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香巴拉人網上雜誌 - 香巴拉佛教的傳承、教法介紹、新聞報導及靈思分享
An Online Newsletter for the Chinese Shambhalians of the World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佛法傳揚到西方世界
為紀念邱陽創巴仁波切圓寂廿五週年,以及他將佛法傳揚到西方世界之不可磨滅的的巨大貢獻,香巴拉弟子以許多珍貴的照片、追述文章,懷念這位偉大、無畏的人性導師與菩薩勇士!在此與您分享仁波切當年難忘的笑容之瞬間(其中包括兩張其法嗣與子嗣薩姜米龐仁波切年少時的照片):
Dharma enters the West
Photographs of Chögyam Trungpa and his milieu by Robert Del Tredici
http://chronicleproject.com/stories_356.html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當朝日初昇
香巴拉傳承就如同初昇的太陽。當太陽升起時,每個人都能夠看到它。但若是盲者,他們便不能見到朝陽。當我們說「盲目」,我們指的是活在「落日觀」概念下的的人們,那些與「覺醒」(wakefulness) 沒有連結的人。然而,所有人的心中仍然具有這根本的、究竟的大日。因此,每個人都擁有基本的健全、光輝、與純淨;不管是誰,他或她既有能力哭泣、亦能夠歡笑。這即指出每個人之內裡都具有東方大日 (the Great Eastern Sun)。
摘錄自「智慧海──每日的智慧」,創巴仁波切針對如何以勇氣和慈悲而生活之365則智慧法語。香巴拉出版社編輯 Mrs. Carolyn Rose Gimian 從邱陽創巴仁波切的講座編選而成書。
From Ocean of Dharma: The Everyday Wisdom of Chögyam Trungpa, P.33. Shambhala Publications.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瞥見本初善的那一刻(三)
春天的草木萌發使人驚艷!你在想,到底一顆種子怎麼樣感知到土壤裡溼潤的水氣、陽光的溫暖、並激發起它自體內的能量向上成長... 它是怎麼辦到的?萬物在自然裡隨時節而生滅,鳥兒在春天的早晨歡唱,野雁每年定時跋涉千里南飛並復返... 生命的神奇其實再平常不過了,創巴仁波切這樣開示過我們。當我們修習禪定,學會靜下心來,傾聽週遭的訊息時,那麼,你會看到親人的慈顏,愛友的真心,世界的本貌。你將真正「看見」──全心全意地感知一切實相。
圖與文:© Yeachin Tsai.
(歡迎您以照片致電郵給編者投稿“瞥見本初善的那一瞬間”。來稿請寄:Shambhala.chinese@gmail.com 您可附上一篇簡短介紹的文字,或只是發表您的影像亦可。電子檔影像大小請限制於2MB以下,限 jpeg, pdf檔。來稿請同時註明時間、地點,是否以筆名或真名發表。您的發現在此園地純屬共享,無有稿酬。請見諒。)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瞥見本初善的那一刻(二)
什麼是本初善(basic goodness)?邱陽創巴仁波切與薩姜米龐皆比喻那是一種無我之境、或佛性──我們可以從一個清新無染的當下,一種純淨的感官覺受(pure perception):色、聲、香、味、觸,無盡的清明映射中略瞥其貌。如果我們不被自己的種種煩惱、念頭所纏縛,當下的每一刻都可以是鮮活的,飽滿的,完全的。只要我們打開我們的心眼,宇宙的神奇就在眼前,無需他求。
與您分享瞥見本初善的這一刻!
