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僧伽共修 - 薩姜米龐仁波切開示節要

編者誌:以下是今夏薩姜米龐仁波切在香巴拉山脈中心(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與阿尼佩瑪丘卓共同主持的僧伽共修結夏閉關之第一場開示重點節要(翻譯)。供當日參加網上教學的香巴拉人及中文讀者參考:

2009年7月18日薩姜米龐仁波切第一場開示:

薩姜米龐仁波切:
• 這次的僧伽共修已經在我心中醞釀很長的一段時間了。我們香巴拉人作為一個社群團體,大家(不分層次)能夠共聚一堂,一起修行,說起來,這正是我的夢想成真。此是由於我父親邱陽創巴仁波切強大的加持福佑,方得以圓滿實現。

• 在1958,59年之時, 持明主創巴仁波切已經預見了西藏舊有的生活形態即將結束,而他感覺到禪修與研習教法應是有益於每一個人的,不僅是只供僧侶修行而已,對一般大眾亦有效用。他非常努力地制定一個為期三月的禪修閉關,以修行來對治我們的心智心靈。他說,此種修行體制不論如何是一定要建立來的。由於他的勇氣、決心,他在藏地創建了這樣的修行機構。但幾個月後遭到破壞。而後,創巴仁波切前往印度,英國,最終抵達美國、加入嬉皮的一群人當中…,更有甚者,他改變了那些嬉皮,使嬉皮們都穿上西裝,變得衣冠楚楚。

• 現今世界的狀況,正催迫我們審視自己,審視社會,審視我們的心。許多人已無法與他們自己的心靈相溝通。我們必須提起個人的勇氣、擔負一己的責任。禪修不是坐在這裡與世隔絕,而是充分完全地從事、涉入於世界之上。

• 世界如今深陷於唯物主義裡,唯物主義正在攫取我們的力量。我們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任。我們看電視,逛商場,並覺得精力從自己身內流失;你覺得你迫切需要什麼事物來填補這份空虛;你感覺被掏空了。

• 什麼是最重要的事?心是最根本重要的。「一切唯心造」,從此心我們能夠創造世界。

• 經由禪修,我們培養某種基本的轉變。沒錯,禪修可以減輕緊張、壓力,但我們更可由此發掘內在固有的力量,發現天生的明智與覺醒 (sanity and wakefulness)。如果我們能如此做,那麼自然的慈悲心便能散發出來。慈悲的光芒照耀著我們,並閃耀出去,也照耀在他人身上。我們現於這裡修行,回去之後,勇敢地投入世界,我們將能以積極的方式改變事事物物。我們的未來在自己手中。過去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現在,我們擁有改變未來的能力。這方向盤就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 當我們禪坐時,發現自己妄想紛飛,我們如何能看到一己的習性模式?我們須對自己溫柔,而非一味嚴加苛責。所有我所知道的偉大的人,包括我強韌、徒步走出西藏的父親,都具備溫柔的特質。當人具有一顆溫柔的心,他的心是靈敏的,非侵略、瞋恨的。當你溫柔,那不是意謂懦弱,你並沒有被脅迫;如果你激進侵略,你會產生傲慢和自負,你的選擇將是有限的。禪修使我們變得溫柔。有時人們開始禪坐之時,他們不喜歡他們之所見。如果我們打坐得太緊,我們要耗盡自己,所以放鬆是禪坐的要點,心可以如是放鬆。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的世界裡,這使我們的心變得堅硬,不覺得自己有很多選擇空間。

• 此心像天空一般,亦如虛空,它是意識 (consciousness),它可做任何事。這種意識需要每日與之產生關連;它是非常敏感的,我們必須每天去熟稔它。

• 藏文中有幾個詞代表「心」:lo - 智性的心;sem - 一般認知的心;rigpa - 本具覺性,覺悟。所有這些心皆共同存在。我們自禪修得到細觀此心的能力。

• 禪修是循環性的,有許多的開始、中段、和結尾。否則,你會覺得我現在坐得好,但等一下會變得糟糕。禪修只是一個指出我們本初善 (basic goodness) 的助力,讓我們更具信心,更能信任。當我們活在當下,我們是飽滿的,我們有更多的精力,更強大的存在 - 存在和參與,感覺充實。禪修不是逃跑到另一個特定區帶,而是切實關注細節。我相信禪修一個人是最有用的工具,在生活中,本來有很多細節是需要去注意的。

• 我們老是說:「我真不能等到假期開始!」但我們即使在休假時還是緊張兮兮的。因為我們不能存在於當下,不能放鬆。

• 我們以為當自己開悟後,一切都會OK – 這是一種迷思、幻想,如此我們根本不會與事物發生關連。所有偉大的上師其實都非常關注種種的細節。

• 藏文 Jigme,,無畏 – 無畏,而不緊縮 – 我們以禪修來發掘本初善,並安住於本初善。我們須有力量來如此做。心像是箭矢之鏃頭,知道你現處於何種境地,便能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說現今是一個「黑暗時代」,因為人們懷疑他們具有本初善。

(薩姜米龐仁波切引領大眾禪修)


問答部份摘錄(包括台北香巴拉小組對應用「溫柔」的精彩提問):

問:我們如何才能引出別人本具的本初善?
米龐仁波切回答:去實踐,不用去說。如果我們在己身發展本初善,我們能看到每個人皆具有本初善。本初善是相信人類基本上是良善的,而且所有人都可以經驗它。

問:我們如何才能在禪修中運用溫柔的原則?
米龐仁波切向台北小組問候並回答:禪修只是一連串單純的欣賞認識。當我們可以欣賞時,我們自然不會那麼激進憤怒,不會太傲慢,也不會只顧全自我。溫柔是讓我們與環境有雙向的溝通。在中國的文化傳統裡,向來極為注重藝術、詩詞、書法等等;鑑賞這些藝術能夠使我們的心敏銳靈活,讓你以不同的方式來感受生命。
禪坐時,我們開始去欣賞那炎熱、及呼吸,諸多微細的事物。在此之前,我們總是猛用腦筋,這些事物對我們來說太渺小而不足道。當你禪修之時,你開始賞識一切事物。因此,禪坐修行能使我們沈穩落實。

(記錄:蔡雅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