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薩姜米龐仁波切所開示真正快樂的祕訣之中譯全文:
下一個修習的面向,是我經常鼓勵大家的 -「穩定」是修行基礎之一,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談到過了。我們發展了心的清明與強壯,對此感覺甚為妥當,能夠穩定下來以後,我們以此進入我們的生活。
接下來,禪修中的思惟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向來儘可能地常常鼓勵人們,修習思惟修是一個很重要的禪修方法。現在我特別要介紹慈悲的原則,以及愛的原則。以禪修而言,這些特質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但我們需要去發展它們。
在此所說的藉由思惟修是,之前,我們練習與念頭分開,我們試著放下念頭,安住於當下;現在我們則利用一些特定的念頭、想法,這些想法是有助益的,這念頭可能是慈悲、或是愛,對愛的祈願,仁慈的概念。在禪修的傳統中,這裡我們怎麼去定義「愛」呢?此即希望所有眾生都擁有幸福。不管我們遇到什麼人,我們深深看進他們的眼睛,意願他們「哦,我希望那個人幸福快樂。我希望那個人能達成他們生活中所企望的一切。」無論是什麼事;不管是小事,或是大事。小範圍就如「願他們手指上的割傷能癒合」,在更大的範疇裡,則是「願他們成佛,願他們能夠證悟。」
這是很有趣的,因為我們這裡正在試圖做到的是試著轉換成某種心態,某種非常有趣的的心態。當我們開始思惟修的修行,我們開始發現,我們跟隨著自己的思維模式,看到什麼正在發生;我們認識到我們所有的思維,或是我們大部份的念頭,全都關注於「我自己」。我們也理解到,當早晨起床的時候,我們通常定義如何有一個好天、或壞天,是看有什麼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如果事情進行得如我所願,今天就是一個好日;好比我得到了好的停車位,以及我想要的事物,餐廳點菜單上還有我喜歡的菜,不管它是什麼,我們說:「哦,對我來說今天真是一個好日。」而我們開始了解,其實在我們的生活裡,總是一直牽扯到「我」,
這種追尋快樂的特定方式,是滿足自我的追尋,以佛教語言來說,這被稱為輪迴。「輪迴」一詞的意思是循環,此意為我們正在不斷旋轉我們的輪子。我喜歡這麼比方:我們可以用很多複雜的方法來談論輪迴,但我們可以說,輪迴是種心的感覺,心在說著:「哦,再多一點。」「只要再多咬一口。」「就再多一句話。」「再多一件事之後就好了。」然後我們明白經過二十年後,我們還是想要再多咬一口,還是想要多一件事物,於是我們知道了到底是什麼在引導我的生活,如何至此,並帶來了什麼樣的結果。
因此在某一點上,我們要說,「哦,也許我需要改變生活的角度,我需要把他人放在第一優先。」這便是一個慈悲與愛的觀念。而慈悲與愛的觀念有趣之處是當我們禪坐思惟「願一切眾生得安樂」時,或思惟慈悲之義 -「願一切眾生離於痛苦,」「願所有人、所有眾生不再苦痛」,在我們生活中持有此念,看來相當簡單,人們會說「哦,這似乎很簡單。」接著我們翻轉過來,說:「我們還可以有其他哪種態度呢?我們的心態如何呢?」通常那是,「我希望這事如我所欲。」「那我怎樣?」 「你會給我什麼?」但我們開始觀照,並說,我們本有這兩種選擇:「那我怎麼樣」,以及「那別人會怎麼樣」。
有趣的是當修習於「別人怎麼樣」時,留給我們的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我們如何感受?我們通常會感到很快樂,充滿喜悅之感。因此我所想的是 - 這便是我最喜歡的格言,「如果你想要悲慘的話,就只去為自己設想;如果你想要快樂,那就多為他人設想。」
Youtube 薩姜官網網上開示(具中文字幕),請到: http://www.youtube.com/user/officialsakyong#p/u/12/CJRiG3Ngbxs
