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香巴拉誓願、與覺悟社會誓願之說明

為進一步說明薩姜米龐仁波切即將傳授給大眾的香巴拉誓願與覺悟社會誓願,阿闍黎亞當.婁貝爾向所有香巴拉人致函如下:

卡拉帕阿闍黎辦公室

二〇一一

致尊貴的香巴拉社會,

繼薩姜的信函、以及代表卡拉帕委員會,我也在此熱切邀請全體香巴拉社群慶祝二〇一一年九月廿四、廿五共兩天的第一屆香巴拉傳承節慶。此慶典將是全球性的盛事,並會在所有香巴拉中心舉行,其重在於創造覺悟社會之香巴拉視見上。

我們在香巴拉裡所做的一切──從禪修、到運作一所中心、到養育我們的孩子──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基於本初善的信心來創造覺悟社會之運動。薩姜希望我們能凝聚起來,把此視見進一步帶入生命中,從而「使不可能變成可能」。在讀完甚多香巴拉人對《朝日之信》的回覆後,薩姜認為我們的社群正日益渴望體現這種社會願景。

為了支持此一憧憬,薩姜寫下兩個新的誓願,這將有助於深化我們對創造覺悟社會的承諾:此為香巴拉誓願,與覺悟社會誓願。我這封信的目的,是解釋關於這兩個誓願的見地和細節,所以在香巴拉傳承節慶薩姜傳授它們的時候,你可以先思惟並決定是否受此二誓。

我們許多人基本上已經承繼了這些誓願的精神。對於某些人,自多傑札都(創巴仁波切)首度宣示香巴拉願景,這些誓願的意義多年來一直是我們的根本要務。而對其他人,這將是一個嶄新的時刻,讓我們自己對香巴拉、及其表達的社會良善定位。此節慶將是資深行者與新學勇士共同慶祝這奉獻精神的一個機會;這也是一個聚集和共享覺悟社會意義之對談、反思我們對實現這一視見在做些什麼、以及討論為達成目標我們仍需學習和培養之處。這些誓言是我們在的承諾,表現為更形參與地球上大家所面臨的社會、經濟、生態與精神靈修上的挑戰。

在香巴拉傳承節慶上,薩姜將於網路上傳授此二誓願。對於不同層次之修行大眾的指導大綱如下列。薩姜希望我們信任自己承諾之決定,如他信任我們。所有人、包括不屬於香巴拉團體的朋友與家人,都歡迎來見證我們許下此二誓的儀式。

這些誓願是新的,所以人們當然會有所疑問。就此,我們將由阿闍黎茱蒂絲.辛.布朗在九月十一日,大西洋時間下午兩點(台北是九月十二日凌晨一點),提供香巴拉網路教學。各位將有機會現場提問。在未來幾週內我們會作進一步通知。

香巴拉誓願

香巴拉誓願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強力、直接的宣告本初善(basic goodness);第二部分是對香巴拉道徑和修行訓練的承諾,以能充分彰顯這本初善。

這並不是一個「宗教性」的誓言;它認知我們人類天生本具開放、溫柔、與信心。不論個人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印度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徒等,或其他任何宗教傳統,皆可受此誓願。對任何特定的宗教、或宗教一般而言都不感興趣的人們亦可以受誓發願。

承諾走上香巴拉道徑就如同培養某一門手藝、行業、或藝術。經過嘗試了各種方法和途徑一段時間以後,重要的是去選擇一個特定的傳統與訓練形式,以能一門深入。同樣地,當我們受香巴拉誓願,我們許諾參與香巴拉的訓練方法、學習、與社群。我們承諾一種生活與存在的方式──「具有尊嚴的香巴拉人」之遠古人類傳統。

很多真實的靈思傳統咸可引至深奧的智慧;然受香巴拉誓願,我們確認自己個人的修學首要將聚焦於香巴拉的禪修、洞見、溫柔、無畏、與創造性。我們可能仍然參加其他傳統的典禮、訓練、宗教儀式,並與其他傳統仍保持心的密切連結。然而,發香巴拉誓願後,我們認知自己的本初善,並選擇定位朝向香巴拉之修法。

