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死亡與無死之見

廿三年前的今天,邱陽創巴仁波切入涅。其子嗣暨法嗣的薩姜米龐仁波切,曾於《心的導引》一書中描述他當時親身的感受:

當我得知父親病重時,內心如何都無法接受他可能即將死去的事實。他是位偉大的禪修大師與佛法老師;多年來,他在北美這塊荒地上遍植佛法之花。他是位偉大的勇士,如果有任何人能避開死亡,似乎應當非他莫屬。他的死亡會在我與許多人生命中,留下巨大的遺憾。

父親臨終時,我就站在床邊。當時,那整個空間變得強而有力,幾乎在放光。我腦海裡沒有任何念頭升起。這情況一直持續好幾天,彷彿生命中的實相已轉移了。我一生都在聽人們談論死亡,也曾遇見臨終或已死去的人。但父親的死,卻似乎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衝擊我的心。

他的死讓我了悟到自己也會死,以及「人皆會死」的事實。它也搖撼了我以往對於生命抱持的錯誤觀念,並深刻轉化了我的人生態度。

接下來的好幾個月,我不斷地思惟自己應如何走下去。我了悟到死亡是真實的,不該再浪費時間,我比以往更加精進地修行與研讀。透過與死亡如此親密的接觸,幫助我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們經常抱著生命可無限揮霍的心態來過日子,因此便貪求擁有一切。死亡的事實,對於人生能擁有什麼、能做什麼加以設限。
我們無須隨時隨地都想到死亡,但深刻地探索、思惟它,則讓我們對生命產生不同的視野,並得到激勵,也能讓我們不那麼被寵壞。

死亡使我們審視自己生命的平衡,並決定各項事情的輕重緩急。什麼事對我而言是重要的?我應當如何利用自己的生命?一旦與死亡產生連結,我們便能以更開放的態度接受各種情況。它讓我們的愛更有力量。



誠然,邱陽創巴仁波切已經離開我們這麼久了,但每年的今日,香巴拉的弟子們,仍然聚會共修,懷想我們親愛的上師,追述不同的點滴故事。香巴拉人以詩歌、以樂曲、以修行,表達我們對仁波切無盡的崇敬與感恩之情。創巴仁波切在世之時,看到所有人的本初善,信任每個人的佛性、覺性,他鼓舞每個弟子:「你可以做得到!(You can do it!)」而大多數親近過仁波切的學生,咸皆盡份盡力地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上,好好生活,並跟從其子薩姜米龐仁波切的指導,繼續深入香巴拉的無量法海。

新進之香巴拉弟子,雖未曾親見創巴仁波切,但都被他著作書籍中所傳達的精神給感動,更目睹了早期弟子們對仁波切真心的虔敬。所以在這樣的聚會裡,時空無別,信心為一。我們皆明白自己為什麼要追隨佛教、為什麼遵循香巴拉佛法之道。人生是珍貴的,應當具有意義;我們本具的慈悲寬容、與智慧洞見,終可驅散己他痛苦的烏雲,使我們不被一己的欲望、成見所牽制,而成為自己的真正主人。這是有可能的,是佛陀、和世上歷來的智者、大師們,所帶給我們的明確消息。

這也是創巴仁波切在《覺悟勇士》書中所告訴我們的:

香巴拉教法的基本訊息是,人類生命最美善的事物可以在平常凡俗的情況下被實現。那是基本的香巴拉智慧:在這個世界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個良善而且充滿意義的人生;而這個人生也將造福他人。那是我們真正的富足。

當世界面臨核子毀滅的威脅,以及大規模的飢荒和貧窮的時候,統馭我們的生命意味著致力於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做一個平凡卻完整的人。這個世界的勇士典型即是確切如此。



圖片:邱陽創巴仁波切與青少年期的薩姜米龐仁波切;父子之間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