(至該頁面時,將滑鼠移至下方紅字 cc,再點選簡體或繁體之中文字幕選項) 。
相關閱讀請參前文:解脫自我的纏縛──米龐仁波切的詩歌音樂短片
中文香巴拉人網上雜誌 - 香巴拉佛教的傳承、教法介紹、新聞報導及靈思分享
An Online Newsletter for the Chinese Shambhalians of the World
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個人的清明與人類社會的關聯
根據香巴拉的教法,我們必須認清我們個人的清明體驗,本來就和我們對於一個良善的人類社會的願景有所關聯。因此,我們必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如果我們試圖去解決社會的問題,而沒有克服我們心的狀態的迷惑和侵略,那麼我們的努力只會助長根本的問題,而不會解決問題。這是為什麼在我們能夠處理更大的議題之前──如何幫助這個世界,我們必須先展開個人的勇士旅程。不過,如果香巴拉願景純粹被當做另一個強壯自我的企圖,同時又忽視我們對他人的責任,那麼將非常的不幸。
勇士之道的重點是成為一個溫柔馴良的人,能夠真誠地貢獻這個世界。勇士的旅程是奠基在發現人類存在的本質什麼是美善的,以及如何和其他人分享那種美善的基本本質。這個世界具有一個本然的秩序與和諧,是我們能夠發現的。但是我們無法用科學來研究那個秩序,或者用數學來測量它。我們必須去感覺它──在我們的骨頭之中,在我們的心之中,在我們的心靈之中。
如果我們徹底修持勇士的戒律,那麼透過喚請爪拉(drala)原則,我們能夠重新喚醒我們和實相之間的親密連結。那提供我們用一種真誠溫柔的風貌與他人互動的基礎。
當你喚請爪拉的時候,你開始體驗到本初善映現在每一個處所──在你自己身上、在他人身上,以及在整個世界。你不是盲目於落日觀或存在的墮落面向。事實上,你非常清晰地看見它們,因為你是如此的警覺。但是你也看見生命的每一個面向具有被向上提升的潛能,每一個情境都有神聖的可能。因此,你開始把宇宙是為一個神聖的世界。神聖的世界是現象界中那自發而天然的存在。當你擁有黃金的時候,黃金可以被形塑成不同的形狀──既可以是美麗的,又可以是古怪的──但它仍然是二十四K金。一顆鑽石可以被一個最墮落的人佩戴,但它仍然是一顆鑽石。
同樣的,神聖世界的概念是,雖然你看到世界充斥著迷惑和問題,但是你也看到現象的存在不斷受到東方大日的願景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可以說,這個世界具有東方大日的特質。神聖世界是「偉大的」(Great),因為它具有本初的、原始的特質。也就是說,神聖回歸到過去,貫穿歷史回到史前,回到歷史展開之前,回到念頭生起之前,回到心靈從未生起任何念頭之前。因此,體驗神聖世界的偉大,是認清那廣大浩瀚的本初智慧的存在;那種智慧映現、遍佈於現象之中。這種智慧既古老又年輕,從未被世界的相對問題所玷污或削弱。
神聖世界和「東方」(East)有所關聯,因為在這個世界中,總是有願景的可能性。東方代表了覺醒的黎明,人類意識的地平線;在那裡,願景不斷生起。無論你身在何處,當你睜開眼睛,你總是向前看,看向東方。即使在最墮落或最困惑的情況下,你總是擁有覺醒願景的可能性。最後,神聖世界被「日」(Sun),太陽,所照亮;太陽是永不停息的光明燦亮的原則。 太陽也和看見世界自生的美善與富足的可能性有所關聯。一般而言,當你看見燦亮的光芒的時候,那光芒來自一個有限的能量來源。一根蠟燭的光亮,取決於它有多少的蠟,以及燭芯的粗細。一個燈泡的亮度,取決於通過燈泡的電流強度。但是東方大日永遠都在燃燒發光:它不需要燃料。事實上,的確有更大的光明不需要燃料,甚至不需要點火苗。看見神聖的世界,是見證了更大的願景,而那個願景一直都常在那裡。
摘自邱陽創巴仁波切《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第十六章 神聖的世界。項慧齡譯,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
