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香巴拉阿闍黎 Arawana Hayashi 在台北講法時,屢屢提到「止」與「觀」的不同要點。阿闍黎更談到了在修「觀」時——觀照呼息(呼出之氣息)、隨著呼息而消融到空中。這是來自邱陽創巴仁波切對止觀的教授。然而,類似的提示,我們還可以在創巴仁波切所心儀的禪門大師——鈴木俊隆禪師的教誨中也發現到。如果我們打開鈴木俊隆的《事情並非總是如此》(Not Always So,台北橡樹林出版),就在前頭,我們可以讀到那一段非常熟悉的教示:
鈴木俊隆:「心的寧靜超越了你呼出之氣息的盡頭,所以如果你的出息平順,不試圖硬要呼氣出去,你就在進入心之全然完美的寧靜狀態。」
「只管打坐」──我們的坐禪,只是做我們自己。當我們不期待任何事,我們便可以成為自己。這就是我們之道──去完完全全地活在每一當刻之中。這樣的修行能永久持續。
我們說,「每一當刻」,但當你真正修行的時候,每一當刻顯得太長了,因為在那一當刻中,你的心已經牽涉到追隨呼吸的起伏。所以我們說,「即使在一彈指中,亦含有百萬個瞬間。」這樣我們就能強調那種存在於每一瞬息片刻的感覺,於是你的心非常安靜。
因此,每天之中花一段時間,修習只管打坐,不妄動,不期待任何事,如同你正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每一剎那,你體會到那臨終一刻之感。在每一次的吸氣和呼氣間,有不可計數的瞬間,而你的意圖是活在每一個瞬間。
首先,練習讓出息平穩流暢,然後讓入息平穩流暢。心的寧靜超越了你呼出之氣息的盡頭;所以如果你的出息平順,不試圖硬要呼氣出去,你就在進入心之全然完美的寧靜狀態。你不再存在。當你這樣呼氣,自然地,你的吸氣會從那裡開始。你體內新鮮的血液,從外在帶來所有的養分,滲透、充滿你的全身;你徹徹底底地充電了一番。然後你開始呼氣,延展那份清新的感覺到「空」之中。因此,一刻接著一刻地,不需努力去做任何事,你持續「只管打坐」。
徹底完全的「只管打坐」也許是困難的,因為當你結迦趺坐時,會有一些來自雙腿的疼痛不適之感。但是雖然你的雙腿疼痛,你還是可以從事它;雖然你的修行不夠好,你還是可以只管打坐。你的呼吸會逐漸消散;你會逐漸消散,泯滅到「空」裡。吸氣時,毫不費力地,你自然地帶著一些顏色或形象,又回到你自己。呼氣,你漸漸泯滅到「空」中──空無,如同白紙。這便是「只管打坐」。重點在你的出息。與其試著在吸氣時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以呼氣時消失到「空」之中來取代。
當你在臨終一刻修習此一法門,就沒有什麼可以害怕的了。事實上,你的目標是空性。在你以這種感覺,完完全全地呼氣之後,你與萬物合一。如果你還活著,很自然地,你會再度吸氣。「喔,幸或不幸地,我仍然活著!」然後你又開始呼氣,並消融到空之中。
Photo: Shunryu Suzuki at Tassajara 鈴木俊隆於塔撒加拉禪院. 引自 http://www.cuke.com/photos/photo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