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實修實行,上師就在你心中

編者誌:以下的開示,摘錄自薩姜米龐仁波切在2009年底專對台北香巴拉禪修小組部份的談話錄音。感謝台北同修楊茗旭居士的口譯、及倪健居士的整理。在此與所有中文香巴拉人分享仁波切的睿智先見與殷切關懷(觀看錄影帶全部內容敬請加入香巴拉網上討論小組):


大家好!很高興能在(網上)見到你們。希望你們也能看得到我!我為你們準備這段談話錄影是因為我思念著諸位;你們都在我心中。

我對你們持續小組的共修感到非常感動。現有許多網路教學,可供你們在共修時觀看研習。之前,我拜訪亞洲的時候,因緣非常吉祥美好,也和各位建立了很好的連結。當時我告訴各位,如果你們想成為香巴拉的學生,我們可以繼續。對於我不能更經常到亞洲來看大家我覺得很抱歉。但是此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我在美國、加拿大及歐洲正更進一步地奠定香巴拉法教,特別是香巴拉傳承的本身。這些正是我覺得可以利益你們全體大眾的事。將來,我希望我們能夠更深入香巴拉法教的獨特之處。

你們之中有不少人問我何謂香巴拉法教的獨特之處?先前我在亞洲教導了基礎禪修(這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還沒深入到香巴拉法教內在的核心,而這正是未來我希望能做的。我很高興這件事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但是我覺得這是個好問題,因為在台灣、新加坡及亞洲其他地方,有很多來自於不同藏傳佛教傳承之偉大有力的上師們。但是,我覺得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就是我的父親——龍薩姜(邱陽創巴仁波切),他的香巴拉名字是多傑·札都(意為:金剛摧敵全勝者),他是非常獨特無二的。六〇年代早期當他在印度的時候,他只留在印度三年;大多西藏上師在印度一直待到八〇年代才開始到世界各地旅行。但彼時他已感覺到西藏及佛法在形式上會發生重大變化,需要加以保護。

正如多傑札都所預測的,現在不單單在西方,連在亞洲的情況也改變了,我知道現有很多年輕人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佛法。因此,多傑札都有此香巴拉願景,特別是香巴拉(覺悟)社會之視見,在這社會中人們可以修習無畏無懼、與勇士之道,這也是我們如何可以把靈修的力量,以及生命之莊重尊嚴,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法。

所以這些教法極為特別殊勝。它們是伏藏法,即我們所謂的香巴拉法教;這些教法跟歷史或傳說中的香巴拉及格薩王有關。一直到今年(2009)我才開始教授比較多的香巴拉伏藏教法,在這之前大部的教法都還未被傳授弘揚。我希望一切教學在西方地區進行順利,然後我們可以開始廣泛教導這些教法,特別是在台灣和亞洲地區。

我覺得很特別的是,香巴拉伏藏法與中國及中國人,日本武士道之傳統,中國文化與其固有原則,具有真切的關連,此在香巴拉法教裡皆有提及。

就像我曾經說過的,在這特定年代裡凡事講求速度、大量減損生命能量,佛法變得廉價、甚至可以拿來販賣或任意散播。除非它(佛法)被裝在一個強而有力的容器裡面,受到無畏的人所持有保護,它將很難在這個世界留存。所以我覺得就是現在,這些教法必須出現於世。這些教法主要環繞本初善之原則,以及我們如何看待生命的整體;不論我們是以痛苦或是善好的觀點來看待生命。

所以這類非常深刻的問題,如發現自己早上是如何起床、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生命;自己的生命在究竟上是非常迷惑,亦或非常覺醒的。香巴拉的原則便是在探討這方面的教法,特指此時此刻。同時它也涉及時間,以及這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不相信自己本具無造作之善。

