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社會交際時的正念與覺照



上週末的第一屆香巴拉傳承節慶完滿落幕了。台北香巴拉與全世界兩百多座香巴拉中心和小組,眾多的香巴拉人一起從我們的總導師薩姜米龐仁波切處,領受香巴拉誓願及覺悟社會誓願。除了簡單殊勝而隆重的儀式之外,另外,也分別有一些歡欣的慶祝活動。歡慶,是香巴拉的特質之一;生命與修行應是充滿溫暖、喜悅,與分享的,不見得總是孤單寂寥的。


然而在社交時,我們可以秉持正念與覺照,談論有意義的言語,不需要虛擲生命,用虛無來填補彼此的寂寞。生活的一切言行均是修行,起心動念都可具有勇士菩薩的六度。


薩姜顧念我們香巴拉人,特別在節慶當日給全體大眾寫了一封信,指導我們聚會時的一些原則。您可以在香巴拉發佈之新聞讀到英文原文:http://www.shambhala.org/community/sns/index.php?id=621


在此,與香巴拉朋友們分享薩姜米龐仁波切這一封語重心長的(中文翻譯)信函:




香巴拉沙龍


晚上好。我很高興你們今晚相聚、慶祝第一次的香巴拉傳承節慶。對於我們的社群,認識到本初善是社會的基本原則,是為我們、我相信也是為此世界,一個真正重要的時刻。


今晚,我鼓勵大家反思怎樣的指導原則啟示著你,同時反思那些指導我們當今世界的原則。然後再進行對話和交談;以此作為個人的道旅、亦作為創造一個覺悟社會的方法。


對於我們的社群,今晚不僅僅是慶祝──它也是一種修行。聚集和交談是社會固有良善的表達,此基於對他人的尊敬重視。談話不只是簡單地切入正题,而是單純喜歡和欣賞他人。


正如我們從事這樣的社會修行,我們正在發展一位勇士之布施(慷慨)、忍辱(耐心) 、勇敢、愛、與同情的特質。此種看重這些原則的能力,便是一個良好社會的組織結構。


因此,請享受彼此的陪伴。當你聚會時,回想今晚全世界的香巴拉人都在共聚,去發現和討論覺悟的社會。我希望這晚間的沙龍聚會能啟發和激起各位的好奇,因為在這一充滿挑戰的非常時代,大眾很容易就會放棄希望的。因此,我們不應低估我們正在從事之事的價值。


當我們聚集,享用美食餐點,並互相交談,一個強大和充滿活力的人類交互作用發生了。我們如何駕馭並利用這種能量,即是社會之本身。今夜,我們發現我們作為人類的權能力量,以及那整體社群的自我反思,將如何決定我們的未來。


為了開啟對談,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本初善何以成為一個社會性的聯合原則?


我現在讓你去交談和享受彼此。但我會傾聽的。


以許多的愛、歡喜你良善的盛宴。


薩姜‭ ‬‭ ‬The Sakyong
KI KI SO SO!




閱讀薩姜之《香巴拉沙龍》一信的說明:


薩姜已寫下一封信來開啟第一次的香巴拉沙龍。這些聚會,可以在家裡或在中心舉行,香巴拉人將享受一頓餐點並彼此交談。


要啟始這些聚會,首先唸誦香巴拉臨齋儀,然後由一人朗讀此信。在此之後,作思惟修兩分鐘, 簡短鞠躬一次。然後在客人開始用餐和享受彼此的陪伴時開始討論。在討論結束後,再行一次香巴拉禮敬(鞠躬),然後回向。


讀誦指南:
一位具有美好、清晰聲音的人應該在聚會前自己讀誦此信數次,讓他們準備好自己、以尊嚴來傳達薩姜的言語。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香巴拉回向文


早在1975年,香巴拉便已設立了那瀾陀翻譯委員會(Nalanda Translation Committee)──這是由資深的學生、與學者專家所成立的小組,在邱陽創巴仁波切的密切指導下,翻譯藏文佛經、課誦及修習法本等,使成英語文字,以消除西方求法者在修行時所遭遇到的語文障礙。此一創舉,對佛法在西方世界的弘揚與推廣,有絕大的貢獻。

許多精心翻譯的英文法本,原文都相當優美動人。特別值得一提的如《回向文》,這是我們在作完任何功課時,把功德回向給所有眾生的一種願心之表達。創巴仁波切和米龐仁波切,都常把這段文字放在他們的書後,是我們培養菩提心之最好的提醒。《回向文》分為兩段,前一段是根據佛教的主旨,後一段是根據香巴拉法教的要義;其慈悲與智慧兼俱並修的精神,則是一致的。

