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薩姜米龐仁波切開示「本初善與世界」

Sakyong Mipham on Shambhala Day 2012, photo by Breton Hoagland

2012水龍年,薩姜米龐仁波切在香巴拉日提示大眾「勿忘反思本初善與世界、文化的關聯」。(英文)全文請點按此鏈結:http://shambhalatimes.org/2012/02/27/sakyong-offers-shambhala-day-address-2012/#more-29508


中文節譯如下:

薩姜:「 …今年我想表達的是,我們所展開的、不僅僅是針對我們自身、和我們社團的社會轉型,究其原因,多傑.札都(創巴仁波切)之所以教授香巴拉法教,並移居到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以及他採用多傑.札都之名(意為金剛勇士,金剛摧敵),還有他賦予我「薩姜」頭銜(大地怙主)的原因,是因為在香巴拉法教的核心中,擁有讓社會轉型昇華的可能性。至於它如何生發,則需我們親身體驗,也是我們必須去努力的。

正如我以前說過的,香巴拉的世界裡沒有窄小視見。我們之視見不是關於「自我」,而是有關於「人類」。它是關於如何與每一眾生相交接;它是關於如何把本初善的文化帶進我們的日常生活。許多人皆感覺受工作、生活的壓力,全球形勢的壓力,因而我們需要反思什麼是最重要的。香巴拉教義真正在教導的,與當前情境相關的,即是「人性」方是全球性最重要的問題。我們對我們的星球做些什麼,對我們自己做些什麼,如何看待自己的心,如何作出決定,如何與世界相關...,所有都從此一本初善的概念而來。這全視我們自己而定。

對於我本人而言,我多年來檢視本初善,並試著了解它,我相信我們仍在表面上、未行深入。有鑑於此,談到本初善,你可以說:「一點點也會有很大的作用。」自我反省的效能甚高── 一旦我們能開始感覺到我們的感覺如何──就會開始產生一種動態的效果。

世界在挑戰我們。我們受到整體環境的挑戰──它不斷地嘗試讓我們沈睡無覺。所以我們正是在創造一種環境,其中人類之可能性的觀念受到挑戰。當我們反思本初善,我們實際上是在反思社會的本質──我們與他人的互動的性質。儘管我們許多人學佛只具有簡單的個人目的感,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與此良善種子的直接關係。

實際上,香巴拉的核心是一種樂觀的展望,所以,我們應鼓舞振作起來!(Really, Shambhala at the heart is an optimistic outlook. So cheer up!)」



在此謹祝各位香巴拉讀者,新年心懷世界,愉悅、醒覺、努力、安寧!!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香巴拉的世界裡沒有窄小視見!」



薩姜.蔣貢.米龐仁波切,在昨天香巴拉日,對全世界超過一百廿五座大小香巴拉中心之大眾的開示中說道:「香巴拉的世界裡沒有窄小視見,」「我們之視見不是關於『自我』,而是有關於『人類』」。

薩姜說,多傑.札多(創巴仁波切)教導香巴拉法教、以及授權他成為「薩姜」(大地怙主,大地保護者)的原因,是要社會轉型昇華。「而如何使其生發,則有賴於我們現在的努力。」

薩姜開示:「我們必須去感覺、並相信本初善 (basic goodness);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就猛然跳進社會行動,我們是會筋疲力竭的。」但是,他又說,「如果我們在個人和社會層面可以連接起本初善有力、動態的原則,那麼,就會像一個池塘中的漣漪一樣,各種活動都將能漸次展現。」

薩姜宣示今年對香巴拉本身將是「建立一個具有本初善之文化的一年」。他描述了多項措施,包括引介新的教法,以及公佈他之於覺悟社會的新撰論著,皆將在今年展開。同時,今年也是薩姜的父親、香巴拉的創始者,邱陽.創巴仁波切入涅廿五週年紀念;緬懷創巴仁波切的遺志,薩姜以為,老學生已經奠立了相當良好的基礎,現在是新一代的學生們承擔起更多責任的時候了。我們可以發現到「心」的力量,檢視人性,作一個改變。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他人,為全體眾生。我們應該成為世界的明燈。

詳細的薩姜開示內容及影帶,將於本月底發佈,敬請期待。又,在「2011年香巴拉回顧」的影帶中,在第11分:51秒時,薩姜特別提到去年秋天台灣的香巴拉人徹夜不眠,發心接受香巴拉誓願和覺悟社會誓願… 在此也與您分享這段影片。請點按鏈結:Shambhala 2011 The Year in Review  (點按右下角cc可顯示英文字幕。)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愛與慈悲的差別


情人節快樂!願天下一切眾生,享有愛與恩慈!

以下與您分享,邱陽創巴仁波切突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般若與慈悲一章,對「愛」、及「慈悲」之闡述:


問:能否請您談談愛和慈悲的根本差別,及其彼此間的關係?
  