在香巴拉的教義裡,時間是個重要的主題,事實上,香巴拉的首都——卡拉帕,意即時間的宮殿。我們透過香巴拉的教法發現到時間的本質——基本的清淨及覺醒。如此,無畏的勇士就能實見他們自己與這個世界,並體認到本初善。我們很多人都害怕去提及本初善,而香巴拉的法教就是在培養一個人的無畏特質及力量。我覺得,如果我們不具備這些精神特質及力量的話,那麼我們所擁有的教法只是一種裝飾物而已,我們並沒有與它們產生真正的連結。

所以,現在是彰顯這些法教、活出這些法教的時刻,同時,也是我們展現堅強、溫柔的時刻。我們通常會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想要擁有什麼的話,我們必須激進侵略。但正如我們所知,激進憤怒的人不耐久、很快就毀滅了。如果某人溫柔(這並不是脆弱,而是溫柔),就能存活久長,興盛繁榮。因此著重於我們如何能夠溫柔、良善、真誠及仁慈。就某方面來說,這些原則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基本上它們確實如此。但我們必須專注並致力發展這些原則。

我希望下次我們見面時,我們能更深入這些教法,若真能如此,那將會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同時,我也會想想看各位如何可以在此殊勝的香巴拉法教道徑上進展。雖然香巴拉在亞洲才剛起步,但我覺得未來香巴拉非常具有潛力。……

一個人需透過修行,來保持與上師之間的連結,如此,上師就在你心中,不論距離有多遙遠。對於這一點,大家要有信心,即便只是簡短時間也要修習不斷,像是你走在馬路上、或剛好在塞車中時,也要試著修練,並感覺到這裡的力量——在心間此處的本初善(仁波切以手觸心)。

最後,獻給各位滿滿的祝福,衷心的欣賞感謝。相信我們很快就會見面的!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創巴仁波切講八正道之「正命」


「正命」(Right livelihood) 涉及以工作賺錢,賺取美元、英鎊、歐元、比索等。為了購買食品和支付房租,你需要金錢。這不是強加給我們的一個殘酷現實;這是自然的情況。我們與金錢打交道,不必感到尷尬難為情,也不必怨恨需要工作謀生。你付出的能量越多,所得也越多。賺錢讓你與許多情境交涉相關,它滲透你的整個生命。避免工作通常也意謂著在避免生活的其他面向。


節錄自邱陽創巴仁波切《自由的迷思》一書,「八正道」之章節。



Earning Money

Right livelihood involves making money by working, earning dollars, pounds, euros, pesos. To buy food and pay rent you need money. This is not a cruel imposition on us. It is a natural situation. We need not be embarrassed by dealing with money nor resent having to work. The more energy you put out, the more you get in. Earning money involves you in so many related situations that it permeates your whole life. Avoiding work usually is related to avoiding other aspects of life as well.

Condensed from “The Eightfold Path,” in The Myth of Freedom and the Way of Meditation, page 122 in the Shambhala Library edition.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香巴拉伏藏與香巴拉訓練

伏藏法是密教的精髓,因因緣授記,由大伏藏師在恰當時機發露開顯。真實的伏藏法超越時空之限制,保存佛法精粹,鮮明無雜質,並具有強大的加持力量,以能適切利益群生。香巴拉伏藏教法傳自近代金剛乘大師創巴仁波切,經頂果欽哲法王親自鑑定認證,其嚴肅權威不容置疑。

伏藏法有多種,香巴拉伏藏教法乃為心意伏藏(mind terma),這是大成就者以慈心之故帶給我們的最珍貴禮物,特別能開解、對治此時此世五濁眾生之苦痛。

1976年間,邱陽.創巴仁波切開始接收到香巴拉伏藏法。一開始,只是幾個象徵的符號,而後,作為伏藏師的創巴仁波切心中,又浮現出香巴拉法教的法本,以闡釋該伏藏法之深意。當時,所有發掘伏藏的過程,並未對大眾宣稱,而只有少數弟子知悉。「根據創巴仁波切,這一系列的香巴拉伏藏不是由蓮花生大士直接傳授,而是來自蓮師的化身──林國的格薩爾王,也來自香巴拉王國的歷代利格登王的心。這些伏藏將對我們的生活有巨大且深遠的影響,不是立即的改變,而是隨著時間的演變而影響漸深。香巴拉教法成為創巴仁波切最後十年生命中的動力。」(《作為上師的妻子》,黛安娜夫人著,台北橡術林出版。)