以下是英文的中譯,與讀者分享(英文原文附記如下):



香巴拉回向文


(佛教部分)
願以此功德,令眾生皆證得無上智慧。
願以此擊潰不如法行為之宿敵。
從生、老、病、死的駭浪,
從輪迴的大海中,
願我能解脫一切眾生。

(香巴拉部分)
憑藉那金色東方大日的信心,
願利格登之智慧的蓮園花朵,燦然綻放。
願眾生的黑暗無明悉皆盡除,
願眾生永享深奧光明的榮耀。




©版權所有。照片:邱陽創巴仁波切三十出頭之法照。攝影者不詳。回向文中文翻譯︰初版周和君,二版蔡雅琴)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9/25 香巴拉傳承慶典 - 關於受香巴拉誓願與覺悟社會誓願的解說


因為今年九月廿五的「和平的秋收」- 香巴拉傳承慶典,將會是薩姜米龐仁波切第一次授與大眾「香巴拉誓願」與「覺悟社會誓願」。所以這幾天來,數位資深的香巴拉阿闍黎特別向全體香巴拉人解釋這兩個誓願的內容、及發願、受戒方式。

基本上,香巴拉誓願是人人皆可受的,不分宗教、派別,甚至不信仰宗教者,都可以受此誓願。根據薩姜米龐仁波切,只要您承認我們人類本來具有的本初善 (basic goodness),只要您願意宣告這一真理,您便可藉此殊勝難得的機會,親從薩姜受此誓願。

第二個覺悟社會誓願,本質上是勇士之誓願;您必須受過香巴拉誓願,才能發覺悟社會誓願。在此,我們走出一己的痛苦與迷惑,而能進一步關懷整個社會、世界的苦痛。所以這是深思之後勇敢的行為,也是一香巴拉道徑上的里程碑。

我們所做的,一方面,是向內深化我們對本初善的真實經驗;另一方面,我們也向外無畏展現,讓內在的視見經過試煉。在這內化 - 外顯(in and out)的過程中,我們對本初善的體驗與信心都更形真切,我們的見地更穩固、而力量也更為堅強。

由於薩姜的慈悲,在今年九月廿五日「和平的秋收」慶典上,這兩個誓願是開放給大眾的。日後,此二誓願將轉化成為香巴拉道徑的一部分,也就是在適當的進程裡,完成相當的研習課程後,才分別受此二誓。

如阿闍黎所釋,香巴拉誓願與覺悟社會誓願皆不是「宗教性」的,毋寧說它們更是一種心的祈願、認知、肯定、和戒律。誠然,您須認同香巴拉的慈悲普世願景,您也深受到邱陽創巴仁波切、及薩姜米龐仁波切所宣揚的香巴拉教法之啟示──所以發願受戒毫無勉強的成分,而是一種自然、有機的演化成熟。當然,若您有任何問題,我們歡迎您先與香巴拉的老師討論後,再正式發願。

當年,創巴仁波切於一九七七年閉關一年,出關後,他的教學風格大大轉變,從此宣化順應時代之所需的香巴拉伏藏教法:同樣的,在去年經過一整年的閉關之後,薩姜出關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宏宣香巴拉的精義。這個時代中,人心迷惘、困頓、自私,傷害自己、罔顧環境,有志尋找一條人性之出路的人應結合起來,超越門戶之見,共同為眾生與大地的未來,許願努力。

台北香巴拉將於九月廿五日網上同步香巴拉傳承慶典 (Shambhala Lineage Festival),與全世界的香巴拉人一起從薩姜領受此願。您如有興趣,請聯絡:台北香巴拉


相關英文資料及網上教學請參閱 Shambhala News

Acharya Judith Simmer-Brown's talk about the new vows -- the Shambhala Vow and the Enlightened Society Vow -- that will be offered by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during the upcoming Shambhala Lineage Festival are now available to view online for those who were not able to see this presented live.

Please visit this site to receive these important teachings prior to the Shambhala Lineage Festival September 24,25: http://shambhalainternational.adobeconnect.com/p2bc7i37m2e/

The Shambhala Lineage Festival will be a worldwide event to celebrate our relationships with one other and to explore how, as Shambhalians, we can personally, communally, and globally view basic goodness as the guiding force in our lives. It challenges us to ask the question, with the world seemingly at a crossroads soci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can we arouse our bravery and confidence to truly establish enlightened society?

