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祥雲加持 - 攝受自在祈請文網上共修



Date: Saturday 9 December 2017 (09:00 -10:00) 

香巴拉的總導師、尊貴的薩姜米龐仁波切為利益世界與香巴拉社群,每年二度主持作明佛母與普巴金剛法會,以為所有香巴拉人祈福消障。祈請者(包括個人或親友等)歡迎到此網站登記:https://sakyonglineage.org/practice-request/
詳情請參閱英文全文:https://sakyonglineage.org/pujas/
薩姜米龐仁波切說此類法會將醒覺與鼓舞我們對本初信心、慈悲心的連結。如法共修,在此當世當人們普遍感覺恐懼、沮喪、懷憂之際,具有極大的助益。
作明佛母是女性(陰性)原則的主要展現,在香巴拉中,促使覺悟智慧吉祥因緣的懷化啟發。普巴金剛來自於憤威悲心的傳統,一般為消除利世之隱密障礙而修。凡親受過薩姜作明佛母與普巴金剛之灌頂者歡迎於當地香巴拉小組或中心依法共修。此外,任何香巴拉人皆可在當天念誦七次以上的《祥雲加持——攝受自在祈請文》,以香巴拉人之虔敬心共聚福佑正面能量,圓滿自利利他諸願求。
《祥雲加持——攝受自在祈請文》由大米龐(前世米龐仁波切)於1879年,土兔年七月初一所造。根據他所言:凡修習祈請此法者,無疑將滿願如意,吸引一切助緣成就。《祥雲加持》是該祈請文真實的名稱;從一陣宏偉吉祥的降雨,所有人們心之所願,都會呈顯。
在這篇祈請文中我們所祈請的對象,主要是懷愛之本尊。所有此處的本尊神祇,是個人修證之智慧以本尊之特質而覺醒(樂與空)。
本尊住於蓮花之上,這是無欲之蓮花。眾神祇之功德威力,正如文中所述:芝麻莢果打開之時,無窮無數的芝麻子散入虛空,正如無盡三根懷化神祇眾尊主的數目無窮。於彼等,我恭敬祈請,賜予加持福佑。
網上共修時間:台北/中國時間12/9/2017 (六) 9:00-10:00 am 
內容:禪修、香巴拉祈請文、祥雲加持攝受自在祈請文念誦(與簡略介紹)。以中、英文(主要是中文)共修念誦。
若您未受過薩姜此二法之傳授,請與我們一起網上修習這極為殊勝吉祥的《祥雲加持——攝受自在祈請文》(將於共修時提供課頌文)!
有問題的同修歡迎 email: shambhala.chinese@gmail.com
敬請完成網上註冊手續以便統計人數:
1. 您的電腦(或平板電腦、或手機)配備必須可以上網,須下載 Zoom App。在您於網上註冊完畢後我們會將上課之鏈結發送給您。為節省國際漫游費用,請用WiFi 上網。
2.網上註冊請到此網頁點按 “Registration” 按鈕;註冊完畢之後您將收到本次的上課 Zoom 鏈結與上課教室(Meeting ID)。已參加過者請於上課前十分鐘根據鏈結登入網站(第一次上課者請於上課前十五分鐘登入以測試設備):
https://taiwan.shambhala.org/calendar-details/?id=336477
3. 共修課程免費。歡迎發心隨喜捐款贊助台北香巴拉,以能在當地舉辦更多香巴拉課程與講座:http://taiwan.shambhala.org/
師資:
Mr. Jeff Wigman,香巴拉中心禪修指導老師之一,香巴拉佛教研習(Way of Shambhala)教師之一員,他追隨薩姜米龐仁波切研習多年,現授課於紐約市、及奧本尼(Albany)、特洛伊(Troy)香巴拉中心。
香巴拉禪修指導老師與譯者蔡雅琴(Yeachin Tsai),曾為人間雜誌、法鼓山人生雜誌、法鼓雜誌採訪與編輯;她翻譯、編輯了薩姜米龐仁波切、邱陽創巴仁波切、與鈴木俊隆禪師等多本著作,並先後追隨聖嚴法師,與薩姜米龐仁波切,研習佛法經年。現居紐約,為香巴拉中心禪修指導老師、及香巴拉國際翻譯委員會之成員。網誌:「香巴拉的覺悟世界」
謝謝您的參與!願世界普成香巴拉淨土!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第一次中文香巴拉翻譯研修小組共修會


Date: Saturday 2 December 2017 (09:00 -10:30) 
Teachers : Jeff Wigman & Yeachin Tsai
親愛的香巴拉朋友們:竭誠歡迎所有新、舊朋友參加中文香巴拉翻譯小組網上研習!http://taiwan.shambhala.org/ 
本次線上研修會我們將研習香巴拉法敎翻譯之道的基、道、果(Ground, Path, and Fruition),見地與殊勝之處。請有興趣的同修網上註冊(以便傳送當日上課之鏈結)。
時間:台北時間12/2/2017 (六) 9:00-10:30 am 共修
內容:(經香巴拉國際翻譯委員會授權許可做此召集)香巴拉法敎湛深廣大,是當世清涼、溫柔、應機之教!希望我們所有中文香巴拉人能漸漸成立起一個正式的翻譯小組,大家定期或不定期在網上開會討論,集思廣益,眾志成城,一起研修、切磋、學習、並作翻譯,也同時因此一過程更能深入理解法教精義。創巴仁波切經常鼓勵弟子: "Let's do it!" 讓我們勇敢地以一顆開放、真摯的勇士之心來共襄盛舉 -「中文香巴拉翻譯小組」!我們將以網上研修與視覺教室之同步禪坐、討論、來參與翻譯過程。敬請參加我們的現場線上共修培訓!
有興趣的同修歡迎 email: shambhala.chinese@gmail.com
修行毋需華麗的辭藻或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老實、平實的修行,端從一點一滴的止觀靜坐與修習法敎開始。深入鑽研由邱陽創巴仁波切與薩姜米龐仁波切所指導的、切合此世的香巴拉法門,我們於是成為誠正與良善的勇士,以本初善之智慧和慈悲的弓箭,用正向力量來對治這黑暗時代的痛苦、鬱悶與惶惑。
1. 您的電腦(或平板電腦、或手機)配備必須可以上網,須下載 Zoom App。在您於網上註冊完畢後我們會將上課之鏈結發送給您。為節省國際漫游費用,請用WiFi 上網。
2. 課程形式:香巴拉課誦文、禪坐、香巴拉影音法敎研習,與討論。以中、英文,延請數位香巴拉老師輪流分次教授。
3. 本次線上讀書會將於台北(北京)時間是 12/2 早上9時舉行(美東時間是 12/1 晚上8時)。須網上報名註冊以便確定人數(因作業程序,最晚需於 11/30前報名)。網上註冊請到此網頁點按 “Registration” 按鈕;註冊完畢之後您將收到本次的上課 Zoom 鏈結與上課教室(Meeting ID)。已參加過者請於上課前十分鐘根據鏈結登入網站(第一次上課者請於上課前十五分鐘登入以測試設備):
https://taiwan.shambhala.org/calendar-details/?id=330730
4. 課程免費。歡迎發心隨喜捐款贊助台北香巴拉,以能在當地舉辦更多香巴拉課程與講座:http://taiwan.shambhala.org/
任何問題請洽詢:shambhala.chinese@gmail.com
師資介紹:
Mr. Jeff Wigman,香巴拉中心禪修指導老師之一,香巴拉佛教研習(Way of Shambhala)教師之一員,他追隨薩姜米龐仁波切研習多年,現授課於紐約市、及奧本尼(Albany)、特洛伊(Troy)香巴拉中心。
香巴拉禪修指導老師與譯者蔡雅琴(Yeachin Tsai),曾為人間雜誌、法鼓山人生雜誌、法鼓雜誌採訪與編輯;她翻譯、編輯了薩姜米龐仁波切、邱陽創巴仁波切、與鈴木俊隆禪師等多本著作,並先後追隨聖嚴法師,與薩姜米龐仁波切,研習佛法經年。現居紐約,為香巴拉中心禪修指導老師、及香巴拉國際翻譯委員會之成員。網誌:「香巴拉的覺悟世界」
謝謝您的參與!願世界普成香巴拉淨土!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法身大佛塔 - The Great Stupa of Dharmakaya

