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新年祝語與簡介創巴仁波切編年誌

大成就者邱陽創巴仁波切,自1970年抵達美國後,在短短的十七年間,他孜孜不倦地訓練佛子,弘法講學,著書立說,促成奠定了佛教流傳在西方的廣大、深遠基礎。由他之心意伏藏所宏傳的香巴拉法教,更以金剛乘家族傳承的傳統方式,現由他的法嗣和子嗣薩姜米龐仁波切繼續推廣延續。我們非常幸運地能與大成就者處於同一時代,「空行母的氣息仍然溫暖」,並且拜現代科技之賜,能夠耳聞、眼觀、閱讀創巴仁波切講法的影音、著作,並親近他的弟子、隨其研修等等。願未來米龐仁波切繼續在亞洲弘法,以及中譯香巴拉書籍的印行普及,使得這能利益世界、改變人心、使成安樂、和平境界的現實法教,發揮更深切的功用。

或者有人要問:「為什麼要靈修、又為什麼要接觸香巴拉的教法呢?」生而為人,我們是聰敏的、有自主權的,我們具有詢問、辨識、創造、情緒、超越的愛、慈悲與智慧種種稟賦,這與動物是不同的。我們在這日漸物質化的世界中奮鬥求生,有時,總有停下來,問自己:「到底這生命的意義何在?」的醒覺片刻。除了金錢的安適與情感的滿足,我們還終得面對身體的限制,生命的極限。

在香巴拉的壇城裡,有覺悟的成就者,更涵容有我們一般平常人 - 士農工商的市井小民,父母、子女,各種身分、職業、年紀,各種信仰的人士。既然其所著重的是「一個覺悟的社會」,社會之中,一切人等都包含在內;修行不是某些人的專利,而是所有人類內在深處的心靈需求。香巴拉以屬世的瑜珈士(household yogins)為主軸,因為這些人真實生活在社會中,是組成當世社會的核心。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在此物質主義、功利主義瀰漫的世界裡不斷掙扎求活,但我們或許都隱隱約約知道,生命並不止於此!「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我們皆內具光耀的珍貴品質,那正是香巴拉所強調的本初善(basic goodness)。

禪修能幫助我們凝聚、安定身心,對一切人都有實質上的幫助,已經是科學上能證明的不爭事實;香巴拉法教強調入世修行,溫柔勇毅,這事實上是超越所有宗教、地域、文化的藩籬的。在新的一年前夕,祝願有緣接觸香巴拉的有情眾生,能深入義理、切實修行、利益自他!雖然因為2010年薩姜米龐仁波切在進行一年期的閉關,無法四處教授講學,但我們更應該期勉自己不要一味地只想依賴上師,而應無所懈怠,利用各種網上便捷的工具,研習法教,與眾共修。以準備自己,待因緣成熟時,從上師處親炙教法,滿足心願。

創巴仁波切早年與學生們打成一片,他真摯、無偽的精神風範,徹徹底底地轉化了許多弟子的全副生命;這些弟子們,也都以各自能力所及的方式,在修道之旅上持續前進。這裡,編者特別要向各位介紹的是「創巴仁波切編年誌」(Chronicles of Chögyam Trungpa Rinpoche)。此網站由創巴仁波切的弟子Mr. Walter Fordham 主編,蒐集了不少仁波切珍貴的講法錄影、錄音、文字訪談等,是研究創巴仁波切教法與生平事蹟的重要資料庫之一,在此鄭重向您推薦!請多點閱、護持。

敬祝各位 新年快樂!一切吉祥、增上、如意!

The Chronicles of CTR is a celebration of the life of Vidyadhara the Venerable Chögyam Trungpa Rinpoche. Our mission is to expand the general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Chögyam Trungpa Rinpoche's life and teachings. We are a growing online community with a common passion: the life and work of Chögyam Trungpa Rinpoche. We include students of Trungpa Rinpoche, members of the extended Shambhala community, students of the many authentic Buddhist masters currently teaching in the West, and people who are inspired by his life and teachings for a wide variety of reasons. This all inclusive or pansangha is Trungpa Rinpoche's extended community of students. Just as Padmasambhava is the essential guru for almost all Tibetans, Trungpa Rinpoche fulfills that role for a growing number of dharma practitioners in the west.

We are a registered non-profit society in the Province of Nova Scotia. Our Board of Directors includes Joanne Fordham, Walter Fordham, Carolyn Gimian, Cassell Gross, Daniel Hessey, and Andrew Munro. The Chronicles is supported by it's members. To become a member, please visit our membership page.

Contact Information

Chronicles of CTR
PO Box 33035
Halifax, NS B3L 4T6
(902) 423-1097

Walter Fordham, Director
wfordham@chronicleproject.com

Joanne Fordham
joannefordham@chronicleproject.com

Chronicles News

When something new is added to the Chronicles website, an announcement is sent to our list of subscribers. To add yourself to the list, please visit the subscription page.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無畏之道

無畏之道與我們今天、此時此刻所正在做的事相連結,而不是與任何理論、或等待來自他處的任何線索相關。勇士之道(warriorship)的基本視見是:每個人都本具良善;我們自內都是善好的。因此,我們的身體之內即具有一己的勇士社會。我們早已擁有修道之旅所需的一切了。


The Path of Fearlessness

The path of fearlessness is connected with what we do right now, today, rather than anything theoretical or waiting for a cue from somewhere else. The basic vision of warriorship is that there is goodness in everyone. We are all good in ourselves. So we have our own warrior society within our own body. We have everything we need to make the journey already.


摘錄自創巴仁波切新書《對恐懼微笑 - 覺醒勇敢的真實心》(Smile at Fear: Awakening the True Heart of Bravery),第67頁。香巴拉出版社出版。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薩姜《心的導引》在中國大陸正式出版!

香巴拉的總導師 - 薩姜米龐仁波切講禪修的精闢好書《心的導引》(Turning the Mind into an Ally),已授權由海南出版社在大陸正式出版發行。全書以簡體字印行,並經編修審定,預定上市日期為2010年一月份。請亞洲地區包括新加坡、香港、菲律賓等地的中文讀者,點擊以下海南出版社網頁洽詢詳情:心的導引——寧靜安住的禪修之道

我們欣見此當代修禪經典著作在中國大陸地區普及印行。願禪修的益處能幫助所有忙碌、緊張的現代人重新與自己的心靈相連結,並找回一己本具的平和安寧;願薩姜米龐仁波切澄澈而又清晰的智慧,簡樸生動而詳細的指引,能啟發我們心中的愛與慈悲,進而創造一個清明、和樂的覺悟社會!



郵購圖書的方法:

方法一:可直接將書款匯款至銀行卡:

(1)中國工商銀行牡丹靈通卡卡號:622 202 0200012950420 開戶名:李鵬

(2)中國郵政儲蓄綠卡卡號:622 188 1000039867932 開戶名:李鵬

方法二:可將書款通過郵政匯款至:北京市朝陽區北苑家園清友園6號樓4門203室海南出版社郵購部郵編:100012 收款人:李鵬

方法三:可直接將所需訂購圖書書名數量等信息發至:hnyougou@sina.com 信箱,海南出版社會安排專人負責回复。

無論以何種方式訂購,請務必附上您的聯繫地址、郵編及電話。

本書定價人民幣25元。款到發書,免郵寄費(郵政掛號),如需快遞,另付快遞費5元/每冊。

諮詢電話:010-84966012/11轉82(9:00-17:00,週六日休息)15001134197 (短信聯繫)

郵購信箱:hnyougou@sina.com

博客鏈接:http://blog.sina.com.cn/hnbook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沒有野心

在真正的禪修中,沒有任何激發種種思緒念頭的野心追求,也沒有去鎮壓念頭的野心。這些念頭只是任運自然地生發,然後成為基本明智(basic sanity)的一種表達;它們變成了覺醒狀態之心的精確且清明的表現。


「智慧海」,創巴仁波切對以勇氣和慈悲而生活之 365則智慧法語 - 香巴拉出版社編輯 Mrs. Carolyn Rose Gimian 自邱陽創巴仁波切講座編選而成Ocean of Dharma - The Everyday Wisdom of Chögyam Trungpa. Published by Shambhala Publications.
譯文:匿名(香巴拉人);照片:香巴拉的岡波修道院(位於加拿大)。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閉關小記——思索氣候反常的現象

在因緣具足下,我於去年初春在美國東北部佛州(Vermont)的噶瑪丘林閉關中心所屬之小木屋進行首次的個人閉關。在這短短的八天內,除了修行外,收穫還真不少,也包含了此生聞過最香的木頭,那塊在屋外撿到的木柴。

除了獨自一人在樹林中過著沒有電、自來水、浴室、馬桶的生活外,我得自理三餐、打掃環境、燒柴取暖、以及小心處理食物和垃圾以避免動物朋友的來訪。某個早晨,當我例行的於早餐後忙裡偷閒在屋外欣賞風景時,見到遠方有隻極似大型狗的金黃色動物。當我心中納悶為何有人前來溜狗打擾我時,亦然發現那輕快的步伐實在不像狗,而是狼類。隔天早晨,又見到牠們成群的沿著數十公尺外的溪流匆忙的前往執行任務。對於狼類無任何研究的我並不感到害怕。我的本能告訴我牠們對我一點興趣也沒有。之後,大約每隔兩天就會見到牠們。

當禪修指導老師於第四日來探望我時,我問他附近是否有狼。他訝異的告訴我那是土狼(coyote),但是由於遠離人群的習性,聰明的牠們鮮少讓人看見,只會在夜裡大膽的哀嚎。他還提到,當年的冬天實在太長了。當地的雪地覆蓋大約六個月,讓這些覓食不易的可憐寶貝,為了生存而越走越靠近人類居住的地方。我很慶幸自己見到的是土狼,而不是熊。雖然我被告知附近偶而出沒的熊不如美國西部的灰熊具攻擊性,體型偏小並生性害羞,但是對我而言,熊畢竟是熊,並不是我獨自一人在樹林中會想結交的朋友。

閉關結束後,我聽說期間一位同修,某天半夜於山坡另一端的小木屋聽到悽慘的嘶吼聲。當她隔天去小木屋後方一探究竟時,發現一隻死去的鹿。這便是那些好傢伙的傑作,也挺令人訝異的,因為體型嬌小的土狼鮮少攻擊龐大的鹿。難怪閉關期間我只見到兩三隻鹿。鹿群為了躲避牠們,連樹林裡的糞便都只敢藏有少許幾堆。當我與居住於車程十小時外的加拿大友人提起此事時,他告知我同樣的罕見例子也正發生在他住家附近的樹林中。由於氣候的變化,我不禁思索著飢不擇食的土狼是否有一天會開始獵食牠們原本興趣缺缺的動物,如人類等;也開始思考在美洲為數甚多的土狼終將有瀕臨絕種的一日。

我難以將我的所見所聞分享於父母,深怕從小到老都居住於台北的他們反應過度。我是那麼地熱愛此次閉關,也期盼日後能有良機再度前往。這段期間,我還經歷了浣熊在半夜大聲敲打我置於戶外的垃圾桶,和目擊了成群的野火雞如芭蕾舞者般優雅又整齊的橫跨綠油油的草原... 但是都不如土狼帶給我的感觸那般深。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動物原來比人類還忙碌。

由於工業的發達,反常的氣候嚴重的影響了地球生態。地球暖化效應不再是宣傳,或只是發生在遙遠的北極,而是在你我身邊。我們只要隨手節能減碳及資源回收,就能拯救地球和地球上的居民。


文:蔡佳棻。圖:作者攝於噶瑪丘林一角(Sutrayana Seminary
, January 2008),攝影者:Heather Crone

2009年12月6日 星期日

菩提心,佛之心

這裡有個真正的好消息:我們本質上便是佛,我們本質上即是覺醒的,而且我們本質上是「善」的。沒有任何例外,而且對此無需有任何研究分析,我們可以說我們內在自然地蘊涵著佛陀;那也就是所謂的佛性,或菩提心,佛之心。


「智慧海」,創巴仁波切對以勇氣和慈悲而生活之 365則智慧法語 - 香巴拉出版社編輯 Mrs. Carolyn Rose Gimian 自邱陽創巴仁波切講座編選而成Ocean of Dharma - The Everyday Wisdom of Chögyam Trungpa. Published by Shambhala Publications.
譯文:匿名(香巴拉人);照片:蔡雅琴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香巴拉法教與香巴拉讚歌

在香巴拉團體修行的經驗,與在台灣佛教道場修行的經驗,或許是有所差異的。除了位於加拿大的岡波修道院(由阿闍黎佩瑪丘卓所主持),多數世界上的香巴拉社團,皆以在家人為中心,強調入世和光同塵、而非遁世離群索居的修行法門。

