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我們對生死毫無所知

生命是非常短暫善變的,而一般人對生死無所知覺。大多時候,我們是儘可能地不去面對、也不去想:生死其實只是一線之隔——昨天所擁有的一切,今朝我們不見得能繼續保有;親人的笑語或不愉快,今日也不能保證將重覆出現。在心的感受裡,生命,我們所過的日子,有時似乎很長,有時又似乎非常迅速...... 我們對生死毫無所知。然而,不論我們現在是正當青春年華或已步入垂暮之年,對於生死存在的真實,我們是否應該有點好奇、並試著去有些許認知呢?

薩姜米龐仁波切在一篇書面的開示“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環境Creating a Sustainable Internal Environment"裡談到佛教傳統裡所提的、佛陀成道前「魔羅(mara)女兒的考驗」。魔羅,是指玩弄我們去沈溺於輪迴無盡循環之誘惑的心質,讓我們誤以為輪迴能夠讓我們心滿意足,而不想尋求出離之道。魔羅主要有四種,其中最後一魔,即是一切有情眾生都無法避免的「死魔」;仁波切說:


知道死亡會發生,會使得生命更加珍貴,但不會使它變成不流動的。我們對死亡的概念是永恆魔羅慫恿下倒退式的連鎖反應,它這樣說:死亡是真實的,生命是真實的,我是真實的,我的所作所為是真實的;這種觀點堅固、實化一切。然而,因為所有的現象皆在不斷地易變,即使現時當下亦非絕對真理。

科學研究證明,即使是原子粒子之間的空間亦是無限巨大的,有如外太空。我們總是在流體的和波動的情境中。當死亡來臨時,情境好像消失了,但它總是來來去去的。由於死魔欺騙我們,我們把這來來去去當真,稱它是「我」的死亡。...

我們可以採取超越之見,視輪迴為空性與明性——事物的真實本性——但我們的心並不始終住於事物的本性中。處於世間需要戒律和自覺。「戒律」並不一定意味著整理床鋪、刷牙,而是辨別何者為美德和非美德的,還要留意什麼是重要的。而什麼是最重要的呢?心中所發生的一切。

心像風一樣。除非我們把握住它,魔羅將會愚弄我們。我們為心導向的方式稱為道徑,那是一個指導自己生命與其結果的機會。生命只是一日的延展。我們能夠避免陷入魔羅的誘人陷阱,利用每天來禪坐,然後以專注正念走上道徑:去思惟人生的夢幻質地,或在追逐之前仔細看清「悅樂」的面貌。當我們這樣做,我們便在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環境,它能對我們的世界產生強力的影響。


圖與文:蔡雅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