薩姜如是介紹香巴拉誓願:

在這黑暗時代,重要的是有那麼一刻,我們能認識到我們的本初善... 發此誓願,我們於是成為世界的公民,或良善的公民,而這實際上是香巴拉的本質。如此,我們認知了靈性與環境的墮落與痛苦。但我們不以瞋怒和自私來作回應,反而以良善和勇氣來回應它。經由受香巴拉誓願,正式承認我們的本初善,我們便與香巴拉願景相連接...

如果某人到香巴拉法教的鼓舞,香巴拉誓願則是入其門的第一。如果某人已經修行良善或智慧之道,並希望發香巴拉誓願作為認證,亦可這樣做...

指導方針是:要發香巴拉誓願的學子可先上過「香巴拉訓練」及「香巴拉之道」課程,以具備香巴拉道徑的經驗。對節慶之發願,則無須上過「香巴拉訓練」之階層;這完全依據每個學子的發心。我們建議上過「香巴拉訓練」第三階、或「香巴拉之道」中「日常生活的喜悅」課程者為標準;但最關鍵的是每一發願者的深切渴望。如果有任何猶豫,也不要勉強,未來將有其他機會發下誓願。若你有任何疑問,最好先與你的禪修指導老師、或學士教師、 阿闍黎先談過

覺悟社會誓願

覺悟社會誓願只有一個含義:奉獻我們的生命、以創造覺悟的社會。發此誓言是指無畏地不斷努力在這地球上建立良好的社會。薩姜表示,此誓把建設覺悟社會的願心當作是己心之首要願望的誓言;這就是像菩薩戒,需要一顆樂於奉獻服務之心。在此,它有一個具體的重點:在社會層面上來體現香巴拉願景。薩姜已寫出一篇關於覺悟社會的論文,對此願作了詳細的分析,並說明它與菩薩戒及金剛乘誓戒的關係。未來香巴拉大小乘研習營上,這篇論文也會是一研討重點。覺悟社會誓願的獨特之處,在其著重於世上建立慈悲、歡慶、與睿智的社會,以造福於所有眾生。

為受覺悟社會誓願,須先受香巴拉誓願。一般而言,覺悟社會誓願比香巴拉誓願戒層更深,因其根據對本初善的經驗,並進擴展於社會。有一個建議是,發此誓的學人須接近預備參加勇士研習營或大小乘研習營(Warrior Assembly or Sutrayana Seminary)的層次。但這並不是先決條件。此節慶上,薩姜鼓勵那些決志參與這層次之無畏行的人一起受戒。這個誓願用到香巴拉內密原則的語彙,如阿謝(Ashe,風馬Windhorse,和其他用語。發此誓有一種延續到未來無量劫之感受,並將深刻影響我們自身的存在。此誓具有莫大神奇與力量。

香巴拉誓願、覺悟社會誓願與佛教之皈依和菩薩戒的關係

應該完全清的一點是,香巴拉仍將繼續提供皈依與菩薩戒,就如同往常一般。薩姜致力於保持我們與釋迦牟尼、佛法、僧團、過現未所有菩薩一脈相連的鮮活傳統。薩姜的願望是,香巴拉本善與覺悟社會的視見能與全世界更多人共享,超越種種宗教和派別的界限。香巴拉視見是宇宙性的。它對任何一種類型的文化、民族、種族、性別、性向、或宗教皆不具偏見。為了進一步完成這一普世之宣告,薩姜於是寫下了香巴拉誓願與覺悟社會誓願。

