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敞開真心的溫柔

有些人或許會說,這個世界是一個神聖原則下之創作,但是香巴拉的教法卻和神聖的起源無關。勇士之道的重點在於,我們在當下親身處理我們所面臨的情境。從香巴拉的觀點來看,當我們說,人類基本上是美善的時候,我們指的是,人類具有每一個所需的身體機能,因此人類不必和所處的世界爭鬥。我們的存在是美好的,因為我們的存在不是侵略或抱怨的一個根本來源。我們不能抱怨我們擁有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我們不能重新設計我們的生理系統,就此而言,我們也不能重新設計我們的心靈狀態。本初善(basic goodness)是我們所擁有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

本初善是打從我們出生以來,就承襲下來的自然情況。 我們應該覺得,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美好的。看見紅色和黃色、藍色和綠色、紫色和黑色,是多麼的美好!所有這些顏色都被提供給我們。我們感覺冷與熱;我們品嘗酸與甜。我們擁有這些感覺,而它們是我們所應得的。它們是美好的。 因此,了悟本初善的第一個步驟,是去欣賞和感謝我們所擁有的事物。然而在此之後,我們應該更進一步、更精確地去檢視我們是什麼、我們所在何處、我們是誰、我們所在何時,以及我們如何身而為人,如此一來,我們便能夠擁有我們的本初善。

實際上,本初善不是一種所有物,但它是我們應得的。 本初善和佛教傳統中的「菩提心」(bodhicitta)的概念,有非常緊密的關聯。「bodhi」意指「覺醒」或「醒覺的」,而「citta」意指「心」,因此菩提心是「覺醒的心」。這種覺醒的心來自願意面對你的心之狀態。願意面對心之狀態或許看起來是一個巨大的要求,但它是必要的。你應該檢視自己,並且問問自己,你曾經有多少次,試著徹底地、真誠地連結你的心。你曾經有多少次轉過身去,因為你害怕你會發現自己可怕不堪的一面?你曾經有多少次願意在鏡中檢視自己的臉龐,而不感到難為情?你曾經有多少次試著用讀報、看電視或只是昏沉無知的方式,來障蔽自己?這是一個至為關鍵的問題:在你的一生當中,你曾經有多少次面對自己?

 如我們在前一章所討論的,靜坐禪修是一個重新發現本初善的方法,除此之外,它也是一個喚醒你內在這個純正真誠、不造作之心的方法。當你以禪修的姿勢坐著的時候,你事實上是我們之前所描述的,赤裸坐在天地之間的男人或女人。當你垂頭彎腰的時候,你是在試圖隱藏你的心,並且用彎下身體的方式來保護、障蔽你的心。但是當你用挺直卻放鬆的禪修姿勢坐著的時候,你的心是赤裸裸、無掩飾的。你的整個生命被揭露出來──首先,它被揭露在你自己面前,以及他人面前。因此,透過修持靜坐,以及隨著你的呼吸的呼出和消融,你和你的心產生了連結。藉著單純地接受自己,作你自己,你對自己產生了真正的同情心。 

當你用這個方式喚醒你的心,你會驚訝地發現,你的心是空的。你會發現,你正望進外太空。你是什麼、你是誰、你的心在哪裡?如果你真的去檢視,你不會發現任何具有實體可觸的、堅固的事物。當然,如果你忌恨某一個人,或不可自拔地愛上一個人,你或許會發現某些「非常」堅實的事物。但是,那不是覺醒的心。如果你尋找覺醒的心,或把手伸進肋骨所構成的胸廓之中,要去感覺覺醒的心,那麼那裡不會有任何事物,只有溫柔。你感覺心痛和軟弱,而如果你張開眼睛面對其餘的世界,你感覺無限巨大的悲傷。這種悲傷不是來自沒有受到善待。你不會因為某一個人羞辱你,或因為你感覺貧乏窮困,而感到悲傷。更確切地說,這種悲傷的覺受是非造作的 。這種悲傷的覺受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你的心完完全全地被揭露出來了。沒有皮膚或組織覆蓋在它上面;它是完全未經掩飾的生肉。甚至一隻小蚊子停在上面,你也會深受感動。你的覺受是新鮮的、溫柔的,以及是如此的個人。  

摘自邱陽創巴仁波切經典著作:《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第三章,真心的悲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