香巴拉法教涵括傳統藏傳金剛乘佛教寧瑪、噶舉派的傳承,同時,也包括了邱陽創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年代引進西方的「香巴拉伏藏」(Shambhala Terma)。一般而言,伏藏法來自於第八世紀蓮花生大士埋藏各地、視時機顯露的隱密教法,創巴仁波切年輕時亦在藏地發掘出這類伏藏,但他在西方所發掘並傳揚的香巴拉伏藏並不是直接出自於蓮花生大士,而是來自蓮師的化身──林國的格薩王(格薩王亦是蓮師的化身),與香巴拉利格登王(Rigden King)的心法。香巴拉伏藏法經寧瑪大師頂果欽哲法王親自鑑定為真實權威的伏藏教法,絕非創巴仁波切個人之杜撰想像。香巴拉伏藏與佛之所教其實是不可分離的。

行者在歐美地區研習香巴拉法教時,除了必要的禪修訓練:打坐、經行、短時、長時閉關,也要研讀大小乘法義,參加三乘各階段的研修營,以及各階香巴拉訓練(Shambhala Training)等。此外還有各種相關的法藝(Dharma Art)課程。通常因應個人的情況,往往需數年的時間以能進入更深層的修法繼續研修;而在東方,由於已具深厚的佛教文化基礎,引進的方式會因地制宜而訂。

如薩姜米龐仁波切說過的,正因為香巴拉伏藏與我們的時日相距不遠,「蓮師與空行母的氣息仍然溫暖」,所以我們這一代的香巴拉人是非常靠近其根源的,因此更能領受傳承加持的力量。

由台北香巴拉禪修小組所翻譯之薩姜米龐仁波切於2000年的開示什麼是香巴拉佛教?其中對香巴拉佛教有更詳細的闡釋,文字篇幅甚長,已在網站上發佈。請點按鏈結。

以下是囊括香巴拉法教(虎、獅、金翅鳥、龍)四威嚴,和利格登王、薩姜、香巴拉勇士等重點語彙的「香巴拉讚頌」歌曲中譯。這是創巴仁波切當年(1977年)採用一首英國軍樂,配上他創作的歌詞,而寫成的香巴拉讚歌(Shambhala Anthem)。創巴仁波切在世時,常以他特殊、高昂的嗓音,與大眾一起在重要的場合唱這首讚歌。現在,這首歌也仍然唱於所有香巴拉集會、課程完畢時的典禮之中。讀者可以在米龐仁波切訪五台山的錄影帶「薩姜米龐仁波切五台山朝聖」最後聽到一小段(英語)唱法。因台北香巴拉居士的要求,此處筆者儘可能配和原曲調音節暫作如下翻譯,經確認後將可據此而唱頌:


香巴拉讚歌

在蒼天青龍雷聲隆隆
老虎之閃電遍馳四方
獅子之鬃毛延展青雲
大鵬金翅鳥橫跨三界

無畏無懼,香巴拉勇士
莊嚴金剛座上,利格登王
薩姜結合蒼天與大地
薩姜王母收穫和平

無畏號角弘揚迴響
全勝之旗幟盡飛揚
凡聖光輝普皆擴張
歡慶!那東方大日升起

(請到此鏈結下載中文簡譜:香巴拉讚歌簡譜。中譯:蔡雅琴,配譜:楊茗旭。)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如果你只有今天可活...

生命的無常是眾所周知的真理;然而,我們光是聽聞周遭所發生的事件,卻還不是自己切身的體會。總要等到親人、摯友、或我們自己,突然面臨「無常」的衝擊時,我們才會明白到生與死之間微弱的界限 - 這是一條我們隨時有可能會跨越的模糊疆界。

了解生命的脆弱無常,不會讓我們變得膽怯畏縮,相反地,我們能因面對存在的實相,而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片刻,愛護我們所關懷的人。我們能試著學會如何與死亡為友,看清「自我」種種執著的虛假不實。為什麼汲汲營營爭求一切?畢竟,到頭來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帶得走的?

薩姜米龐仁波切在他一部簡短的錄影開示中,談到如何欣賞我們的生命。以藏傳佛教「轉心四思惟」的傳統教法,敦促我們檢視現實之實相︰人身之難得可貴。生而為人,是我們無比罕有的珍貴機會,我們的智慧比起動物和其他眾生,擁有更多的可能性。但我們不見得明天還繼續活著... 怎樣能夠過今天這天、如同度一生一般?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思惟。

如果你的冰箱裡只有一點點食物,你會珍惜那僅存的食物;若你只有今天可活,若你僅有點滴的生命留存,你絕不會浪費此生;我們會尊敬我們的生命光陰、尊重我們的朋友 - 但是,如果我們以為自己擁有許多,便不知珍惜,反而認為他們都是可有可無的,不重要的。

心依習性而行。如果你只有今天可活,你將怎麼去活呢?你會訓練我們心的習性,讓它朝向深刻、而不是膚淺。你不會急促匆忙,而會小心、留意,欣賞每一口入口的食物,分享我們的愛,體會自己的幸運。這是訓練自己的心之方式。在覺悟之道上,我們必須醒悟「暇滿難得之人身」的真義。

薩姜米龐仁波切的網上開示全篇,請到Youtube - Appreciation of our Life 觀賞。

創巴仁波切所著《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有關生死的提示,請參閱側欄討論提綱:
口訣十八︰ 大乘往生法,五力重威儀(The Mahayana instructions for ejection of consciousness at death, Is the five strengths: how you conduct yourself is important.)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超越生命中的迷惑與痛苦

... 佛陀看清我們陷於迷惑與痛苦中的真正原因,那是由於人類將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我們未曾看清本初善開放而明亮的光芒,也就是我們的本然狀態。

事實上,表面看來堅固的東西,本質卻是處於某種不斷變動的狀態。童年時期所住的那棟房子,已不再是原來的那棟。孩提時代所認識的父母,身體早已不同往昔。我們擁有的第一輛腳踏車,如今又在何處?雖然它曾是如此真實。

萬物總是隨著因緣聚合而又分離,除了人之外,這似乎是萬物皆能接受的事實。春天明白該如何循序進入夏天,而秋葉也知曉何時應該飄落。聚散只是時間與生命進行的呈現,這一切猶如我們的臉龐那般明顯。

然而,我們卻幻想自我是堅固的,且永存不變,緊抓這個想法不放,並護衛著它。當有人挑戰這執著的看法時,我們就會憤怒。如果事情的發展未能盡如己意,我們就覺得受到侮辱。要是某件事妨礙了慣例時,我們便悵然若失。我們企圖避開任何衰老的徵兆。

佛陀說:「我不會用任何一種方法來告訴你,但如果你是真實的,那麼你在何處?如果世界是真實的,那它又在哪裡?」佛教會談論到空性,是因為當我們開始審視自己時,卻找不到任何堅固或實在的成分,某種自我感的存在,只不過是個幻影。

我們有眼睛與眼識——那是某種「我」的感覺;我們有觸覺與感受——那是某種「我」的感覺;我們擁有記憶、思想、行為和語言能力,這些全都加到這份「我」的感覺裡。我們擁有身體,以及伴隨身體而來的快樂與痛苦,這一切也都是「我」。

其實,這份自我的感覺是心理上虛構出來的,是由外在環境的條件所定義的。我們說:「我今天覺得不太對勁。」但當我們審視這個想要去感受的「自我」時,它在哪兒呢?周遭的世界也是如此,我們覺得萬物就如同它所呈現的那樣,但若能看到表象的背後,就會發現這個宇宙並非如它所呈現的那樣穩定。那些「遠在天邊」的星球上所發生的變化,也跟我們的一樣複雜。

如佛陀這樣的覺悟者,便是以這種的修持與探究生命的精神,學會以一種清明、不偏頗的態度來看待生命的風貌。當佛陀剛開始說法時,只是如實地陳述自己所觀察到的事實:「這是我看到的事物實相。」他並未提出任何特別的看法,也未宣揚教條,只是向世人指出現實的本然面貌。

如果說無常是佛教徒的信念,就如說佛教徒相信水是溼的一樣。佛陀並未創造無常或無我,也未創造出痛苦或寧靜。他只是看清人生的實相,明白運作的法則,並為眾生指出這一切道理。我們可以窮盡畢生之力創造堅實的自我,卻無法讓它停駐片刻。一旦我們接受這份單純的真理,便能超越生命中的迷惑與痛苦。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心的導引》Turning The Mind Into an Ally, by Sakyong Mipham Rinpoche,第二章。周和君翻譯;台北橡樹林出版。

Calligraphy print by Yeachin Tsai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上師長壽法儀典照片上傳

上師長壽法儀典(Tenshuk Ceremony),是尊貴的南卡竹美仁波切特地為薩姜米龐仁波切於十一月十日在加拿大之香巴拉總部所修的長壽儀軌。儀式中,由薩姜王母所訓練的香巴拉弟子們第一次表演了格薩王舞蹈。

歡迎您到以下網頁觀賞由Mr. Walker Blaine所拍攝的色彩繽紛之儀典照片(點按鏈結):Tenshuk Ceremony

The Tenshuk Ceremony for the longevity of the Sakyong, Jamgon Mipham Rinpoche was conducted by His Eminence Namkha Drime Rinpoche in Halifax on Tuesday, November 10th in the midst of the Fourth Shambhala Congress.

This was the occasion for the first performance by Shambhalians trained in the Gesar sacred dance or Lingdro by the Sakyong Wangmo, Dechen Choying Sangmo. Walker Blaine shares his photographs of this auspicious and colorful event with the Shambhala Times.

照片:尊貴的薩姜米龐仁波切與南卡竹美仁波切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仁波切,生日快樂!

親愛的香巴拉友人:

本月十五日(11/15)星期日,台北香巴拉禪修小組將以共修來慶祝薩姜米龐仁波切47歲的生日,經由實修,讓我們的心與上師深刻相連:

時間:11/15,早上 10:00 AM ~ 12:30 PM

內容:
.本初善四威嚴修法
(起誦、禪坐、奢摩他瑜珈、煙供、禪坐、思惟四威嚴深意)

.觀看 Joyful Vajra 影片
薩姜米龐仁波切長壽祈請文
.結誦回向

備註:Joyful Vajra 是薩姜米龐仁波切生平重要事蹟紀錄的一部預告短片,目前剪輯時間為 37 分鐘。


台北香巴拉禪修小組(Taipei Shambhala Meditation Group),
除不定期講座與研習營之外,固定活動為:每週三晚間七時之共修

連絡人:張錳龍居士/ 0914-113-991 與張文馨居士/ 0939-596-507

地點:台北市萬華區莒光路129號之1



歡迎您的參與!請與我們一起共享香巴拉的法喜光輝!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上師長壽法與護持薩姜閉關

薩姜一年期的閉關在即(將於本月底仁波切生日後開始),尊貴的南卡竹美仁波切將特別為薩姜米龐仁波切於本月十日修上師長壽法(Tenshuk),以消除障礙,廣增吉祥。

薩姜(Sakyong)是香巴拉利格登王原則的具體示現;他的住世,賦予香巴拉勇士之道真實意義,也帶領著我們大步朝向一個覺醒、覺悟的社會前進。香巴拉總領袖薩姜米龐仁波切本人不僅是西藏佛教寧瑪、噶舉與香巴拉法教的傳承持有者,也是十九世紀大學者米龐仁波切(Ju Mipham)的轉世祖古。為此,我們真摯祈請大成就、大傳承者繼續強健安住,俾能教化眾生,利益苦難世間。

請您每日念誦薩姜米龐仁波切的長壽祈請文;除此之外,南卡竹美仁波切為薩姜專修上師長壽法(Tenshuk)- (藏音 brtan bzhugs),Ten 意指使安固、堅穩;shuk 是指長留人間。這是祈請上師堅固住世而修行的儀法。 香巴拉社團歡迎上網觀看:Shambhala Online
護持薩姜此次閉關有幾種方式,您可以:
1) 努力依師囑修行不輟,並念誦薩姜米龐仁波切的長壽祈請文
2) 親自或網上參加上師長壽法大典;
3) 在上師長壽法大典之時供養上師,以護持薩姜傳承綿延流長於世。並以我們的心與上師深摯相連結,如此,香巴拉正法將能經由薩姜而使之永存。

聆聽薩姜王母對為何要護持薩姜之閉關的開示, 點按此處,click here.
網上觀禮註冊,click here.
供養上師,click here.
理解何為香巴拉國際社團,click
here.

(歡迎您閱讀那瀾陀翻譯委員Mr.Walker Blaine的專文,全文請見 Shambhala Time.)

