之照片將隨後發佈。

如果你想護持香巴拉小公主的光榮降世,歡迎你點按如下鏈結:http://www.ourwishingwell.com/registries/view/155110810

消息來源:Shambhala News Service

相關閱讀:

小公主半歲大了!——薩姜王母寫給大眾的信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Tulku - 祖古,影片正式發行

如果你是現代的西方人,但在你出生不久之後,便被認定為Tulku - 祖古,藏傳佛教的轉世喇嘛,你的心態、感受,隨著你的成長,將會有怎樣的衝突與調適?藏地祖古轉世制度在十六世紀中建立,此乃佛教昌盛當日之延續傳統命脈、確認世襲統治的主要方式,但在今時,隨著佛教廣傳西方世界,這樣的認證制卻受到嚴厲的挑戰:被認可者或產生與世格格不入的猶疑感,因而是否能接下身負的重任與期望,成為自身和他人的大問號。

薩姜米龐仁波切之弟,格薩.木克坡,在年幼時被尊貴的頂果欽哲法王認證坐床為創巴仁波切的上師──雪謙寺的蔣貢康楚──之轉世。格薩身為電影工作者與佛教徒,經歷了對自己身分的深入探討,同時也藉由訪問其他年輕轉世祖古的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此一制度之種種問題。

這是一部讓您深思的紀錄電影,現已在美加地區正式上映。歡迎到此網址觀賞數段精彩的預告片:
Tulku, a film by Gesar Mukpo


歡迎參考關於創巴仁波切生平的相關報導:

作為上師的妻子:我和邱陽創巴的人生 - 出版!

此一婚事

創巴仁波切荼毗的那一天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敞開真心的溫柔

有些人或許會說,這個世界是一個神聖原則下之創作,但是香巴拉的教法卻和神聖的起源無關。勇士之道的重點在於,我們在當下親身處理我們所面臨的情境。從香巴拉的觀點來看,當我們說,人類基本上是美善的時候,我們指的是,人類具有每一個所需的身體機能,因此人類不必和所處的世界爭鬥。我們的存在是美好的,因為我們的存在不是侵略或抱怨的一個根本來源。我們不能抱怨我們擁有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我們不能重新設計我們的生理系統,就此而言,我們也不能重新設計我們的心靈狀態。本初善(basic goodness)是我們所擁有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

本初善是打從我們出生以來,就承襲下來的自然情況。 我們應該覺得,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美好的。看見紅色和黃色、藍色和綠色、紫色和黑色,是多麼的美好!所有這些顏色都被提供給我們。我們感覺冷與熱;我們品嘗酸與甜。我們擁有這些感覺,而它們是我們所應得的。它們是美好的。 因此,了悟本初善的第一個步驟,是去欣賞和感謝我們所擁有的事物。然而在此之後,我們應該更進一步、更精確地去檢視我們是什麼、我們所在何處、我們是誰、我們所在何時,以及我們如何身而為人,如此一來,我們便能夠擁有我們的本初善。

實際上,本初善不是一種所有物,但它是我們應得的。 本初善和佛教傳統中的「菩提心」(bodhicitta)的概念,有非常緊密的關聯。「bodhi」意指「覺醒」或「醒覺的」,而「citta」意指「心」,因此菩提心是「覺醒的心」。這種覺醒的心來自願意面對你的心之狀態。願意面對心之狀態或許看起來是一個巨大的要求,但它是必要的。你應該檢視自己,並且問問自己,你曾經有多少次,試著徹底地、真誠地連結你的心。你曾經有多少次轉過身去,因為你害怕你會發現自己可怕不堪的一面?你曾經有多少次願意在鏡中檢視自己的臉龐,而不感到難為情?你曾經有多少次試著用讀報、看電視或只是昏沉無知的方式,來障蔽自己?這是一個至為關鍵的問題:在你的一生當中,你曾經有多少次面對自己?

 如我們在前一章所討論的,靜坐禪修是一個重新發現本初善的方法,除此之外,它也是一個喚醒你內在這個純正真誠、不造作之心的方法。當你以禪修的姿勢坐著的時候,你事實上是我們之前所描述的,赤裸坐在天地之間的男人或女人。當你垂頭彎腰的時候,你是在試圖隱藏你的心,並且用彎下身體的方式來保護、障蔽你的心。但是當你用挺直卻放鬆的禪修姿勢坐著的時候,你的心是赤裸裸、無掩飾的。你的整個生命被揭露出來──首先,它被揭露在你自己面前,以及他人面前。因此,透過修持靜坐,以及隨著你的呼吸的呼出和消融,你和你的心產生了連結。藉著單純地接受自己,作你自己,你對自己產生了真正的同情心。 

當你用這個方式喚醒你的心,你會驚訝地發現,你的心是空的。你會發現,你正望進外太空。你是什麼、你是誰、你的心在哪裡?如果你真的去檢視,你不會發現任何具有實體可觸的、堅固的事物。當然,如果你忌恨某一個人,或不可自拔地愛上一個人,你或許會發現某些「非常」堅實的事物。但是,那不是覺醒的心。如果你尋找覺醒的心,或把手伸進肋骨所構成的胸廓之中,要去感覺覺醒的心,那麼那裡不會有任何事物,只有溫柔。你感覺心痛和軟弱,而如果你張開眼睛面對其餘的世界,你感覺無限巨大的悲傷。這種悲傷不是來自沒有受到善待。你不會因為某一個人羞辱你,或因為你感覺貧乏窮困,而感到悲傷。更確切地說,這種悲傷的覺受是非造作的 。這種悲傷的覺受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你的心完完全全地被揭露出來了。沒有皮膚或組織覆蓋在它上面;它是完全未經掩飾的生肉。甚至一隻小蚊子停在上面,你也會深受感動。你的覺受是新鮮的、溫柔的,以及是如此的個人。  

摘自邱陽創巴仁波切經典著作:《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第三章,真心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