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寧靜的安住

「寧靜的安住」(Peaceful abiding)描述的是人類心靈的本然面貌。寧靜(peace)二字實足以說明一切,我們的心靈原本就有屬於喜悅、寧靜和清明的特質。

在修止(shamatha)——寧靜安住中,我們其實並非製造某種寧靜狀態,而是從一開始就讓心呈現如實的面貌。這並非意謂著我們要寧靜地漠視事物的存在,而是說心不會一直散逸,並能如實安住於自身。

從佛教徒的觀點來看,人類並非天生就具有侵略性,我們的天性是平和的,雖然有時卻覺得難以相信這點。當我們憤怒或煩亂時,未受調伏的心會變得好勇鬥狠,不時攻擊他人。我們以為用侵略的方式,就可以對付那些讓情緒生起的對象,而解決痛苦。但縱覽歷史的發展可知,人類曾不斷地使用這種方法,當我們痛苦時,就起而攻擊他人,這點很明顯的是人類苦難永存的原因之一。

具備調伏過的、安穩的,且願意追求人類福祉的心,讓我們找到另一種方法,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難,即使置身困境之中,也能保持平靜。我們學會以逆境自我砥礪,激發出繼續追尋真理的勇氣,來取代侵略行為以及因之而生的苦難。最後,我們或許真的能將憤怒之心轉化為愛與慈悲的能量。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心的導引》Turning The Mind Into an Ally, by Sakyong Mipham Rinpoche,周和君翻譯;台北橡樹林出版。

Photo by Frances Yan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