The schedule for the Tenshuk has changed. The ceremony will now begin at 5:30am Atlantic (Halifax time), and Shambhala Online will begin its broadcast at that time. Centres and groups may log in as early as 5:15am Atlantic. His Eminence will arrive at 5:30am Atlantic to open proceedings ith the Amitayus (Buddha of Long Life) Sadhana. There will be a break about 6:30am Halifax time. The Sakyong will arrive at around 8am Atlantic.

Highlights of the day's events will be available to centres and groups as a streaming video recording. Please contact your centre or group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Individual Messages: 歡迎您上網表達對薩姜長壽祈請、生日、及閉關的個人訊息,仁波切可以直接讀取,請參下列鏈結:

Many Shambhalia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re gathered in Halifax as physical testimony of their wishes for Sakyong Mipham Rinpoche's long life. We have opened several doors to gather the energy of the entire international mandala so you may make longevity aspirations and to express yourself to the Sakyong on this occasion. He will be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directly.

Email Please email your birthday and Tenshuk messages to the Sakyong to TenshukMessages@gmail.com

Twitter

Send pithy expressions through Twitter, by tweeting your message with the hashtag #Tenshuk. The Sakyong will even see your avatar.

Facebook

Write your message on the Shambhala Times wall .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創巴仁波切荼毗的那一天

... (1987年創巴仁波切圓寂後,三千弟子聚集,仁波切的)荼毗塔在(噶瑪丘林)山丘的草原上顯得色彩豐富,我發現它是如此的華美;塔上畫著金色圖案,塗上木克坡家族顏色,也就是亮白色、亮紅和亮橘色,以及深藍色;這四種顏色用在裝飾紀念碑四角的木克坡家徽上。大家繞行荼毗塔致敬時,我趁機看看周遭環境與在場數千位弔唁者;清晨時天氣涼爽多霧,但現在太陽已經驅散了霧氣,陽光普照,萬里無雲;群眾散佈在這片寬廣的土地上,或站或坐,有些人攜帶自己的椅子或毯子,特別來賓和受邀的達官顯要則坐在我們搭設的帳棚裡。加拿大派駐印度和尼泊爾的高級專員詹姆斯.喬治 (James George) 也前來觀禮,他和仁波切在一九六○年代就認識了。阿多仁波切也從英國飛來參加,此外還有幾位與仁波切私交甚篤的禪師,許多達官顯要也都來了。

大家繞行致敬完畢,真正的荼毗大典才開始,西方學生所用的主要法本是跟《金剛瑜伽母儀軌》相關的火供,在場的西方人都一起修持;(頂果)欽哲法王和其他西藏喇嘛則用藏文修持其他幾個火供儀軌;修法一陣子之後,荼毗的火點燃了。根據傳統,點火者不能是仁波切的舊識,而得找一位跟他沒有實際接觸的人,最後是一位來自印度的僧侶執行點火儀式。我猜幾乎所有觀禮者都在不同時候感傷悲痛;強忍住淚水是不可能的,再怎麼樣一定也會被這一刻無比悲傷的氣氛影響而動容;火點燃之後,大砲發射之時,許多人的淚水都在這一刻崩堤,難怪當天我們很多人都戴太陽眼鏡。大火燃燒之時,柴田勘十郎先生和他三位資深弟子主持日本天皇逝世時才會舉行的傳統儀式:他們在荼毗塔的四個角落拉弓(但沒有搭上箭),然後把草鞋投入火中做為供養。

火供結束時有個宣布,當天就只有這項宣布:「各位先生女士,請唱香巴拉讚歌。」我們一邊唱一邊啜泣。...

大火逐漸微弱,遺體也火化完畢,這時已經是傍晚了,我們望向天空,發現好幾道彩虹;最奇特的是個圓形彩虹,它繞著太陽,出現在荼毗塔上方的天空中。它真的是圓形的,而且色彩鮮豔,第二天報紙還寫說這是難得一見的奇觀;此外還出現一朵阿謝形狀的白雲,還有三隻不停盤旋飛舞的鷹。許多人還覺得天上的其他小雲朵看起來像是地虎、獅子、金翅大鵬鳥和天龍,它們一度被彩虹光暈染,呈現美麗的色澤。兩位隨同欽哲法王前來的資深喇嘛後來詮釋這些吉祥徵兆:早晨的霧氣不會太濃也不會太薄,像是大傘蓋一樣保護這個地區;然後出現彩虹,還出現形如哈達禮巾的雲朵;最後飛來三隻鷹,牠們是空行母的化身,前來歡迎仁波切。

荼毗大典的正式部分結束時,我依然留在那塊草地上跟來賓問候交談;能夠和這麼多來參與荼毗大典的人說話,令我非常感動,更加體會到仁波切對這些人的生命衝擊有多深;跟這些充滿緬懷與憂思之情的人交談,我不禁又悲從中來。

荼毗過後幾天,我得和幾個人回到那塊草原上,根據傳統,大師火化過後幾天,還要舉行開荼毗塔和撿骨儀式;我是仁波切的佛母和妻子,所以要隨同喇嘛們前往荼毗塔火化的地方。頂果欽哲法王訓練的年輕喇嘛宗薩欽哲仁波切 (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 主持這個撿骨儀式;一位喇嘛撥開燒毀的荼毗塔,露出仁波切的遺骨;他們說我應該是第一個撿骨的人,我上前去探頭一看,看到一堆焦黑的骨頭,震驚得讓我自己也嚇一跳,那真的是讓人心酸的景象。我心裡一直想:「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看到你變成這個樣子,從來沒想過。」我目瞪口呆地看著那堆遺骨,宗薩仁波切說:「去撿啊,去撿啊。」他給我一條哈達,要我彎身撿起一根骨頭,我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做到;接著,他們把仁波切其餘的骨頭撿出來,有些骨頭(包括他骨盆的一段和頭骨的一部分)被保存起來,以後會放入即將於洛磯山脈佛法中心建立的「法身大佛塔」(the Great Stupa of Dharmakaya)。大部分的骨頭則是擣碎混入泥土做成「擦擦」(tsa-tsa) 小佛塔,這種小佛塔可由各種物質做成,其中一種就是上師的舍利和骨灰;小佛塔做好後,會分送給仁波切的弟子和他建立的禪修中心,每個中心都會放一尊在法壇上,做為禮敬的聖物。一些大弟子也得到他的一顆牙齒做為紀念,其中一顆後來放入「法身大佛塔」。


作為上師的妻子:我和邱陽創巴的人生 (Dragon Thunder: My Life with Chögyam Trungpa), 由創巴妻子 Lady Diana Mukpo 所撰,台北橡樹林出版社出版。英文原作者:黛安娜.J. 木克坡,與卡洛琳.蘿絲.吉米安(Diana J. Mukpo & Carolyn Rose Gimian),中文譯者:吳茵茵女士。

圖片:現今噶瑪丘林迎風飄揚的香巴拉旗幟;蔡雅琴攝。

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與恐懼為友

為了解無畏的真意,一個人必須去了解恐懼的本身。恐懼是一種對「不存在」之顫抖而不確切的畏懼感,此種恐懼並不是問題,它就像是突然打了一個噴嚏般。但是你必須去研究你的恐懼:它如何生起、如何呈顯、如何實存。當你開始明白此一「恐懼」,然後你便開始發現那整件事幾乎是一個大笑話。雖然如此,你卻不應試著排除恐懼——它應該被當作那能點起無畏巨焰的引燃物。所以,你得明白恐懼是無畏無懼的出發點;恐懼不必被視為黑,而無懼也不必當成白。你必須和恐懼交往、與恐懼為友。


摘自「智慧海」,創巴仁波切對以勇氣和慈悲而生活之365則智慧法語 - 香巴拉出版社編輯 Mrs. Carolyn Rose Gimian 自邱陽創巴仁波切的講座編選而成。
Ocean of Dharma - The Everyday Wisdom of Chögyam Trungpa. Published by Shambhala Publications.
中譯:追隨金剛勇士的香巴拉之子(匿名)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薩姜米龐仁波切閉關前對中文香巴拉人的開示

為深入研修、發掘法藏、並消除個人及香巴拉僧伽團體的障礙,尊貴的薩姜.蔣貢.米龐仁波切,將於十一月底後進入為期一年的精進閉關。

米龐仁波切的父親邱陽.創巴仁波切在世時,也曾於1977和1984年進入兩次一年期的閉關。每次閉關,創巴仁波切皆發掘出數部香巴拉伏藏法,使得香巴拉人的菩薩勇士道徑更直接、更有所依循。

感謝薩姜米龐仁波切對中文香巴拉人的信任及關愛,在百忙中,他特別為我們錄製了一段談話開示,內容談及他對我們修行的關切;不管距離有多遙遠、如何用修行真正與上師以心相連結;以及他未來弘法亞洲的的計畫等。仁波切更提到昭示本初善與和平、溫柔、勇毅的香巴拉法教,正是對治此紊亂世代之憤怒激進的適時教法。

請您於十月廿八日,本週三晚,參加台北香巴拉禪修小組的共修,並聆聽薩姜對我們的開示影音。

歡迎洽詢連絡:

台北共修會地點


若您不克參加,請以修行相應。請您在禪坐之後,唸誦「薩姜米龐仁波切長壽祈請文」(多次),並回向功德。程序與誦文內容如下(起誦/香巴拉傳承祈請文 - 禪修 - (聆聽薩姜開示) - 禪修 - 薩姜長壽祈請文 - 回向文):

香巴拉傳承祈請文

薩姜米龐仁波切長壽祈請文(新版)

香巴拉回向文


Photo by Diana Church

臉書 (Facebook) 亞洲的香巴拉人,網上小組,錄影開示全篇(需參加小組方能閱覽)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信心的種子

當我們有了一種感覺,覺得生命是值得的、有意義的,我們自己也是有價值的,從那點,一種柔軟、或溫柔的感覺便會開始發展;這就像是在花園裡為種子澆水。在此處所指的那發展出來的溫柔,就像是水份,它可以幫助種子成長,致使綠樹綠意盎然、花朵繽紛綻放。然而,除此之外,你更將開發你的信心。通常我們以為信心是對某件事物有信心,但這是有條件、具資格的。而在這裡,溫柔與柔軟能生起一種無條件的覺醒、光輝、溫暖之感。一旦我們具有濕度和暖度兩者,我們知道這株植物必然會越長越茁壯。此信心便是我們應該與世界分享的信心之種。


摘錄自「無條件的信心」,創巴新書《對恐懼微笑 - 覺醒勇敢的真實心》(Smile at Fear: Awakening the True Heart of Bravery),第94頁。香巴拉出版社出版。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噶瑪丘林的一塊岩石

在佛蒙特州的香巴拉禪修閉關中心 - 噶瑪丘林,邱陽創巴仁波切首創的北美修行處所,有許多上師的蹤跡。除了創巴仁波切與薩姜米龐仁波切的墨寶、藝作、詩篇,還有一些讓我們可以追懷當年師友薈萃的遺跡。創巴仁波切圓寂後的荼蓖塔亦矗立於景緻柔美寬宏的綠色山坡之上。

噶瑪丘林內通大殿的走道盡頭,有一塊不起眼的白石,靜靜安置於角落。仔細一看其說明,則是由舊金山禪中心致贈噶瑪丘林、以紀念鈴木俊隆禪師與創巴仁波切傳承之情份的一塊岩石;石頭本身粗糙淳樸的質地,溫文自然的曲線圖形,甚具禪風。

創巴與鈴木禪師的相敬相知之情,在本刊其他文章中已有所提及(請參考以下鏈結)。乍見此石,分外覺得溫暖感人。石頭所見證的是大師間的友誼,以及真理之略同。畢竟本初善無始無終,超越時空;而人性的感通,也是超越時空、超越文化的藩籬的。

歡迎閱讀前文(點按):
鈴木俊隆禪師與創巴仁波切
弟子眼中的創巴與鈴木俊隆
我們只是巨大存在裡的一點微塵
噶瑪丘林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THE SAKYONG LADRANG - 薩姜拉壯成立!

親愛的香巴拉友人們:

以護持薩姜傳承佛行事業為職志的 THE SAKYONG LADRANG - 薩姜拉壯 - 非營利組織正式成立。我們邀請您到這新的網站,參閱薩姜米龐仁波切與薩姜王母的莊嚴法照。並請您密切注意該網站資訊及新增精彩照片。

為弘揚以本初善為基、長養東方大日清明覺性的覺悟社會,薩姜的廣弘教法於世正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願以此護持之心行:祈願世間苦難消泯、眾生皆證悲智菩提!