答:愛和慈悲是含糊的名詞;我們可用不同的法詮釋它們。一般而言,我們的生活態度是取著,想要依附各種情況,以便獲得安全。我們也許把某人看作自己的小孩;另一方面,我們也可能喜歡自視為無助的嬰兒,而跳到某人的膝上求抱。此膝可能屬於個人、機構、社團、老師或如父如母的人物。所謂「愛」的關係通常是採取這兩種模式之一,不是我們被別人餵養,就是我們去餵別人。這是錯誤、走樣的愛或慈悲。付託的衝動似乎很強——我們想「有所屬」,想做某人的小孩,或想要他人做我們的小孩。個人、機構、制度或任何事物,都可能成為我們的小孩;我們會養育他、餵他奶、促進他的成長,不然就是機構做一偉大的母親,不斷哺餵我們。若無此「母親」,我們便活不下去。這兩種模式適用於任何能令我們愉快的生命能量。它也許是簡單得如點頭之交,也許是我們想做的令人興奮之事,也許是複雜得如結婚或選擇職業等。我們不是想控制那種興奮或人情,就是想成為那種興奮之情的一部分。

不過,還有另一種或第三種愛和慈悲。你是什麼人,就做什麼人。你不把自己縮小成嬰兒,也不要別人跳到你的膝上求抱。你在世間和生活中,只做真實的你。你本身若能如此,外在的情況自會如實呈現。這樣一來,你就能直接、正確地與之溝通,不會耽溺於任何一種胡扯,或任何一種情緒上、哲學上或心理上的闡釋:這第三種方式是平衡的敞開與溝通之道,自能留出極大的開創空間,或可共舞和交換的餘地。

慈悲意謂不玩偽善或自欺的遊戲。譬如,我們若有求於某人而對他說「我愛你」,我們常是希望能引誘他進入我們的領域,加入我們這一邊。此種以勸誘使其歸附為目的之愛是極其狹窄的。「即使你恨我,你也該愛我,因為我的心中充滿了愛,我愛得飄飄然,我完全陶醉於愛!」此話怎講?意思就是對方應進入你的領域,因為你說你愛他,不會傷害他。這種愛大有問題。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受此類策略的誘惑。「你若真愛現實的我,為什麼要我進入你的領域?究竟為何有此種領域與要求的問題?你想要我的什麼?我怎麼知道一旦我進入你那『愛』的境界,你會不會支配我,會不會用你那對愛的強求製造出封閉得可怕的情況?」一個人的愛若牽涉到領域,別人便會懷疑其鍾愛和慈悲的態度。我們怎能確定為我們所設之宴沒有下毒?這種敞開是來自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還是完全敞開的人?

真慈悲的基本特色是沒有侷限的純粹、無畏地敞開。沒有對鄰居友愛親切的必要,也沒有對人和藹講話及裝出可愛笑容的必要。這種小把戲用不上;其實,它反而會令人困窘。真正敞開可就大多了,那種敞開的規模之大是革命性的、全面性的。慈悲意謂你如實做個成年人,但仍保持一種純真的品質。在佛法裏,慈悲的象徵就是我講過的,一個月亮在天空照耀,而月影則反映在一百個水碗之中。月亮並未要求說:「你若對我敞開,我就幫你個忙,把光照在你身上。」月亮只是照耀。重點在於沒有利益他人或令他人快樂之欲;不涉及聽眾,無「我」無「人」。那是敞開的施捨,是沒有「施」、「受」相對觀念的圓滿佈施。此即為基本慈悲的敞開;敞開而無所求。你只做如實的你,做情況的主人。如果你能如是存在,生命力便會在你四周流轉,在你體暢通。這會帶你進入與人合作和溝通的情況,當然也就需要極大的熱情和敞開。如果你能做真正的你,你便無須以盡力做個好人、信士或慈悲之人的那種「保險單」了。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薩姜對「修止」(寧靜安住) 的簡短介紹



禪修是佛教修行道徑上各個階段的基礎與參考點不論老參或新學禪修都是最重要的方法。一般我們用呼吸即出入息作為入門止禪的對象。之後,我們在觀想、或念誦咒語等其他法門,雖使用不同的禪修對象,但修止之原則則為一。以下是中文香巴拉 YouTube 官網 (點按) 薩姜對「修止」的簡短介紹

薩姜米龐仁波切:現在我想花點時間,請大家一起禪修,也許,就坐個兩、三個小時吧 [仁波切笑,眾笑]。禪修其實是相當簡單的。現在,即刻地,當我使用「禪修」這個字眼,接著每個人會說:「哦,什麼事會發生呢?」於是我們才稍了解到,其實只要簡單地處在當下;我們以呼吸來幫助我們處於當下。用這種方法修習,我們學會如何溫柔——我們學會如何對我們自己溫柔。如果我們過於苛求、對追隨呼吸太過集中,我們的心就會跑走了。如果我們太過放鬆,我們的心又會飄散,變成朦朧迷糊。因此,我們必須知道如何運用此心,其張力、品質,不論我們是坐在禪修坐墊、或坐在椅子上,它不是那麼重要,只要我們的姿勢能讓我們的呼吸生發。