1977年時,創巴仁波切開始與大弟子等研擬了一套完整的、結合佛法與香巴拉靈修之道的訓練課程,稱為「香巴拉訓練」(Shambhala Training),廣為推揚人皆具有的本初善 (basic goodness) 與尊嚴。凱若琳·羅絲·吉米安 (Carolyn Rose Gimian),創巴仁波切書籍的主要編輯之一,在《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Shambhala –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 的編者序裡頭,作過以下的描述:


邱陽創巴(Chögyam Trungpa)最為西方讀者所熟知的是,他是數本關於佛教教法的暢銷書作者,其中包括《突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自由的迷思》(The Myth of Freedom)和《動中修行》(Meditation in Action)。本書是和這些早期著作分隔的主要分水嶺。…《覺悟勇士 – 香巴拉的智慧傳承》是關於勇士的道路,或者勇氣的道路;這條道路開放給任何尋求一個純正真誠和無所畏懼的存在的人類。


雖然作者使用香巴拉王國的傳奇和意象來做為他陳述的基礎,但是他相當明確地指出,他所陳述的不儘是佛教「時輪金剛」(Kalacakra)關於香巴拉的教法,取而代之的,本書汲取了古代的、或許是原始的智慧和人類行為處事的原則;這些智慧和原則展現在工業化之前的傳統西藏、印度、中國、日本和韓國社會之中。本書特別從西藏的勇士文化中,擷取了它的意象和靈感。這種勇士文化比佛教更早存在於西藏,一直對西藏社會具有一個根本的影響。然而,不論這個勇士文化的源頭為何,本書所呈現的視見願景還不曾出現在其他地方。它是對於人類的境況和潛能,所做的一個獨一無二的陳述。而作者熟悉的、縈繞於心的語氣,使本書更加卓越非凡──彷彿我們已經知道真理盡含於此。


作者對於香巴拉王國的興趣,可以追溯至他在西藏的時光。當時,他是蘇芒寺(Surmang)的總住持。他研讀一些密續法本,其中談論到香巴拉這個傳奇王國、通往它的道路,以及它內在的象徵意義。一九五九年,當他穿越喜馬拉雅山逃離中共的時候,邱陽‧創巴仁波切正在撰寫一部從宗教體驗來敘述香巴拉歷史的文稿,但不幸的是,它被遺落在旅途之中。詹姆士‧喬治(James Geroge)先生──前加拿大駐印度外交大使,也是本書作者的私交──指出,在一九六八年,邱陽‧創巴仁波切告訴他「雖然他從未去過那裡(香巴拉),但是他相信它的存在,而且每當他進入深度禪定的時候,他就能夠在他的鏡子中看見香巴拉。」接著喬治先生告訴我們,他後來目睹作者凝視著一面小手鏡,詳細地描述香巴拉王國的經過。如喬治先生所說:「……創巴在我們的書房描述他所見到的事物,彷彿他正往窗戶外面眺望一般。」


儘管對於香巴拉王國具有長年的興趣,但是當邱陽‧創巴仁波切首次來到西方國家的時候,他不但沒有四處宣揚,反而避免提及香巴拉。只有在一九七六年,在他展開為期一年的閉關之前幾個月,他開始強調香巴拉教法的重要性。在一九七六年的「金剛界研討課程」中──針對兩百名學生所開設的三個月進階訓練課程──邱陽‧創巴仁波切給了幾次關於香巴拉原則的開示。之後,在他一九七七年的閉關期間,作者寫出一系列關於香巴拉的教授,並且要求他的弟子創立一個世間性的、開放給大眾的禪修課程,並為這個課程取名為「香巴拉訓練」。