薩姜與薩姜王母莊嚴法照(點按鏈結後,請點按該網頁下方三角形play按鈕開始自動播放)


Each successive Sakyong – literally “Earth Protector” 大地怙主,大地護佑者,是香巴拉的總導師 – is the spiritual and worldly ruler of Shambhala, the borderless kingdom of meditation practitioners committed to realizing enlightenment and social harmony through daily life.

The Sakyong Ladrang supports the Sakyong and the Sakyong Wangmo in their worldly activities. It also acts to safeguard the sacred holdings of the Sakyong lineage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the Shambhala teachings. This allows these rulers of Shambhala to reveal the brilliant sanity of the Great Eastern Sun so that Shambhala may flourish for the benefit of all sentient beings.

Among its other ongoing activities, the Sakyong Ladrang is currently working to support the year of retreat that the Sakyong is entering. Your offering is vital to the success of this work. 歡迎觀賞一段香巴拉總裁理查‧雷奧克說明薩姜拉壯護持薩姜米龐仁波切一年期閉關的計畫(點按鏈結)。

To make an offering to the Sakyong Ladrang please click here(供養仁波切請點按此鏈結).


資料來源:THE SAKYONG LADRANG

*認識薩姜米龐仁波切,請閱讀其他相關文章:
薩姜米龐仁波切簡介
佩瑪丘卓眼中的薩姜米龐仁波切


New Photos of Royal Couple
-
http://www.sakyongladrang.org/Slideshow/index.html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保護本性清明睿智的大地

我的父親,智慧持明主邱陽·創巴仁波切(Vidyadhara Chögyam Trungpa Rinpoche)——他生為僧侶,以薩姜之尊而圓寂...... 在培育教養我的過程裡,我的父親應用了佛陀開示達瓦·桑波國王的傳統指導原則,一脈相傳自香巴拉傳承中菩薩勇士和覺悟君主的法教。這是一個無畏無懼的傳承﹕我們對自身統合蒼天與大地的力量,無所畏懼。

某些教法適用於某些時代;香巴拉法教在此一特殊的時刻出現於西方,是為了平息那些阻撓我們能夠去愛和關懷彼此的憤怒與敵意。憤怒敵意製造恐懼。恐懼產生怯懦;我們甚至對自己的想法、念頭懷有恐懼,因此被它們所操控。香巴拉法教告訴我們如何建立起平和及信心。在我們發掘本初善(basic goodness),並展現智慧和慈悲到日常生活的潛能中。我們都擁有成為一位薩姜所需的條件——所謂「薩姜」,藏文意為「大地怙主」、「大地護佑者」(earth-protector)。我們所保護的,即是我們本性清明睿智的大地。

如果統治我們的世界,從發展對一己之明智本性的確定信心開始,如何能去發現它呢?香巴拉法教指導我們應該「把我們充滿畏懼的心,放進關愛、慈悲的搖籃裡。」禪坐修行的蒲團,是我們所能創造的最具慈愛的環境。我的父親從我孩童時期即教我打坐。起先,只是在一天當中花一些時間反觀回想我的種種感受。然後我學會經由觀出入息使心平穩安定。當我達到這一法門的謹嚴精確度,他要我開始思惟無常、苦、業力、無我,以及慈悲。在我十二歲左右,他要我每天修一小時的禪坐和思惟修。後來他延長我的日課至兩小時。有時我打坐多日,漸漸地我打坐數週,甚至幾個月。既然禪修是我未來志業的主要依靠,我於是有這樣充裕的時間以此方式來修習。...

我父親同時按照傳統教養未來統御者的規準,訓練我寫作詩歌及練習書法。有一天,倚靠在我們位於科羅拉多州的、家屋外的圍籬上,遠望著牧草地和松樹林時,一隻蜂鳥出現了。牠向著好幾個方向鼓動翅翼,然後疾飛而去。我的父親轉過頭來,向我說﹕「今天,我將教導你如何寫詩。」至今我仍然繼續從事和欣賞這門藝術,對書法亦然。這類深刻的藝術啟發我們去表達那無法表達的——愛,無常,以及美麗。沈潛入我們內在的深邃,把禪修的精準無誤帶入物質的形式之中,我們於是能發掘生命的深奧。

此外,父親還要我練習武術——它是動中禪的身體紀律,能使我們不被自己的心所限制隔離。鍛鍊各種運動和武術賦予我們自然而然的信心,也發展出對友伴深切的連結和賞識。呼吸新鮮的空氣,學會心與身的協調一致,有助於我們產生一種健康的自我感,由此更能增進我們的自信心,也可以進一步地把自己的體會與他人分享。我學習了日本的射箭藝術——弓道(kyudo)。起初,我們甚至不被允許去持弓和箭;在頭一年的訓練中,我們只准射向六英呎距離的箭靶。這原理是,若我們能發展正確的姿勢,射中箭靶不會是問題。最後,我們能射向七十五英呎外的目標。

教導培養一位統御者,與通常的教育途徑是有所不同的。一般因襲的教育觀點認為心是一個空洞的盒子,等待著被填灌充滿。 我的父親曾對我的一個親教師提示過,教養未來的薩姜或薩姜王母——大地怙主之君王或皇后——有如教養天空。天空能覺知,理解,涵容萬事萬物;沒有界限——只有無盡的可能性。教育我們自己成為薩姜,因此並不是一件辛勞苦力的工作。這過程充滿了欣賞、好奇、和愉悅。我們在培養對本初善的確信,和我們高尚的品質。當我們與本初善相連結時,它能啟發我們的每一呼吸, 每一行動, 每一思想。以此產生的光輝和信心,便能成就所有心之所願。這也就是我們如何統御世界之道。


照片:薩姜米龐仁波切與薩姜王母莊嚴法照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統御你的世界,Ruling Your World。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對恐懼微笑 - 創巴新書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北美弘揚佛法的短短十年間,他日以繼夜、從不休歇地時時教化眾生,因此,在他於1987年圓寂後,共留下了約1500捲的傳法、教學錄音帶。仁波切生前的開示,在世之時便已編輯為十數本叢書;近年來,其親近之弟子也從這龐大的智慧法海中辛勤地編纂出更多的好書 - 現在介紹的這本創巴新書《對恐懼微笑 - 覺醒勇敢的真實心》(Smile at Fear: Awakening the True Heart of Bravery),便是由香巴拉出版社資深編輯 Mrs. Carolyn Rose Gimian 所統整的一本佳作!

讀者可以到以下亞馬遜網站閱讀此書的部份內容。從左側"Look Inside"點入,您便可進入書目部份。請點按此鏈結:《對恐懼微笑 - 覺醒勇敢的真實心》

創巴仁波切以香巴拉法教的視見來點醒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位靈性勇士,對我們存在的每一刻皆能完全開放、無懼。他談到禪修如何可以揭露我們本具的喜悅、勇氣、和信心;恐懼如何使我們陷於輪迴之苦;慈悲與溫柔的智慧;以及如何喚醒、並騎乘風馬的能量等等。在現今紛擾無端的社會中,這樣的深刻而實際的提示有助於我們安定身心,掌握人生的方向,並朝向正面、積極、有力的道上邁進。

期待這一好書能夠早日被引進中文世界中!

Trungpa offers us a vision of moving beyond fear to discover the innate bravery, trust, and delight in life that lies at the core of our being. Drawing on the Shambhala Buddhist teachings, he explains how we can each become a spiritual warrior: a person who faces every moment with openness and fearlessness. In language that is fresh, accessible, and startlingly direct—this book explains:

• how the practice of sitting meditation can help us to uncover our inherent confidence and bravery,
• how fear and embarrassment about ourselves keep us trapped in cycles of suffering,
• the wisdom of loving kindness and nonaggression,
• how true invincibility depends on becoming more open and vulnerable.

Shambhala Publications: http://www.shambhala.com/html/catalog/items/isbn/978-1-59030-696-3.cfm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薩姜米龐仁波切「和平的秋收」開示 – 禪修指導部份

薩姜米龐仁波切:我想以一個簡短的禪修指導來結束這次的網上談話。無論你在哪裡,請端正你的坐姿——此意即秉持良好的頭部和肩膀之姿勢。你的軀幹和肩膀是筆直的,這使得能量、天生的康健、與美善自然生發;它能增加活力,並鼓勵「爪拉」的聚集。

當我們一起在此「和平的秋收」慶祝日共修時,(我們要知道)和平不僅僅是一種希望事態轉好的態度,也不一定是指沒有戰爭與衝突。和平在此是相信眾生本具的良善,而且絕不放棄我們的追求。對我們香巴拉人來說,和平的信念是一個長遠的視見,它並無快速解決之道。其中我們所能做的、最直接、和最務實的一件事,就是觸及我們自己的心智與心靈。

此時當全世界的香巴拉人一同禪坐,讓我們於這一短暫的片刻中去感受我們的感覺。心是美妙神奇的;快樂和悲傷,我們所有的感覺都來自此心。當我們感覺這一切時,我們要盡量放鬆。一旦我們放鬆,我們便可以體會到我們本有的純淨,而這能給與我們力量、愛、與慈悲。我們所從事的禪修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更為注重現實。

只有愚蠢的人才認為他們可以在心外求得某些事物。我們被教導的是要具有信心和信任,然這必得經由放鬆來達成。當眾生不信任自己的本性時,他們變得焦躁不安,於是演變成責怪他人,而轉成種種報復和破壞的行動。但即使我們摧毀了什麼,最後我們剩下的仍只是自己的心。所以,我們在這裡談論和平,和平即是對我們所追求的信念精進、勤奮不懈。

謝謝你們,我希望各位萬事如意。如果你遭遇困難,請轉向佛法,努力修行,萬勿放棄道心。我希望香巴拉將恢復其真實的本源——那就是傳播和平,和平生活。這是我希望能夠有所增長的。再次地,我在此獻給諸位許多的福佑與愛意。謝謝。


仁波切開示全文(英文) 筆錄稿:

http://shambhalatimes.org/2009/09/22/harvest-of-peace-address-transcript/

相關閱讀:薩姜米龐仁波切「和平的秋收」開示

(本篇禪修指導中譯:蔡雅琴)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頂果欽哲法王的生命和世界 - 影音版

頂果欽哲法王,是當代藏傳佛教的偉大上師,也是許多上師的上師。他的智慧無窮、悲心無盡;其內證境界甚深,卻化現為誨人不倦的親切柔善。

薩姜米龐仁波切曾經這樣形容過法王:「他是一位難以置信的、輕言軟語的人物,總以溫柔的方式散發他的力量。每天,他或是坐在臥榻之上,或床上,眾多的學生環繞其側聽聞法教。他已年老,身軀龐大碩重,常把他最喜歡的毛毯纏繞在腰際。他的儀容展現溫暖和真摯。他使用的物件總看來比他人的來得好些﹕他的念珠、老舊的西藏木碗——甚至他的毛毯——都閃耀著美好的質地。在他的存在面前,最平凡普通的事物似乎增加了其價值——不單是因為他擁有此物,而是因為此物吸引旁人的目光。他的能量感染了他的周遭環境。」(摘自薩姜的著作:統御你的世界

歡迎您到Youtube上觀賞五段介紹頂果欽哲法王的生命和世界 的紀錄影片,以一窺這位聖哲龐大、深刻的富饒世界之風貌。本片亦含一九五○、六○年代時真實稀有的藏傳佛教舞蹈、儀式珍貴片段,請勿錯過。 (A Journey to Enlightenment - The Life of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1910-1991. 導演:馬修‧李卡德,影片旁白:李察吉爾,配樂:菲利浦.葛拉斯)

相關閱讀文章(點按):
惺惺相惜 - 頂果欽哲法王與邱陽創巴仁波切的交會因緣

This film is an authentic portrait of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one of Tibet's great contemporary teachers, considered to be a "Master of Masters" among the four schools of Tibetan Buddhism.

Renowned as a great meditator, guru, poet, scholar and as one of the main teachers of the Dalai Lama, the Nyingma Lama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died in 1991. Ten years in the making, this film began in 1989 when translator Matthieu Riacrd and Vivian Kurz began taping extensive footage of their teacher. Shot in rarely filmed Kham, Eastern Tibet, as well as Nepal, Bhutan, India and France, the film shows the rich and intricate tapestry Of Tibetan Buddhism and is a witness to the strength, wisdom and depth of Tibetan culture.

Matthieu Ricard has always served as his secretary, and is also the official translator of HH the Dalai Lama.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visited the Western world several times and has many Western students. Those who have met him, acknowledge him as a fully realized person. The film contains rare and authentic footage from the fifties and the sixties of Buddhist dances and rituals.

