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必強迫自己修禪,只要順乎其本然(just let be)即可。如是去修,你自會有空間和通風的感覺,有這種感覺就表示佛性或根本明智正在穿破迷惑而出現。於是你發覺列為第四諦的道諦——簡單平易,例如:走路時覺知走路,你先知道自己在站著,然後知道自己的右腿提起、擺動、觸地、按下,接著是左腿提起、擺動、觸地、按下。有許許多多的細微動作,都是在一心生活於當下的此時此地所能有的那種單純和靈敏當中進行的。
留心呼吸的修法也是如此。你知道氣從鼻孔入,再從鼻孔出,最後消失在大氣中。那是非常漸進、層次分明的過程,其單純內含有高度的精確。行為若是簡單,你便能發覺其精確。你開始明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無不美好而有意義。
如果你倒一杯茶,你會自覺伸出手去、摸到茶壺、提起茶壺、倒出茶水。最後,茶水碰到茶杯,把杯斟滿,於是你停止倒茶,把壺放下,一絲不苟,宛若日本的茶道。你發覺每一精確的動作皆有其尊嚴,我們早就忘了行為可以是簡單而精確的。我們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能含有單純與精確,因此也就都能極具優美和尊嚴。
如果我們從單純與精確方面去看,交談的過程可以是優美的。在談語中的每次停頓,皆可變成一種標點符號;說說、停停,說說、停停。優美的交談不一定是正式和嚴肅的;不慌不忙就是美,不粗聲疾言就是美。我們不必在侃侃而談當中突然停下來,賣個關子,為的是要看看對方的反應。我們可做得有尊嚴、有分寸,允許空間的存在。在交談中,空間跟講話一樣重要,你不必把言語、觀念、微笑一齊往對方身上堆,讓他吃不消;你可以留出空間,笑一笑或說點什麼,然後停一停,再接著講,留出空間,加上標點。想想看,如果我們寫信不加標點會怎樣?那會亂成一團。你不必呆板刻意的留出空間,只要順乎自然的節奏就行了。這種經由如用心覺知走路之類的修法,每一刻中得見現實情況中的精確,名為修止(shamatha)。
摘錄自邱陽創巴仁波切《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繆樹廉原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