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禪修就如飲水一般

Youtube 中文香巴拉官網:(點擊)「禪修就如飲水一般」
翻譯:台北香巴拉王小宇居士。整稿:蔡雅琴


薩姜米龐仁波切:驅使我寫這本禪修書籍之一個主要目的與靈感,是因為我發現到許多人來參加我的課程,這些人通常對禪修有興趣,而且對它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同時,這些人已經有許多先入為主的觀點。人們對禪修具有各種想法,而我發現我常常需要試圖為大家去除禪修的神祕面紗。

我想說的是,禪修是一種非常簡單的修行,它並不見得是那麼複雜的;同時,禪修可以讓你學習、並參與其中,實際上,它確有許多值得我們探索研究的面向。因為在某種意義上,禪修是探究我們自己的心,從這一點來看,我所要傳達的禪修要旨之一是: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有能力練習禪坐,無論他們是誰,只要能夠理解一些非常基本的原則,就可以將禪修應用於其個人的生活當中。

禪修的要點之一,是我們可以修習短時間的打坐,例如每次五或十分鐘,並不需要花太長的時間。許多人對禪修有某種特定的想法,人們腦海中或會浮現某人在山洞中打坐的景象,或是進入某種深沉的恍惚、入神狀況等等,但這些都不是禪修的全副目的,禪修者也不須這麼做。如果一個人選擇進入山洞中修行,但不管這個人是在山洞裡、或就在這裡禪坐,都是一樣的心、一樣的生命存在。許多人花了許多金錢和時間、到印度或其他域外之地,他們尋找明師修禪。突然地,你猜他們找到誰?他們找到的是這個同樣的人(自己),然後他們會說:「我原本可以花很少的費用來學習禪修,而且這又簡單得多!」(眾笑)

有時候我們對禪修有各式各樣的想法,而它變得非常精神性。禪修有什麼有趣之處?我所知的禪修,以日常生活而言,禪修相當平凡無奇,就尋常日用而言,我覺得禪修就像是喝水一般;為什麼我說禪修像喝水,或像是日常生活中的情況呢?以我對禪修的了解,禪修只是與我們的心相關連。禪修的藏文是「槓」(Gom):「槓」(Gom) 有藏文「貢」(Kom) 的字根之意,指的是「熟悉」。在藏文中,我們用許多不同的字詞用來描述禪修,而顯然地,在英文中,只有一個基本字眼,我們雖然用了「專注」、或「正念」,或是「冥思」詞彙,事實上,在英文中「禪修」(meditation) 這詞已經被大眾反覆地使用,但在西藏,則不僅只用一個字眼來形容禪修,而可以用許多方式來描述、形容禪修,但一般而言仍以象徵「熟悉」的「貢」為主;而這個字詞的本質是指,我們變得愈來愈熟悉。禪修即是:「我靜坐,而後對某事越來越熟悉。」在我更為熟悉之後,我對這個主題的深度和瞭解開始真正穿透,無論是智慧,或是慈悲,或只是簡單地跟隨我的呼吸,試圖放鬆,只要放鬆於我們之本然狀態。因此禪修即是我們對某個事物感到熟悉,這裡的關鍵是,在禪修中,我們對哪些事物感到熟悉、方是有益的?

一開始,人們來修禪坐,因為他們聽到說,禪坐可以減輕壓力,它可以幫助我們放鬆,所以往往在起頭時,我們利用呼吸。呼吸總是始終如一的,當我們呼吸時,我們可以呼出大量的緊張情緒。呼吸本身,以禪修原則而言,則與「意識」連結甚深,它有助於心的鬆弛,亦有助身體的放鬆。起初,我們對呼吸感到漸漸熟悉;呼吸本身有許多效能,但其主要原則之一是讓心沉靜,有一種放鬆感、一種力量感,之後,如果我們願意繼續修行,如作為一名佛教徒,我們可以禪修思惟慈悲、智慧、無我等主題,我們專注於這些原則之上,我們思惟這些字詞、思惟其意義,對它們越來越覺得熟悉。

所以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時,人們常對我說:「我禪修,」或「我不禪修。」以我的觀點我會說:「其實你們一直都在禪修的。」因為你們總是對某種事物感到熟悉,早上起床之後,我們就不斷地在禪修。一般而言,我們可以檢視:「這種禪修有益處嗎?」「我們起床時伴隨著什麼感覺呢?」我們經常在早上起床後,心中就充滿焦慮、憤怒、妒忌了,所以我們很自然地就會對妒忌感到熟悉。有人擁有我們想要的東西,而一段時間後,我們就會是很好的禪修者,一直禪修於妒忌之上;我們一心不亂地禪修於妒忌之上,完全集中;因此,我們的確知道如何禪修的。同樣的,憤怒亦然。這就好像我們開始去思惟我們的心時,即使我們嘗試做別的事情,我們仍然會回到憤怒上。「那個我不認識的人… 他們插到我車子前面、阻擋了我的去路,我可要給他一點顏色瞧瞧!」於是我們就會在路上追逐他們,或者等一下我們會對某些人進行報復。這便是禪修的另一部份,因為禪修就是思惟修,熟悉一個主題之後,即是行動或參與進行。藏文說「槓」,然後接著下來是「欽磊」(chingle) 或活動,然後我們參與其中。

因此,禪修的要點是讓我們磨練與強化某種極其重要且珍貴之事物,我們可以透過禪修實際上實現、體證它。


*編者註:所有中文香巴拉網上開示皆具中文繁體、簡體字幕。請點按螢幕右下角紅色cc切換簡、繁體。
點按 YouTube 鏈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