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性的理解是必要的,但它不會使你的研習完整齊備。這不是說要忽略知識性的理解,或開悟與知識性的理解完全不同。對事物之真實、直接的體驗,可以被智性化,而這種概念性的解釋,可以幫助你有直接的經驗。智性的理解、與直接的經驗,都是必需的,然而,了解它們的差異處,卻非常重要。有時,你也許以為某事是個開悟的體驗,但其實它只是知識性的、智性的。這是為什麼你得有一位真正的老師,他知道兩者間的區別。
當你完全與你的活動合為一體時,直接的經驗便將發生;彼時,你沒有「自我」的概念。這或許在你打坐的時候發生,但也可能在你求道的心,變得足夠強壯,而能忘記你自私的欲望之時發生。若你相信自己有些問題,那表示你的修行還不夠好。假如你的修行工夫精良,那麼,不管你看見什麼,做什麼,那都是對實相的直接經驗。這一要點要牢記。通常,由於不知此點,我們總是涉入批評判斷之心,所以我們說:「這是對的,那是錯的,」「這是完美的,」以及「那不怎麼完美。」當我們在做真修實證的時候,這些評斷似乎都顯得荒謬可笑了。...
當一個技能高超的武術專家使用他的刀劍時,他應該可以從他朋友的鼻子頂端斬下一隻蒼蠅,而不至於傷害他朋友的鼻尖一分一毫。如果有一種「會割到鼻子!」的恐懼感,那不是真正的修行。當你在做某事的時候,應以一種強烈的堅定決心去做它!咻!(劍劃裂空氣的聲音)沒有這是不是技術高超、是不是危險與否的知覺,你就這麼做它。當你以這樣的堅決心來從事某事,那是真的修行。那亦是真的開悟。
這種堅定的決心,理解你的生命遠超過「成功」或「不成功」;遠超過任何恐懼的感覺,你只是放手去做。這是真的修行,並且是求道之心,它超越好與壞、對與錯之二元對立的觀念。你只管去做它。
我們對佛之教誨的理解,是沒有止盡的。不論我們了解與否,我們繼續努力去悟解它。當我們以此堅毅的心態來研習佛法,我們會遭遇有價值的法教,那種罕見稀有的、千劫難逢的法教。這絕對的教義與其他一般的教示,是難以相提並論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