莊嚴矗立的法身大佛塔
親見解脫的法身大佛塔──"The Great Stupa of Dharmakaya Which Liberates Upon Seeing" ,這是由尊貴的頂果欽哲法王特別添加的殊名,是為了紀念邱陽•創巴仁波切,在西方弘揚佛法、奠定歐美世界佛教基礎的貢獻,以及表彰一切眾生之和平、諧睦、 平等精神的祈願,而特別興建的一座傳統形式的現代舍利塔。其塔高達一百零八英呎,自1988年開始興建,2001年夏天開光啟用。

塔的內部主要分為三層,第一層內有20英呎高的釋迦牟尼佛塑像,在佛像心臟的部位,保存了創巴仁波切的頭蓋骨舍利;第二層是勝樂金剛 (Chakrasamvara)之壇城;第三層是金剛薩埵(Vajrasattva)之壇城。第二層後殿設置了大黑天護法的造像。舍利塔內外藝術、壁畫、 雕刻、設計極為精緻莊嚴,並座落於風水殊勝的、科羅拉多州洛磯山脈的「香巴拉山脈中心」之谷地。

繞塔朝聖,於塔內修習教法,打坐思惟,成為香巴拉學員、以及慕名者經常從事的活動。如想了解法身大佛塔的詳細資料,請到以下網址查閱:

法身大佛塔的歷史、象徵,詳細介紹

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歡迎參加網上共修「香巴拉月靜坐」!10/27 (五) 晚8時30分


歡迎參加網上共修「香巴拉月靜坐」!

歡迎您參與中文香巴拉網上研修小組!

親愛的香巴拉朋友們:竭誠歡迎所有新、舊朋友參加中文香巴拉網上研修小組網上研習 - 網上共修「香巴拉月靜坐」!http://taiwan.shambhala.org/

時間:台北時間10/27/2017 (五) 8:30-10:00 pm 共修

內容:修行毋需華麗的辭藻或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老實、平實的修行,端從一點一滴的止觀靜坐開始!研習由邱陽創巴仁波切與薩姜米龐仁波切所指導的、切合此世的香巴拉法教,我們於是成為誠正與良善的勇士,以本初善之智慧和慈悲的弓箭,用正向力量來對治這黑暗時代的痛苦與惶惑。原則上,我們將在每月舉辦網上研修與視覺教室之同步禪坐,與所有對香巴拉法敎有興趣、使用中文的朋友們,作一簡要的禪修、研讀、討論之旅!敬請參加我們的現場線上共修會!

1. 您的電腦(或平板電腦、或手機)配備必須可以上網,須下載 Zoom App。在您於網上註冊完畢後我們會將上課之鏈結發送給您。為節省國際漫游費用,請用WiFi 上網。

2. 課程形式:香巴拉課誦文、禪坐、香巴拉影音法敎研習,與討論。以中、英文,延請數位香巴拉老師輪流分次教授。

3. 本次線上讀書會將於台北(北京)時間是 10/27 晚上8時30分舉行(美東時間是 10/27 早上8時30分)。須網上報名註冊以便確定人數(因作業程序,最晚需於 10/25前報名)。網上註冊請到此網頁點按 “Registration” 按鈕;註冊完畢之後您將收到本次的上課 Zoom 鏈結與上課教室(Meeting ID)。已參加過者請於上課前十分鐘根據鏈結登入網站(第一次上課者請於上課前十五分鐘登入以測試設備):
https://taiwan.shambhala.org/calendar-details/?id=329748

4. 課程免費。歡迎隨喜捐款贊助台北香巴拉:http://taiwan.shambhala.org/
任何問題請洽詢:shambhala.chinese@gmail.com

師資介紹:
Mr. Jeff Wigman,香巴拉中心禪修指導老師之一,香巴拉佛教研習(Way of Shambhala)教師之一員,他追隨薩姜米龐仁波切研習多年,現授課於紐約市、及奧本尼(Albany)、特洛伊(Troy)香巴拉中心。
香巴拉禪修指導老師與譯者蔡雅琴(Yeachin Tsai),曾為人間雜誌、法鼓山人生雜誌、法鼓雜誌採訪與編輯;她翻譯、編輯了薩姜米龐仁波切、邱陽創巴仁波切、與鈴木俊隆禪師等多本著作,並先後追隨聖嚴法師,與薩姜米龐仁波切,研習佛法經年。現居紐約,為香巴拉中心禪修指導老師、及香巴拉國際翻譯委員會之成員。
謝謝您的參與!願世界普成香巴拉淨土!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歡迎您參加「香巴拉訓練第一階」!



歡迎您參加「香巴拉訓練」!】

「香巴拉訓練第一階」:『身為人』的藝術」(Shambhala Training Level I: The Art of Being Human),將於10月13日~15日在台北舉行,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與我們一同探索「身為人」的藝術,並在這物質主義盛行的世界中,讓我們再次想起、再次感受「人性」的美好 (feel human again)。

「香巴拉訓練」是由邱陽創巴仁波切在美國所創立的,已有40年的歷史。1976年創巴仁波切接受到「香巴拉伏藏法」,隨即依據此伏藏法創立了普世皆適、無宗教色彩的「香巴拉訓練」。

「香巴拉」是一個國際性組織,全球六大洲目前已有超過200間的香巴拉中心或團體,許多尊貴的法王與仁波切都曾參訪過香巴拉中心,並給予開示或灌頂,這些上師包含: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第十六世與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貝諾法王、敦珠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卡盧仁波切、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堪千創古仁波切、竹清嘉措仁波切、宗薩欽哲仁波切、竹慶本樂仁波切、詠給明就仁波切、措尼仁波切、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等等。

更多詳細資訊、報名方式:https://sites.google.com/…/shambhal…/st-level1-2017-buddhist


活動日期與時間
  • 10/13(週五晚上)7:30pm - 9:30pm 公開講座
  • 10/14(週六全天)9am - 5pm 第一天訓練(午休:12pm - 2pm)
  • 10/15(週日全天)9am - 5pm 第二天訓練(午休:12pm - 2pm)
課程教師
  • 香巴拉資深教師 Klaus-Peter von der Eltz。英文教學,現場中文同步翻譯
活動地點
  • 台北市武昌街一段1-2號8樓(創見堂身心靈整合中心)。捷運:台北車站、台大醫院站
  • 只參與週五晚間公開講座:台幣$500元。費用(主要為支付場地費用)
  • 香巴拉訓練第一階(含週五晚間公開講座):台幣$1000元
  • 請於現場繳費
報名方式
  • 網路報名:https://goo.gl/MezBG9
  • Email報名:張女士,grace20020826@yahoo.com.tw
  • 電話/簡訊報名:張女士, 0939-596-507(請告知聯絡人您的姓名、email、聯絡電話)
注意事項
  • 因為香巴拉訓練的延續性,需完整上完全部課程,不能只上半天、或一天等部分課程,爾後才可繼續上進階課程。
授課教師簡介
  • Klaus-Peter von der Eltz(易樂思)於香巴拉國際組織下之香巴拉中心修習禪修/冥想,已有超過30年的禪修/冥想經驗,也有20多年的禪修/冥想課程教授經驗,教授課程包括「香巴拉之道」系列課程、週末禪修營、一月禪修營等多種禪修課程。 Klaus-Peter von der Eltz出生並成長於德國法蘭克福,擁有漢學學位,長期從事保險行業,其中大多是擔任行銷方面之高階主管,曾在中國居住5年,目前工作地點位於德國和中國。Klaus-Peter von der Eltz現與他的妻子和孩子住在德國波昂。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無盡悲智,宏願廣行 - 簡介狂智行者邱陽創巴仁波切


