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相關訊息:欽哲訪美、察列仁波切講修心法門

有幾個重要的佛教相關訊息,與各位讀者分享:

頂果欽哲法王的轉世,現年十六歲的揚希欽哲仁波切(Khyentse Yangsi Rinpoche)即將於2010年首度訪美;詳細資料,歡迎閱讀香巴拉時報 Shambhala Times 的近期報導 - Celebrating the Return!http://shambhalatimes.org/2009/07/26/celebrating-the-return/


尊貴的察列仁波切(Traleg Kyabgon Rinpoche)曾在科羅拉多洲博德市的香巴拉中心開示修心法門(lojong)系列講座,並已出版成書。這裡有極清晰的法要錄音(英文版)。請您到以下網站,點按三角形按鈕逐條收聽:
http://www.wildernessthx.com/lojong.html
(原邱陽創巴仁波切對修心法的開示,已集結成書 - 《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Training the Mind and Cultivating Loving-Kindness。由鄭振煌翻譯,知識領航出版。)


另外,左側珍貴的鏡頭,是前世頂果欽哲法王訪美之時,與創巴仁波切互示敬意的快照。更多關於頂果欽哲法王和創巴仁波切的報導文章,請參閱本刊(點按惺惺相惜之鏈結):

惺惺相惜


「當明月之老者旅行於空際
法海王子仍駐留於大地
從外境之幻覺看來似乎距離遙遠
然在一味之心界中,實無有分離。... 」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從「無心」中產生絕對的象徵性

傳統上來說,一個象徵符號的發生是因為象徵符號本是無生,無滅,而其本性有如天空、有如空間。這是絕對象徵性的三項原則。無生,意味著象徵的孕育生發需有處所。因為象徵既不存在於過去、也不存在於現在,「空間」可以產生象徵;因為它的不存在性,創造一個不存在的形象便有極大的能源和力量。此故,具有巨大力量和清明的形象、鋒利與如水晶般的清澈,得以成形。

無滅,意味著一旦象徵在不存在的層次中產生了,它便不會死亡。象徵性不會死滅;它存留在所有人的心中—— 事實上,所有眾生心中。象徵是永恆的,但沒有人須培育它、養護它,或持有它。

第三,因為它的本性如天空一樣,如同空間,人們可以從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感知來施行象徵。因此,絕對象徵性的產生需要「無心」,「無心」即是「大心」,巨大之心。這聽起來像是完完全全的胡言亂語,但它非常有意義。「不存在」也正是高度存在,永遠存在,這是很微妙的。這是一極為強力的陳述。

〜 邱陽創巴仁波切,《法藝》Dharma Art - 新版:真實覺受:法藝之道(True Perception: The Path of Dharma Art)


圖片:創巴仁波切「法藝」地景藝術,科羅拉多州,博德市。Photo by Lisa Matthews - Dharma Art office building installation in Boulder, from the book "Dharma Art". 另可參考一篇《象刊》關於該地景藝術最新的照片報導: Photos: http://www.elephantjournal.com/2009/07/sacred-art-installation-chogyam-trungpa-rinpoche-kanjuro-shibata-sensei-xx/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香巴拉出版社與創巴仁波切

香巴拉出版社的發行人山姆.博秋茲(‬Sam‭ Bercholz‭))與創巴仁波切畢生淵源甚深。事實上,博秋茲先生成立香巴拉出版社後,他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美國版的《動中修行》(Meditation In Action)。根據戴安娜夫人在《作為上師的妻子》書中的描述:「仁波切還在英國時,聽說美國有人以香巴拉淨土為公司名稱,覺得非常奇妙,而這家出版社又要出版他的書,更讓他滿心歡喜。」此時,邱陽創巴仁波切仍只是一年輕、無名的作者;所以博秋茲先生可說是慧眼識英雄,預先賞識到創巴未來造福眾生之無窮的能力。

後來,山姆.博秋茲幫忙安排讓創巴與戴安娜夫婦到鈴木俊隆於大南方岬(‬Big Sur‭)附近的「塔薩加拉禪山中心」‭(‬Tassajara Zen Mountain Center‭)待了幾天。鈴木俊隆和仁波切一見如故,結下深厚的師友因緣。


創巴仁波切的書在美國皆專門由香巴拉出版。他們之間的合作不斷,而博秋茲夫婦與創巴、戴安娜夫人亦成為終身的好友,他為仁波切引介許多當年文化界的重要人士,其中一些其後並當了仁波切的學生。
以下的段落,節錄自博秋茲先生所寫的 - 出版者後記 -《作為上師的妻子:我和邱陽創巴的人生 Dragon Thunder: My Life with Chögyam Trungpa,由創巴妻子 Lady Diana Mukpo 所著,台北橡樹林出版社發行。中文譯者:吳茵茵女士。


我在1970年首次見到邱陽創巴仁波切和黛安娜.木克坡,那是他們剛來美國的時候。當時我剛出版仁波切著作《動中修行》的美國版,邀請他到舊金山的灣區開示並促銷該書,我很期待見到他本人。創巴仁波切當時才三十一歲,就已經是受人尊敬的西藏佛教大師,只不過當時在美國還默默無聞。