附註:drala 爪拉﹕ 字面之意義為「超越敵人之上」。當我們克服自己的瞋怒時,所生發的福佑能量。
勇士之道的重點是成為一個溫柔馴良的人,能夠真誠地貢獻這個世界。勇士的旅程是奠基在發現人類存在的本質什麼是美善的,以及如何和其他人分享那種美善的基本本質。這個世界具有一個本然的秩序與和諧,是我們能夠發現的。但是我們無法用科學來研究那個秩序,或者用數學來測量它。我們必須去感覺它──在我們的骨頭之中,在我們的心之中,在我們的心靈之中。
如果我們徹底修持勇士的戒律,那麼透過喚請爪拉(drala)原則,我們能夠重新喚醒我們和實相之間的親密連結。那提供我們用一種真誠溫柔的風貌與他人互動的基礎。
當你喚請爪拉的時候,你開始體驗到本初善映現在每一個處所──在你自己身上、在他人身上,以及在整個世界。你不是盲目於落日觀或存在的墮落面向。事實上,你非常清晰地看見它們,因為你是如此的警覺。但是你也看見生命的每一個面向具有被向上提升的潛能,每一個情境都有神聖的可能。因此,你開始把宇宙是為一個神聖的世界。神聖的世界是現象界中那自發而天然的存在。當你擁有黃金的時候,黃金可以被形塑成不同的形狀──既可以是美麗的,又可以是古怪的──但它仍然是二十四K金。一顆鑽石可以被一個最墮落的人佩戴,但它仍然是一顆鑽石。
同樣的,神聖世界的概念是,雖然你看到世界充斥著迷惑和問題,但是你也看到現象的存在不斷受到東方大日的願景的影響。事實上,我們可以說,這個世界具有東方大日的特質。神聖世界是「偉大的」(Great),因為它具有本初的、原始的特質。也就是說,神聖回歸到過去,貫穿歷史回到史前,回到歷史展開之前,回到念頭生起之前,回到心靈從未生起任何念頭之前。因此,體驗神聖世界的偉大,是認清那廣大浩瀚的本初智慧的存在;那種智慧映現、遍佈於現象之中。這種智慧既古老又年輕,從未被世界的相對問題所玷污或削弱。
神聖世界和「東方」(East)有所關聯,因為在這個世界中,總是有願景的可能性。東方代表了覺醒的黎明,人類意識的地平線;在那裡,願景不斷生起。無論你身在何處,當你睜開眼睛,你總是向前看,看向東方。即使在最墮落或最困惑的情況下,你總是擁有覺醒願景的可能性。最後,神聖世界被「日」(Sun),太陽,所照亮;太陽是永不停息的光明燦亮的原則。 太陽也和看見世界自生的美善與富足的可能性有所關聯。一般而言,當你看見燦亮的光芒的時候,那光芒來自一個有限的能量來源。一根蠟燭的光亮,取決於它有多少的蠟,以及燭芯的粗細。一個燈泡的亮度,取決於通過燈泡的電流強度。但是東方大日永遠都在燃燒發光:它不需要燃料。事實上,的確有更大的光明不需要燃料,甚至不需要點火苗。看見神聖的世界,是見證了更大的願景,而那個願景一直都常在那裡。
摘自邱陽創巴仁波切《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第十六章 神聖的世界。項慧齡譯,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
附註:drala 爪拉﹕ 字面之意義為「超越敵人之上」。當我們克服自己的瞋怒時,所生發的福佑能量。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深潛入煩惱之中
我們不能欺騙現有的生活經驗;我們不能持有一些與現實脫節的的信念來謊騙自己的經驗、或改變它們,以為事情會好起來,最終一切都將是美好的。如果我們採取這種方式,那麼事情並不會好轉起來。同此,我們期望事事物物都會變得相當美好,但它們並不會如此。一個靈修的真正途徑是,我們不是在尋找一時的興奮,一種靈感,或福佑,反之,我們深掘那生命的煩惱,潛入煩惱,安適於其中;然後,煩惱便成為極大喜悅的來源,超脫的喜悅,因為那裡無有痛苦。
摘錄自創巴著作《狂智》“永恆,與屍林” 一章,第42至43頁。From “Eternity and the Charnel Ground” in Crazy Wisdom, pages 42 to 43.