The Festival arose out of the responses sent to the Sakyong from those who contemplated the questions he posed in The Letter of the Morning Sun. In that letter, he asked us to think about how we would like to apply basic goodness to our lives, to the vision of Shambhala, and to the world. Many of the responses expressed a wish to be able to make a formal commitment to the vision of creating enlightened society.

Accordingly, the Sakyong has composed two new vows while on retreat in Nepal: the Shambhala Vow and the Enlightened Society Vow.

The Shambhala Vow is an acknowledgement and proclamation that basic goodness is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humanity. Further, this vow celebrates one's connection to the Shambhala community and to the practice of meditation as a way to realize that goodness more fully. It is open to people of any religion who have made such a connection to Shambhala. 
The Enlightened Society Vow goes further, stating that basic goodness is the nature of society itself. Taking this vow is making a commitment to work tirelessly towards realizing a society of greater goodness. More advanced students who have either been to, or are near to attending Sutrayana Seminary or a Warrior Assembly, are welcome to take this vow. 
http://www.shambhala.org/community/sns/index.php?id=619


附註:關於誓願的解說,請看下列連結:
*薩姜:金色太陽之回函:
http://shambhalachinese.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22.html
*香巴拉誓願、與覺悟社會誓願之說明:
http://shambhalachinese.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25.html



(中文報導圖文:蔡雅琴)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香巴拉道徑(一)


香巴拉的總導師,薩姜米龐仁波切說:「本質上,佛教的道徑幫助我們實證覺悟,而香巴拉的道徑則幫助我們去創建和保持一個善好的社會,當我們把這兩者合在一起時,我們便有香巴拉佛教覺悟社會的視見。」


香巴拉視見植根於佛教之教義,但卻是針對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性靈修之旅的嶄新表達;它適用於任何修行傳統。香巴拉傳承的創始者,邱陽創巴仁波切,涵括了藏傳佛教噶舉與寧瑪之甚深精要,融入香巴拉法教,並由他的子嗣與法嗣薩姜米龐仁波切承續發揚。在七年代中期,有鑒於當世物質主義的迷惘與困惑,創巴仁波切開始引進香巴拉視見與願景於現代西方世界。他以遠古傳說中覺悟的香巴拉國王達瓦桑波之智慧為規範,教導我們如何以勇氣、慈悲,端正生活於世俗之中。

佛教提供了澄明、打開心靈的方法,教導我們去面對人類生命的現實實相;而香巴拉教法則提供了如何提升我們的生命力、與連接現象界自然力量和能量之道。這些智慧的結合,提供了一個極其有效的現代靈修傳統。依循香巴拉法教,我們可以重振我們與生俱來的智慧與慈悲,並與其他人共同努力增善人類社會的文明。

四十年來,香巴拉在歐美西方已逐漸建立了完備的教法次第、師資,與課程綱要。雖然香巴拉法教在近年來才被引介到東方的中文世界,未來仍有因地制宜的可能性,但西方目前妥善的研修進程仍可供大眾參考。

如圖所示:
一、底層,入門接引課程:這包括基本禪修、香巴拉訓練初階、法藝、基礎佛法教義、與社會與生活相關的基礎課程;

二、「香巴拉之道」課程一:這包括香巴拉訓練(由第一階一直到第五階),五段的「香巴拉之道」佛法研習課程(日常生活中的禪修、知足、喜悅、無畏、和智慧),與利格登王週末之介紹課程(引進「生起風馬」之修習法,及研習統御之道);

三、「香巴拉之道」課程二:這包括香巴拉訓練進階課程(神聖道之階層),與進階佛法教義課程;

四、再下來,分別是參加佛教研修道徑的經乘研習營,與香巴拉研修道徑的勇士研習營。這兩者相輔相成;

五、進而上之,是參加金剛乘研習營,開始作香巴拉四加行;

六、再進而上之,是受利格登王灌頂,開始修香巴拉伏藏之沃瑪儀軌;

七、再進而上之,是參加蠍之印研習營,受進一步伏藏法灌頂;

八、更進一步閉關、修行甚深法門;涉世度生、建立覺悟社會。


這只是概括性的輪廓,事實上,修行無有止境,而道徑中途,亦需按個人意願及傾向,適時參加皈依、發菩薩願、受戒、長短期的閉關、以及研修其他各種教法等等。總之課程內容非常精彩多樣,次第性完備,必須修畢應修之法,無法任意踰越。所以是一條紮紮實實的真實修行完全道徑。