前言:大地的舞台

這是美國北佛州春天的原野,輕柔翠綠的山巒緩緩起伏。天寬地闊,雲淡風輕,空氣中盈溢著潮濕的松香味。我靜靜繞行噶瑪丘林(Karme Chöling)坡頂上創巴仁波切的荼塔(Purkhang),弟子們年年為塔刷上新漆,草地上已由繞塔者的足印踩踏出一圈明顯的路徑。遠方正有一 家子的麋鹿,輕巧自在地走入閉關者的關房林區;小鹿歡喜跳躍,母鹿緊緊守護。一切洋溢著溫柔的愛意,一切都是愛!

三十年前的春天,也是在這片青蔥的草原上,尊貴的頂果欽哲法王偕同噶舉法王子們遠道而來,與在場的數千位香巴拉弟子,為創巴仁波切舉行了隆重的荼大典。當煙霧繚繞直上青空,神奇絢爛的彩虹光環顯現於雲端…… 那不是因為我們眼眶的淚水所造成的視覺幻象吧!弟子們揉揉眼睛,不能置信地再睜眼細看:在西藏角號與西方禮砲聲中,是的,那是道道真實的彩虹!天地間無垠無界限的本初善性與大能,正在互相輝映、同聲嘆惋這位大成就者的離世!

從1970年邱陽創巴仁波切踏上北美這片廣闊的大地,至今已經將近半個世紀了。七〇年代的美國社會是狂野而飢渴的,嬉皮風與靈修超市交織,人心自由而脫序,那是一個混亂卻充滿可能性的年代。創巴仁波切年方三十,在此之前,他剛剛經歷了生命內裡與外在的劇烈轉化與變動──非但他自一場極為嚴重、導致他日後半身殘障的車禍中倖存,他還毅然決然地捨棄了畢生所穿的僧袍,還俗結婚,遠赴異地。彼時大環境中充滿著孕育與重生的能量,崩解死亡與新鮮未知相融混合;精神與物質的探索,都達到了最極限的境地。

是在這樣歷史性的轉捩點上,創巴仁波切開始教導他這群看似粗野無文、卻極為真摯好奇的西方弟子禪修與佛法。他因應弟子們的根性,起先稱兄道弟,而後再慢慢地束緊紀律、研修與師承的韁繩。1972年底,他首度向弟子引介了西藏佛教大師、蓮花生大士的生平故事。以鮮明的色彩與象徵意象,仁波切生動地描繪出蓮師謎樣的「狂智」風貌。

但是,為什麼要在此時此刻向青春無羈的美國學子介紹「狂智」呢?蓮花生大士看來就像是極其遙遠的、山頂雲端上的異國神話人物,與迷亂刺激的當代有什麼關聯呢?「狂智」又是什麼?難道整個世代還不夠「瘋狂」嗎?…

要探索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創巴仁波切的文化背景,與所謂「狂智」的定義,來一窺其詳。

邱陽創巴仁波切出生在藏東,約莫一歲時,他被認證為第十一的創巴轉世祖古。他是蘇芒寺系(Surmang)的總住持,西藏佛教噶舉和寧瑪兩派傳承的持有者。在他的養成經驗裡,他曾親近從學於「利美」傳統──不分派運動之著名上師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的轉世、雪謙的蔣貢康楚(Jamgon Kongtrul of Sechen),以及有狂智者稱譽的上師堪布剛夏(Khenpo Gangshar)。堪布剛夏是雪謙蔣貢康楚的心子,原本是一位持戒謹嚴的多聞學者,經過一場大病後死而復生,從此不再受任何框架的束縛,行為狂放無畏,打破傳統,毫無矯飾,但其證量之力人人皆可親受感知。創巴屢屢提及堪布剛夏對他的深遠影響,他的自傳《我從西藏來》當中,他還覆述了堪布剛夏的叮嚀:「單僅是語言文字是無用的… 你必須通過你的行動來表達愛慈。」


破除修道上的唯物主義

根據法布里斯·密達爾(Fabrice Midal)所著的《邱陽創巴傳》(Chögyam Trungpa)中的記載,初始,每次學生們要求創巴仁波切傳授一些高深秘傳的特殊法時,創巴總是要他們從靜坐禪修開始。創巴的妻子黛安娜敘述有回一位資深老参請教仁波切:「我已修過大手印與大圓滿,現在下一步該修什麼?」時,創巴則一語道破:「我現在要教你如何禪坐。」仁波切此時的教學風格極為直接、簡單而深奧,他並向弟子們警告那在靈修道上的處處陷阱,與自我不斷的虛偽巧飾。

而後,創巴一步一步地引領學生研修西藏傳統金剛乘佛法,他的要求是嚴格的,關於傳承脈絡與虔敬心的觀念,也逐漸滲入弟子們的心懷。1974年後,他更組織、邀請了藏教各大派的殊勝上師,如十六世噶瑪巴、達賴喇嘛、頂果欽哲,咸皆陸續踏上了北美的土地,與異域眾生結下廣大因緣。

1972年創巴開示「狂智」講座之後,他轉成以較為次第性的方法來教學。然在此二講座中,我們仍可體會那充滿「以果為基」、頓悟直入的果乘氛圍環境:仁波切並非在解釋「蓮師八相」完整教本裡的所有細節,反而,我們是在跟隨創巴的教授上山下海、穿越時空、上窮碧落下黃泉,探索自己心靈幽蔽的角落──希望與恐懼,明智與我執。他挑戰我們全體概念性的思維範疇──光用我們的智性架構來理解分析是絕對行不通的;狂智便是究竟的平常如是。創巴指出「蓮師性」無所不在,即法身(開放的空間)、報身(推展的能量)、以及化身(實際的體現)。他說:「我們內在本來就有蓮師的存在,我們被蓮師所據,我們整個生命的存在就是由蓮師所組成。因此,當我們試圖以一種外境的狀態來認識蓮師,把他當成一個存在外界的人,住在印度海岸邊某個偏遠島嶼上,一處叫做銅色山的地方,那真沒什麼意義可言。… 蓮師原則既不屬於邪惡、也不屬於良善,既不屬於是,也不屬於非,這是適合生命一切情境的法則。由於那份能量就存在人們的生命情境之中,蓮師原則才能夠將佛法傳到西藏。」

也因為如此,創巴仁波切才能將佛法廣傳至美國與西方世界。


蓮師八相

創巴以為,狂智是一種不斷流動的相續能量,當我們具體內化它、「活」出它時,它就自己重新衍生。既然視之為鮮活、永續的大能,象徵狂智的蓮師八相(八變),或稱蓮花生八名號,從創巴仁波切的角度來一一解說時,與歷來各版本不同文獻中的不同說法,更有其新穎、靈動、現代而抽象的獨特見地,這與歷史考古的引據觀點是截然有異的。