在禪修中,特別是在禪坐姿勢中,呼吸應該保持自由順暢,因此我們以良好的姿勢打坐。如果我們往前傾,坐姿即不端正,如是,則會衝擊到我們的呼吸,以及直接影響心,我們會有很多的念頭。在此我們要有良好的姿勢,挺直但放鬆,我們的嘴部、下巴也要放輕鬆;下巴常常是很緊張的。再次地,很簡單的,們只是在呼吸。我們正學著如何這麼做,幾乎像是我們嘗試去了解我們心的感受,我們的心是怎麼樣的,就像是第一次瞥見那野馬。

我們呼氣、而後它消融於空間中;我們吸氣、氣息進入肺部、橫隔膜、胃部,然後有一個停頓,同樣這是不刻意的;氣息再度呼出,我們會發現念頭可能會在任何地方突然冒出來,記得要溫柔。這是學習怎樣真實地對己仁慈。認出雖然那可能是個重要的念頭,可能是我們正在擔憂的事,但要告訴自己:「現在我正在禪修。」我們變得熟悉於呼吸,熟悉能讓自己放鬆,而這只是學習智慧及慈悲,還有其他許多深邃主題的第一階段。如果我們發現我們心中雜事紛湧盤據,此時只要試著安處在這個房間裡。也許專注於呼吸對此時來說太困難了,只要安住當下、感受身處於室之感。

我們開始了解呼吸的過程其實是相當自然,有其節奏,就像是馬兒自然的步伐。我們也可以對人們歷來如此禪修具有某種信心,佛陀亦如是修習,並從中了悟甚多;這是過程中「擾動」的階段。我們僅能打坐一會兒。我們總持續有些微細的妄念。想著我們的姿勢,或一些零碎的事情。但這沒問題。我們真要試著做的是不讓自己掉入全然的幻想等,當我們每一次能放下念頭,認知它,把我們的心帶回到當下時,我們的心即會變得更強壯、更有力量。這有點像我們在運動般,我們練舉重,一直反覆練習,一次再一次,每一回我們就變得更強壯了。

謝謝諸位女士先生。


中譯:台北香巴拉倪健居士;整稿:蔡雅琴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身和心(Body and Mind)

尊貴的薩姜米龐仁波切,將於四月份出版一部講動中禪修的好書:「以禪修的心來跑步」(Running with the Mind of Meditation)(暫譯)。中文版也將於日後出版。在薩姜米龐仁波切個人專屬的網站:www.sakyong.com 薩姜曾以此課題作過開示。請用您的電腦到以下鏈結觀看(請按該網頁螢幕左下角黑色三角形按鈕):http://www.sakyong.com/videos.php?id=16

中文簡、繁體字幕歡迎點按:YouTube 薩姜官網「以禪修的心來跑步」


影帶內容大意如下:

仁波切一開始先談到人們常問他身和心的關連,也總是驚訝於他身為一位西藏喇嘛,為什麼經常做一些長跑訓練,甚至還跑馬拉松賽等等。他說,其實,就他自己而言,他並不訝異,因為他所受的傳統禪修訓練裡,身心應是一體的,不是像我們通常以為的禪修時心與身分離。人們問他,你長跑時,也可以禪修嗎?仁波切說當然了;打坐其實是一種全身心的鍛練。

長跑時(或運動時)我們有一個目的,一個焦點,如以呼吸為禪修的對象,並可作觀想——我把中心放在心的部位,體驗著自己的雙腳、雙手的動作,從心展開,並觀看前方十呎左右的路徑(如打坐時,你把是視線置於前方幾呎的大地上),只是察覺的速度比靜態的打坐還要快許多。

也如同打坐一般,起初,你會有許多妄念,你感覺身體的疼痛等,但我們開始動作,使身心平衡,認知這些妄念,而非逃避它們。這種讓身心同體一致的訓練,讓我們完全地銜接上當下此刻,存在於這一當刻之中。而當下(present moment),可以是非常飽滿、完足的。因為完完全全地處於當下,仁波切並不覺得長跑的時間是很長的。

如果我們總是思前想後,我們的心老在擔憂未來,我們就很容易變得疲倦不堪。我們現在的生活常常是一段一段的,從開車、到坐在電腦之前... 我們忽略了「呼吸」的重要。經由呼吸、運動,感覺到自己的鮮明存活之感——身體的運動,是我們所日常欠缺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禪修傳統裡頭,藏文說「心將」(Shinjang, throughly processed)。「心將」的意思是訓練這顆心,使其更為柔軟、有力、有彈性、更有功用。當我們年紀大些,我們就更該多做運動(而非總是休息),因此身心更加靈活,感覺更為安適。那就是結合身與心於禪修之中。