與此同時,香巴拉傳承提供學子一條深入研究與實修佛教的道徑,尤其是金剛乘神聖教法的甚深內義。為能深層研修,發心的學生受持傳統的佛教皈依及菩薩戒。

我們整個道徑直到金剛乘研習營(Vajrayana Seminary 包括勇士研習營與大小乘(經乘)研習營之前─是開放給所有人的,並不需要先成為一名佛教徒。金剛乘研習營則是學子在道上更深入金剛乘佛教的關鍵點,因此須受持傳統的佛教皈依及菩薩戒。未來或還會有許多香巴拉人選擇不發佛教誓願,而仍在積極修行、以各種方式來建立覺悟的社會。

思惟並體現覺悟社會

香巴拉傳承節慶也是一個集體探討我們加強自己「創造覺悟社會」之承諾的機會。除了發願之外,此節慶還邀請我們共同思惟:「什麼是真正的覺悟社會」?我們如何利用我們豐饒的法教、和修行法門來實現這個願景?我們已經開始從事哪些慈悲之行?需要學些什麼才能往前進?這節慶將包含我們思考這些問題與對談的機會。

我們渴望真誠地探討香巴拉傳承的潛力,而我們亦將繼續提供世界信心、願景、與溫柔。從薩姜討論覺悟社會的論文裡面將有甚多教誨,我們還有機會去探索和思惟這些新的誓願與修法,以廣集社群中已具有的巨大智慧和精深知識。我們也有時間一起輕鬆團聚,並有供給兒童的節目,薈供與慶祝等活動。

在此節慶週末,所有香巴拉中心和小組會舉行與「和平的秋收」(Harvest of Peace)相關的傳統年度募款。這我們全部中心和小組的健全是很重要的。在薩姜的談話與授戒之後,將有一個全球性的網上籌款,目的是為服務香巴拉國際壇城。這是我們在香巴拉日所允諾推進的香巴拉願景之後續。

請加入世界各地的香巴拉人參與這一強力和應時的節慶,與我們一起慶祝並探索香巴拉直接、順時造福地球與眾生的無限潛能。



以覺悟社會之視見,

亞當.婁貝爾
卡拉帕阿闍黎
Adam Lobel,
Kalapa Acharya


(歡迎至此網址右側欄下載薩姜與阿闍黎原信中文翻譯:http://shambhala.org/community/aogs.php)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薩姜:金色太陽之回函


去年薩姜在閉關中,他思索著香巴拉的未來、以及香巴拉對世界的影響,為此,他給我們大家寫下了一封繞具深意的信函——《朝日之信》——原信鏈結為:http://www.shambhala.org/community/files/PDF/LetterOfTheMorningSun_Mandarin.pdf

薩姜表示,他非常希望我們大家共同參與這關鍵性的思考與反省。數個月之後,全世界共有超過三十個國家、兩千兩百多位的香巴拉人,對薩姜提出的問題,作了誠摯的反思與答覆(香巴拉人的回信已裝訂成四巨冊及網上鏈結供薩姜隨時參閱)。薩姜深深感動於此一熱烈的反應,並更進一步的傳達給我們他內心的視見。此封《金色太陽之回函》——鏈結為:http://shambhala.org/community/aogs.php

薩姜:多年前多傑札都(創巴仁波切)曾說過,「我們的手中握有未來的門檻。」我相信他所表示的是,我們作為香巴拉人,需要宣揚本初善 (basic goodness)。如果我們宣告這強而有力的真理──它強力和雄辯地包含在香巴拉法教中── 我們事實上可以幫助和指導人類的未來。......

在我閉關之後,我感覺到一股重新振奮與承諾之感。我越來越意識到從我父親轉承到我身上的重任,是一個重要的、和充滿福佑的機會。適此,我重新尊重生命的挑戰,因為這些挑戰是勇士之道被測試和鍛鍊的肌理質地。它比以往都更形明顯:香巴拉勇士之道與創造覺悟社會,基本上歸結到我們知道一切都不是自動生成的,而願意奮力成事。

