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死亡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

自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以來,蒼生受苦無盡。在我們為自身、親友、社群安危擔心之際,不禁也重新面對起生死的意義:不管我們是何人,總不免一死;成敗貴賤既如夢幻,那麼,應該珍惜的,究竟是什麼?

薩姜米龐仁波切教導我們應該真實地面對死亡,並且為自己決定生命裡的輕重緩急,哪些事是真正重要的?哪些事不應太在意。他這樣說到:


大部分的時間裡,我們都避談死亡,不願想到死亡。

每當思及死亡,內心便感到不寒而慄,可能還會覺得些許驚訝而失去平衡。我們懼怕死亡,部分源於不知死後會發生什麼事,再者就是害怕死亡時可能經歷到的痛苦。

但是,當我們藉由思惟死亡以窺探它的真面目時,死亡的意義便開始滲入到我們心裡。思惟死亡能讓人產生力量,因為它釋放了我們的恐懼。所以,我們應思惟這些句子的意義:「死亡是我的朋友,是我最忠實的朋友,因為它永遠在等待著我。」

環繞在我們周圍的生命與死亡之舞,交織成我們存在的肌理。死亡是我們的朋友,因為它給予我們生命。死亡為生命下定義,若無死亡,我們便無法珍惜生命。在生命中的每一刻,死亡都在等待我們。

人終須一死,我們不知自己何時會死,也不知最後會以何種方式離開人世。我們認識的每個人都將面對死亡,父母、朋友、孩子、寵物、喜愛或憎惡的人、王公貴胄、國家元首、電影明星、搖滾巨星、富人或窮人等等,莫不是如此,大家的命運都相同。這副軀體終將化為塵土。

只要不對死亡抱持病態的恐懼心理,那麼每當死亡呈現它自己的面貌時,我們便能思惟它或跟朋友討論。若我們曾經歷過差點被巴士撞到,或出車禍、生病的時刻,那麼,我們便可深思生與死之間相隔的只是一層可滲透的薄膜。

當自己親愛的人死去時,我們可以審視、質問死亡,並讓它轉化我們。「死亡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發生?」不同的文化對於死亡有不同的詮釋。 當我們體驗到死亡的真面目時,它觸動了我們的生命,它以一種深刻、奧祕的面貌向我們呈現,但大部分時候,我們寧可不去深入探討它。當我們直接受到死亡衝擊時,其實可以向它敞開心門,試著去了解它。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所著《心的導引》Turning The Mind Into an Ally, by Sakyong Mipham Rinpoche,第三部,第五章,生命終會死亡;周和君翻譯;台北橡樹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