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生活中駕馭風馬的智慧與慈悲

…… 我們也許有一百萬個想法,如何能夠使我們的家庭幸福美滿──飲食調理得當、健康,小孩學業成績良好,家庭成員都穿著恰當,交往適合的朋友。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這些念頭上,而且擔憂太多的話,就無法把握為什麼要滋養、愛護我們家庭的首要線索,而被生活所強迫壓制,好像我們總是在低著頭、看著腳板下來走路,忘記去抬起我們的視線,望向天空。修習思惟修(contemplation),則是在一天起始之初,先把心定位好的方法。不管我們的孩子在哪一間學校唸書,我們希望他們的生命中擁有歡樂,不受痛苦的折磨困擾。由於將焦點放在此一意圖上,我們正是在提醒自己,在所有無甚意義的、心理戲劇的情節底下,我們其實擁有那顆如意寶珠,菩提心(bodhichitta)的覺悟心懷,騎乘在風馬(藏文lungta, 英文windhorse)之上的智慧與慈悲。

我們或者要說﹕「我不須去思惟祈願他人的快樂;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是通常,如果我們不是有意識的,把「願眾生離苦得樂」的企圖帶入心中,那顆如意寶珠往往就會變得模糊朦朧,遙遠不清。生活裡越多膚淺的表象佔據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越執著於瑣碎之事,像是誰忘了把牛奶放進冰箱,誰搶著電視遙控器不放;我們疏遠了之所以成為一家人的深刻意義。若不是心裡最前頭、最要緊的事物,是很容易就被自己忘記了的。

這就是為何要去思惟怎樣幫助眾生的緣故。我們在學著作能讓風馬增強的決定。若越是能執持這心念一長段時間──「願我的家人遠離苦痛」──很快地,我們將體會一個真理﹕那即是,心底真摯的意圖,總是希望他人快樂的,但是自己的苦惱卻常障蔽了那個願望。因此我們領會到,他人的快樂,是一切安樂的根源;而一切的安樂,奠基於自無明中解脫自在。當我們的心日漸對這樣的思想熟悉之後,這些真理就變成我們生命的基礎。如此,便能使窮漢脫胎換骨,而成為一位統御者。

作為一個世間修行之道,香巴拉奠基於從事對社會有最大貢獻的事。對社會而言,即使是日常生活,最佳的目標,莫過於所有的個體都擁有完滿的成就和幸福。如果我們希望世界滋生愛與歡樂,我們必須開始澆灌心中平和及穩定的種子。由統治己心,並用它產生慈悲,我們將可管理財政經濟,與我們的未來。統御的國王與皇后,雖認為財富是成功的衡量度,但他們針對此點,還加上幸福與快樂的真正原因;他們深知,快樂是心的一種狀態,它從未僅僅來自於物質的形式。以智慧和慈悲的滿願如意寶珠,作為我們生活的基礎,我們便能發展這一幸福快樂的自覺意識。

自古以來,覺悟的國王與皇后,以及巖洞中的苦行修道者,皆有明示﹕產生平穩堅定性的祕訣,是把他人的福祉,放在我們之前。有些人或會以為這種途徑不切實際,但一位統御者則知曉,遠離「(自)我」的伎倆,在任何的經濟系統裡,都是最得當、最現實的要素。一個基於慈悲、並灌注智慧於其中的財經體系,將不會自我毀滅。缺乏這些品質作為基礎,而意欲製造安定,只會招致長久不斷的衝突摩擦;而我們將以自我中心的毒氣,繼續污染這個世界。滿願的如意寶珠,本是最好的污染控制,因為它能帶給心寬敞的空間,於是讓風馬因之而興起。

騎乘、駕馭風馬,是我們如何使用一己的世間生活,成為精神性修行生活之道。由發展對本初善的確信,我們滋養培育蒼天;有勇氣以慈悲來行動,我們把蒼天帶入大地。其後,不管我們從事什麼,皆能以一位統御者之尊來莊嚴地過活。我們可以結婚,生兒育女,擁有一棟房子。我們如何運用自己的心,利用自己的生命,決定了風馬將會增加、抑或減少。統御我們的世界,便是以一種能夠持續增強風馬力量的方式,來過我們的生活。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統御你的世界,第十四章。台北橡樹林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