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和日本的古代哲學中,天、地、人三個原則,表達了人類生活和社會如何能夠和自然世界的秩序融合在一起的觀點。這些原則是以古代對自然的階層體系的了解為基礎。我發現,在陳述勇士之道的戒律的時候,天、地、人三原則對於描述勇士應該如何在神聖的世界中定位,非常有幫助。雖然就政治和社會而言,我們的價值觀相當不同於中國和日本帝國的價值觀,但是欣賞包含在這些自然秩序原則中的基本智慧,仍然是可能的。
在傳統上,天是神之界,是最神聖的空間。因此,從象徵的意義而言,天的原則代表了任何崇高的理想或浩瀚神聖的的體驗。天的宏偉莊嚴和憧憬,激發了人類的偉大崇高和創造力。另一方面,大地象徵實用性和接受力。它是維持和促進生命的基礎。大地或許看起來堅固頑強,但是大地是可以被穿透,並且在其上從事勞動的。大地是可以被耕耘的。天與地之間的適當關係,是使大地的原則柔軟順應的因素。你或許認為,天空非常枯燥無味而且是概念性的,但是溫暖和愛也源自天空。天空是大地之降雨的源頭,因此天空以和諧同情連結著大地。當那種關聯被建立之後,大地開始屈從。它變得溫柔順從,由此綠色植物能夠在其上生長,人們能夠在其上耕耘。
接著是人的原則;它與單純簡樸,或與天地和諧共存有所關聯。當人類結合了天的自由和大地的實用性之後,他們可以彼此生活在一個良善的人類社會中。根據傳統,當人類社會和天、地的原則和諧共處的時候,四季和世界的自然元素也將和諧地共同運作。在此之後,沒有恐懼,人類開始參與生活在這個世界中,這是人類所應得的。他們有天在上,有地在下;他們欣賞感激樹木和綠色植物等等。他們開始去欣賞所有的一切。
如果我們把天、地、人的觀點應用在當今世界的情境之中,那麼我們開始了解,在我們所面對的社會問題和自然或環境問題之間,有一種關聯。當人類和自然、和天地失去聯繫之後,他們不知道如何滋養他們的環境或如何統治他們的世界──兩者是同一件事情。人類在毀滅他們的生態系統的同時,他們又毀滅彼此。從那種觀點來看,療癒我們的社會,與恢復我們和現象世界個人的、原始的聯繫,是相伴而來的。
本文摘自邱陽創巴仁波切《覺悟勇士──香巴拉的智慧傳承》,第十六章,神聖的世界。由項慧齡翻譯,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
題字:蔡雅琴(Yeachin Tsai)
中文香巴拉人網上雜誌 - 香巴拉佛教的傳承、教法介紹、新聞報導及靈思分享
An Online Newsletter for the Chinese Shambhalians of the World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生起風馬祈願文
一年一度的夏至日 (summer solstice, midsummer day),全世界的香巴拉中心或小組都可以相聚共同慶祝此日,與大自然的元素相連接,並謹記我們的本初善,一起提振我們覺醒的風馬精神 (windhorse)。
日前與與曾經造訪臺北的香巴拉阿闍黎 Acharya Arawana Hayashi 在香巴拉紐約州的「天湖閉關中心」慶祝夏至日 - 舉行「煙供」儀式 (Lhasang)、聆聽開示、與歡喜聚餐 - A magical and joyful midsummer day celebration at the Sky Lake with families and friends with Acharya Arawana Hayashi. 。KI KI SO SO!
