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以今之作為,改變未來的業力

對於先前所造作的行動,我們或許無能為力,但是經由現在的所作所為,我們有機會改變未來業力的方向。這就是為什麼在虎之道上,以明辨洞察來培養德行,並捨棄不具德的行為。

我們不是單純地試著要做一個好人,而是以對事物運作之真相的觀察,作為我們行動的根據。如果我們以惡德為生存的燃料,我們將感受到生命道路上的坎坷顛簸;我們將變成自己的敵人,因惡行的業力將導致更多的負面力量。例如,若我們不照顧自己的身體,就會得病;若言語不檢點小心,便會傷害自己和他人;說一些流言蜚語、東家長西家短的話,那表示別人也會在我們背後說長論短。如果我們說謊,別人亦將欺騙我們;生氣發怒,結果是未來別人對我們懷有更多敵意,我們將更容易被激怒。貪婪的結果是我們將變得貪得無厭;見解上的驕傲,會使我們難以聽見真相。一切的不善之行,使我們變得更具防禦性,更確立固執於 「我」見。我們正在用自己的如意寶珠去換一塊岩石,最終這塊岩石將把風馬拖沈下來。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感覺到活著沒什麼意義,這一種惶恐、反胃的感受即是「墜撲」(drip) ;它表示出「爪拉」(drala) 已經遺棄我們而去。

我們或許以為,從事於負面性的心態、舉措,為我們帶來了一些快樂。或者認為,我們的野心為我們換來了一棟美麗的房子,一部好車,一個可愛的家,以及我們想要的金錢。然而,根據業力的律則,那些安樂是更早以前具德行為的結果。佛教徒說,那可能來自於我們前世所作的功德。即使我們不相信有前世,若我們以為無德之行可以帶來幸福,我們只要看看那些似乎是縱容於惡德而獲致某些快樂的人﹕如果他們經常處於恐懼之中,如果他們的生活被自我偏執所控制,或他們不能制止自己想要更多,那麼非常明顯的,他們所謂的成功,沒有帶給他們真切的滿足和安穩。

為了獲得安樂,了解業力和培養美德是一個非常實際有效的途徑。業力本身由心產生。當我們禪修時,我們安定此心,嘗試減少困惑;心擾動的時候,較易受到自我耽溺的影響。在禪修中,我們不僅學會認知主要的情緒混亂,我們還看到了極其微細的執著層面。我們開始看見,當我們視自己為堅實不變時,也視外界為堅實不變;而那便是無明之所在。我們開始瞥見自己的原始本性,它是開放的、離於二元對立的——好的和壞的,善德和惡德。

以正確的見地,當負面態度生起之時,我們可以見其本來面目,它是空的 (empty)。我的上師曾經要我試著去尋找我的情緒。忿怒在哪裡呢?它的顏色是什麼? 它的形狀是什麼?當我修行如是思惟的時候,我發現到,我不能找到我的情緒,即使我能感覺它們。一種情緒消失,另一種情緒生起。如果我們真能看見情緒的本質是空的,而不因渴欲而行動,我們便能超越「墜撲」的障礙。這並非說我們將成為無感的機器人,而是說我們開始看到自己的心,以及周遭世界的外相,都是鮮明而流動的。發展對本初善的見地,最後將有力量讓我們自業力的束縛中解脫。

要在這一刻對我們生命的業力產生影響,我們可以選擇從事具德之行。知道未來取決於我們現在所作的一切,我們應該洞察明辨自己的作為。正如蓮花生大士曾經說過的:「我的心浩瀚無垠,如同天空,但我的行為嚴謹精微,如同芝麻籽。」在虎之道上,我們的感官敞開,並以認知和關切一己之決定的心態,來契入生命——不是因為懼怕業力,而是因為尊敬它。這一見解,便是我們開始施行統御之道的寶座。

如何能使自己從業力中解脫呢?經由統治自己的心。不論是在家中獨處,或是在公眾場合,我們應對自己為什麼要發展德行覺得肯定、舒坦。在美德的道路上行進,於是我們終能掌控自己的一生。然而,首先我們必須理解到,我們正身陷於業力之流裡,喪失了控制己心的力量。「我」障蔽了我們能見本初善的視野,我們繼續從無明中產生行動;這皆是先前迷惑造作出的成果。我們現在所製造的負面性業力,將增加更多的愚迷,而這些困惑愚迷又會在未來結果。未來哪些事會成形的許多因素,其實早就具備了,但是,以老虎的心,我們可以改變未來業力的方向。對於現在所作所為明辨洞察——即「帕玉」(payu),以及對事物運作原理的了知—— 即「 般若 」(prajna),便是深具決定性的,因為明日生命的章節,還沒有被寫下來呢。

不論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或一塊石頭,掉在我們的頭上,地心引力從不嘲笑或哭泣。同樣地,我們是往後退呢,還是往前進,對業力而言,都無關緊要;不論我們從事德行與否,業力也毫不在乎。了解業力的運作,我們不需變得喪氣頹廢或幽閉恐懼;雖然如此,我們應該明白,除非我們能統御一己之心,我們無法出離迷惑。當我們一早醒來,可以先問問自己:「我是要統治自己的心呢?還是要不經心地製造出更多的戲劇情節,播下憂懼的種子?」如果我們以現今具有善德的業力,融合注入過去的業力裡,我們能改變生命的方向而向前邁進。知曉心的運作,我們可以積聚道德資糧,利用業力來創造平和與安樂,而此,最終將引我們臻至解脫自在。以認識欣賞,明辨洞察,和努力精進——老虎的工具——我們不僅能統御我們現在的生活,更能統治我們未來的生命。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統御你的世界,第五章,了解業力。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
相關閱讀:
香巴拉佛教的名相介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