摘錄自創巴著作《狂智》“永恆,與屍林” 一章,第42至43頁。From “Eternity and the Charnel Ground” in Crazy Wisdom, pages 42 to 43.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香巴拉法教台北六月中公開教學活動
活動地點:佛化人生(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25號)7 樓。捷運:台電大樓站、公館站
報名聯絡人:張師姊
e-mail: grace20020826@yahoo.com.tw
電話/簡訊: 0939 596 507
(請告知聯絡人您的姓名、e-mail、聯絡電話、欲參加的課程。)
費用:免費(歡迎隨喜供養謝師金、及贊助台北香巴拉禪修小組)
主辦單位:台北香巴拉禪修小組
日期:
6/17 週五晚上: 公開講座 7pm - 9:30 pm——簡介香巴拉法教伏藏傳承 Shambhala as a Terma Lineage
6/18週六全天 (9am - 5pm。12 - 2pm 午休用餐)至 6/19 週日中午(9am - 12pm):
研習營——日常生活中的香巴拉四威嚴 The Shambhala Dignities in Everyday Life
(敬請週六、週日全程參加)
(敬請週六、週日全程參加)
指導教師:香巴拉學士教師 Shastri Holly Gayley
英文教學,現場具中文翻譯。
研習營詳細內容介紹:
I. 伏藏傳承香巴拉法教
香巴拉法教源自邱陽創巴仁波切的心意伏藏(terma),有其切合時空的特殊深切意義。教法內涵寧瑪、噶舉、香巴拉之精粹;結合出世與入世,相對與絕對真理。
II. 日常生活中的香巴拉四威嚴
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培養滿足與喜悅?香巴拉法教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方法,整合禪修之道於我們的工作、人際關係與生命的其他面向。以溫柔和無畏,我們可以對他人打開我們的心,並用我們的感官知覺去探索生動的自然世界。
本次研習營為學生提供一個品嚐在全世界各地教授的「香巴拉之道」The Way of Shambhala 課程的機會。課程內容基於由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的《統御你的世界》,將集中討論如何把「香巴拉四威嚴」中老虎的滿足、獅子的喜悅、金翅鳥的無畏,與天龍的智慧帶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上課資格:對一般大眾開放。
簡介學士 Shastri Holly Gayley(右圖):
香巴拉學士教師 Shastri Holly Gayley 任教於科羅拉多州州立大學宗教研習系所;她自1992年開始親近香巴拉社團,後並在各香巴拉山脈中心教授香巴拉相關課程。夏世崔 "Shastri"是「學士」之意;在香巴拉社群中是僅次於阿闍黎(Acharya,碩士)之層級的教師,皆由香巴拉總導師薩姜米龐仁波切所指派,在世界各地教授正統香巴拉法教。目前香巴拉國際共有三十餘位阿闍黎,與六十餘位夏世崔。
Shastri Holly Gayley Teaching in Taipei Shambhala: June 17-19, 2011
Friday, June 17th (evening)
Public Talk: Shambhala as a Terma Lineage
Saturday, June 18 th (all day 9AM to 5PM, Lunch break 12 – 2:00PM)
Workshop: The Shambhala Dignities in Everyday Life (open to public)
Sunday, June 19th (half day 9AM to 12PM)
Workshop (continue): The Shambhala Dignities in Everyday Life (open to public)
Suggested readings: Ruling Your World by the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The Shambhala Dignities in Everyday Life
How do we cultivate contentment and joy in our daily lives? The Shambhala teaching provide a unique approach to integrating the path of meditation into our work, relationships and other aspects of our life. With gentleness and fearlessness, we can open our hearts to others and explore the vividness of natural world with our sense perceptions.
This workshop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taste for the Way of Shambhala curriculum being taught at most Shambhala centers around the world. The teachings are based on Ruling Your World by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and focus on how to bring the contentment of the tiger, the joy of the lion, fearlessness of the garuda, and wisdom of the dragon into everyday life.