謹此預告:台北香巴拉禪修小組明年初將與香巴拉阿闍黎合辦香巴拉訓練第一階課程(具中文翻譯),正式把香巴拉訓練引進台灣,後續消息在確定後將儘快公佈,以饗讀者。此外,還有一些經過整理的香巴拉訓練專門術語(英文),供您認識創巴仁波切法教獨創之現代語彙,在此與各位讀者分享:Shambhala Training Glossary

附註:「香巴拉訓練」目前分為五個研習層次:

層次一:身而為人的藝術(The Art of Being Human)
層次二:勇士的誕生(Birth of the Warrior)
層次三:住世的勇士(Warrior in the World)
層次四:覺醒的心(Awakened Heart)
層次五:開闊的天空(Open Sky)

「香巴拉訓練」也為那些完成層次五的人,提供另一個結業後的進階研習課程。總之,這是一個不分宗教、年齡、性別、學識... 對一切背景的人都完全開放、完全實用的生活與生命之禪修課程。有關香巴拉訓練的相關文章,請參閱:

簡介「香巴拉訓練」

少年伏藏師──邱陽創巴仁波切的西藏歲月 〔一〕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薩姜眼中的小公主

Photo by Terry Rudderham
親愛的香巴拉人,
 
自今年八月中旬小公主杰桑.竹嫫誕生之後,香巴拉薩姜駐席所在地的的卡拉帕院也經歷了甚大的變動。原本寧靜的卡拉帕因此珍貴的小生命之來臨,而變得忙碌而興奮。香巴拉總導師,薩姜米龐仁波切,在一篇新近的文稿中描述了他的心路歷程:The Sakyong Shares His Delight 
 
仁波切說,小公主給卡拉帕院帶來了活力,溫暖,與擴展。小公主剛回家的頭幾天,薩姜與王母因為興奮與緊張之故,都沒能睡多少;薩姜王母是個天生的好母親,而仁波切本人則是「一個焦慮的父親」。小公主杰桑.竹嫫的小小身軀一開始讓仁波切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麼抱她才好;而漸漸地,猶豫變成了完全的喜悅,仁波切可以放鬆地抱好她,還能夠幫她打嗝呢!

薩姜米龐仁波切還談到小公主所帶來的喜悅,不僅是給木克坡家族的、同時也給予所有香巴拉人莫大的歡欣。創巴仁波切的妻子戴安娜夫人諄諄教導為人父母之道;薩姜王母的父親,南卡竹美仁波切,授與清淨與長壽灌頂。由於南卡竹美仁波切與創巴仁波切是舊交,所以小公主正是兩個傳承的化身。此外,薩姜的母親昆秋巴登夫人雖因病不克前來,但也透過Skype見到了可愛的小公主!

Photo by Sean Raggett
薩姜又說,兩個月來,每日感受到小孩的成長,探索、發現她的世界。她開始會微笑了,會認人了;她的雙眼炯炯有神;她的降生,本身就是一種福佑。正如薩姜王母前一封信說到的:「看到杰桑竹嫫跟她的父親、我們的薩姜,微笑和嬉玩,是相當令人歡喜的。薩姜對女兒充滿溫暖和慈愛,並深刻地被此生命經驗所感動。我更不斷地感受到她祖父,多傑札多(創巴仁波切)的加持祝福。

雖然她仍然只是一個嬰兒,她已經對我們的香巴拉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她是我們本初善之一個很好的提醒;我深信她未來將會利益世界眾生。」

在此,也願世界一切有情眾生,皆得家庭之關愛暖意,將溫柔與希望佈滿人間!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我們對生死毫無所知

生命是非常短暫善變的,而一般人對生死無所知覺。大多時候,我們是儘可能地不去面對、也不去想:生死其實只是一線之隔——昨天所擁有的一切,今朝我們不見得能繼續保有;親人的笑語或不愉快,今日也不能保證將重覆出現。在心的感受裡,生命,我們所過的日子,有時似乎很長,有時又似乎非常迅速...... 我們對生死毫無所知。然而,不論我們現在是正當青春年華或已步入垂暮之年,對於生死存在的真實,我們是否應該有點好奇、並試著去有些許認知呢?

