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5日 星期四

香巴拉小故事〔一〕

以下的故事,引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的《統御你的世界》一書:


傳說中,香巴拉的第一位國王,是達瓦‧桑波(藏文 Dawa Sangpo,梵文 Suchandra,中文又譯為月賢王),他是遠古時代在喜瑪拉雅山脈一個王國的統御者。他曾經向佛陀懇切祈請修行之道。他說:「我是一個國王。我擁有一座宮殿,家眷,大臣,屬民,軍隊,和寶庫。我希望能證悟成覺,但是我卻不能離棄我的種種責任,到寺院裡出家修行。請教導我如何能利用塵俗生活,來體現覺悟的方法。」

佛陀向達瓦‧桑波國王擔保,為了證得覺悟,他並不需要苦行或出家。事實上,他可以在追求精神性修行的同時,也完滿他眾多的俗世責任。他可以成為一位「薩姜」(sakyong)——一位以平衡蒼天和大地之原則來治理的統御者。蒼天意指智慧,大地指的是基本現實經驗。當我們混合智慧到我們的世間生命活動中,我們獲得成功——精神性與屬世性兩方面的成就。

佛陀開示國王:「不要持有偏見。看看你的國土和你的子民吧。如果你能夠對所有萬物之心髓的、不可摧毀的本初善,發展出堅確的信念,然後你將能治理你的世界。但是要成為一位薩姜是一條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道路,因為俗世的生活裡充滿許多必須裁取判斷的決定,以及無盡的困惑干擾。」

將這些教示銘記在心後,達瓦‧桑波國王成就了對本初善的確定見地。這願景(vision)轉化了他的整個王國,因為它把啟示和意義帶進人們的生命之中。



誠然,世俗的道路,是艱辛的、深具考驗的;我們或有家庭、事業的重擔,親人需要照顧,兒女需要養育。有時,生命如此曲折多變,甚至連照顧自己都是困難的。香巴拉願景的前提,是看清所有事物無常空性的本質,欣喜歡悅地迎向挑戰,並承擔責任,自利利人。我們腳踏實地,堅定地活在大地之上;我們的心是柔軟的,但我們也是勇敢無畏的——無畏於作一個真實的自己;平等地與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從容共事。



(圖片:香巴拉第一位國王達瓦‧桑波。唐卡繪圖:Ngodrup Rongae。圖片由 Shambhala Archive 所提供)

2007年1月16日 星期二

什麼是「香巴拉」?

什麼是「香巴拉」(Shambhala)? 它是一個虛構的神話、還是古代歷史上真實的地理國土?它是人類心靈的嚮往之地嗎?還是一種存在境界的象徵、和可能性呢?

在西藏,及其他許多的亞洲國家,有許多的故事,是關於傳說中的一個神奇國度,據說,它曾是遠古亞洲社會、文明的起源地。根據這些傳說,香巴拉是一個和平與繁榮之地,由睿智與慈悲的國王──利格登王(Rigdens)所統治領導。而所有香巴拉國度的子民,也同樣是一般地仁愛、博學,以此之故,「香巴拉」,正是一個理想國度的原型。

以為香巴拉王國只是一個神話傳說故事,而不予置信,固然容易,然而,從這樣的傳說裡,我們也可能看到,那種根深蒂固的人性欲望──對一個美好而充實的生命之憧憬。事實上,許多西藏的上師都持有一種傳統見地,他們認為香巴拉國度,並不是一個外在的處所,而是每一人類生命潛能中一種清明或覺醒的基礎、或根源。從此觀點來看,確定香巴拉王國究竟是現實存在、還是虛構的故事,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我們可以欣賞和倣效香巴拉所呈現出來的、一個覺醒社會的典型。

香巴拉視見(Shambhala Vision)的前提是,為了建立一個覺醒的社會,我們必須了解,我們天生本具的、能提供給他人的美好質地。因此,香巴拉傳承的基點,便是無懼於我們的存在本質。那也正是「勇敢」──無懼於我們自己,的定義。這是為什麼香巴拉之道正是勇士的道路:我們發展接受自己本來面目的無畏,由此,生出深邃的溫柔和意願,對世界開放,幫助一切眾生。

