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愛與慈悲的差別


情人節快樂!願天下一切眾生,享有愛與恩慈!

以下與您分享,邱陽創巴仁波切突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般若與慈悲一章,對「愛」、及「慈悲」之闡述:


問:能否請您談談愛和慈悲的根本差別,及其彼此間的關係?
  

答:愛和慈悲是含糊的名詞;我們可用不同的法詮釋它們。一般而言,我們的生活態度是取著,想要依附各種情況,以便獲得安全。我們也許把某人看作自己的小孩;另一方面,我們也可能喜歡自視為無助的嬰兒,而跳到某人的膝上求抱。此膝可能屬於個人、機構、社團、老師或如父如母的人物。所謂「愛」的關係通常是採取這兩種模式之一,不是我們被別人餵養,就是我們去餵別人。這是錯誤、走樣的愛或慈悲。付託的衝動似乎很強——我們想「有所屬」,想做某人的小孩,或想要他人做我們的小孩。個人、機構、制度或任何事物,都可能成為我們的小孩;我們會養育他、餵他奶、促進他的成長,不然就是機構做一偉大的母親,不斷哺餵我們。若無此「母親」,我們便活不下去。這兩種模式適用於任何能令我們愉快的生命能量。它也許是簡單得如點頭之交,也許是我們想做的令人興奮之事,也許是複雜得如結婚或選擇職業等。我們不是想控制那種興奮或人情,就是想成為那種興奮之情的一部分。

不過,還有另一種或第三種愛和慈悲。你是什麼人,就做什麼人。你不把自己縮小成嬰兒,也不要別人跳到你的膝上求抱。你在世間和生活中,只做真實的你。你本身若能如此,外在的情況自會如實呈現。這樣一來,你就能直接、正確地與之溝通,不會耽溺於任何一種胡扯,或任何一種情緒上、哲學上或心理上的闡釋:這第三種方式是平衡的敞開與溝通之道,自能留出極大的開創空間,或可共舞和交換的餘地。

慈悲意謂不玩偽善或自欺的遊戲。譬如,我們若有求於某人而對他說「我愛你」,我們常是希望能引誘他進入我們的領域,加入我們這一邊。此種以勸誘使其歸附為目的之愛是極其狹窄的。「即使你恨我,你也該愛我,因為我的心中充滿了愛,我愛得飄飄然,我完全陶醉於愛!」此話怎講?意思就是對方應進入你的領域,因為你說你愛他,不會傷害他。這種愛大有問題。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受此類策略的誘惑。「你若真愛現實的我,為什麼要我進入你的領域?究竟為何有此種領域與要求的問題?你想要我的什麼?我怎麼知道一旦我進入你那『愛』的境界,你會不會支配我,會不會用你那對愛的強求製造出封閉得可怕的情況?」一個人的愛若牽涉到領域,別人便會懷疑其鍾愛和慈悲的態度。我們怎能確定為我們所設之宴沒有下毒?這種敞開是來自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還是完全敞開的人?

真慈悲的基本特色是沒有侷限的純粹、無畏地敞開。沒有對鄰居友愛親切的必要,也沒有對人和藹講話及裝出可愛笑容的必要。這種小把戲用不上;其實,它反而會令人困窘。真正敞開可就大多了,那種敞開的規模之大是革命性的、全面性的。慈悲意謂你如實做個成年人,但仍保持一種純真的品質。在佛法裏,慈悲的象徵就是我講過的,一個月亮在天空照耀,而月影則反映在一百個水碗之中。月亮並未要求說:「你若對我敞開,我就幫你個忙,把光照在你身上。」月亮只是照耀。重點在於沒有利益他人或令他人快樂之欲;不涉及聽眾,無「我」無「人」。那是敞開的施捨,是沒有「施」、「受」相對觀念的圓滿佈施。此即為基本慈悲的敞開;敞開而無所求。你只做如實的你,做情況的主人。如果你能如是存在,生命力便會在你四周流轉,在你體暢通。這會帶你進入與人合作和溝通的情況,當然也就需要極大的熱情和敞開。如果你能做真正的你,你便無須以盡力做個好人、信士或慈悲之人的那種「保險單」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