DIRECTED BY: Matthieu Ricard
EDITOR-IN-CHIEF: Babeth M. VanLoo
MUSIC DIRECTOR: Philip Glass
EDITING: Jane Morrison
SOUND EDITING: Alan Berkins, Pinewood Studios
NARRATOR: Richard Gere
PRODUCTION: Vivian Kurz, Gabriella Martinelli
EXECUTIVE PRODUCER: Shechen Rabjam Rinpoche
PRODUCED BY: Shechen Inc. / Martinelli PRODUCTIONs Inc.
FIRST BROADCAST: 14.10.2001
LENGHTH: 47 min.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幸運的出生

在兒童的王國裡
你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小孩,
是一個從天堂蹦跳出來的
純真的存在
降落在香巴拉的世界。
你是這幸運的出生,
在你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完美的。

你的衣服是天堂的霧靄,
你的雙足、被龍的氣息所涵蓋,
你是地球上最幸運的眾生,
你是佛法之子;
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關閉你敞開的心。
其他的孩子受著苦,陷入長期的困境中——
因為佛陀已經觸及你,
你是幸運的。

此刻,即如法修行,
此刻,即堅強有力,
此刻,即仁慈慷慨,
不是為我,不是為別人——
而是因為它就在你的血液之中。
當你感到榮幸,善用它;
當你感到羞恥,突襲它。
耗盡那些躊躇猶豫,
那不過是你閃爍搖顫的想像力罷了。

你是地球上幸運的人子。
你存在之身的每一個原子皆是佛——
留下來的,是喜悅。
你沒有任何藉口;
更不要慍怒、生氣。
你可以悲傷,因為悲傷是
最真誠的表達。
表達美善,那即是你。
作為一個法的孩子非常艱難;
作為一個法的孩子便是自由。

消毀這一無知的猶豫。
從來沒有疑惑,
只有往前邁進。
熱愛一切,
這就是為什麼你會在這裡的原因。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的一首詩,2002年7月1日,於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哈利法克斯。從仁波切的書《雪獅的歡悅》中選譯。By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Snow Lion’s Delight”, published by Kalapa Court.



Fortunate Birth


In the kingdom of children
Every one of you is this child,
An innocent being
Who jumped out of heaven
And landed in Shambhala.
Fortunate birth is who you are–
Everything is perfect in your world.

Your clothing is the mist of heaven,
Your feet covered by dragon’s breath,
You are the most fortunate beings on earth.
You are the children of dharma.
Nothing can close your open heart.
Other children suffer, caught in perpetual dilemma–
Because Buddha has touched you,
You are fortunate.

Be dharmic now,
Be powerful now,
Be benevolent now–
Not for me, not for others–
But because that is your blood.
When you feel privileged, use it.
When you feel ashamed, pounce.
Consume that hesitation–
It’s only a flicker of your imagination.

You are the blessed people on this earth.
Every atom of your being is Buddha–
What’s left is joy.
You have no excuse;
Don’t sulk.
You can be sad, for sadness is
the most genuine expression.
Expression of goodness is who you are.
Being a child of dharma is dilemma.
Being a child of dharma is freedom.

Consume this hesitation of not knowing.
Never doubt,
Only walk forward.
Love everything,
For that is why you are here.

~ A Poem By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1 July 2002. Halifax, Nova Scotia. From his book: "Snow Lion's Delight"
(圖與譯文:蔡雅琴)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薩姜米龐仁波切「和平的秋收」開示

「和平的秋收」(Harvest of Peace)是香巴拉國際每年共聚一堂的重要盛會之一。在此聚會上,薩姜米龐仁波切與大眾演說,反觀過去,展望未來。今年九月二十日米龐仁波切在加拿大的多傑丹瑪林與弟子進行「蠍之印」(Scorpion Retreat)閉關,為不攪亂關場氛圍,仁波切特別於日前做了一場錄音開示,於今日供全球的香巴拉禪修團體共修播放聆聽。

薩姜米龐仁波切談到自邱陽創巴仁波切心意中湧現的香巴拉伏藏教法,切合此時代對「和平」的迫切需要,是人類存活的唯一方法;他說:「我們能經驗到一己的本初善,但如何與他人分享?」香巴拉人應勇敢無畏地展現那溫柔、有力、光耀的勇士傳統,於生活中自修、且利眾。全部錄影包括薩姜的祝福、開示,香巴拉利格登王壇城唐卡製作進度,及仁波切帶領之禪修教導,歡迎您到以下鏈結參閱(請直接點按畫面開始播放錄影帶):

薩姜米龐仁波切「和平的秋收」演說影音

“Peace is the only way that we are going to survive as a human race and planet. The Dorje Dradul had this in mind many years ago when he left India and came West. He had this wisdom and felt like it needed to be shared and propagated. Now, almost like a time capsule, these teachings have come about. And I feel that we ourselves as Shambhalians need to deepen what we have. We have a tremendous treasure trove of teachings, methods, and practices that we need to delve into.

At this time, it is obvious that the world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crowded. There’s more speed. There’s more anxiety. There’s more intensity. The tendency is to become less compassionate, less gentle, more aggressive, more prideful. So we are trying to counter that, saying that at the basic level, what has occurred is that human beings as a whole don’t trust their inherent basic goodness. The teachings and practice of warriorship emphasize that we need to be strong and see our own goodness and how we can share that with others. That is at the heart of the teachings. All of us, no matter what we are doing in our lives,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and feel that.

We actually have to reveal and manifest it. As Shambhalians, we have to ourselves be gentle, powerful, glorious warriors with a sense of celebration.“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十六世大寶法王紀錄片竣工

由 Mr. Gregg Eller 所拍攝的十六世大寶法王紀錄片「追憶一佛」(Recalling a Buddha) 已正式竣工。您可以到以下網站觀賞本片的精彩預告片段:http://karmapaxvi.com

這是一部對十六世噶瑪巴長達97分鐘的記錄影片。片中共採訪了十三位藏傳佛教上師;以各個獨特、親切的敘述,薈萃了法王不凡的一生。許多偉大卓越的上師如邱陽創巴仁波切、創古仁波切、卻吉尼瑪仁波切、察列仁波切、宗薩欽哲仁波切、竹千彭洛仁波切、泰錫度仁波切、蔣貢康楚仁波切、夏瑪仁波切、康卓仁波切... 皆囊括、或參與了此一影片的攝製內容。此外,著名的英國女尼 Tenzin Palmo,學者 Gene Smith,十六世噶瑪巴的主要翻譯者 Achi Tsepal 和 Ngodup T. Burkhar,Tendzin Parsons,以及香巴拉阿闍黎 Dr. Mitchell Levy 與 Judith Lief 也都納入其中,

請您密切注意動態,不要錯過這一金剛乘佛教重要的史料影片:「追憶一佛」(Recalling a Buddha)

“Karmapa himself was the teaching lesson.

The Sixteenth Karmapa was the leader of one of Tibetan Buddhism's four major schools of spiritual teachings: the Kagyu lineage.

How he lived and how he died gives us the example of an awakened being, a person with a noble heart.“

相關閱讀及影音教授網站:
十七世大寶法王開示 - 生活中的佛法(藏、英發音,中文字幕翻譯):http://www.karmapa-video.blogspot.com/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灌頂

灌頂 (Initiation)

我的學生,大多是因為聽說我是禪師和西藏喇嘛才來跟我學的。但我們的初次邂逅如果是在路上或餐館,還會有多少人來呢?很少有人會因這種偶遇而生起學佛修禪之心。引人學佛似乎是我的身分——從異國來的西藏禪師,第十一世創巴活佛。

人們就是這樣才來求我灌頂,以便加入佛教和修道者的團體。但灌頂的意義究竟為何?佛法悠久偉大傳承的智慧是由歷來的禪修者代代相傳的,且與灌頂有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就這一點冷嘲熱諷一番,似乎是值得的。人們想要接受灌頂:他們想要加入這個俱樂部,得到頭銜,獲得智慧。我個人不想玩弄人們希求非凡之物的弱點。有些人買畢卡索的畫,只是因為畢卡索之名,他們願意付出高價,而對所買的作品是否是好藝術連想都不想;他們買的是畫作的憑證或畫家的名氣,以名氣和傳聞作為藝術品質的保證。這種做法,可說是全無深刻智性的思考。

有人可能因為覺得內心饑渴或自己無用,而去參加俱樂部或有錢的組織,以便得吃得喝。他如願以償地被養肥了,可是那又怎樣?誰在騙誰?是上師在自欺、擴充自我嗎?「我有這麼多受過灌頂的信徒。」還是上師在欺騙弟子,誤導他們自信比以前更具有智慧、更有道心,只因他們加入了他的組織,有了僧侶、瑜伽士或別的頭銜?這些名稱和證件真的對我們有益嗎?它們當真有益嗎?我們要面對事實:半小時的儀式並不能提高我們的覺悟層次。我本人對佛教傳承和法教之力都極為信仰,但並不是不加深思就照單全收的。

我們對修道一事必須慎思明辨。如果去聽一位上師說法,我們不該讓自己被他的名氣和個人魅力給迷住,而應善自體會他所說的每一句話、和他所教授的每一種禪修方法。我們必須跟法教和法師明確而理智的打交道。此智性與情緒化或美化老師無關;不是傻呵呵地接受堂皇的證書,也不是為了要自利而加入一個俱樂部。
  
這不是去找一位聰明的上師,以便買他的智慧或偷他的智慧。真正的灌頂,包含誠實率直地跟善友和自己相處。是故我們必須力求坦白,發露自欺,我們必須將自我真實和粗糙的品質毫不保留的全遞交出來。

「灌頂」的梵文是abhisheka,意謂「噴灑」、「灌注」、「塗油」。要灌,就要有可灌的容器。如果我們真心投入,對善友完全敞開自己,讓自己成為堪受告誡的容器,那麼善友也會敞開,灌頂於是發生。此即灌頂或師徒間「心心相印」(the meeting of the two minds) 的意義。


摘錄自邱陽創巴仁波切《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第四章,灌頂。繆樹廉原譯。

圖片:密勒日巴尊者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身體

身體(The Body)

身體並不見得是很特別的;整個世界就是你的身體。有一種傾向,是把身體視為個人的擁有物,也正因為如此,你往往忘記了身外的世界及其所有涉及之更大的經驗範疇。如果一個人能夠與世界相互聯繫,他便能和自己的身體相互聯繫。而如果一個人能徹底地與自己的身體相聯繫,那麼此人就會學到如何向世界敞開。


摘自「智慧海」,創巴仁波切對以勇氣和慈悲而生活之365則智慧法語 - 香巴拉出版社編輯 Mrs. Carolyn Rose Gimian 自邱陽創巴仁波切的講座編選而成。Ocean of Dharma - The Everyday Wisdom of Chögyam Trungpa. Published by Shambhala Publications.
中譯:香巴拉人倪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捨卻所學


捨卻所學(Unlearning)

禪修是唯一能與我們的神經衰弱以及自我欺瞞產生聯結的方法;這裡,「禪修」的意思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目標物體上、或去增強某種精神上的技能,或是任何這一類的東西。它僅僅是創造一個空間,在此空間中我們可以捨棄、消解我們的下意識閒話、我們隱藏的恐懼與希望,並且開始把它們帶引出來。禪修只是簡單地藉由禪坐的戒律、並且不做什麼——以此提供了空間。什麼都不做是極為困難的;起初我們只能從模仿「無為」來試著不做什麼事,接著,希望我們能逐步從那裡漸次發展。

摘自「智慧海」,創巴仁波切對以勇氣和慈悲而生活之365則智慧法語 - 香巴拉出版社編輯 Mrs. Carolyn Rose Gimian 自邱陽創巴仁波切講座編選而成Ocean of Dharma - The Everyday Wisdom of Chögyam Trungpa. Published by Shambhala Publications.
中譯:香巴拉人(匿名)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上師」是我們的「善友」

「上師」這個名詞,在西方恐怕是被濫用了,不如以「善友」(spiritual friend,又譯善知識)相稱為妙。因為法教強調心心相印,那是彼此溝通,不是崇高的開悟者與悲慘的迷惑者之間的主僕關係。

在主僕的關係下,崇高的開悟者甚至可能看來不是坐於其座位上,而是浮身於空,居高臨下,向我們垂視。他的聲音穿透、遍滿虛空,他的一言、一咳、一動,也都成了智慧的表現。但這是夢想,不是事實。上師應是善友,他把他的品質呈現給我們,一如瑪爾巴之於密勒日巴,或那諾巴之于瑪爾巴。

瑪爾巴呈現出他為農夫瑜伽士的特質,他有七個子女和一個妻子,他照顧他的農地,以種田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但這些活動只是他生活的尋常部份。他愛護弟子,一如愛護莊稼和家人。他做事徹底,注意生活細節,以致他不僅成為勝任的父親和農人,而且成為勝任的上師。瑪爾巴的生活方式裏,根本沒有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唯物。他並不因強調精神性而忽視他的家庭、或他在身體上與大地的關係。你若在精神上和身體上皆不唯物,那就不會偏重於任一極端。

你若僅因某人赫赫有名、著作等身、信徒成千上萬,就選擇他做你的上師,那對你也是沒有助益的。你所應依據的準則該是看你能否與他直接、完全地溝通。你自欺的程度如何?如果你真的對你的善友敞開自己,那麼你就一定會跟他合作。你能適當地、完全地向他傾吐肺腑之言嗎?他對你有什麼瞭解?他對自己又知道什麼?這位上師真能看穿你的面具,而恰如其分的與你直接溝通嗎?尋求上師一事,似乎應以此為準,而不是根據他的名聲或智慧。


摘錄自邱陽創巴仁波切《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繆樹廉原譯。
圖片:大譯師瑪爾巴尊者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一個美好的旅程

我們的生命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旅程。它就像一條寬闊的高速公路,延伸到無限的遠方。而禪修,則提供了一部可以旅行在這條道路上的車乘。我們的旅途包含著不斷的高低起伏,希望和恐懼,但它是一個美好的旅程。禪修能使我們體驗到路上所有的肌理質地,然這正是旅程的重點之所在。通過禪修,我們開始發現,就在我們內裡,其實並沒有對任何事情、或任何人的根本抱怨。


A Good Journey


Our Life is an endless journey. It is like a broad highway that extends infinitely into the distance. The practice of meditation provides a vehicle to travel on that road. Our journey consists of constant ups and downs, hope and fear, but it is a good journey. The practice of meditation allows us to experience all the textures of the roadway, which is what the journey is all about.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meditation, we begin to find that within ourselves there is no fundamental complaint about anything or anyone at all.