薩姜米龐仁波切在一篇書面的開示“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環境Creating a Sustainable Internal Environment"裡談到佛教傳統裡所提的、佛陀成道前「魔羅(mara)女兒的考驗」。魔羅,是指玩弄我們去沈溺於輪迴無盡循環之誘惑的心質,讓我們誤以為輪迴能夠讓我們心滿意足,而不想尋求出離之道。魔羅主要有四種,其中最後一魔,即是一切有情眾生都無法避免的「死魔」;仁波切說:


知道死亡會發生,會使得生命更加珍貴,但不會使它變成不流動的。我們對死亡的概念是永恆魔羅慫恿下倒退式的連鎖反應,它這樣說:死亡是真實的,生命是真實的,我是真實的,我的所作所為是真實的;這種觀點堅固、實化一切。然而,因為所有的現象皆在不斷地易變,即使現時當下亦非絕對真理。

科學研究證明,即使是原子粒子之間的空間亦是無限巨大的,有如外太空。我們總是在流體的和波動的情境中。當死亡來臨時,情境好像消失了,但它總是來來去去的。由於死魔欺騙我們,我們把這來來去去當真,稱它是「我」的死亡。...

我們可以採取超越之見,視輪迴為空性與明性——事物的真實本性——但我們的心並不始終住於事物的本性中。處於世間需要戒律和自覺。「戒律」並不一定意味著整理床鋪、刷牙,而是辨別何者為美德和非美德的,還要留意什麼是重要的。而什麼是最重要的呢?心中所發生的一切。

心像風一樣。除非我們把握住它,魔羅將會愚弄我們。我們為心導向的方式稱為道徑,那是一個指導自己生命與其結果的機會。生命只是一日的延展。我們能夠避免陷入魔羅的誘人陷阱,利用每天來禪坐,然後以專注正念走上道徑:去思惟人生的夢幻質地,或在追逐之前仔細看清「悅樂」的面貌。當我們這樣做,我們便在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環境,它能對我們的世界產生強力的影響。


圖與文:蔡雅琴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蘇芒寺佛學院開課了!

 
蘇芒佛學院學子大眾

親愛的香巴拉人及香巴拉之友:

邱陽創巴仁波切的祖寺 – 蘇芒寺,雖然在五個月前歷經青海玉樹大地震的動蕩,但佛學院的重建計劃並未停歇。甚此,我們要高興地宣布,在今年的九月一日,佛學院正式開課了。這一神聖的地方,又再度擔負起教育年輕一代的重任。我們從照片之中可以看到,現在佛學院涵容三十名僧眾、與七十名當地的男女學童。他們多來自貧困之地,喜悅的笑容令人也隨之歡喜。

雖然還有一些工程仍持續進行之中,但您可以到Youtube觀賞一段蘇芒佛學院的影音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XlfE_D4HpY

第十二世(現世)創巴仁波切這樣開示說:
「蘇芒寺甘露丘(Surmang Dutsi Til)佛學院的建設,會大大利益本地區的僧尼與在家居士。感謝薩姜米龐仁波切與所有香巴拉人的護持,佛學院今年已幾近竣工。為了確保邱陽創巴仁波切的法教廣傳、興盛不衰,蘇芒寺甘露丘和全體香巴拉弟子應共同研習其教示;我希望香巴拉與蘇芒一起努力研修與和發展這些教法。」

您也可以到昆秋巴登夫人基金會 Konchok Foundation 的網站閱讀更多詳細的資料與報導。Please click here : http://www.konchok.org/LyndonUpdateReport.htm.


感謝您的溫暖關心與護持,願濟世利生的香巴拉佛教傳承發揚,持恆綿延不斷!

請參閱相關報導:

Shambhala Times - First Day of School at the Surmang Shedra

蘇芒寺佛學院的重建 – youtube 影音版

薩姜米龐仁波切跑納帕溪谷馬拉松

第十二世創巴仁波切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