Shastri Holly Gayley teaches courses on Buddhism in the Religious Studies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in Boulder, Colorado. She has been a practitioner of meditation in the Shambhala community since 1992.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薩姜網上開示「動中禪修」
薩姜米龐仁波切網上開示「動中禪修」"Meditation in Action",影片已上傳 YouTube。歡迎讀者至 YouTube 網站仁波切專屬網頁觀賞(具中文字幕)。
請點按薩姜米龐仁波切 Youtube 專網鏈結:Meditation in Action -「動中禪修」(至該頁面時,將滑鼠移至下方紅字 cc,再點選簡體或繁體之中文字幕選項) 。
為饗讀者,以下是薩姜開示全文:
先前,我談了一點關於心/身方面的禪修事項,以及對我自己來說它與慢跑的關係,因為我喜歡從事這個運動;此外,還有禪修與「動中禪修」的概念。一般人們可能認為禪修只是一種久坐靜態的活動,當他們聽到「動中禪」,可能會覺得挺矛盾的,他們或許會認為這是一種奇怪的組合。但這樣的一個概念,其實是當你在禪坐時,是處於一種靜止的方式,目的是讓你掌握你的心,你擁有你自己的心。在藏文中我們說 nyam len;你體驗它,你運用你的心,你駕馭你的心。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是非常散亂的,我們的心越散亂,就越妄念紛飛,更多的能量就會消散掉,當我們面對更多壓力時,我們就變得越加煩燥易怒。因此,禪修是聚集這些能量、意識、視覺景象和聲音... 所有的意識,皆聚集進來,當我們將它聚集起來時,它會變得更強,就像一個分散的家庭,當你聚集所有的成員,它變得更強。你知道嗎?這裡就有更多的能量。如此禪修凝聚我們的心,然後可把焦點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主旨、主題上。
動中禪修即是將你禪坐時所發展的主題,所真正凝聚起焦點的,然後把它運用在你的生活裡。如果我們思惟、並禪修於覺醒與專注正念的主題,或如滿意知足感,你知道,滿足無求,知足於所發生的事。當你的心滿足於當下此刻,在禪修時如此,就會感到安頓,我們可以從坐墊起身,並且感覺這種善好,這種平衡之感,並說:「我很好。」「我覺得平衡,我覺得強壯。」
所以在當我從座上起身時,如果我看到一些讓我感到不足的事物,或者我看到那些讓我渴望擁有的東西,而我又或是失去焦點、此心散亂時,在那一刻,我們可以說,「我要修習動中禪。」我將採取已在禪修中發展的主題意義,來過著我的生活,我要繼續回到那重心,那生命力的主旨上,而由此觀點,當我們從事我們的生活時,我們修習自我覺察,或知道我們正在做什麼。在藏文中,它被稱為 sheshin - 當下覺知我們在做什麼。
因此,動中禪意味著你把一個非常重要的主旨,開始將之與生活相互融合,或把它用在生活之中。所以動中禪實際上便是成果。這就是禪修應朝向的方向;重點不是在那裡坐一整天,但你可以禪坐一個小時或二十分鐘,發展出一個堅強的主旨,然後讓它與生活混融。當你把主旨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時,會發生什麼事呢?有時它行得通,有時它行不通。有時我們還會犯一些錯誤。 我們會認識到,「哦,我失去了我的焦點。我失去了我的專注。這佔據了我的心。」但然後我們把焦點拉回來,說,「哦,我從其中學到了,我覺察到發生了什麼事。」接下來當我們再次進入禪修時,我們運用來自生活的覺察認知,我們將這它融入我們的禪修中;於是它提供給我們更多的洞見與燃料。然後我們起座。所以當我們從事任何事務時,我們一次比一次堅定強壯。
傳統上,有各種不同的動中禪修法,像是你可以修習六波羅蜜,你可以修習佈施、持戒、忍辱、精進... 你可以在你的生活中修習這些要點,它皆來自於一個泉源,是一定要加以發展增進的。通常人們未增強力量,所指的即是未在禪坐中修習,然後他們就嘗試修動中禪,但這是同一件事;當你還沒有發展力量,你怎麼能從事活動?這是非常困難的。在某點上你必須要積聚這力量。
「從事」就好像有愛,有心理上的堅毅或力量,不論是精進或其他,你需要發展這樣的力量。如此禪修進展後,接著我們把它帶入行動之中。因此,動中禪是某種我們都可以、甚至已經在這麼做的法門。我們可以增進它,它是完全自然的。而它源自於我們自己發展和訓練的力量。
再次地,我總是建議:不要過度。修習十、二十、三十分鐘,然後試著做。而且不要成為一個完全的盲信者,此意是,人們通常認為動中禪意指你必須做每件事都在慢動作中進行,就像在演默劇一樣,你知道嗎?人們以為「禪修中我行動很慢,所以我需要慢動作。」嗯,有時候生活是快速的,所以你必須要快;有時它是慢的,而你需要緩慢。這指的是你有顆靈敏的心,你可以兩者兼行,你有一個靈活的態度。所以你該如何融合它們呢?主旨就是將之運用、融入你的生活。