「智慧海」,創巴仁波切對以勇氣和慈悲而生活之365則智慧法語 - 香巴拉出版社編輯 Mrs. Carolyn Rose Gimian 自邱陽創巴仁波切講座編選而成Ocean of Dharma - The Everyday Wisdom of Chögyam Trungpa. Published by Shambhala Publications.
照片與譯文:蔡雅琴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以今之作為,改變未來的業力

對於先前所造作的行動,我們或許無能為力,但是經由現在的所作所為,我們有機會改變未來業力的方向。這就是為什麼在虎之道上,以明辨洞察來培養德行,並捨棄不具德的行為。

我們不是單純地試著要做一個好人,而是以對事物運作之真相的觀察,作為我們行動的根據。如果我們以惡德為生存的燃料,我們將感受到生命道路上的坎坷顛簸;我們將變成自己的敵人,因惡行的業力將導致更多的負面力量。例如,若我們不照顧自己的身體,就會得病;若言語不檢點小心,便會傷害自己和他人;說一些流言蜚語、東家長西家短的話,那表示別人也會在我們背後說長論短。如果我們說謊,別人亦將欺騙我們;生氣發怒,結果是未來別人對我們懷有更多敵意,我們將更容易被激怒。貪婪的結果是我們將變得貪得無厭;見解上的驕傲,會使我們難以聽見真相。一切的不善之行,使我們變得更具防禦性,更確立固執於 「我」見。我們正在用自己的如意寶珠去換一塊岩石,最終這塊岩石將把風馬拖沈下來。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感覺到活著沒什麼意義,這一種惶恐、反胃的感受即是「墜撲」(drip) ;它表示出「爪拉」(drala) 已經遺棄我們而去。

我們或許以為,從事於負面性的心態、舉措,為我們帶來了一些快樂。或者認為,我們的野心為我們換來了一棟美麗的房子,一部好車,一個可愛的家,以及我們想要的金錢。然而,根據業力的律則,那些安樂是更早以前具德行為的結果。佛教徒說,那可能來自於我們前世所作的功德。即使我們不相信有前世,若我們以為無德之行可以帶來幸福,我們只要看看那些似乎是縱容於惡德而獲致某些快樂的人﹕如果他們經常處於恐懼之中,如果他們的生活被自我偏執所控制,或他們不能制止自己想要更多,那麼非常明顯的,他們所謂的成功,沒有帶給他們真切的滿足和安穩。

為了獲得安樂,了解業力和培養美德是一個非常實際有效的途徑。業力本身由心產生。當我們禪修時,我們安定此心,嘗試減少困惑;心擾動的時候,較易受到自我耽溺的影響。在禪修中,我們不僅學會認知主要的情緒混亂,我們還看到了極其微細的執著層面。我們開始看見,當我們視自己為堅實不變時,也視外界為堅實不變;而那便是無明之所在。我們開始瞥見自己的原始本性,它是開放的、離於二元對立的——好的和壞的,善德和惡德。

以正確的見地,當負面態度生起之時,我們可以見其本來面目,它是空的 (empty)。我的上師曾經要我試著去尋找我的情緒。忿怒在哪裡呢?它的顏色是什麼? 它的形狀是什麼?當我修行如是思惟的時候,我發現到,我不能找到我的情緒,即使我能感覺它們。一種情緒消失,另一種情緒生起。如果我們真能看見情緒的本質是空的,而不因渴欲而行動,我們便能超越「墜撲」的障礙。這並非說我們將成為無感的機器人,而是說我們開始看到自己的心,以及周遭世界的外相,都是鮮明而流動的。發展對本初善的見地,最後將有力量讓我們自業力的束縛中解脫。

要在這一刻對我們生命的業力產生影響,我們可以選擇從事具德之行。知道未來取決於我們現在所作的一切,我們應該洞察明辨自己的作為。正如蓮花生大士曾經說過的:「我的心浩瀚無垠,如同天空,但我的行為嚴謹精微,如同芝麻籽。」在虎之道上,我們的感官敞開,並以認知和關切一己之決定的心態,來契入生命——不是因為懼怕業力,而是因為尊敬它。這一見解,便是我們開始施行統御之道的寶座。

如何能使自己從業力中解脫呢?經由統治自己的心。不論是在家中獨處,或是在公眾場合,我們應對自己為什麼要發展德行覺得肯定、舒坦。在美德的道路上行進,於是我們終能掌控自己的一生。然而,首先我們必須理解到,我們正身陷於業力之流裡,喪失了控制己心的力量。「我」障蔽了我們能見本初善的視野,我們繼續從無明中產生行動;這皆是先前迷惑造作出的成果。我們現在所製造的負面性業力,將增加更多的愚迷,而這些困惑愚迷又會在未來結果。未來哪些事會成形的許多因素,其實早就具備了,但是,以老虎的心,我們可以改變未來業力的方向。對於現在所作所為明辨洞察——即「帕玉」(payu),以及對事物運作原理的了知—— 即「 般若 」(prajna),便是深具決定性的,因為明日生命的章節,還沒有被寫下來呢。

不論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或一塊石頭,掉在我們的頭上,地心引力從不嘲笑或哭泣。同樣地,我們是往後退呢,還是往前進,對業力而言,都無關緊要;不論我們從事德行與否,業力也毫不在乎。了解業力的運作,我們不需變得喪氣頹廢或幽閉恐懼;雖然如此,我們應該明白,除非我們能統御一己之心,我們無法出離迷惑。當我們一早醒來,可以先問問自己:「我是要統治自己的心呢?還是要不經心地製造出更多的戲劇情節,播下憂懼的種子?」如果我們以現今具有善德的業力,融合注入過去的業力裡,我們能改變生命的方向而向前邁進。知曉心的運作,我們可以積聚道德資糧,利用業力來創造平和與安樂,而此,最終將引我們臻至解脫自在。以認識欣賞,明辨洞察,和努力精進——老虎的工具——我們不僅能統御我們現在的生活,更能統治我們未來的生命。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統御你的世界,第五章,了解業力。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
相關閱讀:
香巴拉佛教的名相介紹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達賴喇嘛應邀至南台灣加持莫拉克颱風災民

南部縣市邀達賴喇嘛31日抵台

中時電子報|焦點新聞|南部縣市邀達賴喇嘛31日抵台
Source: news.chinatimes.com

(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26日電)南部縣市受莫拉克颱風重創,不少災區至今還在搶救。高雄市政府等縣市將共同邀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於31日抵台,慰問災民。

高雄市府新聞處長許立明表示,邀請達賴來台無關宗教,單純是達賴的關懷行程,希望透過達賴的關懷讓身陷苦難的災民都能得到心靈的撫慰與鼓勵,讓他們的災後重建更迅速、心靈更平靜。

許立明說,達賴居住的印度北側也曾發生土石流等災情,這次台灣受到重創,達賴感同身受災民的苦痛,允諾來台安慰災民。

他表示,達賴來台的行程是數日前才安排,預計8月31日到9月4日會在高雄,並前往災區慰問。

詳情請參閱:南部縣市邀達賴喇嘛31日抵台
同意達賴來台 總統:盼為災民祈福
現場》達賴喇嘛抵台:純祈福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苦之真相與解脫之道 - 創巴新書

人世的痛苦無有窮盡之時;不論是巨大的天然災害,或是疫疾、病苦、意外、戰爭,突然之間,我們遭受到一陣猛烈的衝擊——所有摯愛的一切和努力的所得,極可能在轉瞬之間煙消雲散。甚至我們的財產、生命,以及親愛的家人、朋友,都不再是我們可以堅實掌握的。這種難以描述的哀傷和幻滅之感,無可排解的惶惑、忿恨之情,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略知個中滋味。

在日常的生活裡,我們多是安分守己的人,因此之故,當無常降臨之時,我們覺得分外不公平:「為什麼是我呢?我做錯了什麼?!」但這裡,其實沒有公平與否的問題,我們只是被強迫地、赤裸裸地面對了生命的真相。生命是這樣的,有生必有死,平常,除了我們可以善盡人事,做好一些可能的防備措施之外,還有一些事,遠遠超過我們的籌劃、打算,那正是生死無常的力量。

薩姜米龐仁波切曾說過,「死亡是我們最要好的朋友,最忠實的朋友;它總是如影隨形,須臾不離。」我們仔細想想,勇敢地去看,的確是這樣的。我們不知道明天會如何。今天我們能做的,即是珍惜今天的每一刻,和身邊的一切人、事、物。或許我們有的不多,但我們可以感謝、欣賞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我們可以去珍愛他們,如同沙漠中的旅人發現綠洲一般——誰能說,這是不是最後的一面、最後的一餐?... 為什麼不去多愛一些?多寬恕一些呢?為什麼要彼此傷害呢?為什麼不知珍惜啊......

邱陽創巴仁波切新近由其弟子、香巴拉阿闍黎 Judith Lief 所集結的新書《苦之真相與解脫之道》,其中,仁波切對四聖諦「苦、寂、滅、道」,做了極為詳盡的解釋。對於「死亡」之苦,仁波切更有數段細節的描述。創巴仁波切說:

「死亡讓你離開一切... 你失去一切。所有你擁有的每一事物,一切你個人喜歡的物品,你生活中享受的種種... 在此,每一件都完全喪失。所以死亡其實包含了『分離』的痛苦。

... 永遠向我們的肉體說再見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總喜歡保持身體的完整。如果我們有一個蛀牙、或身體上有點小傷口,我們會去看醫生、得到治療。然而,當我們死亡時,這色身將不再存在;它會被掩埋或火葬,並化為灰燼塵土。這整個軀體將會消失,你將無法確認自己的身份。

死亡是前三種苦(生、老、病)的集大成。你被誕生,然後漸漸成長、穩定;你通常接受衰老,視其為必然過程,你也明白病苦是種自然的情況。但最後你發現這整件事就將結束,你理解到沒有一件事物能長久延續;一夕間,你將倒下,乍然失去呼吸。這是何等令人悚然啊。」


但願生者節哀、惜生!願死者安離、無懼!願天下蒼生,離眾苦、得真安樂。


邱陽創巴仁波切新書《苦之真相與解脫之道》,由香巴拉阿闍黎 Judith Lief 集結整編。香巴拉出版社2009年出版。 The Truth of Suffering and the Path of Liberation, By Chögyam Trungpa, Edited by Judith L. Lief. Shambhala Publications, 2009.