我們經由禪修和香巴拉訓練(Shambhala Training),來培養這種解脫自己、解脫他人的品質。香巴拉訓練,是一種結合了禪坐、思惟修,與勇士菩薩(Warriorship)訓練的禪修之道。其內容明徹深廣,日後將陸續撰文略揭其貌。

為能開展香巴拉勇士的旅程,打開我們的心扉,並發展覺醒的無畏,首先,我們需有個人親身對純正真實、以及對本初善(basic goodness)的體驗。然而,為了能夠順利地行走在這旅途上,一個好的嚮導,是非常必要的。究竟而言,要放棄我們自私的自我,只有在我們有一個鮮活的典範,一個親證的實例,矗立在我們面前時,才有可能。這即是香巴拉的「傳承」之意,在香巴拉的世界裡,對清明智慧完整的實證悟解,能夠代代相傳於我們人類的身上;而身為上師的他或她,更可以將此智慧具體化,並廣宏於世。

香巴拉的世界是無盡地豐富,而且對所有人敞開無阻。歡迎來到香巴拉!歡迎共創世間淨土的香巴拉!



(香巴拉壇城,圖片來源 image source: himalayanart.org, New York,
http://www.himalayanart.org/image.cfm/563.html)

2007年1月11日 星期四

如何招引吉祥幸運?

什麼是「吉利的巧合」?有時候,我們發現一件事的成功,「似有天助」一般,得來毫不費工夫;有時候,我們卻發現,某件事,就是因緣不湊巧,無論如何,總是千辛萬苦,困難重重。這稱為「巧遇」、「機緣」或所謂「貴人」的,究竟是什麼呢?怎麼樣才能吸引幸運的因緣,使我們的生命,活得更為光彩煥發呢?

在藏文裡,描述這吉利的巧合一詞,是為「泰席天助」(tashi tendrel)。如米龐仁波切所說的:「一顆了知它自己深度的心,能夠看清世界之光輝的、基本的神奇。」經由智慧,照見事物之本貌,踏實活在當下此刻,我們將會有更多的機會,與所有「吉利的巧合」相睹面。

在米龐仁波切所著的新書《統御你的世界》,第二十章,對如何吸引幸運,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特摘錄如下(他舉說的故事本身非常生動,請參閱原書):


「佛陀開示說,所有的事物皆相互依存;沒有一件事是單純地、自主地生發。我們的行為處事越是切合於智慧與慈悲,我們的生活就變得越吉祥,有如爪拉獻給我們一份禮物。以具德之行,精進自身服務他人,我們將被和諧融洽、以及好運道所福佑庇護。

『吉利的巧合』能呈現各種使自己更加覺醒與悟解的情境,導引我們臻至歡喜和解脫。它們能領導我們親近一位精神導師,一個愛人,或一個將改變我們一生的朋友。例如,詩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與我父親創巴仁波切的邂逅,是在紐約曼哈頓的街道上,同時招呼同一部計程車;日後,創巴仁波切成為金斯堡畢生親近追隨的上師。

當我們繼續在統御之道上接受訓練──「泰席天助」──吉利的巧合,就會更增加。一顆了知它自己深度的心,能夠看清世界之光輝的、基本的神奇。這世界與我們溝通交流,因為我們是可以被接近的,就如同春天的花朵;機緣成熟,花朵便綻放。智慧與慈悲使我們與生命協調一致,而環境因此反應唱合。

每一個有吉祥徵兆相伴的情境,顯示出我們可以向前邁進──不是往後、或往左往右──直向東方大日的無盡光明。因與緣以如此方式相遇,我們於是了知,這是、或不是一個採取行動的最佳時刻。當我們有足夠的覺察,看清這世界所展現的一切,各種的情況能告訴我們,何時是適當的:興建房屋的時機,開始進學修業的時機,或擴展生意的時機。」

適時合順,自然能任運騰騰,昌榮興盛而不衰了。



譯註:Allen Ginsberg (1926 – 1997) 美國披頭世代(Beat Generation)重要的詩人,以反戰著稱。他對美國60年代以降的文化有重大的影響,是為披頭運動與嬉皮(hippies)的橋樑。艾倫.金斯堡熱衷修行佛法,曾追隨創巴仁波切十數年,視其為上師,尊敬不渝。他生命的後半生,約二十年的時間,任教於紐約布魯克林大學,及創巴仁波切所創設的那洛巴大學。


(吉祥結,圖形設計 Eternal Knot design: by Jeff Wi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