Photo by © Jeff Wigman.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人生的三種特質
佛陀認為人生有三種特質:無常、苦與無我。在佛陀眼中,眾生身上都烙有這三種印記。從自己的經驗去發現這些特質的真實性,可以幫助我們輕鬆如實地面對事情的真相。
第一次聽聞這個教誨時,我覺得這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理論。然而一旦開始留意自己身心的活動,先前的觀念就改變了。我從自己的經驗中發現,沒有一樣事物是靜止不變的。我的情緒就像氣候一般不斷在變化著。我無法掌控思想和情感的發生,也無法讓它們停止不動。它們停止了之後又會繼續活動,活動了一會兒又停了下來。即使是最頑強的肉體疼痛感,只要一被注意到,也像潮汐一般隨時在變化著。
我非常感激佛陀為我們指出,人類終身奮力對治的問題不過是一些平常而普通的經驗罷了。人生「確實」是不斷在起起伏伏的。人或各種情況都無法逆料,其它事物也是如此。不論是聖人、罪人、贏家或輸家,每個人都清楚,一旦碰到己所不欲的事物有多麼痛苦。因此我很感激有人看到並指出了下面這個真相,那就是,人生絕不會因為我們無力正當行事,便能免於上述的苦惱。
沒有任何事物是靜止或固定不變的,凡事皆無常乃是人生第一印記。這就是事物最平常的狀態。萬事萬物都在過程中。每一棵樹、每一根小草、所有的動物、昆蟲、人類、建築物,有情與無情眾生,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我們不需要成為神秘主義者或是物理學家,才能明白這層真理。然而在個人經驗的層次上,我們卻一再抗拒這個基本事實。因為它意味著人生無法永遠順我們的心。它意味著有得必有失,而我們並不喜歡這項事實。
有一段時期我的工作和住家都產生了變化。我覺得不安、不確定,有點無依無恃的感覺。為了想得到創巴仁波切的幫助,我向他抱怨自己不太能適應這段過渡期。他面無表情地看了我一眼,然後說道:「我們永遠都活在過渡期中。」接著他說道:「如果你能輕鬆地面對它,就沒問題了。」
我們要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凡事都會耗盡。雖然我們可以理解這層真理,但在情感上卻對它有一種根深柢固的厭惡感。我們要的是永恆;我們期待永恆不變。我們自然的本能就是追求安全感,並且深信自己總能找到它。在日常生活的層次上,我們往往把無常經驗成挫折。我們利用日常活動來遮蔽各種情況中的曖昧性,並且消耗大量的精力來抵擋無常與死亡。我們不喜歡自己的身材走樣!我們不喜歡自己年華老去!我們害怕皺紋和下垂的肌膚!我們不斷塗抹著美容用品,就好像真的相信自己的頭髮、皮膚、眼睛和牙齒可以奇蹟似地逃脫無常的定律。
佛法啟發我們擺脫這種受限的生活方式。它鼓勵我們逐漸學會放鬆,並且全心全意地領會這既平常又顯而易見的真相。認清這個真相並不意味總是看到人生的陰暗面。這意味著開始去理解我們並不是唯一無法好整以暇的人。我們將不再相信有人可以躲開那份不確定感。
人生的第二個印記就是無我。身為人類,我們和其它萬物一樣無常。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隨時都在變化,思想和情緒也不停地生滅。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能幹的或無望的——我們的根據到底是什麼?是不是一閃而逝的剎那?還是昔日的成就或挫敗?我們執著於自我的頑強概念,並因此而行動不良。沒有任何人或事是固定不變的。把無常的真理看成解脫的源頭或是令人恐懼的焦慮之源,這兩種不同的對待方式將造成截然不同的後果。日積月累的結果到底助長了痛苦,還是增加了喜樂?這才是問題所在。
有時無我又稱為「沒有自我」。這樣的觀念很容易被誤解。佛陀的原意並不是說我們就消失不見了——或是從此喪失了個性。一位學生曾經問道:「無我的體悟會不會讓人生變得灰濛蒙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佛陀想要闡明的是,我們誤以為自我是堅實存在的,而自己和他人是分離的,這樣的概念的限制性真是令人痛惜。我們絕對有可能穿透生活中的劇情,不再堅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往往把自己看得太嚴重,且認為自己太重要了,這才是問題所在。我們總是合理化自己的煩惱,甚至合理化自己對自己的中傷,或是總感覺自己比別人聰明。自我重要感其實會傷到自己,把自己局限在好惡的狹窄世界中,最後的結果是,我們對自己和周遭世界感到乏味透頂,永遠也得不到滿足了。
所以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開始質疑信念,或者毫不質疑。如果不接受自己對實相所抱持的版本,就必須開始向它們挑戰。根據佛法的觀點來看,訓練自己保持開放和好奇——消解信念和假設——是最能善用人生的一種方式。
一旦學會覺醒菩提心,就是在滋養心靈的韌性了。以最普通的話來說,「無我」乃是一種富有伸縮性的存在感。它往往顯示出好奇、適應力、幽默感和遊戲三昧。那是一種對未知感到放鬆的能力,它並不想把每件事都弄明白,也完全不確定自己是誰——或者別人是誰。...
