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個年紀,突然間,我們停下來,張皇四顧:孩子漸漸長大了,父母都已年老,或甚至過世了。「電腦世代」的員工們似乎比我們懂得多太多了;我們的牙齒、關節、還有其他器官,開始東出狀況、西出狀況。我們拔起一根白髮,但是過幾天,又發現了兩、三根。宿醉開始給我們頭痛,熬夜時身體更恢復不過來——乍然地,我們體會到一點: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了。
不久前台灣有一篇報導,成年的男性,普遍地不快樂,「調查指出,六成以上的男性把「工作」擺在第一位,把「自己」擺在最後;工作缺乏方向感;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覺得,工作只是養家糊口,沒有特殊意義;最不滿意的是薪資幅利和升遷管道。」(張雅惠報導,台灣商會網。2007/8/2)男人覺得命苦,女人呢?現代的女人,鮮少只待在家中撫養子女,多半得身兼職業婦女與母親的雙重責任。職場如戰場,女性所受的壓力,也不見得低於男性。
我們開始把眼光轉向精神性的追求:坊間充斥著許許多多的各種法門、宗教、心靈書籍,以慰人們尋求快樂安寧之所需。但整個說起來,做為一個人類,我們都需要愛與被愛,溫飽與快樂,生命的目的和意義,和渴望被了解與尊重。不管在哪一個年紀,我們一直都有這一些隱隱約約的不安感——小時候,我們感受到世界的新鮮無盡;青春期,我們探索身心躍動的奧祕;壯年,我們為更好的生存廝殺奮鬥;老年,我們或者得到一點點智慧,或者貪婪執著,更不能放下。我們正在寫下自己生命的樂章:起承轉合,悠揚、躁動、抑鬱、悲傷或快樂,我們都在唱作著自己的生命小調。
在金剛乘佛教(一提到名相,一下子變得深奧起來。但其實,不過是怎樣修習生命,使其更有意義)裡,有所謂的前行——四加行。藉此來調柔自己的身心,使之柔軟、寬闊,不再一天到晚想的只是我、我、我。在第一個加行的「大禮拜」中,我們不斷提醒自己存在的真相是什麼,並且去深刻地思惟以下的真理:
人身難得;
因果業報;
生死無常;
輪迴過患。
因為思索自己生命的寶貴,因果業力的歷歷分明,所以應從事有德之行,而非無德之行。我們知道生死是非常難說的,今天我們還活著,但明天呢,卻不知道。這不是恐嚇自己,而是如實面對真正的實相。我們不被輪迴裡的丁點甜頭所迷惑,名利成敗都不會讓我們陷入幻想,以為它們值得去追尋。我們只是——盡力做一個良善的人,真摯地過好此生。
沒錯,成長是艱辛的,衰老也可畏懼,但「青春是心靈的一種狀態」,每一刻好好地活著,善待自己和他人,世界和眾生,這比什麼都有意義。
我們曾經年輕過;我們也可以永遠年輕——善良,敏銳,覺醒,好奇寬容,朝氣蓬勃,平和安寧。
(Photo by Jeff Wigman: Queen Anne's La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