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次的會面對我的人生(不管是個人方面還是專業方面)會有多麼大的影響。我和仁波切的關係從出版者和作者之間例行公事般的往來演化成自然的深厚友誼。後來,我發覺他不是一般人,而是完全體現佛法的大師;那個時候,我們的關係轉變了,我正式拜他為師。暫且把我們慣有的思考模式擺一旁,就會明顯看出仁波切是最為獨特出眾的人;他無私地奉獻自己、全心全意地利益他人,尤其令人敬佩。他總是先顧慮到其他人和眾生(包括動物),才想到自己;在我認識他的十七年當中,我從來沒看過他做什麼事只是為了自己。你永遠無法洞悉仁波切是什麼樣的人──他完全活在當下,而且具足千百種面貌。

我認為邱陽創巴在西方的行遺事蹟,可比作第八世紀印度佛教大師蓮花生大士,他是把完整佛法傳入西藏的主要人物。邱陽創巴也是把佛法傳入西方的最重要人物,雖然這點不見得人人同意。他透過行動、開示和著作,清楚呈現佛教開悟之道的力量和慈悲。

有一次,我聽邱陽創巴仁波切把自己的「家族事業」描述成「關愛他人」。他的一生呈現多種不同的樣貌:僧侶、結婚的喇嘛、父親、瘋智瑜伽士、大學創辦人、藝術家、君主等等。在梵文中,像創巴仁波切這樣的人被形容為大成就者 “mahasiddha”──大成就者不只透過修行、研讀和了證而有大成就,他也超越一般社會期望或行為的限制。在佛教密續傳統裡,大成就者為了利益所碰到的任何人,而透過自己的身(行動)、語(言語或開示)、意(其深廣無際的心續)來揭露究竟實相。我們見到大成就者時,不管是被他吸引,或是厭惡他,據說都無所謂。在印度傳統的密續佛教中,有許多關於這類顛覆傳統的大成就者的描述,最著名的收錄於《八十四大成就者傳》‭(‬The Lives of the Eighty-Four Mahasiddhas‭)‬,這是西藏佛教學者和行者研讀且一致推崇的人生故事集。許多西藏大師被視為這些大成就者的化身。事實上,創巴仁波切在傳統上被視為東碧嘿魯噶(Dombi-Heruka)的化身。這些大成就者的傳記紀錄著他們非凡的開悟行為,不只是超越二元對待,也不受物質主義之常規的限制,因此他們的行動在外人看來,可能既離譜又神奇。

雖然蓮花生大士和那些大成就者是不同時空下的人,但如果瞭解他們的基本佛性是超越時空的實相與真理,就會明白這樣的成就者是絕對可能存在於不同的文化環境中的。我相信創巴仁波切是我們時代的大成就者之一,他就像古時候的大成就者,超越社會常規的一般約束,有時候採用令人錯愕的創新方式來激勵他人了證無畏和慈悲,進而達到究竟圓滿的開悟狀態。

佛法強調我們不該向外尋找真理。我常聽創巴仁波切一再對學生強調這點,呼籲我們不要把他或任何修行老師當成救世主。仁波切在北美弘法的十七年就像黃金時期,他的成就不可思議,學生受他啟發而達到的成就也叫人驚嘆。他熱愛生命、對人類狀況直言不諱,因而提供了播種佛法種子的肥沃土地。

這本書(作為上師的妻子)能夠啟發讀者不管在哪個行業、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成為堂堂正正的人,但不會被文化或社會所認同的行為所限制。仁波切忠於自己和自己的傳統;他誠實不做作,什麼都不加隱瞞,因此他一生發生的大小事情,都沒被有列為秘密事件而不讓學生知道──並沒有一位魔術師躲在幕後操縱一切。如果你想知道這個人的生平事蹟,就讀這本書──他的日常生活就是他教法的核心,是他開悟的佛行事業的展現。漸漸地,大家會體會到仁波切的無上智慧和慈悲是他對社會的主要貢獻,而本書所闡釋的正是他的智慧與悲心。

謝謝妳,黛安娜.木克坡。

山姆.博秋茲
2006年

*歡迎讀者聆聽一段博秋茲先生談創巴仁波切的訪談錄音(50分鐘):Reflections on the life and teachings of Trungpa Rinpoche
(圖片:年輕時的邱陽創巴仁波切)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薩姜與佩瑪丘卓網上開示

親愛的香巴拉朋友們:

科羅拉多州的香巴拉山脈中心今年夏天將舉辦閉關共修營。於七月十八、十九日兩天,香巴拉山脈中心將在網上 (Shambhala Online) 特別廣播薩姜米龐仁波切與阿尼佩瑪丘卓第一、二場開示的內容。歡迎世界上的香巴拉人一起參加。

各中心及小組團體的報名日期已結束(台北香巴拉小組已經報名);但仍有一些個人的名額,現開放給無法參加共修的香巴拉信徒。名額有限,請儘快註冊。詳細資料請參閱以下英文資訊。

期待網上相見!