然而這短暫的一生我們到底要如何渡過?我們是否還想加強那份早已技藝精良的抗鬥無常的能力,或是要訓練自己放下?我們是否仍想頑強地執著於「我就是這副模樣而你就是那副德性」?或者願意超越那狹隘的心胸?我們能不能訓練自己成為一名精神勇士,致力於重新連結那股與生俱來的伸縮性,並且幫助別人也做到這一點?如果朝這個方向前進,無限的可能性將因此而開展。
有關「無我」的教誨揭露了人類活力四射而又多變的本質。我們的這副肉身從未感受過它當下所能感覺的一切。我們這副頭腦中的念頭雖然重複再三,但也可能永遠不再出現了。我們口裡也許說道「人生真是奇妙」,可是心中卻不認為它是奇妙的;我們覺得生活令人焦慮不安,並急於找到立足之地。
佛陀寬大地為人類指出了另一個方向:我們並不是真的陷入了成者、敗者或任何一種身份中,我們也不是別人眼中的那個人,或是自己眼中的那個人。每一剎那都是獨一無二的,未知的,徹底新鮮的。就精神勇士的訓練而言,「無我」乃是喜悅的肇因,而非恐懼的由來。
人生的第三個印記就是苦或不知足。鈴木(俊隆)(Suzuki Roshi)曾說過,只有通過一連串愉快及不愉快的考驗,才能獲得真正的力量。接納痛苦乃是與生俱來的,並活出這份體悟,就是在為快樂創造必要的條件。
《轉逆境為喜悅—與恐懼共處的智慧》The Places That Scare You - A Guide To Fearlessness In Difficult Times。香巴拉阿闍黎佩瑪丘卓所著。由胡因夢翻譯,心靈工坊出版。
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薩姜:我們正站在決定未來的十字路口上
香巴拉的總導師,大地怙主、大地護佑者──薩姜米龐仁波切,在四月廿二日國際地球日,向全體香巴拉信眾開示「我們正站在決定未來的十字路口上」。他並說:「作為香巴拉人,我們有能力幫助轉變世界的文化──從充滿疑問和嗔怒、改變成一種信任和仁善的文化。」
薩姜語重心長的信函,全文如下:
As the world now faces seemingly insurmountable challenges, our future is at a crossroads. Never has there been a more poignant time for us to hear the message of basic goodness. Many of the issues that we encounter, personally and societally, concern the very notion of human nature.
由於當今世界面臨似乎無法克服的各種挑戰,我們正站在決定未來的十字路口上,我們從未有如此迫切需要聆聽本初善訊息的時刻。我們所遭遇的諸多個人與社會之問題,咸關乎此一對人性本質的見解。
Therefore, reflecting on humanity's basic goodness can no longer be simply a personal contemplation; it must now be a global one. It is no longer a time when the future can be decided by one person, or even a few individuals. Rather, as a global society, we must pause and reflect on this essential theme: who are we, and what are we doing? This is the meaning of Earth Day. It is a time when humanity can reflect on who we are and how we might move forward.
因此,反思人類的本初善(basic goodness)不再僅只是一個簡單的個人思惟修習;現今,它必然是全球性的。這不再是那由一個人、甚或少數人來決定未來的時刻。更確切的說,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社會,我們必須暫停一下,仔細反思此一基本主題:我們是誰,我們正在做什麼?這即是「世界地球日」的意義。此時,人類可以反省出我們自己的本位,以及我們能夠如何往前邁進。
Therefore, I encourage everyone to take a moment on this Earth Day to reflect on human nature and basic goodness. Then, reflect on how you personally are participating in the global society. As Shambhalians, we have the ability to help shift the global culture from one of doubt and aggression, to one of trust and kindness. It is time for us all to engage in this endeavor, both personally and socially.
因此,我鼓勵大家在地球日這天,花一些時間反思人性、和本初善。接著,思惟著你個人怎樣能參與全球社群。作為香巴拉人,我們有能力幫助轉變世界的文化──從充滿疑問和嗔怒、改變成一種信任和仁善的文化。無論是個人或社會,這正是我們全體致力於這一種努力的時刻。
To make such a shift is the very notion of enlightened society. Rather than letting challenges overwhelm us, let them incite our warrior heritage of bravery. In this way, Earth Day can be a new dawning of the sun of human goodness.
這樣的轉變正是覺悟社會之見。與其讓種種挑戰壓倒我們,不如讓它們激發出我們勇士本具的勇敢。如此,地球日便能是人類良善之太陽的新黎明。
With blessings and aspirations for the world to be free of plague, famine, and war -- and for peace and harmony to be all-victorious,
深切祝福、祈願世界免於瘟疫、飢荒、與戰爭──願和平與協睦得致完全勝利,
The Sakyong
薩姜
翻譯:倪健居士;整稿:蔡雅琴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