請點按薩姜米龐仁波切 Youtube 專網鏈結:Meditation in Action -「動中禪修」(至該頁面時,將滑鼠移至下方紅字 cc,再點選簡體或繁體之中文字幕選項) 。
為饗讀者,以下是薩姜開示全文:
先前,我談了一點關於心/身方面的禪修事項,以及對我自己來說它與慢跑的關係,因為我喜歡從事這個運動;此外,還有禪修與「動中禪修」的概念。一般人們可能認為禪修只是一種久坐靜態的活動,當他們聽到「動中禪」,可能會覺得挺矛盾的,他們或許會認為這是一種奇怪的組合。但這樣的一個概念,其實是當你在禪坐時,是處於一種靜止的方式,目的是讓你掌握你的心,你擁有你自己的心。在藏文中我們說 nyam len;你體驗它,你運用你的心,你駕馭你的心。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是非常散亂的,我們的心越散亂,就越妄念紛飛,更多的能量就會消散掉,當我們面對更多壓力時,我們就變得越加煩燥易怒。因此,禪修是聚集這些能量、意識、視覺景象和聲音... 所有的意識,皆聚集進來,當我們將它聚集起來時,它會變得更強,就像一個分散的家庭,當你聚集所有的成員,它變得更強。你知道嗎?這裡就有更多的能量。如此禪修凝聚我們的心,然後可把焦點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主旨、主題上。
動中禪修即是將你禪坐時所發展的主題,所真正凝聚起焦點的,然後把它運用在你的生活裡。如果我們思惟、並禪修於覺醒與專注正念的主題,或如滿意知足感,你知道,滿足無求,知足於所發生的事。當你的心滿足於當下此刻,在禪修時如此,就會感到安頓,我們可以從坐墊起身,並且感覺這種善好,這種平衡之感,並說:「我很好。」「我覺得平衡,我覺得強壯。」
所以在當我從座上起身時,如果我看到一些讓我感到不足的事物,或者我看到那些讓我渴望擁有的東西,而我又或是失去焦點、此心散亂時,在那一刻,我們可以說,「我要修習動中禪。」我將採取已在禪修中發展的主題意義,來過著我的生活,我要繼續回到那重心,那生命力的主旨上,而由此觀點,當我們從事我們的生活時,我們修習自我覺察,或知道我們正在做什麼。在藏文中,它被稱為 sheshin - 當下覺知我們在做什麼。
因此,動中禪意味著你把一個非常重要的主旨,開始將之與生活相互融合,或把它用在生活之中。所以動中禪實際上便是成果。這就是禪修應朝向的方向;重點不是在那裡坐一整天,但你可以禪坐一個小時或二十分鐘,發展出一個堅強的主旨,然後讓它與生活混融。當你把主旨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時,會發生什麼事呢?有時它行得通,有時它行不通。有時我們還會犯一些錯誤。 我們會認識到,「哦,我失去了我的焦點。我失去了我的專注。這佔據了我的心。」但然後我們把焦點拉回來,說,「哦,我從其中學到了,我覺察到發生了什麼事。」接下來當我們再次進入禪修時,我們運用來自生活的覺察認知,我們將這它融入我們的禪修中;於是它提供給我們更多的洞見與燃料。然後我們起座。所以當我們從事任何事務時,我們一次比一次堅定強壯。
傳統上,有各種不同的動中禪修法,像是你可以修習六波羅蜜,你可以修習佈施、持戒、忍辱、精進... 你可以在你的生活中修習這些要點,它皆來自於一個泉源,是一定要加以發展增進的。通常人們未增強力量,所指的即是未在禪坐中修習,然後他們就嘗試修動中禪,但這是同一件事;當你還沒有發展力量,你怎麼能從事活動?這是非常困難的。在某點上你必須要積聚這力量。
「從事」就好像有愛,有心理上的堅毅或力量,不論是精進或其他,你需要發展這樣的力量。如此禪修進展後,接著我們把它帶入行動之中。因此,動中禪是某種我們都可以、甚至已經在這麼做的法門。我們可以增進它,它是完全自然的。而它源自於我們自己發展和訓練的力量。
再次地,我總是建議:不要過度。修習十、二十、三十分鐘,然後試著做。而且不要成為一個完全的盲信者,此意是,人們通常認為動中禪意指你必須做每件事都在慢動作中進行,就像在演默劇一樣,你知道嗎?人們以為「禪修中我行動很慢,所以我需要慢動作。」嗯,有時候生活是快速的,所以你必須要快;有時它是慢的,而你需要緩慢。這指的是你有顆靈敏的心,你可以兩者兼行,你有一個靈活的態度。所以你該如何融合它們呢?主旨就是將之運用、融入你的生活。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覺醒眾生之無盡悲智——簡介創巴仁波切紀錄片
年輕無羈的創巴仁波切 |
這部片長86分鐘的紀錄片,透過仁波切開示的片段、以及對其當年周遭人物的採訪探究,回溯、構建了當世靈修大成就者邱陽.創巴仁波切的生平背景、轉捩過程、傳法教學的善巧方便、爭議、與影響的豐饒一生。