本書內,創巴在兩個講座中所列舉的八相次序亦不盡相同。基本為:

蓮師一相:蓮花王,貝瑪嘉波(Pema Gyalpo),蓮花王子。
蓮師二相:金剛總持(Vajradhara)。
蓮師三相:日光上師,尼瑪歐瑟(Nyima Öser),自在無礙,大瑜伽士。
蓮師四相:釋迦獅子,釋迦星哈(Shakya Simha),藏文是釋迦僧給(Shakya Senge),現出家相,為釋迦佛族。
蓮師五相:愛慧上師,洛滇秋色(Loden Choksi, or Choksey),印度國師。(與佛母曼達拉娃修法的事蹟顯現於此)。
蓮師六相:獅子吼,僧給札卓(Senge Dradrok),摧滅外道。
蓮師七相:蓮花生,貝瑪桑巴瓦(Padmasambhava),藏文是貝瑪炯內(Pema Jungne),大班智達,入藏宏教。
蓮師八相:憤怒金剛,多傑卓洛(Dorje Trolö),馴服護法,隱埋伏藏。

其中,蓮師所展示的「狂智」(Crazy wisdom)質地,藏文是 yeshe chölwa,智慧奔狂(wisdom run wild)。狂智的本質,你完全沒有策略、觀念,你只是全然開放,完全直接地與清明、或覺醒的心,相連結。換而言之,先有智慧,才能瘋狂,並非一逕模仿可得。事實上,創巴警告著,若裝癲佯狂而無實證,那將是相當危險的:「凡夫不應行瑜伽士之事,瑜伽士不應行菩薩之事,菩薩不應行大成就者之事,而大成就者不應行佛陀之事。如果超越自己的極限,突然狂野放蕩起來,行為反常,那可會讓我們受傷的。我們會得到反餽,強烈的警訊會反射到我們身上。如果我們的行為超過能力所及,那就會造成破壞或毀滅。」

在此讀者或也要察覺,倘若希望能以邏輯心來牽引輔佐創巴所述的故事環節,將會相當徒勞無功。因為重點並不在於蓮師的生平脈絡,而是去悠遊享受仁波切所領航的時空跳躍神變之旅,以此切入自心,並試著發現我們內在的蓮師原則。誠如仁波切所言:「蓮師八相其實並沒有什麼次序或相續性的階段發展,它比較像是一個單一狀態有八種面向,也就是說,一個核心法則由八種展現所圍繞。八種面向有其各式形色狀態。… 我們承襲著蓮師的教法,從某種觀點來看,我們可以說蓮花生大師仍舊活生生地存在著。」

探討狂智即是一場毫無情面、超越希望與恐懼的無盡旅程。必得突破層層自欺的表象,直入當下存在之深處,繼續深入、繼續放下。創巴云:「道即是果,果即是道。」倘若我們真誠實在地走在這條狂智的覺悟道途上,沿路的風景與地標,都可成為我們恆常的驚艷發現。苦樂順逆、疑惑與確信,亦為道徑自顯的燃料助緣。我們從純真啟航,歷經探索、試煉、創造與展現;我們勇敢無畏地反觀生命的內外層面,透視並連結那遍在的能量,且不躁急、武斷地對人我己他驟下定論,而讓問題本身變成答案──這是一種溫柔、安忍、輪涅無二的新鮮涵融心態,更是一條極為人性的悲智勇毅之道啊。


結語:鐵鳥飛空的年代──伏藏與未來

蓮師最後一相憤怒金剛,多傑卓洛的展顯,預告了一個艱難世代的來臨。這種艱難是來自於人心的麻木、堅硬,與物質主義的吞噬氾濫。書末一章創巴仁波切列舉了數則蓮師沈重而精準的預言;而定業難轉,它們也似乎都一一實現了。最後,他更講述了佛法慧命傳續之道,以及伏藏的因由與類別。

伏藏(Terma),直截承接佛法的心脈,切合當地、當時眾生的質地與修行需要,是教法流傳的一劑強心針。伏藏師(Terton),他們具天賦異稟,有能力以實質或抽象的方式,取出自蓮花生大士以降蟄伏潛藏的珍貴法教,而使它們重生傳揚。

創巴仁波切從來不多談他在未離開西藏以前的祖古事蹟與伏藏師生平。直到2001年,在創巴的子嗣與法嗣、薩姜米龐仁波切第一次回到西藏祖寺拜訪以後,許多殊勝罕聞的故事,才陸續傳回歐美的香巴拉世界。米龐仁波切的表弟,噶瑪僧給(Karma Senge)仁波切,一輩子以搜尋創巴仁波切在藏地傳授的教法為職志,他在2003年初次造訪美國時,把邱陽創巴仁波切早年在藏地的種種伏藏師行誼,歷歷如繪地告訴我們。筆者曾經數度在場聆聽其講授,言之鑿鑿,絕非虛構。

這裡可以略提一下香巴拉法教的誕生:創巴在1976年左右,突如其來地開始對弟子們引介香巴拉法門;此法與他法略有區別,是一個更廣泛、更具普世性的,結合精神修行與屬世生活之道的修習方法。當時創巴曾自言,他只是「接收並寫下」這些經典,因此歸屬於心意伏藏(Mind Treasure)(後由頂果欽哲法王認證),而非他個人的杜撰創造。這便是「香巴拉訓練」(Shambhala Training)的緣由。

鮮少人知的是,自少年時期起,創巴已是一個頗負盛名的伏藏師。在西藏時,創巴仁波切所發掘出來的伏藏,大多是巖伏藏(Earth Treasure)。根據香巴拉中一位研究格薩王的著名學者,羅賓·孔門博士(Dr. Robin Kornman, 1947-2007)的描述,創巴仁波切自六歲左右就已經傳寫出伏藏法了,其後歷年更有多部。仁波切早年所發掘的伏藏共有三種:心意伏藏,巖伏藏,和淨觀靈視(pure vision)。此外,他還發掘了一部特殊的「伏藏索引」(Terma Address Book),詳載有歷代創巴祖古的轉世出生與伏藏發現。

有三位藏地朝聖者曾敘述了一次親見創巴仁波切發掘伏藏法的過程:創巴自岩石側端探手而入,取出伏藏;伏藏物本身看來像一塊堅硬的石頭,混合著珍貴的寶石,紅色的底子襯著白色石紋,似乎堅不可摧,此物被稱為「伏藏匣」,是由蓮師與耶喜措嘉的珍貴菩提心質所造成。當仁波切取出該伏藏的時候,大地雷鳴,雨水紛落(此時並非藏地之雨季),天空降下芳香的氣味。見聞者皆生出無比的信心而哭泣不已。……


         

有一蓮師預言:「當鐵鳥飛空的時代,佛法會傳達至西方。」緬懷創巴仁波切克服無數障難、如蓮師般傳導了狂智能量於此異域,時至今日,這宇宙間證悟心的大能仍然在我們之間迴盪共鳴。無論是東方或西方,遠古或今世,若我們開放己心,仍能接收到這種直接無疑,既銳利又慈悲的強大訊息。創巴仁波切說:「唯一能夠讓我們和蓮師之加持建立起連結的方式,就是透過虔敬心和慈悲心。」誠願一切佛子皆以虔誠淨念契入周融法界虛空的狂智之道!