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僧伽共修 - 薩姜米龐仁波切開示節要

編者誌:以下是今夏薩姜米龐仁波切在香巴拉山脈中心(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與阿尼佩瑪丘卓共同主持的僧伽共修結夏閉關之第一場開示重點節要(翻譯)。供當日參加網上教學的香巴拉人及中文讀者參考:

2009年7月18日薩姜米龐仁波切第一場開示:

薩姜米龐仁波切:
• 這次的僧伽共修已經在我心中醞釀很長的一段時間了。我們香巴拉人作為一個社群團體,大家(不分層次)能夠共聚一堂,一起修行,說起來,這正是我的夢想成真。此是由於我父親邱陽創巴仁波切強大的加持福佑,方得以圓滿實現。

• 在1958,59年之時, 持明主創巴仁波切已經預見了西藏舊有的生活形態即將結束,而他感覺到禪修與研習教法應是有益於每一個人的,不僅是只供僧侶修行而已,對一般大眾亦有效用。他非常努力地制定一個為期三月的禪修閉關,以修行來對治我們的心智心靈。他說,此種修行體制不論如何是一定要建立來的。由於他的勇氣、決心,他在藏地創建了這樣的修行機構。但幾個月後遭到破壞。而後,創巴仁波切前往印度,英國,最終抵達美國、加入嬉皮的一群人當中…,更有甚者,他改變了那些嬉皮,使嬉皮們都穿上西裝,變得衣冠楚楚。

• 現今世界的狀況,正催迫我們審視自己,審視社會,審視我們的心。許多人已無法與他們自己的心靈相溝通。我們必須提起個人的勇氣、擔負一己的責任。禪修不是坐在這裡與世隔絕,而是充分完全地從事、涉入於世界之上。

• 世界如今深陷於唯物主義裡,唯物主義正在攫取我們的力量。我們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任。我們看電視,逛商場,並覺得精力從自己身內流失;你覺得你迫切需要什麼事物來填補這份空虛;你感覺被掏空了。

• 什麼是最重要的事?心是最根本重要的。「一切唯心造」,從此心我們能夠創造世界。

• 經由禪修,我們培養某種基本的轉變。沒錯,禪修可以減輕緊張、壓力,但我們更可由此發掘內在固有的力量,發現天生的明智與覺醒 (sanity and wakefulness)。如果我們能如此做,那麼自然的慈悲心便能散發出來。慈悲的光芒照耀著我們,並閃耀出去,也照耀在他人身上。我們現於這裡修行,回去之後,勇敢地投入世界,我們將能以積極的方式改變事事物物。我們的未來在自己手中。過去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現在,我們擁有改變未來的能力。這方向盤就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 當我們禪坐時,發現自己妄想紛飛,我們如何能看到一己的習性模式?我們須對自己溫柔,而非一味嚴加苛責。所有我所知道的偉大的人,包括我強韌、徒步走出西藏的父親,都具備溫柔的特質。當人具有一顆溫柔的心,他的心是靈敏的,非侵略、瞋恨的。當你溫柔,那不是意謂懦弱,你並沒有被脅迫;如果你激進侵略,你會產生傲慢和自負,你的選擇將是有限的。禪修使我們變得溫柔。有時人們開始禪坐之時,他們不喜歡他們之所見。如果我們打坐得太緊,我們要耗盡自己,所以放鬆是禪坐的要點,心可以如是放鬆。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的世界裡,這使我們的心變得堅硬,不覺得自己有很多選擇空間。

• 此心像天空一般,亦如虛空,它是意識 (consciousness),它可做任何事。這種意識需要每日與之產生關連;它是非常敏感的,我們必須每天去熟稔它。

• 藏文中有幾個詞代表「心」:lo - 智性的心;sem - 一般認知的心;rigpa - 本具覺性,覺悟。所有這些心皆共同存在。我們自禪修得到細觀此心的能力。

• 禪修是循環性的,有許多的開始、中段、和結尾。否則,你會覺得我現在坐得好,但等一下會變得糟糕。禪修只是一個指出我們本初善 (basic goodness) 的助力,讓我們更具信心,更能信任。當我們活在當下,我們是飽滿的,我們有更多的精力,更強大的存在 - 存在和參與,感覺充實。禪修不是逃跑到另一個特定區帶,而是切實關注細節。我相信禪修一個人是最有用的工具,在生活中,本來有很多細節是需要去注意的。

• 我們老是說:「我真不能等到假期開始!」但我們即使在休假時還是緊張兮兮的。因為我們不能存在於當下,不能放鬆。

• 我們以為當自己開悟後,一切都會OK – 這是一種迷思、幻想,如此我們根本不會與事物發生關連。所有偉大的上師其實都非常關注種種的細節。

• 藏文 Jigme,,無畏 – 無畏,而不緊縮 – 我們以禪修來發掘本初善,並安住於本初善。我們須有力量來如此做。心像是箭矢之鏃頭,知道你現處於何種境地,便能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說現今是一個「黑暗時代」,因為人們懷疑他們具有本初善。

(薩姜米龐仁波切引領大眾禪修)


問答部份摘錄(包括台北香巴拉小組對應用「溫柔」的精彩提問):

問:我們如何才能引出別人本具的本初善?
米龐仁波切回答:去實踐,不用去說。如果我們在己身發展本初善,我們能看到每個人皆具有本初善。本初善是相信人類基本上是良善的,而且所有人都可以經驗它。

問:我們如何才能在禪修中運用溫柔的原則?
米龐仁波切向台北小組問候並回答:禪修只是一連串單純的欣賞認識。當我們可以欣賞時,我們自然不會那麼激進憤怒,不會太傲慢,也不會只顧全自我。溫柔是讓我們與環境有雙向的溝通。在中國的文化傳統裡,向來極為注重藝術、詩詞、書法等等;鑑賞這些藝術能夠使我們的心敏銳靈活,讓你以不同的方式來感受生命。
禪坐時,我們開始去欣賞那炎熱、及呼吸,諸多微細的事物。在此之前,我們總是猛用腦筋,這些事物對我們來說太渺小而不足道。當你禪修之時,你開始賞識一切事物。因此,禪坐修行能使我們沈穩落實。

(記錄:蔡雅琴)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世界的痛苦會喚醒我們

這個世界需要極大的幫助。每個人都在苦惱之中。有時候他們假裝沒有煩惱,但其實仍然有很多的苦痛和困難。每個人,每一分鐘,皆受折磨、受甚多痛苦。我們不應該只忽略他們、只拯救自己。那將是一樁巨大的罪惡。事實上,我們不能僅僅保存自己,因為我們的鄰居正在處處悲歎和呻吟著。所以,即使我們可以僅保存自己,我們並不會有一個平和的睡眠;世界的其他地方總要以他們的痛苦來叫醒我們。


The World Is Going to Wake Us Up

This world needs tremendous help. Everybody's in trouble. Sometimes they pretend not to be, but still, there's a lot of pain and hardship. Everybody, every minute, is tortured, suffering a lot. We shouldn't just ignore them and save ourselves alone. That would be a tremendous crime. In fact, we can't just save ourselves, because our neighbors are moaning and groaning all over the place. So even if we could just save ourselves, we wouldn't have a peaceful sleep.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going to wake us up with their pain.

「智慧海」,創巴仁波切對以勇氣和慈悲而生活之365則智慧法語 - 香巴拉出版社編輯 Mrs. Carolyn Rose Gimian 自邱陽創巴仁波切
講座編選而成Ocean of Dharma - The Everyday Wisdom of Chögyam Trungpa. Published by Shambhala Publications.

Photo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by Yeachin Tsai.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 網站開設!

親愛的朋友們:

與各位分享國立台灣大學新開設網站 -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英文網站:Digital Library & Museum of Buddhist Studies [ DLMBS ] )

內容包括中、藏、梵、巴利文佛經檢索,中國佛教美術論文,佛學相關最新消息,佛學工具、教學中心、語言課程,藝術博物館等豐富資料,歡迎讀者多加利用! (書目和全文檢索可使用本網頁右側附屬欄 search 空格)

中文主網址: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index.htm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眾咎皆歸一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闡釋修心法(lojong)第十二條口訣「眾咎皆歸一」(Drive all blames into one.)時,談到不論是個人修證、理解上所遭遇的障礙,或是整個社會、生活中所發生的任何問題,我們都不需怪罪他人;咎責之時,我們可先從自己開始。我們可以簡簡單單地、直接有力地,承擔所有譴責,這對現實情境將有絕對的助益。他更說到:「創造一個開明(覺醒)的社會,需要大家把眾咎歸於自己。」

反觀自身、或放眼外界,許多的問題,皆來自於個人的無法承擔、歸罪一切過失於別人的身上。表面上看來,這似乎是最簡便的方法:既然都是其他人的錯,我是無辜的,聳聳肩,與我不相干!但是長遠來說,這樣的態度非但於事無補,而且還因互相諉過,製造出更大的惡性循環... 菩薩道的本質卻非如此。勇士菩薩簡化複雜的煩惱,結合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當下承擔。如此一來,整個環境中的瞋心和煩惱烈焰,就可以減勢、消滅,而不是在情境中加油添醋,使境況更加惡化不堪。

「眾咎皆歸一」(Drive all blames into one.)這一原則的應用非常廣泛:從日常俗事如夫妻吵架、同事爭端,大至改革社會、國際政治,一切皆可適用。根據創巴仁波切,此一心態基本分為悲心對人(梵文:karuna)和慈心對己(梵文:maitri)。這種不遷怒的慈悲心態可以產生強大的力量,可以安撫整個世界、甚至覺醒整個世界。此時此地,我們的確需要更多的人能夠有所擔當,而不是以瞋恨還其瞋恨之道 那樣的行徑只會製造更多的苦痛的。

深一層細看,尊貴的創古仁波切曾指示說,認同自我的重要、珍貴,而不斷愛護自己,這是我們不快樂的究竟原因。頂果欽哲法王在其開示輯錄《覺醒的勇氣》中亦提及,「眾咎皆歸一」的「一」,不是什麼,正是我們對「自我」的攀緣執著,那是根本的問題所在。因為我們相信自我的確實存在,為了保護自己,無所不用其極,因此我們傷害他人,累積惡業,無始在輪迴中淪轉。所謂「敵人」,其實不見得來自外界,對「自我」的虛妄認知與執取,才是我們種種痛苦的根源。

歡迎您閱讀以下的參考資料;讓我們在每天的生活裡修行「眾咎皆歸一」!


參考資料: 1. 邱陽創巴仁波切英文原著,Training the Mind and Cultivating Loving-Kindness;中文版為《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鄭振煌中譯,知識領航出版。
2. Enlightened Courage, by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Snow Lion Publications. 頂果欽哲法王。中文版為《覺醒的勇氣》-阿底峽之修心七要 。賴聲川中譯,雪謙文化、全佛出版。
3. The Seven Points of Mind Training, By The Venerable Khenchen Thrangu Rinpoche, Geshe Lharampa.
http://www.rinpoche.com/teachings/sevenpoints.htm
( 書法:蔡雅琴)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創巴仁波切書法集錦

邱陽創巴仁波切屢屢提及「法藝」(Dharma Art) - 作為一種根源自覺醒狀態之直接、無我、無瞋的藝術創作。他說:「法藝須與藝術家的心態相關連,它也與我們如何完全地和自己、和世界溝通相關。」他引用「天、地、人」(heaven, earth and man) 的原則來闡釋法藝,並進一步說明「天」指的是一種本初、無造作之心;「天」的虛空性不是空無、空白的空,而是能含容萬物,充滿覺性的無限空間。我們亦可在此完整、自由、覺醒的空間氛圍中行、舞、踢踏、伸展。

創巴仁波切結合了中國、日本的書法技術,運用於藏文及梵文等佛藝創作之上。他可說是近世將毛筆書法融合藏文文字書寫的西藏大師之第一人。以下所介紹的鏈結,是香巴拉法藝團體(Shambhala Art)蒐集創巴仁波切於1980年、為洛杉磯現代藝術中心募款所作的廿五幅書法。您可見到仁波切以白紙為空間、揮舞覺醒之筆墨作品。每幅作品都附有英文解說;請點按每個小方塊以見放大之圖像:
http://www.flickr.com/photos/shambhalaart/sets/72157620788088150/

這裡的照片,創巴仁波切所書寫的是「神」字 - 藏文「爪拉」(drala)。爪拉﹕ 字面之意義為「超越敵人之上」。當我們克服自己的憤怒與敵意時,所生發的福佑能量。

- 25 five calligraphies created by Chogyam Trungpa Rinpoche for fundraising for the 1980 installation at the Los Angeles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s. The calligraphies were created in the studio of Steven Saitzyk,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Director of Shambhala Art. All calligraphies were sold.