爪拉即在當下。祂們騎乘於當下每一片之刀刃上。因此,當風吹動、或當我們撞到膝蓋,廣大的神聖世界正試圖與我們溝通。不斷地,我們必須靠自己來喚醒自己,甚至當我們感覺疲累的時候。此偉大的香巴拉法教授予我們一個「存在」的傳承。信任我們的本初善並沒有比意願坐下來感受心跳的危脆更多。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勇氣,放鬆於當下之存在,三世與超越三世的智慧,將如同春天的花朵般在我們面前顯現。

以此驚人的靈敏與開放,我們這些美麗的香巴拉勇士,不能讓這個充斥懷疑的世界侵佔我們的立場。良善的勝利旗幟之飛揚,不是由迫害世界,而是存在(being),完全無礙於我們的人類本性。當我們讓自己從彼、此之二元世界中釋放出來,宇宙性的智慧花藥綻開一個新的覺醒層面,而我們恆能與宇宙良善的潮起潮落相融合。當我們感覺我們的心、讓這自授權的本初善與我們溝通,這便能發生。

因此,在這巨大的十字路口,我期待與你們全體攜手走向人類良善的新曙光。




請您與我們一起參與自利利人的菩薩大道!
(《金色太陽之回函》中文翻譯全文鏈結為:http://shambhala.org/community/files/PDF/AnsOfGoldSun_CHI.pdf




中文翻譯:蔡雅琴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薩姜米龐仁波切談「成功的真義」


薩姜:大家好。我想談一下關於「成功」這個主題。這似乎很奇怪,我在談論此課題。有些人可能不會把成功和靈性修行,或禪修聯想在一起,但我認為成功是指整體性的,如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事業,以及我們的禪修。它們是否都是成功的?

就如何看待我們的生活而言,我以為成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因為大部份人都傾向於認為成功是在事業、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上,但很多時候,那不過是在壓抑或試著愚弄他人,我們莫名地、緊張地維繫著成功,不斷擔心我們的成就並保持它,然在這裡,我們所提的成功是它如何影響到我們的整個人生,而不僅僅是我們生活中的單一面向。我認為以禪修傳統而言來談成功,是指那種處於平衡狀態的質地。如果我們的生命具有意義,並且是整體向前邁進,什麼才是成功的真正心髓呢?此即指我們生活的品質。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具有意義與品質,那麼無論我們在經濟上是否富裕,或不管我們是否擁有外在的名聲,這些事物就某種意義來說其實不算什麼,除非你有了某種個人的成就感。我認為,成功的真義是我們的心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家庭間取得平衡之感。而成功的心髓,便是那能夠照顧我們身旁人們的能力,關懷及愛護那些在我們身邊的人們。

成功不是來自於操控,不是來自於壓制,而來自於我們的整個生命充滿意義及目的。如果我們覺得往前邁進了,那就是成功;我們感受到輕盈感,覺得我們的生活是流暢的。而所謂不成功的時候,因某事未能符合我們本來的期望,我們預先設想了某事,但後來發生的卻是別的,我們不能轉圜。因此,這裡所指的成功是很有趣的,我想大家都經歷過。你問,「我成功了嗎?還是不成功呢?」其實我覺得成功的品質是非常個別的,這跟我們是誰,以及對我們而言何謂成功有關,不論是我們的禪修,或是我們生活中的種種,我們應該檢視正在發生的一切。如果我們能檢視生活所發生之事,以及我們所需之部分,那麼我們就是成功的。

成功主要的一個關鍵是,若我們的生活裡有這些品質,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慷慨,更多的耐心,以及更多的仁慈,就算只是一點無端的仁愛、慈悲顯現出來,如果我們的心能更加輕盈、幽默,更能自娛,這便是更加成功了。

因為即使我們努力工作,也只是那種俗世普通的成功,但累積下來的是我們更不快樂、脾氣更差、更無耐心,我們對身旁的人們刻薄,更不願意聆聽他們說話;這幾乎算不上成功,也許在金錢上,或某種約定俗成的價值上,我們會認為「噢!這就是成功。」但我所說的是一種內在真正的成功,或成功的真實意義。