1970年代初期,創巴仁波切以這辭彙「狂智」(Crazy Wisdom)——來形容藏傳佛教甚深法門中,上師出於愛心之故,超越傳統的規範,採取一切必要的行止,來覺醒弟子之方式。創巴仁波切從其上師之一的堪布剛夏(Khenpo Gangshar)得此系真傳。在彼時,身處那一混亂與充滿各種精神可能性的西方世界,由於他願意放棄所有的身段,以便與性格頑強卻道心熱烈的西方人直接溝通,並深入他們的思想和心緒,他對西方人的精神道徑,特別是佛教的靈修基礎,造成了持續性的、廣大深遠的傳化作用。
當一個人放下自己的需求、開始以他人為優先的時候,那裡便能有真正的解脫、自由,與創造性。創巴仁波切固然是一位傳揚真理的大師,更是生命的藝術家——他的每一呼吸、每一舉動、每一存在片刻,都是在度化眾生。他從不保留個人隱密的角落,更痛惡那些假道學的欺世修行者。即使外表看似瘋狂,但在內裡,誠如他自己所言:「我從未踰越我的三昧耶誓戒。」
這是一部美麗的電影,描述一位覺者的燦爛人生。導演花了三十年的時間來構思、製作本片;許多故事交織穿梭、取材敏銳而寬闊,發人深省。除了創巴仁波切的法嗣與子嗣薩姜米龐仁波切之外,多位香巴拉阿闍黎(如佩瑪丘卓),還有創巴夫人戴安娜女士,佛教著名學者羅伯特.瑟曼(Robert Thurman),詩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與其他諸位大師的影片剪輯,都彙錄於本片之訪談中。
有關電影的相關資料(英文),請參閱:http://www.crazywisdomthemovie.com/chogyam-trungpa
畢竟,讓人深心感念的,不是一個人的權勢、地位或財富、名望,而是其人真實無偽的心懷與德性之感召。時間是最好的試煉,長留世間的懷念永遠不會磨滅。作為香巴拉人,我們能有緣、有幸生在今世並修學其香巴拉法教;每當我想起創巴仁波切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愛」——那種有力量跨越時空與距離、種種限制的無私大愛,能夠轉變當今世道人心趨善離惡的大愛。「為度眾生苦,發願入娑婆」——蒼生迷惑、倒苦為樂,執著自我、追求物慾而無法饜足——天可憐見!天可憐見!
照片取自:http://live.shambhala.com/much-wisdom-to-be-found-in-crazy-wisdom/
撰文:蔡雅琴
Chögyam Trungpa (February 1939 - April 4, 1987)
http://www.crazywisdomthemovie.com/press
Crazy Wisdom: The Life & Times of Chogyam Trungpa Rinpoche (2011)
Runtime: 86 minutes
編者新註:創巴傳記電影線上影展 - 六月份參加佛教雜誌「三輪車」會員即可觀看六部參展影片(狂智」首映)-
Tricycle Community Special Event:
Become a Tricycle Community Member and experience the Tricycle BuddhaFest Online Film Festival (six films) ! Including the online world premiere showing of Crazy Wisdom, the story of Chögyam Trungpa Rinpoche, the influential and controversial teacher widely credited with bringing Tibetan Buddhist philosophy and practices to the West.
http://www.tricycle.com/joinOnline Film Festival Schedule:
Mon, 6/6/2011 - Fire Under the Snow
Thurs, 6/9/2011 - With One Voice
Mon, 6/13/2011 - Colors of Compassion
Thurs, 6/16/2011 - Cave in the Snow
Mon, 6/20/2011 - For the Benefit of All Beings
Mon, 6/27/2011 - Crazy Wisdom
*The films/teachings will be posted on their respective days and then will remain accessible at any time on the website throughout the remainder of the festival. http://www.tricycle.com/buddhafest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