三寶弟子,
蔡雅琴
2017年春,紐約州香巴拉家室心畫齋

錄自創巴新書《狂智》,編者序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中文香巴拉網上研修小組研習會 - 薩姜著作:《香巴拉原則》導讀

歡迎您參與中文香巴拉網上研修小組!
親愛的香巴拉朋友們:
竭誠歡迎所有新、舊朋友參加中文香巴拉網上研修小組網上研習 - 薩姜著作:《香巴拉原則》導讀!
http://taiwan.shambhala.org/
時間:台北時間7/30/2017 (日) 9:30-11:00 am 共修  (共修形式:包含禪修、講解、與問答討論。)
內容:研習由邱陽創巴仁波切所創設、切合此世的香巴拉法教,我們於是成為誠正與良善的勇士,以本初善之智慧和慈悲的弓箭,用正向力量來對治這黑暗時代的痛苦與惶惑。原則上,我們將在每月舉辦網上研修,與所有對香巴拉法敎有興趣、使用中文的朋友們,作一簡要的禪修、研讀、討論之旅!
敬請參加我們的現場線上共修會!
1. 您的電腦(或平板電腦、或手機)配備必須可以上網,須下載 Zoom App。在您於網上註冊完畢後我們會將上課之鏈結發送給您。節省國際漫游費用,請用WiFi 上網。
2. 課程以中、英文,延請數位香巴拉老師輪流分次教授。
3. 本次線上讀書會將於台北(北京)時間是7/30早上9時30分舉行(美東時間是7/29晚上9時30分)。須網上報名註冊以便確定人數(因作業程序,最晚需於 7/28前報名)。網上註冊請到此網頁點按 “Registration” 按鈕;註冊完畢之後您將收到本次的上課 Zoom 鏈結與上課教室(Meeting ID)。已參加過者請於上課前十分鐘根據鏈結登入網站(第一次上課者請於上課半小時前登入以測試設備)https://taiwan.shambhala.org/calendar-details/?id=321625
4. 課程免費。歡迎隨喜捐款贊助台北香巴拉:http://taiwan.shambhala.org/
任何問題請洽詢:shambhala.chinese@gmail.com
師資介紹:
香巴拉禪修指導老師與譯者蔡雅琴(Yeachin Tsai),曾為人間雜誌、法鼓山人生雜誌、法鼓雜誌採訪與編輯;她翻譯、編輯了薩姜米龐仁波切、邱陽創巴仁波切、與鈴木俊隆禪師等多本著作,並先後追隨聖嚴法師,與薩姜米龐仁波切,研習佛法經年。現居紐約,為香巴拉中心禪修指導老師、及香巴拉國際翻譯委員會之成員。
謝謝您的參與!願世界普成香巴拉淨土!

本次課程大略:香巴拉原則導讀(一)
線上導讀薩姜著作 -「香巴拉原則:發現人類的寶藏」(英文:The Shambhala Principle – Discovering Humanity’s Hidden Treasure”. 中文譯本:「香巴拉世界」,橡實文化出版)。
這本書致力於本初善與覺悟社會的原則。薩姜米龐仁波切以與其父(創巴仁波切)對話的形式寫下此書,反映了他思惟得自其父之傳承的意義與社會關聯之個人旅程。
這本書包括以下章節:香巴拉原則與經濟、政治、醫學、和環境的相關性。薩姜說:「你可以在你的生活裡應用使用這些章節所描述的原則,並可與朋友們互相討論。」
薩姜指出:「現在我們是處於一個全世界都在關切社會全體與我們一己之未來的時刻。」「本質上,我們承繼了本初善的原則,它可以是一種充滿活力之社會轉型的原則。『香巴拉原則』不僅是給我們自己的良藥;它還可以運用於我們所處的多樣社會中。」
邀請所有香巴拉人「以自己的語言來形成、展現此一原則」,以此,香巴拉將成為一個多樣化的、普世性的社會!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香巴拉時間 – 網上研修MI時間







親愛的香巴拉朋友們:

竭誠歡迎所有新、舊朋友參加中文香巴拉網上研修小組「香巴拉時間」- 與禪修指導老師進行一對一的對談。
http://taiwan.shambhala.org/
時間:6/18/2017 (日) 8:00-11:00 am(台北、北京時間)。形式:包含禪修、與問答討論。
內容:
香巴拉的創始者、大成就者邱陽創巴仁波切屢屢強調禪修的重要性。禪修縱貫修行全部道徑,不僅是基礎,也有其各階段的方法與意義。薩姜米龐仁波切更開示我們禪修與生活結合的重要性。「禪修指導」(Meditation Instructor)制度,正是香巴拉特有的架構,旨在以一對一的真誠交流,共同探討我們在香巴拉道徑上的疑惑與確信,進而啟發我們內在的智能慧性,從而更為踏實地深入豐饒湛深的香巴拉研修之道。歡迎參加我們的現場線上問與答時間!
1. 您的電腦(或平板電腦、或手機)配備必須可以上網,須下載 Zoom App。在您於網上註冊完畢後我們會將上課之鏈結發送給您。為節省國際漫游費用,請用WiFi 上網。
2. 課程以中、英文,延請數位香巴拉老師輪流分次教授。若您無法參加此時段的對談,亦可以另外安排其他時段。請來信告知。原則上每個人約30~45分鐘左右。
3. 本次線上讀書會將於台北(北京)時間是6/18早上8時舉行(美東時間是6/17晚上8時)。須網上報名註冊以便確定人數與安排時間(因作業程序,最晚需於 6/15前報名)。網上註冊請到此網頁點按 “Registration” 按鈕。請於上課前十分鐘根據鏈結登入網站並測試設備(你會接到另一封信告知你個別上課的時段):https://taiwan.shambhala.org/calendar-details/?id=318983
4. 課程免費。歡迎隨喜捐款贊助台北香巴拉:http://taiwan.shambhala.org/
任何問題請洽詢:shambhala.chinese@gmail.com
師資介紹:
Mrs. 蔡雅琴(Yeachin Tsai),香巴拉中心禪修老師、香巴拉國際翻譯委員會成員,現居紐約從事藝術工作。專譯及編修香巴拉法敎薩姜米龐、邱陽創巴仁波切典籍著作。網誌:「香巴拉的覺悟世界」
謝謝您的參與!願世界普成香巴拉淨土!

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動中正念—透過禪修和日常覺知與自己為友


... 正如我們前一章所討論的,你體驗到那清新的第一念,因而發掘有關自己是誰、自己是什麼等這類基本的事物,但我們不該誇大那種體驗。在禪修中,你不需因為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低落而刻意要讓禪修變得花俏有趣。你不需佯裝生命彷彿是座美麗的玫瑰花園,當中一切都令人怡然舒適。禪修有時被呈顯為一種臻至福佑的心境,或正面性的思考形式。然而,你不需說服自己禪修是件好事,也不需壓抑矛盾的感受或疑問;不需作自我彰顯,你只要欣賞感恩就好。

真正的欣賞感恩,乃是認可自己是個此生決心要禪修、決心要依著禪修所生起之根本正念與覺知來貫徹修持的人。這是對存在感的單純賞識。你的身體坐在椅子或禪墊上,而你在修持正念,你在這裡──這就夠了。

當你坐在地板或椅子上禪修時,那是一種很單純的狀態,沒有任何神秘的意涵。你在這裡,坐在大地上,如此理所當然。你身體上覺察到自己在禪坐,心理上也覺知包括白日夢世界在內的所有心理狀態。一旦你決定要禪修,就必須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當然也包括心理的層面。你的思緒或許遊走於全球各大洲,飄到阿拉斯加、墨西哥、溫哥華或紐約市等地,然而事實上你是在這裡。心理上要能處於當下,或許是個大課題;但在身體上你安處於身軀之內則會有所幫助。

當你禪坐時不應該懷有計畫,它應具有意義,但不要小題大作,只要單純地坐在地板或椅子上就好。如果你懷疑自己是否坐姿良好,就可能會直身僵坐,取而代之的,你只要坐著,非常單純又直接地坐著。如果你期待著什麼事情發生,這裡的問題即是定向於未來;若是以當下為定位,那麼只要去做就對了。這是對待生命一種非常直接了當的方式,率直又實際。這其中沒有浪漫的成分,只有當下的喜悅。

你覺得自己人在那裡,呼吸著、坐著,你感覺到自己的頭、肩膀和手臂。毋須透過特定的程序或方案來增強覺知,讓它維持極為單純的狀態,幾乎有一種無所謂的特質,但那既非輕浮、也非不用心,而是一種寬鬆的正面體驗,對於自己所做的不妄加思考。只要坐在那裡禪修就好。


摘錄自:《動中正念—透過禪修和日常覺知與自己為友》 Mindfulness in Action。由陳慧梅翻譯,眾生文化出版。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請為受苦的眾生修行回向!

