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坐在石頭上說石頭禪——鈴木俊隆禪師講參同契

坐在石頭上說石頭禪——鈴木俊隆參同契開示,這本繼鈴木俊隆禪師《禪者的初心》、以及《事情並非總是如此》兩本精彩的禪書之後,由鈴木弟子整編而成、禪師過世不久前所講授的曹洞經典〈參同契〉輯錄中文版,已經由台北橡實文化於本月下旬正式發行。譯者除了特地為本書撰寫了茶杯與顱器共盛的清涼甘露——談鈴木俊隆禪師與邱陽創巴仁波切的心靈交會一文(併比鈴木禪師和創巴仁波切的教法、生平;附在書中),在此,謹以譯書剛完稿後順手寫成的一篇短文,將其深澈實修的簡樸智慧,介紹給您


【鈴木俊隆禪師參同契講錄】


展卷閱讀之際,讀者們將會驚奇、或驚喜地發現,雖然這原本是中國禪宗祖師石頭希遷所寫的〈參同契〉,在鈴木俊隆禪師的娓娓道來之下,這些文字已不再是具有隔閡的、謎樣的古代睿語,而是生活中點點滴滴、摭手可拾的親切悟境。鈴木禪師在講述這些開示的時候,已接近他生命的終點(選錄自他圓寂一年多以前的講座),因此,他開示的語調與早先結集的《禪者的初心》,完全不同;我們可以感覺到他言語的殷切真實,躍然於紙面之上:沈重處,使我們屏氣凝神;叮嚀處,讓我們鐫刻在心。

石頭希遷,是曹谿以降的大禪師;他所強調的「即心即佛」、「理事無礙」,對後來的曹洞、雲門、法眼等宗,影響深遠。然而,他在〈參同契〉中提倡的「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實已超越了狹隘論爭的門戶之見,而著眼於更深刻的真理實相之普遍性。

這本書,雖然緊緊追隨著〈參同契〉的詩文來作開示,但鈴木禪師已把他全副生命的體會和點滴,都注入到這十數篇講座當中。我們感覺到鈴木禪師所傳達的,兼顧「解」(義理)與「行」(修證)的求法精神,正是「由溫暖的手,傳到溫暖的手」。有時,我們彷彿可以聽到那小藍鵲在窗外鳴叫,而整個山谷,也與之婉轉共鳴;我們跟隨禪師的言語意境,經歷了明與暗、山川與白雲;我們體會到痛苦的珍貴價值;我們也試著穿越那語言文字的迷宮表象,直接回到教法的本源;然後,我們驀然發現,自己其實是無限的巨大,也是無限的渺小,宛如宇宙裡的一粒微塵。這些詩意的、溫柔雋永的語句,稀鬆平常,又獨創新穎,讓人良久思惟沈吟。一篇一篇走來,《參同契》的寬闊世界,正為我們無限鋪展。

鈴木俊隆禪師,是六○年代,將禪佛教傳到歐美的重要先驅者之一。經過半個世紀,他平實卻深奧的教示,又傳回東方的中文世界,這禪佛教的發源地。如果說,無始無終的一個圓,正是禪的象徵,而這一完整的循環流傳,從東方到西方,再從西方返回東方的自然過程,也剛好說明了佛陀之所教,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分南與北、東與西,而是人性所互通、眾生所共倚的真實語。

翻譯本書的過程中,因為鈴木禪師逐字逐句地根據〈參同契〉原文來作他個人獨特的講說,所以為方便讀者的對照印證,在必要之處,我也保留住日文的發音部分。禪師的(中文)佛學學養豐富,對漢字字義的理解甚深。在找出符合禪師講述之正確的漢字方面,特別花了許多的時間作了研究比對,且與高明者討論(見書中注釋)。另一個有趣的特色是師生問答的部分,機鋒轉折,猶如智慧的火花交叉迸放,靈光時時乍現,而禪師的慈悲誨人心腸,亦不斷地彰顯其間,因此也詳作翻譯,期能重現當場的慧黠生動實況。

我在台灣從學的師父聖嚴法師曾說過:「身為修行者,不該有意與眾不同。想像開悟者會是什麼模樣,然後根據那些想像去做,只會累積更多的包袱,而且是瑣碎的包袱。」(引自《禪無所求——〈心銘〉十二講》)鈴木禪師一生的行誼風範,在在證明了他如鳥跡行空、無所執著的大禪者實修實證境地。貫穿整本書的一個基調,便是放下、放下、再放下;修行、修行、再修行,不在絕對的真理實相(理)與相對的現象萬界(事)中,妄執自限。讀完這樣的一本書,正如鈴木禪師所說的:「修行和開悟是一件事,像車乘和馬匹。」「真正的修行,無有終止的時刻。」所以,過程便是終點,修行永無止境。

願以禪師清澈明亮的靈性光采,與有緣的讀者們,珍重共享。


三寶弟子
蔡雅琴 謹誌
二○○七年十二月,鈴木俊隆禪師圓寂三十六年後,紐約


請參閱:
坐在石頭上說石頭禪——鈴木俊隆參同契開示,金石堂網路書店,內容概略及目次

鈴木俊隆禪師 YouTube上的參同契講座實況
錄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