藏文中我們這麼形容一位成功的人,我們說他們的龍踏(lungta)或風馬,讓事情進行的極為順利,因此真正的成功是源於生活具有無礙的德性、仁慈等品質。在我們身處的文化裡,成功其實是非常惱人的;而我們都在應對這種成功。我們有家庭的壓力,還有來自其他人的壓力,但我談論的是內在、真實的層面,如果我們能夠在己內取得平衡,那麼我們才真有了成功的品質。然而這並不是曇花一現,在我們內裡,我們認識到了,「哦,是的!我在自己的生命裡是成功的;我發心了,並往前進。」當我們的生活正向前邁進,那麼生命即在開展,我們每天都感覺到有所提昇,日益成熟。基本上,這就是成功。不論我們是否只在禪修,我們也在不斷的深化中;也不論我們的事業是否正在向前發展,因為我們照顧著那些在我們身邊的人們,我們熱愛著我們的家庭,與他們相連結,這才是更全面、整體性的作法。在我們生活之中,我們往往劃分區域,有時我們會覺得這是我們可以生活下去的唯一原因;但實際上我們是一個完整的人,我們必須了知如何整合、以及如何前進。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希望你擁有內在的成功,你生活中真正的成功,時時刻刻,還有你的一生皆然。

所以,請善加思惟;我祝願大家都非常成功。



編註: YouTube 薩姜開示官網:http://www.youtube.com/user/officialsakyong#p/u/53/pjHig8foVKI
(至該頁面時,請用滑鼠在螢幕右下方語言選項CC點選簡體或繁體之中文字幕選項) 。


翻譯:香巴拉人,倪健居士。整編:蔡雅琴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菩提心的真心


菩提心 (Bodhichitta ) 是梵文,意是「高貴或覺醒的心」。就像是黃油(奶油)來自牛奶中、芝麻油)來自於芝麻,菩提心的柔軟點是你我與生俱來的。就某部分而言,我們有能力去愛,即等同於菩提心。不管我們如何無情、自私、或貪婪,菩提心的真心不此心一切眾生皆本具,從來沒有毀損,而且是完整的。


摘錄自"《與無常共處—108篇生活的智慧》Comfortable with Uncertainty。英文原著第3頁。若要每週收到香巴拉阿闍黎、阿尼佩瑪睿智語錄的電子郵件(英文版),請點按此網頁 visit here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千江有水千江月

菩薩行有如照在一百碗水上的月亮,同時出現一百個月影,每碗水中都有一個。這不是月亮有意如此,也不是誰設計出來。但不知何故在一百碗水中自然就有了一百個月影。敞開指的即是這種絕對的信任和自信。敞開的悲心慈悲也是這樣運作,不是刻意去製造一百個月亮,以便讓每一碗水中都有一個月影。  

我們面臨的基本問題,似乎是我們太致力於證明什麼,這一點與偏執狂和貧窮感有關。你一想要證明什麼或得到什麼,你就不再是敞開的了,因為你必須檢查每一件事,必須把每一件事安排得正確無誤。那是非常偏執的生活方式,並不真能證明什麼。你也許能在數量上創下記錄——我們建造的最雄偉,我們收集的最多、最長、最大。但你一去世,誰還記得這些記錄?就算記得,記得多久?一百年?十年?十分鐘?有價值的記錄,是當下的記錄,是現在的記錄——現在有無真正的溝通和敞開。  

這是敞開之道,也就是菩薩道。一位菩薩,即使諸佛授與勳章,宣告他她是全宇宙中最勇猛的菩薩,他她也不會在意;他她根本不會把此事放在心上。你在經典裏決不會讀到菩薩接受勳章的故事。本來就該如此,因為菩薩無須證明什麼。菩薩行是自然的行為,是敞開的生活、敞開的溝通,其中根本沒有奮鬥或急速的成分。



摘自再版的、創巴仁波切經典作「突破修道上的唯物」,台北橡樹林出版: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9507&tex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