圖說:Chogyam Trungpa Rinpoche creating a banner for the installation at the Los Angeles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no longer exists). He is being assisted by Steven Saitzyk, This picture was taken by Andrea Roth at Ed and Avilda Moses house in Santa Monica, CA.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東方大日闡明勇士戒律之道

東方大日闡明了勇士戒律之道(The Great Eastern Sun illuminates the way of discipline for the warrior.)它可以被比喻為旭日東升時,你所看見的光線。那光線朝你射來,彷彿提供你一條可以行走於上的道路。同樣的,東方大日創造了一種氛圍,可以讓你持續向前,隨時補充能量。你的整個人生持續不斷地向前。

即使你可能在從事一些相當重複的事情,例如在一家工廠或一個漢堡攤工作。無論你做的是什麼,每一個小時的每一分鐘都是一個嶄新的章節,一個嶄新的扉頁。一個勇士不需要彩色電視或電玩遊戲。一個勇士不需要去看漫畫書來娛樂自己或振奮自己。在勇士週遭運轉的世界是如實的;在那個世界中,娛樂消遣的問題不會生起。因此,東方大日提供了徹底善用你的人生的方法。然後你會發現,你不需要去要求一個建築師或一個裁縫重新設計你的世界。當你了解這一點的時候,更深的勇士之道的感受出現了:成為一個真正的勇士。

對於一個真正的勇士而言,沒有戰爭。這是一個全勝者(all-victorious)的概念。當你全勝的時候,就沒有什麼要去征服,沒有根本的問題或障礙要去克服。這種態度不是奠定在禁止壓制之上,尤其不是奠基在忽略負面性的事物之上。而是,如果你回顧、追溯你的一生──你是誰、你是什麼,以及你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按部就班地回顧,你不會發現任何根本上的問題。

這不是要你說服自己去相信每一件事都沒有問題。相反的,如果你確實地去觀看,如果你把整個生命拆開來,加以檢視,你會發現你原本就是純正真誠且良善的。事實上,你的整個生命是完善的,因此幾乎沒有任何容納錯誤、不幸的空間。

當然,你不斷面臨挑戰,但是這種挑戰相當不同於落日感的挑戰: 你被你的世界與你的問題給譴責、定罪。有時候,人們被東方大日的願景所震懾。當然,如果你不明瞭恐懼的本質,你就無法超越恐懼。但是一旦你明白了你的怯懦,一旦你了解絆腳石在哪裡,你就能夠攀爬過去──或許只要三步半,你就能攀越過去。


摘自《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Shambhala -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第七章,繭。由項慧齡翻譯,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
圖片攝影:唐棣,2009年夏亞洲日蝕,攝於南台灣。

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相關訊息:欽哲訪美、察列仁波切講修心法門

有幾個重要的佛教相關訊息,與各位讀者分享:

頂果欽哲法王的轉世,現年十六歲的揚希欽哲仁波切(Khyentse Yangsi Rinpoche)即將於2010年首度訪美;詳細資料,歡迎閱讀香巴拉時報 Shambhala Times 的近期報導 - Celebrating the Return!http://shambhalatimes.org/2009/07/26/celebrating-the-return/


尊貴的察列仁波切(Traleg Kyabgon Rinpoche)曾在科羅拉多洲博德市的香巴拉中心開示修心法門(lojong)系列講座,並已出版成書。這裡有極清晰的法要錄音(英文版)。請您到以下網站,點按三角形按鈕逐條收聽:
http://www.wildernessthx.com/lojong.html
(原邱陽創巴仁波切對修心法的開示,已集結成書 - 《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Training the Mind and Cultivating Loving-Kindness。由鄭振煌翻譯,知識領航出版。)


另外,左側珍貴的鏡頭,是前世頂果欽哲法王訪美之時,與創巴仁波切互示敬意的快照。更多關於頂果欽哲法王和創巴仁波切的報導文章,請參閱本刊(點按惺惺相惜之鏈結):

惺惺相惜


「當明月之老者旅行於空際
法海王子仍駐留於大地
從外境之幻覺看來似乎距離遙遠
然在一味之心界中,實無有分離。... 」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從「無心」中產生絕對的象徵性

傳統上來說,一個象徵符號的發生是因為象徵符號本是無生,無滅,而其本性有如天空、有如空間。這是絕對象徵性的三項原則。無生,意味著象徵的孕育生發需有處所。因為象徵既不存在於過去、也不存在於現在,「空間」可以產生象徵;因為它的不存在性,創造一個不存在的形象便有極大的能源和力量。此故,具有巨大力量和清明的形象、鋒利與如水晶般的清澈,得以成形。

無滅,意味著一旦象徵在不存在的層次中產生了,它便不會死亡。象徵性不會死滅;它存留在所有人的心中—— 事實上,所有眾生心中。象徵是永恆的,但沒有人須培育它、養護它,或持有它。

第三,因為它的本性如天空一樣,如同空間,人們可以從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感知來施行象徵。因此,絕對象徵性的產生需要「無心」,「無心」即是「大心」,巨大之心。這聽起來像是完完全全的胡言亂語,但它非常有意義。「不存在」也正是高度存在,永遠存在,這是很微妙的。這是一極為強力的陳述。

〜 邱陽創巴仁波切,《法藝》Dharma Art - 新版:真實覺受:法藝之道(True Perception: The Path of Dharma Art)


圖片:創巴仁波切「法藝」地景藝術,科羅拉多州,博德市。Photo by Lisa Matthews - Dharma Art office building installation in Boulder, from the book "Dharma Art". 另可參考一篇《象刊》關於該地景藝術最新的照片報導: Photos: http://www.elephantjournal.com/2009/07/sacred-art-installation-chogyam-trungpa-rinpoche-kanjuro-shibata-sensei-xx/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香巴拉出版社與創巴仁波切

香巴拉出版社的發行人山姆.博秋茲(‬Sam‭ Bercholz‭))與創巴仁波切畢生淵源甚深。事實上,博秋茲先生成立香巴拉出版社後,他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美國版的《動中修行》(Meditation In Action)。根據戴安娜夫人在《作為上師的妻子》書中的描述:「仁波切還在英國時,聽說美國有人以香巴拉淨土為公司名稱,覺得非常奇妙,而這家出版社又要出版他的書,更讓他滿心歡喜。」此時,邱陽創巴仁波切仍只是一年輕、無名的作者;所以博秋茲先生可說是慧眼識英雄,預先賞識到創巴未來造福眾生之無窮的能力。

後來,山姆.博秋茲幫忙安排讓創巴與戴安娜夫婦到鈴木俊隆於大南方岬(‬Big Sur‭)附近的「塔薩加拉禪山中心」‭(‬Tassajara Zen Mountain Center‭)待了幾天。鈴木俊隆和仁波切一見如故,結下深厚的師友因緣。


創巴仁波切的書在美國皆專門由香巴拉出版。他們之間的合作不斷,而博秋茲夫婦與創巴、戴安娜夫人亦成為終身的好友,他為仁波切引介許多當年文化界的重要人士,其中一些其後並當了仁波切的學生。
以下的段落,節錄自博秋茲先生所寫的 - 出版者後記 -《作為上師的妻子:我和邱陽創巴的人生 Dragon Thunder: My Life with Chögyam Trungpa,由創巴妻子 Lady Diana Mukpo 所著,台北橡樹林出版社發行。中文譯者:吳茵茵女士。


我在1970年首次見到邱陽創巴仁波切和黛安娜.木克坡,那是他們剛來美國的時候。當時我剛出版仁波切著作《動中修行》的美國版,邀請他到舊金山的灣區開示並促銷該書,我很期待見到他本人。創巴仁波切當時才三十一歲,就已經是受人尊敬的西藏佛教大師,只不過當時在美國還默默無聞。

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次的會面對我的人生(不管是個人方面還是專業方面)會有多麼大的影響。我和仁波切的關係從出版者和作者之間例行公事般的往來演化成自然的深厚友誼。後來,我發覺他不是一般人,而是完全體現佛法的大師;那個時候,我們的關係轉變了,我正式拜他為師。暫且把我們慣有的思考模式擺一旁,就會明顯看出仁波切是最為獨特出眾的人;他無私地奉獻自己、全心全意地利益他人,尤其令人敬佩。他總是先顧慮到其他人和眾生(包括動物),才想到自己;在我認識他的十七年當中,我從來沒看過他做什麼事只是為了自己。你永遠無法洞悉仁波切是什麼樣的人──他完全活在當下,而且具足千百種面貌。

我認為邱陽創巴在西方的行遺事蹟,可比作第八世紀印度佛教大師蓮花生大士,他是把完整佛法傳入西藏的主要人物。邱陽創巴也是把佛法傳入西方的最重要人物,雖然這點不見得人人同意。他透過行動、開示和著作,清楚呈現佛教開悟之道的力量和慈悲。

有一次,我聽邱陽創巴仁波切把自己的「家族事業」描述成「關愛他人」。他的一生呈現多種不同的樣貌:僧侶、結婚的喇嘛、父親、瘋智瑜伽士、大學創辦人、藝術家、君主等等。在梵文中,像創巴仁波切這樣的人被形容為大成就者 “mahasiddha”──大成就者不只透過修行、研讀和了證而有大成就,他也超越一般社會期望或行為的限制。在佛教密續傳統裡,大成就者為了利益所碰到的任何人,而透過自己的身(行動)、語(言語或開示)、意(其深廣無際的心續)來揭露究竟實相。我們見到大成就者時,不管是被他吸引,或是厭惡他,據說都無所謂。在印度傳統的密續佛教中,有許多關於這類顛覆傳統的大成就者的描述,最著名的收錄於《八十四大成就者傳》‭(‬The Lives of the Eighty-Four Mahasiddhas‭)‬,這是西藏佛教學者和行者研讀且一致推崇的人生故事集。許多西藏大師被視為這些大成就者的化身。事實上,創巴仁波切在傳統上被視為東碧嘿魯噶(Dombi-Heruka)的化身。這些大成就者的傳記紀錄著他們非凡的開悟行為,不只是超越二元對待,也不受物質主義之常規的限制,因此他們的行動在外人看來,可能既離譜又神奇。

雖然蓮花生大士和那些大成就者是不同時空下的人,但如果瞭解他們的基本佛性是超越時空的實相與真理,就會明白這樣的成就者是絕對可能存在於不同的文化環境中的。我相信創巴仁波切是我們時代的大成就者之一,他就像古時候的大成就者,超越社會常規的一般約束,有時候採用令人錯愕的創新方式來激勵他人了證無畏和慈悲,進而達到究竟圓滿的開悟狀態。

佛法強調我們不該向外尋找真理。我常聽創巴仁波切一再對學生強調這點,呼籲我們不要把他或任何修行老師當成救世主。仁波切在北美弘法的十七年就像黃金時期,他的成就不可思議,學生受他啟發而達到的成就也叫人驚嘆。他熱愛生命、對人類狀況直言不諱,因而提供了播種佛法種子的肥沃土地。

這本書(作為上師的妻子)能夠啟發讀者不管在哪個行業、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成為堂堂正正的人,但不會被文化或社會所認同的行為所限制。仁波切忠於自己和自己的傳統;他誠實不做作,什麼都不加隱瞞,因此他一生發生的大小事情,都沒被有列為秘密事件而不讓學生知道──並沒有一位魔術師躲在幕後操縱一切。如果你想知道這個人的生平事蹟,就讀這本書──他的日常生活就是他教法的核心,是他開悟的佛行事業的展現。漸漸地,大家會體會到仁波切的無上智慧和慈悲是他對社會的主要貢獻,而本書所闡釋的正是他的智慧與悲心。

謝謝妳,黛安娜.木克坡。

山姆.博秋茲
2006年

*歡迎讀者聆聽一段博秋茲先生談創巴仁波切的訪談錄音(50分鐘):Reflections on the life and teachings of Trungpa Rinpoche
(圖片:年輕時的邱陽創巴仁波切)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薩姜與佩瑪丘卓網上開示

親愛的香巴拉朋友們:

科羅拉多州的香巴拉山脈中心今年夏天將舉辦閉關共修營。於七月十八、十九日兩天,香巴拉山脈中心將在網上 (Shambhala Online) 特別廣播薩姜米龐仁波切與阿尼佩瑪丘卓第一、二場開示的內容。歡迎世界上的香巴拉人一起參加。

各中心及小組團體的報名日期已結束(台北香巴拉小組已經報名);但仍有一些個人的名額,現開放給無法參加共修的香巴拉信徒。名額有限,請儘快註冊。詳細資料請參閱以下英文資訊。

期待網上相見!


Sangha Retreat with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and Gampo Acharya Pema Chodron, live from 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

Saturday, July 18 and Sunday, July 19, Shambhala Online will broadcast the first two talks from this summer's Sangha Retreat with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and Gampo Acharya Pema Chodron live from 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 REGISTRATION IS NOW OPEN.

Proceeds from this event will go to 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 This program is open to all members and friends of Shambhala.

The limited number of individual seats will be offered on first come-first served basis. The program fees will go towards Shambhala Mountain Centre as well as to provide a teaching gift to the Sakyong and Gampo Acharya Pema Chodron.

Because this is a fundraiser for 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 unlike other Shambhala Online events, the generosity policy does not apply to this program, and no streaming or downloadable recordings will be made available.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 exact times, costs, registration and so on, please 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