在這一個不平寧的世代,因資訊的普及與流通,我們的心,總為世界各地層出不窮的苦難而深感憐憫悲痛!根據香巴拉總領袖薩姜·米龐仁波切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歷來為各種個己與社群之疾病和災難的指示,身為佛教徒的我們,除了儘可能貢獻一己的人力和物力來協助自他,我們平日應該多念誦心經(Heart Sutra),以心經的無盡功德,回向受苦的眾生!

具體的指導原則如下:
1. 禪修一段時間;之後,開始誦念《心經》;
2. 在誦到咒文部份 OM 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 SVAHA (唵)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時,重複念誦此心咒一百零八次;
3. 誦完心經全文,並做功德回向。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附註:以下為心經的中英文版(根據大正新修大藏經及香巴拉英文課誦文版本)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帝揭帝 般羅揭帝 般羅僧揭帝 菩提僧莎訶

THE SUTRA OF THE HEART OF TRANSCENDENT KNOWLEDGE

Thus have I heard. Once the Blessed One was dwelling in Rajagriha at Vulture Peak mountain, together with a great gathering of the sangha of monks and a great gathering of the sangha of bodhisattvas. At that time the Blessed One entered the samadhi that expresses the dharma called "profound illumin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noble Avalokiteshvara, the bodhisattva mahasattva, while practicing the profound prajnaparamita, saw in this way: he saw the five skandhas to be empty of nature.

Then, through the power of the Buddha, venerable Shariputra said to noble Avalokiteshvara, the bodhisattva mahasattva, "How should a son or daughter of noble family train, who wishes to practice the profound prajnaparamita?"

Addressed in this way, noble Avalokiteshvara, the bodhisattva mahasattva, said to venerable Shariputra, "O Shariputra, a son or daughter of noble family who wishes to practice the profound prajnaparamita should see in this way: seeing the five skandhas to be empty of nature. Form is emptiness; emptiness also is form. Emptiness is no other than form; form is no other than emptiness. In the same way, feeling, perception, formation , and consciousness are emptiness. Thus, Shariputra, all dharmas are emptiness. There are no characteristics. There is no birth and no cessation. There is no impurity and no purity. There is no decrease and no increase. Therefore, Shariputra, in emptiness, there is no form, no feeling, no perception, no formation, no consciousness; no eye, no ear, no nose, no tongue, no body, no mind; no appearance, no sound, no smell, no taste, no touch, no dharmas; no eye dhatu up to no mind dhatu, no dhatu of dharmas, no mind consciousness dhatu; no ignorance, no end of ignorance up to no old age and death, no end of old age and death; no suffering, no origin of suffering, no cessation of suffering, no path, no wisdom, no attainment, and no nonattainment. Therefore, Shariputra, since the bodhisattvas have no attainment, they abide by means of prajnaparamita. Since there is no obscuration of mind, there is no fear. They transcend falsity and attain complete nirvana. All the buddhas of the three times, by means of prajnaparamita, fully awaken to unsurpassable, true, complete enlightenment. Therefore, the great mantra of prajnaparamita, the mantra of great insight, the unsurpassed mantra, the unequalled mantra, the mantra that calms all suffering, should be known as truth, since there is no deception. The prajnaparamita mantra is said in this way:

OM 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 SVAHA

Thus, Shariputra, the bodhisattva mahasattva should train in the profound prajnaparamita."
Then the Blessed One arose from that samadhi and praised noble Avalokiteshvara, the bodhisattva mahasattva, saying, "Good, good, O son of noble family; thus it is, O son of noble family, thus it is. One should practice the profound prajnaparamita just as you have taught and all the tathagatas will rejoice."

When the Blessed One had said this, venerable Shariputra and noble Avalokitshvara, the bodhisattva mahasattva, that whole assembly and the world with its gods, humans, asuras, and gandharvas rejoiced and praised the words of the Blessed One.

Lotsawa bhikshu Rinchen De translated this text into Tibetan with the Indian pandita Vimalamitra. It was edited by the great editor - lotsawas Gelo, Namkha, and others. This Tibetan text was copied from the fresco in Gegye Chemaling at the glorious Samye vihara. 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the Nalanda Translation Committee, with reference to several Sanskrit editions.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香巴拉的願景與視見 – 網上研修小組共修會


歡迎您參與中文香巴拉網上研修小組!



親愛的香巴拉朋友們:

竭誠歡迎所有新、舊朋友參加中文香巴拉網上研修小組第四次的網上研習 – 香巴拉的願景與視見  http://taiwan.shambhala.org/

時間:4/9/2017 (日) 9:30-11:00 am 共修。共修形式:一般包含禪修、講解、與問答討論。

內容:
薩姜米龐仁波切開示我們:「在香巴拉的世界裡,沒有微小的見地。」讓我們一起觀看、聆聽香巴拉總導師薩姜米龐仁波切今年在香巴拉日(藏曆新年)上所做的開示,並研習其深意!

由邱陽創巴仁波切所創設、切合此世的香巴拉法教,召喚我們成為誠正與良善的勇士,以本初善之智慧和慈悲的弓箭,用正向力量來對治這黑暗時代的痛苦與惶惑。原則上,我們將在每月舉辦網上研修,與所有對香巴拉法敎有興趣、使用中文的朋友們,做一輕鬆的禪修、研讀、討論之旅!

敬請參加我們的現場線上共修會!

1. 您的電腦(或平板電腦、或手機)配備必須可以上網,須下載 Zoom App。在您於網上註冊完畢後我們會將上課之鏈結發送給您。為節省國際漫游費用,請用WiFi 上網。
2. 課程以中、英文,延請數位香巴拉老師輪流分次教授。
3. 本次線上讀書會將於台北(北京)時間是4/9早上9時30分舉行(美東時間是4/8晚上9時30分)。須網上報名註冊以便確定人數(因作業程序,最晚需於 4/7 前報名)。網上註冊請到此網頁點按 “Registration” 按鈕。已參加過者請於上課前十分鐘根據鏈結登入網站(第一次上課者請於上課半小時前登入以測試設備):https://taiwan.shambhala.org/calendar-details/?id=281616
4. 課程免費。歡迎隨喜捐款贊助台北香巴拉:http://taiwan.shambhala.org/
任何問題請洽詢:shambhala.chinese@gmail.com

師資介紹:
Mrs. 蔡雅琴(Yeachin Tsai),香巴拉中心禪修老師、香巴拉國際翻譯委員會成員,現居紐約從事藝術工作。專譯及編修香巴拉法敎薩姜米龐、邱陽創巴仁波切典籍著作。網誌:「香巴拉的覺悟世界」。
謝謝您的參與!願世界普成香巴拉淨土!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香巴拉原則與香巴拉世界

人類與社會的本質是什麼?

