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自我」如同海市蜃樓的幻影

到底,我們以勃然大怒來保護的、是誰呢? 我們以妒忌和慾望來貪求的、為了誰呢? 不能使「我」快樂的原因,因為實際上,並沒有人在「我」的那扇門之後。「我」只是一個觀點,一個概念,一種迷思。根本上,它是對一個海市蜃樓的幻影的執著。我們攀緣於虛幻的製造物,產生岀各式各樣的負面情緒,企圖保護這個幻象。

身為統御(自我)者的大地君王和皇后,則知曉﹕快樂不從他處尋得,而是由內裡產生。離開「我」的伎倆才是快樂的成因,了解「我」的運作便是其第一步驟。這從禪修開始——每天打坐十分鐘左右——經由安定此心,我們連接到超越「我」空間,即蒼天。 蒼天是在我們用「自我保護」把心變小之前的天然開闊感。一旦我們的心變得較為平和寧靜,就能開始照見所謂「我」的堅實牢固,只是由諸多念頭、感受、情緒所造成的。

在禪修中,我們學習去了知、認識我們的念頭,而不因它們而採取行動。我們不再輕易地被外相所愚弄。因為看到了一切不過是自己的投影,我們的心變成柔軟有彈性。我們逐漸明白生命的流動情境﹕它不過是心的展現。再也不會像一隻狗般、跟著丟擲出去的短樹枝跑,來追逐每一外界的表象,我們如今好比是一頭獅子,觀察是誰在丟這根棒子——其實,是我們的心。

然後我們用聽聞、思惟和修行(聞思修),觀心與世界是如何在運作的,這是開發對本初善(basic goodness)之確信的途徑。我們領會到,成天,我們都在聞、思、修,然而聞思修的對象卻是在紊亂恐慌的思想和情緒上。打個比方說,當聽到我們的朋友、一對伴侶分手了,我們便開始思惟誰對誰做了什麼,然後發展我們的確定信心是誰應該遭受譴責。又如,聽到某個人賺了一大筆錢,我們於是在嫉妒上頭發展確信。我們的聞思修是不規則的、偶然的,所得的結論常常使我們走向負面性的態度。

這種短視的心態窒息了我們原本具有的能量。那自然本生的能量即是慈悲——藏文為「寧潔」(nyingje),意為「高尚的心」。在西藏唐卡繪畫中,諸佛常被描繪為盤坐在蓮花之上,這代表我們都具有願眾生咸得安樂的渴望。這自生的花朵是我們存在的核心。我們必須在心中創造更大的空間來滋養、培育它。對「我」的偏執將悶死這朵慈悲之花;它無法茁壯盛開。當我們設身處地為他人關懷設想時,我們便能讓這朵花燦然綻放。為他人著想,使我們的心變得更廣大,因它帶給我們喜悅。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統御你的世界—適合現代生活的修心六法》Ruling Your World - Ancient Strategies for Modern Life。台北橡樹林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