以下是「煙供」儀式中的《生起風馬祈願文》中文翻譯:
生起風馬祈願文
佛法僧三寶之集眾,三根本及諸聖神賢者,
三護衛摩訶薩文殊觀音金剛手,尊聖佛母,
威猛蓮師大士,印藏二地智慧持明主,
光榮輝煌象頭神護法主,帶領其爪拉聖軍,
五尊隨身守護神,偉大的格薩王,諸眾等,
宇宙現象界傳承神祇,吉祥因緣的統御者 ——
於此,我敬獻真實與意念的觀想供養祥雲,
我祈請您*:以您的慈悲,賜予吾等勝加持。
咒詛、魔法、喪葬邪術、障難、惡靈、困阻等 ——
願這些消弱和敗壞風馬的徵候能平息。
爭執、憎恨、誹謗、交戰、訴訟,屢發的災難,等等 ——
請平寧化解此類妨礙干擾的衝突不諧。
增加具德風馬的力量與強壯,
這四足的神奇本色。
敬請成就世出與世間、無上與凡常的悉地成就,
圓滿心之所願,無有例外。
(譯註:唸誦請以梵音為準)
唵 嚩吉思嚩囉 瞢
OM VAGISVARA MUN
唵 摩尼 貝瑪 吽
OM MANI PADME HUM
唵 嚩扎帕尼 吽
OM VAJRAPANI HUM
唵 哈 剎 瑪 拉 嚩 囉 軋
OM HA KSA MA LA VA RA YAM
唵 阿 吽 嚩札-咕嚕-貝瑪-悉地 吽
OM AH HUM VAJRA-GURU-PADMA-SIDDHI HUM
哈 哈 嘿 嘿 睺 睺 薩嚩尾扎亞-悉地 睺
HA HA HE HE HO HO SARVAVIJAYA-SIDDHI HOH
他 桑 穹 竹 帝 阿 可
TAK SENG KHYUNG DRUK DI YAR KYE
聚集一切,薩嚩 SARVA,聚集、聚集 睺 HOH
生起我們的生命、德行、和榮耀的風馬,更為高揚。
唵 耶 達瑪 嘿菟-普囉巴嚩 嘿淌 特山 怛他咯哆
OM YE DHARMA HETU-PRABHAVA HETUM TESAM TATHAGATO
哈亞嚩達 特山 恰 又 尼囉達 欸凡 嚩底 瑪哈唰曼拿
HYAVADAT TESAM CA YO NIRODHA EVAM VADI MAHASRAMANAH
思嚩哈
SVAHA
(煙供結尾:)
氣 氣 擻 擻 阿謝 拉 頡 婁
KI KI SO SO ASHE LHA GYEL LO
他 桑 穹 竹 帝 阿 可
TAK SENG KHYUNG DRUK DI YAR KYE
*作煙供時,以「我敬獻這清淨的供養」取代「我祈請您」。
此文由大米龐仁波切所造。那瀾陀翻譯小組英譯,©版權所有。中文翻譯初版:蔡雅琴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穿破事物的表象
一開始時,因為我們的心總執迷於事物的表象,要體驗事物的本性是頗具挑戰性的;我們無法想像事物的本性,也不能感知它。香巴拉的傳統採用了「鏡子」的意象來表徵「本初善」容納全體的特質。此鏡被稱為「宇宙(之鏡)」,因為它映照一切;它是「宇宙性的」(cosmic),因其超越了傳統常規上的概念,包括空間與時間,因此事物的本性被認為是本初的,而且是超越時間的。鏡子裡的影像與鏡子本身並不能分開,就如同清晨的天空融入一片湖面中。因此,宇宙之鏡反映了世界根本的智慧──它含括一切,恆常在無限的開放性中源源生起。
我父親(邱陽創巴仁波切)告訴我,「本初善」(basic goodness)不單是一種人類的現象,或只有在禪定中才能經驗的事物。相反地,它是鮮活的,以作為貫通宇宙的一種基本能量在嗡嗡低鳴著,極為平常無奇。他經常利用野外來向我介紹給事物的本性,我們或會坐在大地上,可以聞到草香,感受那輕風拂面、陽光的溫暖,並看著雲朵飄過眼前。有時,我們還會在花園裡工作──挖土、澆水,並觸摸土壤和植物。花園可以讓我們與季節連接起來;由於植物總是對天氣與季節的變化作反應,因此這是對「當下此刻」(nowness)一種不斷的提醒。
摘自薩姜米龐仁波切新著《香巴拉原則》Shambhala Principle,第三章,精髓指導,中文版即將出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