  薩姜米龐仁波切《香巴拉世界》:我們人類已經走到了一個歷史性的十字路口──我們可以去毀滅世界,或是去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即使是在氣候上,平衡狀態也在轉移,急劇地改變了地球的樣貌。生態系統正處於一種非常不穩定與脆弱的狀態,我們的未來就取決於做為人類物種的我們所採取的行動。在此之時,我們很多人覺得日常生活已經不堪負荷,沒有時間與精力去思惟個人或社會的原則,並且對改變未來還可能感到束手無策。我們如何往前發展不能依賴於某一種靈修傳統、經濟、或政治體系,而應該取決於我們在個人和社會兩者上,感覺「自己是誰」的定位。人類與社會的本質是什麼?有鑑於此,人性正是最重要的全球課題。

  「香巴拉原則」(the Shambhala Principle)以一個深奧的傳承為主軸,這是一種非言語性的智慧傳導──人性與社會基本上是善好的。我從父親邱陽.創巴(Chögyam Trungpa)仁波切處接收了此一智慧,他是把「香巴拉原則」帶進我們現代世界的人。「本初善」(basic goodness)的原則並不是專屬於宗教性或世俗性的,它是關乎人性的核心何以是完整、善好且是有價值的(worthy)。如果我們能對一己的良善具有信心,它便會照亮我們的生命與社會。

  這個簡單的原則觸及個人與社會轉型的不可分割性──雖然我們的心念共同塑造社會是項事實,而社會也同時在塑造我們的心。當我們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夠進一步表達信心,「本初善」就可以開始影響我們的家庭、工作場所、醫院與學校,並一直擴展而影響我們的經濟與政治制度。

  在這本書中,我回想起自己在靈修與世襲傳承兩方面上的經驗,展現這些主題,或有助於我們人類轉向到一個較為光明與成功的未來。我以為我們必須要覺醒,對一己身在此處的價值具有信心,並且以我們本具的寶藏讓地球更加豐富增進。然而,這是頗具挑戰性的,去體驗和信任自己與社會的良善,就能改變我們現實的性質嗎?如果我們都這樣去嘗試的話,將會看到怎樣的劇烈變革呢?

父子間對話的反思


  《香巴拉世界》是對我自己旅程的反思,尤其是回想我與父親(邱陽創巴仁波切)之間的關係。它基於我們生命共處時光中一連串非常簡單的、主題圍繞著人類與社會的對談。這些交流開始形成了我對「本初善」、「勇敢無畏」與「創造覺悟社會」等深刻而有意義之問答的理解。對話中的絕大部分並沒有在正式的場合裡發生,我們或正共進晚餐,或共乘一部車,或只是長時間一起坐在靜默之中,間歇地交換了幾句話。由於我與父親的關係帶有很多面向——父子、師生、朋友與夥伴,這些點滴的智慧並不總顯得特別嚴肅或富有戲劇性。有時,他的評論甚至會伴隨著一個笑話或微笑。

  「對話」(Dialogue)的形式存在久遠,在古希臘與亞洲,那本是一種傳承智慧與文化的方式,是我們人類在學習上最有力的法門之一。利用一個簡單的交流方式,一種文化於此就被傳達播送了。以我父親為例,他總不停地在傳遞著那「本初善與良好人類社會」的文化。以我們之間的對話來建構、寫作《香巴拉世界》,是分享我自己旅程的一種方式,更是我了解這些主題的一個過程經驗,我希望以此來激發別人也去思考它們。既然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地被不同意見給淹沒的時代,很難知道什麼才是真實的、重要的,這是一個我們必須自我反思方能見到什麼才具有意義的時刻。

  《香巴拉世界》邀請讀者與我一齊共作此思惟。在每天生活的壓力底下,做為一個人的感覺如何?那裡是否還有天賦的良善、仁慈與力量呢?在此關鍵的十字路口,人類如何更深層地看待自己,將能夠創造或打破這樣的情況。我們是否能花些時間作如此一種個人與集體性的沉思?這種自我反思的簡單行為,有力量把我們帶進一個更寬敞的境地;從那一空間裡,關懷會自然產生。隨著我們更多人感受到一己的良善,人類與地球的未來便能夠轉向。
  「本初善」可以表現在生活的各個層面。有鑑於此,我反思於實現「本初善」如何可能影響到經濟、健康、與教育。我這麼做是為了開展「本初善」何以能被運用到整體社會上的一種對談。以此,透過交流,「對談」變成了創造社會的方式,並開闢出探索與發展的新途徑。我希望這些途徑引導各個領域的專家作進一步的討論。

  特別是當今拜科技力量之賜,從未有這一反思人性是如此重要的時代。誤用科技,它可以孤立我們,麻木自己之社會與人類的性向,同時不斷地被其佔據;若使用正確,它便可以是一個強大的工具,讓我們參與國際社會裡那些希望轉變此星球命運的人群當中。

  我很高興能為未來提供這些指導。它包含在一個問題、一種探索與發現,以及對生命的一份聲明裡,而這些都體現在父親與我的對談之中,這便是我所要喚醒的對他的記憶。做為一位勇敢無畏的社會前瞻者,他代表了「香巴拉原則」的精神──從我們一己良善的基礎上展現勇敢。這本書的目的,並非要詳述香巴拉法教或佛教哲理,或介紹西方的思想、歷史;相反地,本書是一個去彰顯我父親所展示的、切合時世之洞見的嘗試。因為他的一生跨越了古代和現代、東方和西方,我引用他的評語時,不僅使用了我自己文化內的傳統來源,也與西方的歷史和思想相互關連。即使許多哲學系統各有分歧和差異,而其中大部分的基本主題皆環繞著人類與社會的本性。

給艱難時代的一個訊息

  我依照「感覺」(feeling)、存在(being)與觸及(touching)的軸線來組織這本書。我們可以聽聞種種的邏輯和理論,但最終,當我們的人性層面被觸及時,也就是當個人親身感受與體驗到某事物時,改變與成長才能發生。在社會層面上也是如此,我們可以清楚地意識到氣候的變化與人口過剩等問題,但撼動我們的則是直接切身的經驗。這就是為什麼去直接感覺自己的本性,是如此強而有力的原因。

  身負傳統西藏喇嘛的職責,以及領導一個多元化現代社群之責任的靈性領袖,我開始認識到,我們個己生活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不論是否關乎靈修、生計、或家庭,都受到了社會的影響,終究沒有任何人能逃離社會的整體影響。我們可能會尋求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不論我們是從東方世界走向西方,或身在西方世界而走向東方,做為人類,我們始終面對一些基本問題,例如我們對自身、人性、與社會的感覺如何,這也正是我父親在他生命與旅程中所經歷的事。儘管他來自於一個豐富的佛教傳統,他的後半生強調著人類應該感到有所價值的需要,以及那創造出一個良好人類社會之可能性的真理。

  《香巴拉世界》基本上是一個我與父親關於這些主題的對話錄,這些主題對他而言是如此的珍貴親切。但這並不是一本自傳或回憶錄,毋寧說是我自己成為父親之後,開始思考孩子未來要進入一個怎樣的世界,這本書因而成形。因為「香巴拉原則」是給艱難時代的一個訊息,它挑戰我們以禪修的洞見融入社會性的見地,來創造覺悟的社會。即使當社會看來似乎迷惘不悟,它提供了讓我們認識到使其覺悟之潛在的機會,這便是我父親試圖傳授的社會願景。願其智慧提昇一切眾生。