歡迎閱讀:

簡介「香巴拉訓練」


我們還會繼續撰文介紹香巴拉道徑的相關內容,更多英文資料,歡迎參考以下鏈結: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編者註:10/28/2011, 根據香巴拉新聞報導,香巴拉總導師薩姜米龐仁波切結合香巴拉伏藏教法與傳統藏傳佛教體系,正式將經乘研習營重新命名為「覺悟社會集會」;而金剛乘研習營改名為「神聖世界集會」。請參 Shambhala News.

又記,自2012年12月起,香巴拉課程總體中將加入新的一門:「本初善系列」Basic Goodness Series;內容將包括:我是誰 (Who am I)?我如何能幫助他人 (How can I help)?現實實相之究竟 (What is real)?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小公主一歲了!


薩姜與薩姜王母的小公主竹嫫已經滿一歲了!爸爸媽媽給她在加拿大香巴拉總部卡拉帕院、與其他香巴拉的小朋友們,開了一個歡樂的慶生會;薩姜(爸爸)還特別為她寫了一篇法書,作為生日禮物。此外還有音樂、詩歌、蛋糕,與其它來自親友之珍貴的度母唐卡、利格登王塑像等禮物。


請您與我們一起分享這歡樂的時刻!更多照片請到 (To see more photos please click this link):
http://shambhalatimes.org/2011/09/05/first-birthday-for-our-princess/


Photos by Ethan Neville and Breton Hoagland.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慈悲,是本初善散發的光芒

慈悲,是一種自由、無拘無束的渴望,是以高尚的心,對這世界的反應回響;是理解到﹕所有眾生和我們,本無二致。獅子眺望世界,看見每一個生靈——一只螞蟻急速地穿過大地,一條毛蟲在土裡蠕動爬行,一隻小鳥飛翔於天空,一頭羚羊奔馳過原野——一切的動機,皆來自於尋求快樂之欲望。每個人都希望苦痛止息。從早晨醒來直到夜晚上床就寢——不論我們淋浴,吃早餐,上班,或看一場電影——我們都在從事這種追尋。我們每天都希望不要受苦。以香巴拉四威嚴中獅之道的戒律,我們主動積極地延伸這願望到他人身上。這便是香巴拉四威嚴中獅之道的歡欣。

究竟來說,我們現今能存活於世,皆是因為他人的慈悲。由於父母親的慈悲,我們被餵養食物和穿著衣裳;有人不希望我們餓著或冷著。我們平日所吃的食物,所住的居處,所穿的衣服——都是來自於慈悲之故。的確,這當中或涉及某些利益的考量,但是慈悲亦混合於其間。

慈悲能挫敗迷惘困惑。我們都想要快樂,但是大多數人都不知如何去得到它。我們把「利己主義」當作是達成目標的方式。如果我們的行為處事老像是吝嗇的商人,只考慮個人的利潤,如此,將傷害自身和他人,因為我們充滿著自我中心。以這般愚痴的行徑來生活,其結果是痛苦、壓力、失望和悔恨——缺乏德行的結果。藏文中,「自我」的含意為「充滿」和「墜落」;充滿利己主義,即刻能產生負面性情緒,而那也正是使我們墜入黑暗時代的原因。

慈悲,相對而言,是心之真誠純正的能量,從本初善(basic goodness)中散發的光芒,如同太陽一般,高舉我們於利己主義之上,帶領我們出離黑暗時代。就好比陽光穿越雲層,它穿透自我中心而照耀世間。例如,我們正在匆匆忙忙地追趕公車,但是看見前方另一個人拖著沈重的袋子,我們不自覺地放慢腳步,希望她的勞苦能夠止息;慈悲可以切斷我們的急速感,於是我們前去幫助那個需要援助的人。

慈悲,奠基於眼見痛苦,與它發生關聯,並釋放它。我們思及全世界,以及其中所有眾生身受的巨大苦楚,因而生起願心,要發展出力量,減輕他們的痛苦。痛楚的經驗,帶來一種陷落、不能出離的感受。思惟此一痛苦的面相,可產生慈悲之心,也就是獅子寬廣的大心。我們深願,一切眾生,都能解脫於他們本具智慧與慈悲的光輝中,從此不再受苦。

(摘錄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的《統御你的世界》,橡樹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