Sangha Retreat with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and Gampo Acharya Pema Chodron, live from 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

Saturday, July 18 and Sunday, July 19, Shambhala Online will broadcast the first two talks from this summer's Sangha Retreat with Sakyong Mipham Rinpoche and Gampo Acharya Pema Chodron live from 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 REGISTRATION IS NOW OPEN.

Proceeds from this event will go to 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 This program is open to all members and friends of Shambhala.

The limited number of individual seats will be offered on first come-first served basis. The program fees will go towards Shambhala Mountain Centre as well as to provide a teaching gift to the Sakyong and Gampo Acharya Pema Chodron.

Because this is a fundraiser for Shambhala Mountain Center, unlike other Shambhala Online events, the generosity policy does not apply to this program, and no streaming or downloadable recordings will be made available.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 exact times, costs, registration and so on, please click here.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香巴拉出版社書籍折價優惠中

國際知名的香巴拉出版社書籍夏季折價廉售中;請點按以下網址查閱所有折價書清單(以美元為單位):

Shambhala Summer Warehouse Sale: Save up to 60% on select titles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ntire selection

Here’s your chance to build up your library without spending much money doing it,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eep discount we occasionally offer on select overstock titles. They include discontinued editions of some of our most popular books--as well as some hidden treasures waiting to be discovered.


$6.95 (save 40%)
Now: $4.17


$19.95 (save 50%)
Now: $9.98




$35.00 (save 50%)
Now: $17.50


$24.95 (save 40%)
Now: $14.97



$17.95 (save 40%)
Now: $10.77


$12.00 (save 50%)
Now: $6.00


$6.95 (save 35%)
Now: $4.50


$11.95
(save 40%)
Now: $7.17



$23.95 (save 60%)
Now: $9.68


$6.95 (save 35%)
Now: $4.50



$17.95
(save 50%)
Now: $8.98



$14.00 (save 40%)
Now: $8.40

You can buy Shambhala books by ordering online at www.shambhala.com. You can also order by phone by calling 1-888-424-2329, or by writing us at: Shambhala Publications, Inc., 300 Massachusetts Avenue, Boston, MA 02115.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放棄希望、期待與恐懼

We must surrender our hopes and expectations, as well as our fears, and march directly into disappointment, work with disappointment, go into it and make it our way of life, which is a very hard thing to do. Disappointment is a good sign of basic intelligence. I cannot be compared to anything else: it is so sharp, precise, obvious and direct. If we can open, then we suddenly begin to see that our expectations are irrelevant compar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s we are facing. This automatically brings a feeling of disappointment.

Disappointment is the best chariot to use on the path of the dharma. it does not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our ego and its dreams. However, if we are involved with spiritual materialism, if we regard spirituality as a part of our accumulation of learning and virtue, if spirituality becomes a way of building ourselves up, the of course the whole process of surrendering is completely distorted.

我們必須放棄希望與期待,同時也要放棄恐懼,而直接進入失望、處理失望、投入失望,讓它成為我們的生活之道。這件事做起來很難。失望是根本智性的好徴象,它無可比擬;它是那麼敏銳、精確、明顯和直接。我們若能敞開,便會突然發現自己的期望跟當前的現實情境是兩回事。這自然會令我們感到失望。

在佛法之道上,失望是最好用的車乘。它不確認「我」及「
我」之美夢的存在。不過,如果我們涉入修道上的唯物主義,如果我們認為修道是積聚學問與善德的一部分,如果修道成為增強自我的一種方法,那麼整個歸服的過程當然就全被扭曲了。


From Trungpa Rinpoche, "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 摘自邱陽創巴仁波切《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由繆樹廉翻譯,眾生文化出版。

也請參閱 YouTibe上兩段邱陽創巴仁波切講「修道上的唯物主義」之原聲錄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Kp14KfsFQc

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信心與嚮導

(弟子)問:什麼是信(faith)?信有用嗎?
(創巴仁波切)答:信有單純、信賴、盲目的信仰,也有明確、堅定不移、不可摧毀的信心。盲目的信仰沒有靈感、非常天真。它雖無大害,但亦無創造力;因為你的信仰從未跟你自己有過聯繫或溝通,所以沒有創造力。你只是非常天真地盲目接受整個信仰。

至於信心之信,則是理直氣壯之信。你不指望有現成的解決之道莫名其妙地送上門來,你只是針對現狀下功夫,毫無疑懼地涉入其中。這種做法極具創造力和正面的意義。你若有明確堅定的信心,你對自己便會極有把握,而無須自我檢查。那是確實瞭解現狀的絕對信心,因此你乃能應每一新情勢之所需,毫不遲疑的另闢蹊徑。

問:什麼是你修道的嚮導?
答:實際上,似乎並無任何特定的嚮導。其實,如果有人做你的嚮導,那就值得懷疑了,因為你所依賴的是外在的事物。完完全全地作你自己、如你之本然——成為你的嚮導,但並非作為你的先驅,因為你無有一個嚮導可以追隨。你不必跟在別人後面跑,然而你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換句話說,嚮導不是在你前面走,而是與你同行。


摘自邱陽創巴仁波切《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由繆樹廉翻譯,眾生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