薩姜.米龐仁波切著作(點按鏈結)《香巴拉世界──找回人性的本初善》,台灣臺北,橡實文化出版。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勇士上師的無我與謙遜


為了結合天與地,你需要自信和對自己的信任。但是除此之外,在結合天與地的時候,你必須超越一己的自私自利。你必須沒有自私自利。如果某個人認為:「現在我得道了。哈,哈!」──那行不通。結合天與地,只有在你超越一個自我本位的態度之後才會發生。如果那個人是自私的,沒有人能夠結合天與地,因為那個時候,他既不擁有天,也不擁有地。相反的,他被困在一個塑膠般的領域之中,一個人造的、可怖的領域。

結合天與地,只會來自於超過私慾──超過你自私的需求。它來自於毫無貪愛,來自於超越慾望。如果勇士上師沉醉於自己的真威相,那麼將是災難性的。因此,勇士上師非常謙遜,極端地謙遜。他的謙遜來自於和其他人相處共事。當你和其他人相處共事的時候,你了解到耐性的必要,以及給予他人空間和時間,來發展他們自己對本初善和勇士之道的了解。如果你瘋狂地試著要把本初善加諸到其他人身上,那麼除了造成更進一步的大混亂之外,什麼事也不會發生。

明白這一點之後,你在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你變得非常謙遜,非常有耐性。你讓事情在它們自己的時間表內發展成形。因此,耐性是時時刻刻把溫柔和信心擴及他人。你永遠不會對他們所具有的本初善失去信心,永遠不會對他們實現當下和神聖的能力、成為世界的勇士的能力失去信心。


摘自邱陽創巴仁波切所著:《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Shambhala -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由項慧齡翻譯,橡樹林文化出版。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發展對本初善的信心

香巴拉法教所提到的本初善 (basic goodness),不是神祕的外在事物,而是人人都本來具有的;是一種純淨的光輝,從未被煩惱所遮蔽、染污。

創巴仁波切與薩姜米龐仁波切屢屢提醒我們:本初善才是我們存在的本質光芒,也是真正幸福快樂的泉源所在。如果我們一天到晚被自我的自私需求牽著鼻子走,我們將永遠找不到滿足感,永遠只是對他人嫉妒瞋恨,對世界充滿怨懟: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生命的潛能,這將是非常可悲的情境。

薩姜米龐仁波切在他的著作《統御你的世界》裡頭談到,對本初善發展信心,是一種全天候的、廿四小時的修行,我們不求速效,而是只用每天的一小段時間,甚至僅用十分鐘的時間,來發展它。仁波切如是開示:


為了發展這一信心,我們必須每天善巧地積聚功德。大多數人都是在早晨時睡眠不足地醒來,感覺還有點迷迷糊糊的,便跌跌撞撞地走進浴室或廚房,接著 ,又持續的跌跌撞撞地經過一天,沒有太多的先見遠謀。我們早已習慣於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這觀點來自於我們總感覺到輕微地、沒有原因地惱怒,沮喪,或憂慮。期待在一夜之間,去翻轉「我能得到什麼好處」的心態,而成為知足的、歡欣的、順應的、有智慧的人,其實際性就好比是昨夜的夢境一般。


如果你想要身強力壯,你不能期待在只訓練一週之後便有急劇的變化。你也不應該一起始便每天花上五個鐘頭的時間在健身房裡操練。以少許的步行、慢跑、舉重和伸展運動,逐日地,你覺得越來越精力旺盛,越有鼓舞——很快地,你變得更健壯,你獲得更多能量,也睡得更好。

同樣地,確保我們在統御者之道上有所進展,最實際的方法,是每天花一小段時間訓練我們改變自己的心態——十個百分比便已足夠。修習過度,會讓整個過程出軌,像是慢跑的距離太遠,速度太快,或是舉重時超過自己能承擔的重量。那就是為什麼我鼓勵人們打坐時,從為期十分鐘開始,不抱著要立即見到成效的目標。合情合理的方式,是告訴我們自己﹕「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中,我也許仍然是急躁、易怒的,但是我起碼可以用百分之十的心思和用心,試著先為他人設想。」

當我一早醒來,首先,我把心安置在出入息上,讓心穩定。當念頭生起的時候,我觀照、承認它,然後回到呼吸的焦點。接下來,我轉心朝向如何能夠利益眾生,如何能在今天有所學習成長上面,或是如何能提升我的風馬能量。我培養慈悲,喚醒般若(prajna)——這是一個梵文詞語,其意為「最佳的、最高的知識」(best knowledge)——對如何從事我的一天的最佳認知。由觀出入息來安定己心,我像老虎一般,沈穩地讓足掌落實著地;由思惟深具意義的思想、念頭,我便如同獅子,以戒律提振心志。我於是置定了我的心態。生活常常使我們從本初善的馬鞍上摔下來。我知道,如果從一天的起始,我的心就在正確地方的話,對於怎麼樣接下來管理這一整天,我會有較大的勝算。

對本初善發展信心,是一個二十四小時的、全天候的修行。在我們每天短短十分鐘的禪修日課之中,我們運用本質上心的中立性,讓正面的力量充滿我們的存在。我們安止於內裡天生本具的平和,磨煉我們的方法技能,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並且集聚力量,讓當天的其他時刻活得更佳。我們得到更多的內觀洞見,也去除了一層又一層的猶豫、無明和疑惑的面紗。

之後,我們踏入生活,應用我們的思惟修的結果,在尋常日用的活動中施展德行。每一天,我們與蒼天接通,運用相對般若(relative prajna),我們能把美德帶進日常現實世界的大地。相對般若的意義——即了知事物如何運作,思考精確。因為由禪修擴大了我們的心量,我們繼續培育那些引領我們朝向正面性的思想和行為——遠離「我」的伎倆,變得更為和平、慈悲、與智慧。當一天裡的種種事件使我們的心失去平穩的時候,我們用專注於一,與當下覺知把心帶回呼吸上,或帶回我們清晨思惟修的主題上。

我在一天的生活中,總時時試著修習思惟修——在與人交談間、在汽車上、教授佛法、或是進食的時候。這樣的修習可以是非常簡單地,一有機會,便用心憶念起「願他人皆得安樂」的想法。或者,我也可以思惟無我,或如何幫助一個生病的人。此一意向的力量,幫助我扭轉迷惑,欣賞生活。當自我耽溺(self-absorption)發生時,我利用我晨間禪修的精確力度,使該能量由內轉向外。我發現,越是如此修行,我就越少憂慮。每天,都是一個機會,使我晨間禪修所得的結果更為銳利、深化。

偶而,人們前來問我,他們想要離棄他們的世俗生活,以便能全時間禪修。他們極欲知道,是否棄世才是所謂「精神性」的追求。我告訴他們,使得我們生活成為精神性的、或屬世的,並不是職業生計,而是我們的觀點見地。如果我們想要過一個有意義的生命,我們必須有所籌劃,連結因與緣,所以我們現在於世間的所作所為,能在未來產生正面的效應。這樣的態度可以接通「龍踏」,風馬——即駕馭我們本具覺知的強度與活力的能力。我們開始運用我們的生活,以一種健壯的方式彰顯生命,而且,相反於攻擊侵略,我們振
起自己的愛與仁慈,並以智慧來表達它們。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
統御你的世界,Ruling Your World,第三章,十個百分比的利益。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
聆聽仁波切錄影帶開示(螢幕下方選擇中文字幕):點按 薩姜米龐仁波切:The 10% Advantage - 十個百分比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